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新的開始(2)
看到自己最是疼愛和信任的女兒來到跟前,宰桑.布和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即便是如此危難的時刻,他都不想自己的這個女兒擔驚受怕。見父親露出這笑容來,大玉兒反倒更覺心里不是滋味,同時也更堅定地要說出自己的看法:“父親,這一次金人出兵六萬多人,已經(jīng)連破數(shù)個部落,看他們前進的方向,最終目標應(yīng)該就是我們科爾沁啊。”</br>
“嗯?”似乎是聽出了女兒的話里有話,宰桑.布和轉(zhuǎn)眼看向了她:“你可是有了什么辦法能解眼下之危了嗎?莫非你想學你的姑姑的那樣,通過和女真人結(jié)親來消弭這次的災(zāi)禍?”說到這里,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悲憤之色。當年正是因為科爾沁無力自保,為了得到金人的幫助自己的妹妹才會遠嫁給金國皇太極的,難道現(xiàn)在故事又要重演了嗎?這讓自認是成吉思汗后人的蒙古男兒很難接受。</br>
不想大玉兒卻是一搖頭:“不,要是結(jié)親能解我們部落的危難,我是不會在意的,但是金人這次明顯是沖著咱們的財物來的,根本不可能因為我一人而改變他們的初衷。要是真的結(jié)親就能起作用的話,在金國大汗的身邊還有著姑姑呢,她也應(yīng)該能勸阻住這一次戰(zhàn)爭了。”</br>
“那……你有什么其他的辦法?現(xiàn)在我們舉族也不過三萬戰(zhàn)士,但女真人卻是我們的一輩有余。現(xiàn)在我們的戰(zhàn)士也已經(jīng)不是那些女真人的敵手了,難道還有轉(zhuǎn)機嗎?”雖然口里說著這樣喪氣的話,但宰桑.布和的雙眼還是滿懷希冀地看著自己的這個女兒,他很清楚大玉兒的智慧,有時候這個女兒比自己更適合當一族之長。</br>
“單靠我們是贏不了女真大軍的,我們要找援兵。”</br>
“援兵?這談何容易啊。現(xiàn)在的草原上的蒙古人已經(jīng)不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大汗的年代了,就是韃靼瓦剌當年的盛時也不復(fù)存在,我們怎么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幫助呢?這些一直覬覦著我們科爾沁豐沃的草原和財物的部落不趁機來攻擊我們已經(jīng)很好了。”</br>
“不,女兒指的援兵并不是草原上的各個部落。”大玉兒一搖頭道。</br>
“那還有什么人能來幫助我們?”宰桑.布和有些納悶地說道。</br>
“是漢人,父親忘記了我們與他們的人曾訂下的盟約了嗎?這些年來,我們與漢人之間多有貿(mào)易上的往來,我們科爾沁能有今日的富足也多虧了和漢人通商緣故。現(xiàn)在我們受到了女真人的威脅,漢人也該幫助我們一下了。”大玉兒說出了自己的主意。</br>
但是宰桑.布和卻是連連搖頭:“這個恐怕是不行的。一來漢人和我們雖然訂了盟約,但那只是口頭的,他們能和我們有所交易已經(jīng)很好了,根本不可能為了我們和女真人為敵。二來,即便他們真的肯幫我們,真的出了兵,漢人有句話叫遠水救不了近渴,當他們的人趕來的時候,我們科爾沁部落也已經(jīng)被女真人給占領(lǐng)了。”</br>
大玉兒微一簇眉,而后才說道:“父親的顧慮雖然有一些道理,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賭上一把了。當日那個唐楓曾和餓我說過一番話,若是有我們雙方能相互合作的話,金人便再難有所作為,現(xiàn)在金人全力攻我們,他們?nèi)粝胍窈蟛怀蔀橄乱粋€科爾沁,應(yīng)該不會拒絕我們的求助的。至于另外一點,我看過漢人的兵書上有寫叫什么圍魏救趙,明軍根本不必派兵直接來草原,只要攻打女真的領(lǐng)土,就能順利解了我們的困局了。”</br>
“你說的倒也有些道理,但是該怎么說服漢人同意出兵幫我們呢?”</br>
“這個就交給女兒吧。只要我們科爾沁的勇士們能在草原上擋住女真人的幾次進攻,等到明軍真的出兵的時候,金人就只有退兵而走了。我想事不宜遲,趁著現(xiàn)在女真人還沒到我們的附近,形成包圍之前,我們就該先出兵阻攔,而我也該趕去向漢人求助了。”</br>
“好,那我們科爾沁的安危就全交給你了。”宰桑.布和在沉吟了一下后說道。</br>
這一日,在三十多名科爾沁部落中最英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的保護下,大玉兒離開了部落往南而去,她要前往遼東,尋找當日和自己有著約定,又與自己有著一夕之緣的男人——唐楓。可憐的大玉兒,因為雙方之間沒有任何聯(lián)絡(luò)方式的關(guān)系,直到現(xiàn)在尚不知道一直讓她記掛在心的唐楓早就離開了遼東了。</br>
另外一方面,在宰桑.布和的授意下,族中最精銳的人馬組成了十支千人的騎兵隊伍,遠離部落所在地,前往金軍來的方向進行襲擾,希望能夠起到延緩對方進攻自己的作用。</br>
這次金軍直殺進草原的深處,可以說是長驅(qū)直入。那些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或是完全沒有想到金人會攻來,或是在一聽說金人大舉進攻就嚇破了膽子,只是象征地抵抗了一下,就讓金人掠奪了自己的財物,殺了自己的人而去。這大大地增強了金軍上下的士氣,什么成吉思汗的子孫,什么黃金家族,現(xiàn)在在金人將士的眼里根本什么都不是。</br>
這一路的順利,也讓皇太極原來郁結(jié)的心情好了許多,雖然將要對付的是和自己有著不淺關(guān)系的科爾沁部,但和自己的汗位以及大金的未來比起來,他們就微不足道了。想到或許經(jīng)這一次之后自己的地位也會有所鞏固,皇太極就更希望能快些殺到科爾沁的領(lǐng)地了。</br>
金軍上下都彌漫著自以為是的想法,再加上一路突進沒有敵手,軍士們自然就有了驕縱之心,全不將任何的蒙古人放在心上。晚間扎營的時候,也是如外出游玩一般地草草布置幾個人手,全不多加準備。當科爾沁部的突擊隊伍小心翼翼地接近金人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場景。</br>
在知道了金人如此大意之后,這第一路正面發(fā)現(xiàn)金人行蹤的科爾沁騎兵隊長賀哲根心中大喜,當即就下令趁夜對金人的大營發(fā)起攻擊。雖然他們只有一千人,但是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他們想要突襲一處營帳后再遠走還是很容易的,即便對方兵力是自己的幾十倍。</br>
隨著一聲聲的呼喝聲響起,一千精騎如風一般地掠過了草原,直殺進了一座金軍的軍營。那營外守夜的金軍將士都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yīng),就被雪亮的彎刀割下了頭顱。一千騎兵沖透了這一邊的營帳,見人就殺,不過轉(zhuǎn)眼間就已經(jīng)斬殺了上百名金人將士。</br>
等到被驚醒的金軍各帳的軍士們拿著兵器,騎上戰(zhàn)馬趕出來的時候,那些偷襲者已經(jīng)逃得遠遠的了。金人想要追擊,奈何雙方的馬上本領(lǐng)是半斤對八兩,已經(jīng)拉開了距離的敵人是很難追得上了。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先嚴守門戶,等到進攻科爾沁部時再報這一箭之仇。</br>
金人的噩夢從這個夜晚就開始了,只要他們稍有放松,無論是什么時候,什么方向,就會突然出現(xiàn)一支千許人的騎兵隊伍向他們發(fā)起突襲。雖然之后的幾次突襲所造成的傷害沒有第一次那么的大,但是這卻嚴重地影響了金軍的士氣,他們時時都要提心吊膽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會出現(xiàn)一路蒙古騎兵。這也拖慢了金軍進發(fā)的腳步,為了防止科爾沁人在半道上又設(shè)下什么埋伏,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向前進軍,不敢再如前面一般只是一味求快了。</br>
趁著金軍的腳步被拖慢的時機,科爾沁人也在為之后的大戰(zhàn)作著準備。雖然草原上沒有任何的防御工事,但因為天氣寒冷的關(guān)系,他們還是用沙石和堅冰造出了一座座堅固的城墻,雖然這些工事究竟有多大的用處還不知道,但是卻已經(jīng)讓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安心不少了。</br>
經(jīng)過一路來吃盡苦頭之后,金兵終于踏進了科爾沁部落的屬地,但是他們原來想要進行的報復(fù)卻并未能如愿,因為在他們面前出現(xiàn)的不是一片平坦的草原和連綿的蒙古包和牧民,而是一座座的堅墻,雖然那比不得明軍的防御工事,但是卻也足夠讓金人頭疼的了。</br>
不過一路來所積累的怒火終于勝過了謹慎小心,在只是草草地準備了一天之后,金軍就對這些簡陋的工事發(fā)起了進攻,他們要用敵人的生命和鮮血來洗刷自己的恥辱和澆滅自己的怒火。但是科爾沁人卻不會束手待斃的,一場大戰(zhàn)就在草原上展開了。</br>
在草原大戰(zhàn)剛起的時候,在三十人護送下的大玉兒終于來到了大明的土地之上,她記得唐楓曾提到過寧遠,就直往寧遠而來。不過在他們來到寧遠城外的時候,卻被守城的軍士給攔在了外面。因為他們的一身打扮怎么看都不是大明的子民,吃過金人奸細之虧的明軍將士,怎么可能讓這些可疑的人進到如此重鎮(zhèn)之中呢?</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