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流水線造船
只到丁毅打服了朝鮮后,和李倧交易,得到朝鮮的大木,然后又占領大員,有了大員的木頭,才有了最適合造船的木頭。</br> 這導致丁毅現(xiàn)在的三級戰(zhàn)列艦使用年限大概只有二三年左右,其他的船基本在四年左右。</br> 丁毅原本的打算, 就是一邊造,一邊用。</br> 等幾年后,朝鮮和大員的木頭能用了,到時造出的船,就能用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都可以。</br> 現(xiàn)在三級戰(zhàn)列艦能用二三年了,然后邊造邊替換。</br> 但阿瑟覺的, 這樣真是太費錢,更費人力和資源。</br> 造一艘三級戰(zhàn)列艦在阿瑟眼里是要花很多錢的。</br> 雖然他不知道,丁毅這些年早就囤結了數(shù)以萬計的木頭,更從朝鮮那里得到大量的木頭,成本比一般船廠要低。</br> “我在旅順囤積了大量的優(yōu)質木材,大員這邊也在囤,再過幾年就能用,到時造的船,應該能用很久很久。”</br> “我有更好的建議,希望你不要急于求成,也不會浪費。”阿瑟好心道。</br> “你說。”丁毅認真的聽著。</br> 阿瑟說,我看到你的龍山船廠很大,般塢都造了三個。</br> 邊上的徐治趕緊道:“是為了將來增加造船量用的。”</br> 阿瑟點頭:“丁將軍想的很周到,我看下游還能再造兩個船塢。”</br> “所以我想咱們可以這么干, 不要浪費人力和銀子。”</br> “普通的千料以下船就按原來的, 用四年來替換也沒事。”</br> “三級戰(zhàn)列艦成本太高,沒必要二三年后重造。”</br> “我們可以學英國, 在龍骨與肋骨搭建好的船, 必須在船臺上自然風干1年,才能繼續(xù)進行船體內外的板材鋪設,這個道理通用于船體上各個細部,造船可以有條不紊的慢慢進行。”</br> 丁毅細心的聽著,邊上的朱向陽問:“這樣一艘三級戰(zhàn)列艦,豈不是要造三四年?”</br> “不能這么想。”阿瑟笑道。</br> “我看到臺南船廠有種幾年的木頭挺好的,造龍骨肋骨后,自然風干半年就能繼續(xù)。”</br> “咱們打個比方,先造好龍骨肋骨,放邊上,繼續(xù)再造龍骨肋骨,然后又放邊上。”</br> “半年一到再進行其他鋪設,建造,然后再風干,因為我們船匠多,這是可以和其他船造龍骨同時進行的。”</br> “三年后,我們可能有四到五個龍骨船體在風干,有些已經(jīng)正在最后完工。”</br> “當四年后時, 我們能在幾個月時間里, 同時完成三到四艘, 甚至五艘以上。”</br> “這樣造出來的船, 最少能用二十年以上。”</br> 丁毅一聽就聽明白了,相當于流水線制造,先做一部份,放邊上風干,然后再繼續(xù)造一艘船的一部份,造好后再放一邊風干,再接著造第三艘,以此類推。</br> 前面風干好后再繼續(xù)造,然后再風干,再繼續(xù)造其他的,再風干,不停的循環(huán)這個步驟,這樣前幾年是沒有船出來,但三到四年后,會有連綿不斷的船出來,并且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出好幾艘,下水船只和現(xiàn)在每年一艘差不多,甚至會更快。</br> 如果遇到戰(zhàn)時,還能加速,和趕干,同樣可以提前。</br> 關鍵是,這樣造出來的船更加的耐用。</br> 如果需要打海戰(zhàn),丁毅現(xiàn)在的方式,一年一艘是最好的。</br> 但現(xiàn)在不需要打海戰(zhàn),用阿瑟的方式是最好的,也是最省錢省材料的。</br> 丁毅仔細想了想,現(xiàn)階段他的水師已經(jīng)是亞洲最強。</br> 雖然兵力和戰(zhàn)船還沒有鄭芝龍多,但是僅三級戰(zhàn)列艦已經(jīng)有大員六艘,濟州島一艘,旅順兩艘,共九艘,千料福船三十多艘。</br> 就這批戰(zhàn)船的實力加起來,比當年四個荷蘭駐臺兵馬還強。</br> 鄭芝龍打一個荷蘭人,動員全部戰(zhàn)船,加明軍其他水師,還讓荷蘭人跑了。</br> 現(xiàn)在丁毅和他打,丁毅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勝算。</br> 當然,丁毅現(xiàn)在也沒打算和他打。</br> 這幾年大伙各賺各的,互不侵犯,還算平安無事。</br> 在沒有掃平滿清之前,丁毅肯定不愿意兩線開仗,浪費自己時間和精力。</br> 再算算大明好像到四年后才能滅亡,那這三級戰(zhàn)列艦也不著急造。</br> “好,就用阿瑟的方式。”丁毅很快決定,用阿瑟說的新方法來造船。</br> 這樣三四年內可能沒有三級戰(zhàn)列艦出來,但是四年之后,突然一下子冒出四五艘,豈不是更爽?</br> 而且那時出來的戰(zhàn)船,最少都能用十年,二十年以上,絕對節(jié)省。</br> 阿瑟大喜,沒想到明人這么信任他,而徐治這個漢人船匠大師傅,也在點頭,好像覺的阿瑟這種方式,的確比他們的要好。</br> 當然,這種方式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更多的船塢。</br> 造唄,再造船塢,多造幾個,好在這邊開始就造了三個船塢,現(xiàn)在就能邊造船邊用。</br> 許爾顯這時笑道:“這樣三四年后才能見到新的戰(zhàn)列艦啦,真是心癢啊。”</br> 姚新漢微笑:“這幾年海上也沒什么對手,正好養(yǎng)精蓄銳,積蓄力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