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唐楓的計劃
“開海禁?”果然崇禎在聽到這個提議后,臉色就是一變,顯然對這個祖宗定下的規(guī)矩,他是連想都沒有想過的。話既然已經(jīng)開始說了,唐楓就沒有半途而廢的想法,雖然皇帝的臉上看上去有些吃驚,可他還是堅持著自己的看法:“不錯,就是開海禁!陛下,在我大明之外,尚有著許多的西方國家,那里的百姓也一心向往著我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精美物品,在這些年來,雖然我大明只有幾處地方通海,可是通過走私,他們還是得到了這些物品,從而對它們贊不絕口。只要我大明肯和他們真正的互通有無,那些國家所擁有的財富就能從海洋上不斷地送到我們這里,而朝廷就可以從中抽稅,得到充足的銀兩了。”</br>
“這……”皇帝雖然對外面的世界所知很是有限,但卻也知道唐楓說的是真的,在以前他就聽說過一些佛郎機人來到廣東等地經(jīng)商的事情,只是隨著朝廷的腐敗,這現(xiàn)象卻已經(jīng)少了許多,這的確有著極大的誘惑力,畢竟那可是真金白銀啊。但是,祖宗的成規(guī),卻還是讓崇禎心生猶豫:“太祖時定下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只怕不是朕能取笑的啊。”</br>
唐楓看出了崇禎的猶豫,勸道:“陛下,雖然我大明有過禁令,但那些禁令頒布的時候可沒想到今時今日會出現(xiàn)如此情況啊。若是朝廷不能再從這些地方獲得銀兩的話,只怕就連這江山社稷都有危險了……”說到這里,唐楓才驚覺自己失言了,好在崇禎心里為難,并沒有仔細聽唐楓的話,所以他急忙又說道:“何況即便朝廷有禁令,可象蘇州等沿海的城市他們的百姓還是在偷偷地販賣著東西去海外諸國,而且他們還不用交任何的稅銀。可若是朝廷準許了他們這行為的話,我們就能從中抽取足夠的好處了。”</br>
崇禎想到現(xiàn)在國庫里的情況,心里著實是有些動了,他怎么也還不到三十,有時候也是有些不守規(guī)矩的,只是因為沒人在他面前說這話,才使得他一直沒有這方面想法的。“難道只有這一個辦法可行了嗎?”最終崇禎卻還是不能作出決定。</br>
唐楓知道此事事關(guān)國策,不是自己三言兩語就能敲定的,便不再勸說,而是提出了第二個辦法:“其實除了開源之外,尚有節(jié)流的辦法可行。”</br>
“你且說來聽聽。”崇禎當(dāng)即不再理會那個讓他為難的開海禁的問題了,如果能有其他的途徑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此等祖宗成規(guī)還是不去碰的好。但他卻忘了一點,在唐楓提出自己想法的時候就曾說過,自己是因為這兩點都有悖大明成規(guī)才不敢提的,那這第二點當(dāng)然也不會那么容易接受了。</br>
“皇上以為我大明朝廷一年的開銷之中,哪一處是最大的,也是最沒有必要的?”唐楓沒有當(dāng)即說出自己的辦法,而是問了一個問題。崇禎思索了一陣,卻一時說不出來,無論是軍費、官員的俸祿,對地方的賑濟似乎都差不多,但它們卻都是朝廷立足的根本,可沒有什么是不必要的。</br>
見崇禎一時想不起來,唐楓索性就直說了:“那就是宗室的開銷了。我大明已承兩百余年,自諸王以下,有著數(shù)十萬的宗室,他們不事生產(chǎn)卻能得到朝廷的奉養(yǎng),擁有著大部分的土地,卻根本不用交稅,這才是我大明的國庫日漸空虛的真實原因了。”</br>
“你的意思是?”崇禎有些難以置信地看向了唐楓,沒想到他居然會直指這一點,就連自己這個皇帝都不敢去輕易觸碰的大明宗室的利益。其實作為一國之君,崇禎怎么會不明白這一點呢,大明的那數(shù)十萬的宗室成員就象是一棵樹上的寄生者,不斷地吸收著大樹的養(yǎng)分,當(dāng)大樹一切正常的時候感覺不到它們的威脅,可一旦真的有了什么麻煩,他們所造成的危害卻是極大的。土地的兼并,拿到手的土地不用交稅,使得這些宗室越來越有錢,可朝廷和百姓卻是越來越窮,這是許多人都看到的現(xiàn)實。但是卻沒人敢去動他們,因為這不光是太祖時就定下的成法,也因為他們乃是朱明王朝的基礎(chǔ)。</br>
但是唐楓卻不這么看,從后來的歷史來看,那些宗室根本只是一些寄生蟲,當(dāng)大明真的出現(xiàn)了大危機的時候,他們不但幫不上任何的忙,而且只會拖累朝廷,就是后來的那個什么南明小朝廷,若不是那些個皇帝無能,怎么也能做到象南宋那樣偏安個百來年吧?可他們沒有,只是幾年工夫,就被清人所滅。從這一樁樁的事實里,唐楓可以肯定一點,這些宗室根本就是一無是處,只是拖累了大明朝廷而已。</br>
“你的意思是?”崇禎有些艱難地開口問道。</br>
唐楓深吸了一口氣:“現(xiàn)在想要把宗室的禍患除去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但陛下,我們卻可以先削減他們的用度。就連皇上您在宮里的用度都削減了,難道作為宗室的他們就不能為我大明盡一份自己該盡的義務(wù)嗎?臣以為,這一點比之開海禁更為迫切,只有這樣,明年我大明的收支才會平衡一些,才能拿出銀兩來支付軍費和賑濟各地的災(zāi)民,這樣我大明的江山才會穩(wěn)固。”</br>
崇禎被他的話又帶回到了眼前的這副危局之中,的確,現(xiàn)在處處都需要用錢,即便遼東那邊還能再拖上一拖,這陜西的事情卻還是要盡快處理的。不然待到那里的亂民真的坐大,對整個大明的局面都是非常不利的。“你的提議朕已經(jīng)記在了心上,你能如此替我大明著想,不畏懼其他,朕很是欣慰,朕會考慮這兩個方案的。”最終崇禎說道。</br>
知道要皇帝當(dāng)即就做出了決定那是不可能的,唐楓只得低聲應(yīng)了下,然后道:“臣說的這些話其實也有些僭越和不恭了,還請陛下能夠恕罪。”</br>
“朕剛才就說了會赦你無罪的,現(xiàn)在自然不會出爾反爾了。”崇禎面上帶著一絲勉強的笑容安慰唐楓道。</br>
“謝陛下!臣還有一言要奏報陛下,既然這削減宗室用度的建議是臣所奏,臣就甘愿以身作責(zé),請陛下先削減了臣這個安平侯府的日常用度吧。”</br>
“你……”皇帝面上再次閃過了感動,他倒真忘了唐楓現(xiàn)在的身份,現(xiàn)在他也是宗室了。在點了下頭后,崇禎才道:“你對朕的忠心朕知道了,在有那個必要的時候,朕自會這么做的,只是此事現(xiàn)在還不能讓他人知道。”</br>
“臣記下了,臣不會將事情說與他人知曉的。”唐楓忙表態(tài)道。</br>
皇帝在說了這么一番話后,便回宮去了,現(xiàn)在天下多事,身為天子的他當(dāng)然不能長時間地待在外面了,說不定這時候又有什么奏章在等著他批復(fù)了呢。將皇帝送出了門后,唐楓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崇禎畢竟不是那些開國之君,在有些涉及到根本問題的事情上,他還是下不了那么大的決心的,但一國之君能如他這樣,卻已經(jīng)是很難得了。</br>
回到書房,唐楓便看到了一個高大的身影正在那里等候著自己,卻是呂岸,這時候他才記起自己之前差人去將他叫來的事情,便走了上去道:“因為有個貴人來本侯府上,一時忘了招呼呂大人,倒是本侯失禮了。”</br>
“侯爺這話卻是折殺下官了。”呂岸忙上前行禮道,他這兩年當(dāng)了錦衣衛(wèi)僉事,而后又當(dāng)了南鎮(zhèn)撫司指揮使,現(xiàn)在身上也多了幾分的官威,但在唐楓面前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恭敬:“不知侯爺將下官喚來為的是什么事情?”</br>
“你先坐吧!”唐楓在指了下房中的一把椅子后自己率先坐了下來。待呂岸落座,他才道:“本侯得知了一樁大事,說的是陜西當(dāng)?shù)匕l(fā)生了幾起百姓作亂之事,你可知道?”</br>
“這個下官也是聽說了的,怎么,難道侯爺久居京城又想去陜西了嗎?”</br>
唐楓沒有理會他的這個問題,而是自顧地說道:“那你可知道此事的起因啊?”</br>
“這個……聽說乃是當(dāng)?shù)氐墓賳T貪得無厭,將朝廷撥發(fā)的賑災(zāi)糧食都私自挪用,害得百姓無以為繼之下,那里的百姓才會突然*將那縣令殺死的。”呂岸看了一眼唐楓的表情后,才小心地回答道。</br>
“不錯,這也是本侯所知的經(jīng)過了。我若是記得沒錯的話,在這一次各地頻發(fā)災(zāi)禍的時候,我已經(jīng)讓錦衣衛(wèi)的人注意著各地官員的情況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br>
“果然,我就知道他會插手此事!”呂岸心中暗喜,早在得知了陜西一事之后,以他對唐楓性格的了解,呂岸就能猜到他會有這樣的反應(yīng),畢竟他可是跟隨了唐楓有好些年的老人。雖然心里這么想,可呂岸的面上卻是半點沒有表露,只是道:“侯爺明鑒,下官現(xiàn)在是南鎮(zhèn)撫司的人,可無權(quán)監(jiān)視各地的官員,所以這一點下官也不敢說什么。”</br>
“是嗎?”唐楓看了他半晌后,才突然一笑:“你當(dāng)我做了這個侯爺后真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了嗎?還是以為自己現(xiàn)在羽翼已豐,不想再對我實話實說了?”</br>
“下官不敢!”被唐楓似笑非笑地一看之后,即便是呂岸也生出了寒意,雖然唐楓現(xiàn)在看似沒有了實權(quán),可他當(dāng)初的殺伐果斷的行為卻還是留在呂岸的記憶里的,山東、浙江,對東廠的殺戮,全都是唐楓一手所為,這讓他不禁又生畏懼。</br>
“你是南鎮(zhèn)不錯,無權(quán)對地方官員進行監(jiān)察也沒錯,但你南鎮(zhèn)卻有著自己的職責(zé)。我想,不用本侯再明說什么了吧?”唐楓深深地看了一眼呂岸道。</br>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呂岸知道火候已經(jīng)夠了,自己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他就是要讓自己把北鎮(zhèn)撫司犯錯的事情給說出來,所以在猶豫了一下后他便道:“大人,卑職這段日子里的確知道了一些我錦衣衛(wèi)內(nèi)部出現(xiàn)的問題。”不知不覺間,他又用回了以前的稱呼:“這一年來,隨著北鎮(zhèn)撫司的大權(quán)逐漸為駱提督所把持,他已開始培植自己的心腹了。而要使人聽話,就得有所恩惠,而銀子就是最實惠的恩了。就我下面的人偵察所知,許多派在各地的錦衣衛(wèi)人員,一旦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毓賳T有什么不法之事,不是拿人問罪,而是先索要好處。只要能滿足他們的索賄數(shù)量,這些官員的問題就不再是什么問題。雖然陜西那邊的情況究竟如何下官還不得而知,但是想來也因為此了。”</br>
唐楓滿意地一點頭:“你的判斷很對,除了這一點,我也想不出能有什么理由來解釋連當(dāng)?shù)匕傩斩贾赖氖虑槎覀儏s不得知。看來他駱養(yǎng)性真的變了!”</br>
“大人,或許他只是一時的失策吧,只要大人您提醒了他,想必他會改過的。”</br>
“是嗎?這一年來他在錦衣衛(wèi)的內(nèi)部做了多少的事情,又得了多少的好處你知道嗎?以前這些事情我雖然有所耳聞,但因為想到以往的情誼所以都沒有說出來,但是這一次他卻做得太過分了,錦衣衛(wèi)乃是皇上用來監(jiān)察百官的利器,可不是他用來滿足私欲的工具,既然他已不能回頭,就不能再讓他繼續(xù)擔(dān)任此位了。”唐楓淡淡地說道:“此事只有你知我知,希望在事情發(fā)生之前你不要傳與六耳。”</br>
“是,卑職記下了。大人但有什么吩咐,我及屬下的南鎮(zhèn)之人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br>
“好了,天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唐楓揮手道。</br>
在走出安平侯府之后,呂岸的嘴角也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唐大人,看來這次你真的會對駱養(yǎng)性下手了。”其實這段日子里,隨著東廠不復(fù)存在,少了外敵的南鎮(zhèn)和北鎮(zhèn)已發(fā)生了數(shù)次的沖突,呂岸總是被高自己一級的駱養(yǎng)性壓下一頭,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這一次在得知了北鎮(zhèn)的事情之后,呂岸就開始謀劃怎么對付駱養(yǎng)性。人往高處走,到了他這個位置,當(dāng)然希望坐上錦衣提督的高位了,而除去駱養(yǎng)性就是這一切的前提。</br>
呂岸知道唐楓在錦衣衛(wèi)依然有著不可估量的勢力,所以就想著借唐楓之手來對付駱養(yǎng)性,但是他也知道唐楓的本事,知道自己直接上門去說會被他所懷疑,所以便一直隱忍著。不過隱忍不代表不出手,陜西的事情就是他尋找到的絕好時機,而那道密信就是將一切都推到臺前的手段了。現(xiàn)在看來,唐楓已經(jīng)開始對駱養(yǎng)性產(chǎn)生了懷疑和不滿,或許取代他的一天也已不遠了。</br>
但是呂岸不知道的卻是,他的心思也已經(jīng)在唐楓的掌握之中。既然唐楓能夠知道北鎮(zhèn)的一些事情,他南北鎮(zhèn)的敵對怎么會瞞得過他呢?之所以唐楓一直隱忍不發(fā),除了不想讓朝中言官彈劾自己之外,還有等待時機的意思,現(xiàn)在時機就快來了。</br>
“呂岸,駱養(yǎng)性,這兩人都有著自己的私心。其實私心并不算什么,人皆有私心,為了功名利祿做一些不正之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駱養(yǎng)性卻做得太過了。他一心想著鞏固自己的地位,卻將大明的穩(wěn)固拋到了一邊,這樣的人一旦掌握更大的權(quán)力,損害的只會是朝廷的利益,所以這樣的人必須除去!至于呂岸,現(xiàn)在看來他的危害還不顯,希望在這次除了駱養(yǎng)性后能給他一點警告吧。”唐楓在閉目思索了一陣后,已經(jīng)做下了對兩人區(qū)別對待的想法,但是這一切卻還得等著皇帝的意思。</br>
今天崇禎突然來到自己的府上其實還是在唐楓的預(yù)料之中的,只是沒想到他來得這么快而已。當(dāng)今朝堂上雖然有著許多的干臣,但卻人人都有私心,人人都有爭斗,皇帝雖然在用他們,卻也在防著他們。崇禎可不想第二個魏忠賢或是閹黨再出現(xiàn)。而自己就是皇帝最能信任的人了,除了多年的關(guān)系之外,更要緊的是自己有著侯爵的身份,完全不會真?zhèn)€立足朝堂之上,這樣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黨派。</br>
再加上以前自己在山東,在浙江的一系列的舉動,已經(jīng)展示出自己處理一些緊急之事上的能力了。在可靠和能力兩方面都能被皇帝接受之后,崇禎當(dāng)然會想到再次起用自己來解眼下的危難了。所以今天他才會突然來見自己,就是想看看自己對事情了解的程度,以及對當(dāng)下局面的看法。</br>
而唐楓提出的這兩點正是基于眼前的難題而發(fā),更要緊的則是這兩個主意都不顧自身的毀譽,讓皇帝知道自己是真的一心為國的。這樣崇禎在回宮細想之下,一定會重新審視自己,在發(fā)現(xiàn)事情已經(jīng)不能善了的時候,讓自己重新出手。</br>
這就是唐楓一直在等的一個機會了,除了錦衣衛(wèi),他要改變的還有許多,無論是海禁還是宗室,在這一次即將愈演愈烈的造反狂潮中,他將要把大明前行的方向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從而真正的使大明改變既定的軌道。</br>
只有在亂世之中,一些舊有的制度才能被迅速地打破,而阻力也會變得很小……</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