413章 文人不如死太監(jiān)
唐三正喜滋滋,任誰被探花郎賜了表字,都會喜滋滋的,尤其他這身份在這兒,更是天降之喜,先給董其昌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這才回乖官的話,“大都督,都辦妥當了。”
旁邊董其昌聽了這話,就轉頭問乖官,“什么事情辦妥當了?”
乖官抿了抿唇,眼睛瞇了起來,這個面部表情若在后世,可稱之為[萌],可這個時代瞇瞇眼說話,只能叫奸猾了,“大兄,我這不是在釣魚么!”
這事兒其實也無它,只是乖官讓唐三把以前那些老街坊們給遷居去了天津,雖然國人都有故土難離的情節(jié),可俗話說[京師居,大不易],乖官又不是黑心的拆遷公司老板,給老街坊們每戶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到了天津那邊都有房子,每人還在靜大香頭的東印度公司占一份股子,這等好事,換了誰不肯?
董其昌聽了就笑著點頭,連連說這般好,“總不能讓老街坊們罵為富不仁”乖官聽了喉嚨發(fā)癢,很想告訴他,哥哥,你就是日后有才無德為富不仁的典型啊!被讀書人寫成話本來罵,罵了幾百年不過這念頭在腦袋中盤桓來盤桓去,想想還是沒好意思說,一則董其昌歷史上被燒房子那也是一幫秀才鬧事,明朝秀才鬧事有幾樁是好的?何況當時還有清流官員不停的鼓吹此事,若說不是董其昌得罪了人才見鬼了。這正是當時清流拿手的手段。
把話又咽下去,他笑著就說,“我馬上動身就去天津。把這事兒給辦一辦。”董其昌摸了摸短須,雖然覺得此舉落在有心人眼中,怕有刁買人心的嫌疑,不過他也知道,如今乖官聲威日盛,尤其是在塞北打了硬仗,就生生壓住了人的膽子。他若在北京,那些想鬧事的,頂多也就如之前那般弄幾條流言蜚語,恐怕卻是不敢強出頭鬧事的。
當年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取意[天子守國門],北京城可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大明三百年天下,被蒙元韃子打到北京城外也不是稀奇事情,乖官那位便宜老丈人土蠻汗。可就率著蒙古諸部健騎圍攻過北京城。當時皇帝還下過勤王詔。
在大明人眼中,像是什么土匪倭寇之流,不過癬瘡小疾。大明最根本的大敵,還是蒙元韃子,而乖官今年把蒙元給打得狼奔豕突。如今連土蠻汗的長子都親自進京來叩見當今萬歲爺了,這,是何等的威風?在大明人眼中,這才是真真牛逼的。
故此甭看國子監(jiān)里頭有一幫士紳人家出身的太學生在鬧,可也不過就是喊兩嗓子,要知道。讀書人的腰桿子在槍桿子跟前幾乎沒硬過,能硬的無非就是那張嘴。
這釣魚么。自然要把鉤子藏在香餌里頭才行。
摸了摸短須,董其昌欲言又止,乖官抿唇一笑,“大兄放心好了,潭拓寺的老和尚可是預言過我是菩薩轉世的,我料定我前腳剛離開北京,那些人后腳就會蹦出來,大兄,你就瞧好罷!”
瞧他那副神氣,董其昌忍不住就搖頭苦笑,“蘇東坡說[書到今生讀已遲],我倒是寧愿相信你這一番胡言亂語的”
兄弟二人這邊說話,看唐三還在旁邊伺候著,就把他趕了出來,看唐三撅著屁股退到門口,乖官一拍額頭,又把他叫了回來,讓旁邊奧真奈美給他拿了一個匣子,里頭是二十個十兩一枚的銀餅子,此外還有建州女直人那邊產的珍珠,“這幾天來回奔走,記得給下面人發(fā)點辛苦錢,告訴他們,拿了銀錢,當要送一半回去給自家老父親老母親”,
唐三鼓著眼珠子磕頭受了,從小美人兒奧真奈美手上拿過匣子塞在懷中,一腳輕一腳重地出了國舅爺的宅邸,從旁邊偏門走出來后,看著這所據說是當年嘉靖爺賜予新建伯爺王陽明的宅子,心里頭那叫一個美,有十數個以前跟他在街面上廝混如今也入了錦衣衛(wèi)的腆著臉道:“哥哥,在國舅爺跟前得了什么賞賜?怎這般美滋滋的?”
瞧著眼前幾個家伙,唐三把腦袋一昂,嗤之以鼻,“說了你們也不懂,你們懂個屁。”
其中一個剛被提拔為錦衣校尉的有些不服氣,“哥哥恁得門縫里頭瞧人,把人瞧小了,小弟也是讀過幾本書的”
“呸!你那個只好叫認得字兒,卻不好叫讀書人。”唐三把當年高夫子罵他的話轉學了一遍,就送給了這位兄臺,“再則說了,瞧了幾本甚《花陰露》《隋煬締史》你也好意思說自己讀過幾本書**你妹。”
這幫家伙都是長久廝混與京師街面上的,說這些臟話也不以為忤,反倒是臉上笑嘻嘻地去嗤笑方才那個說自己讀過幾本書的家伙,“唐家哥哥不是,百戶哥哥說的有理,咱上次問你借了那本《花陰露》,麻痹,一開卷七個大字,天生一個仙人洞,這種書你也好意思在哥哥跟前顯擺”
眾人七嘴八舌,把那人說得臉上緋紅連連討?zhàn)垼氨娢桓绺缭弰t個,一會兒小弟我請客吃酒,還不成么!”
唐三這時候卻是擺起譜兒來,沉下臉說道:“如今你們跟在我身邊,我銀子不少你們的,不過,容哥哥我說一句,關了餉,至少送一半回去給自家老父親老母親,咱可不能再如以前一般,想著法子從家里頭騙銀子出來吃酒”
眾人有些面紅耳赤,連連點頭,唐三這才笑了笑,卻萬萬不會說這是自己剛學來的,然后就每人塞了一顆珠子過去,眾人一瞧手上,頓時大喜,其中一個發(fā)愣,不太確定道:“這得能賣上五兩銀子罷?”
五兩銀子不少了。一兩銀子兩石米,五兩銀子就是十石,有一個縣令老爺一年俸祿的九分之一了。
旁邊有個識貨的。嗤笑道:“五兩?哥哥我告訴你,你拿去當鋪朝奉瞧,他要敢說五兩,你老大耳刮子抽他,這東西是北邊建州人那邊產的,叫東珠,多少我也不敢說。不過怎么也得幾十兩銀子罷!”說到此處,這人詭秘一笑,“不過我勸你還是別賣,給自家娘子好,說不準,你家娘子一高興,給你做個倒?jié)蚕灎T更說不準,你平日想走而走不得的旱道,她瞧著這珠子。也肯給你走一走”
這些市井潑皮。無非也就是這些閑話了,旁邊人哄然大笑,被嘲笑的那廝緊緊握著珠子。臉上全是呆笑,卻是歡喜得狠了,旁邊唐三干脆又每人給了一枚銀餅子。“回去給自家娘子打根銀釵子,剩下了吃酒,沒有娘子的,也可以拍一拍老娘的馬屁嘛!日后娶媳婦,還不都是你的”
眾人大贊,哥哥真是及時雨。呼保義,美三郎。如此云云,無非都是說書先生說的水滸里頭故事。
賞了銀子后,他自然要吩咐差遣,這些前潑皮們,其實也算得用心做事,這幾日來回跑,的確也盡心盡力了,唐三讓他們明日來尋自己,只留了兩個平素跟自己最近的,其余人等當下一哄而散,從此處來看,他們還并沒有完全進入錦衣衛(wèi)這個角色,不過,國舅爺用他們,無非也就是打探消息來回跑腿,真要在身邊聽用,還輪不上這些人。,
這邊唐三在街面上切了羊羔肥牛,打了酒,又買了各色點心,叫身邊兩個兄弟拎著,然后叫了馬車,就往高夫子家里頭去,在胡同口下得車來,這才施施然端起百戶老爺的架勢來,往里面走去。
這高夫子是唐三一咬牙,拿自己俸祿的一半請的,要知道,一個百戶,肯拿出自己一半的餉來請,那可是太有誠意了,高夫子卻不過他數次登門,主要還是瞧在那百戶一半俸祿的面子,答應幫他身邊參謀,等若是狗頭軍師了。
唐三進了高夫子家門,也不跟他客氣,把羊羔肥牛等肉食擺在桌子上,又把點心請高家娘子收了,這才請高夫子坐下,他憋了許久的得意,這時候才發(fā)散出來,把自己得了董探花賜字的事兒說了,末了,使勁一拍大腿,滿臉興奮地潮紅,“這要在一年前,我哪里敢想象如此這般著飛魚服,懸繡春刀,相與的是國舅爺,探花郎”
旁邊高夫子捻著下巴上幾根鼠須,瞧他那得意樣子,忍不住就想告訴他真相:伯仲叔季,這[叔同],其實就是老三的意思,不就是唐老三么,你還真以為這董探花給你取了個甚好字呢!
讀書人,連放屁都是拐彎的。
不過,正所謂拿人的手短,他如今可是拿著唐三一半俸祿的謀主,這話就不好直接說出來了,故此,數次干咳,可唐三聽不出來這干咳是什么意思,還以為高夫子嗓子不舒服,“高夫子,嗓子怎么了?這天氣也漸漸燥了,你可要注意身子”
他說著,略微有些尷尬就搓了搓手,低聲道:“高夫子你也知道,我這人罷!手面大,我手底下人又多若不然,早就尋一處好住處,也好把你接在身邊,這不是,好早晚請教么!”
話說,唐三這樣出身的,能請到高夫子,這已經是燒高香了,這大明朝文貴武賤可不是說著玩兒的,這要換了以前,高夫子哪里肯搭理他,即便如今他是錦衣衛(wèi)百戶了,可百戶這官兒,北京城也有不少,天底下更多,哪個百戶能請到讀書人在身邊參謀的?根本沒有,別說百戶,千戶都不一定請到讀書人在身邊。
不過,高夫子等若自小看著唐三長大,曉得他的為人,愈是這樣,他這樣兒的人,肯拿出一半的俸祿來請自己,愈發(fā)顯得珍貴,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浪子回頭金不換。
這唐三兒,自小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高夫子雖然罵他只好叫認得字不好叫讀書人,可實際上呢!私底下也頗為羨慕唐三的不拘一格,說白了,人家氣運比較強。說不準,這廝還真就能走出一條路來,誰能說得準呢!
像是他在城門口吃人的冰沙不給錢。碰上國舅爺,還被提拔成錦衣衛(wèi)百戶,這東西,就叫做緣法,強求不來的,換市井說法,那就是祖墳上冒青煙。要知道,錦衣衛(wèi)百戶,這玩意兒,普通人只能用仰視的眼光來瞧你了,換個扶桑的說法,可以稱之為[登仙籍],當然,扶桑這個說法他其實上也還是跟天朝學來的。
“不過你放心,我已經打聽到一處好的宅院。前后三進。難得鬧中取靜,保管高夫子你喜歡,等我忙完這陣子。就把那宅院租賃下來,我看那北屋就適合你老去住”唐三說著,就使勁拍自己的胸脯。一副放在我心上的表情。,
北方干冷,北屋可常年曬到太陽,習俗中都是家中尊長所住,唐三這話,意思其實就是[你老就好比我家中長輩一般,咱們是一家人]這么一個意思。不過他是大潑皮出身,有些話。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
不過高夫子是聰明人,自然就聽出了話里頭的意思來,看著唐三說完話,伸手去在桌上捻了一塊羊羔頭肉放在嘴中咀嚼,他這堂屋逼兀,唐三身高七尺開外,外頭曬進來的陽光只夠照射到他胸前,陽光里頭蒙蒙的灰塵躍動,可高夫子瞧著這幅場面,心中居然就頗為溫馨。
他雖然有功名在身,可一輩子也沒甚大出息,家中娘子更是連蛋都沒下過一個,膝下荒涼得緊,如今有唐三肯這般待他,人之將老,有人如此,自然就心中舒坦了,也是人之常情。
高夫子捻著胡須,看著唐三,忍不住就淡淡笑了起來,“當年張居正張閣老字叔大,你如今字叔同,閣老你是不用想了,不過,好生跟著鄭國舅做事,這錦衣衛(wèi)指揮使,說不準你還是能有那么一絲機會的”卻是把唐老三的典故給咽下肚子里頭去了。
唐三面露喜色,旁邊兩個弟兄也湊趣,“哥哥恁好福氣,有高夫子在身邊參謀幫襯,這指揮使還不是手拿把攥的,我們跟著哥哥,日后也混個百戶千戶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