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欺負人
他們霸占別人的房子,找出別人的房契地契,一把火燒了,然后說沒有憑據(jù),現(xiàn)在也分不清,誰的店鋪是誰的,誰的房子是誰的。</br> 現(xiàn)在誰住的, 就是誰的。</br> 知府衙門也被燒了,更找不到什么憑據(jù)。</br> 反正濟南城里,誰霸占,就歸誰。</br> 劉元也不急,一邊重新從百姓和流民中選一千吏員,同時集訓(xùn)新的吏員,一邊由帶來的吏員們先統(tǒng)計丈量濟南府的田。</br> 因德王府全員被殺,所以統(tǒng)計了德王府的,結(jié)果張其棟也是嚇了一大跳。</br> 德王府僅王府就占三分之一濟南城大小, 德王府田地共一萬一千三百頃,合計一百一十三萬畝。</br> 德王府除了自己有這么多田,每年還有朝廷的歲祿,親王是一萬石,郡王是二千石,另有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等,公主附馬郡主等等不一。</br> 整個德王府每年各種王,將軍,郡主縣主亂七八糟加起來,明廷還要給他們歲祿四萬三千石。</br> 連劉元也是私下在和張其棟痛罵。</br> 一個德王府占了三分之一濟南城,擁有濟南一百多萬畝上好的田, 朝廷還要每年給他們四萬多石歲祿, 整個大明天下又有多少這樣的宗室?大明現(xiàn)在變成這樣,你老朱沒問題嗎?</br> 在六月的時候,朝廷得到消息, 濟南三司的頭頭們一個沒到。</br> 當(dāng)時也不覺的奇怪, 因為古代通迅難,距離遠難走,國內(nèi)又兵荒馬亂的。</br> 七月劉元到濟南,就不再往京城匯報了,埋頭干自己的事。</br> 此時的山東經(jīng)過滿清屠殺后,人口大量減少,現(xiàn)在主要靠引流災(zāi)民,進度很慢。</br> 現(xiàn)在快大半年過去了,全城不到五萬人。</br> 丁毅讓劉元從濟南各州縣直接移民,先移南邊靠近兗州府的各縣,因為兗州現(xiàn)在是劉澤清的地盤。</br> 劉澤清這個明末垃圾將領(lǐng),打仗最會跑,而且和左良玉一樣,動不動就搶。</br> 于是,從九月開始,濟南南邊與兗州相鄰的新泰縣,肥城縣, 來蕪縣,三個縣所有鎮(zhèn)村的人口三萬八千多人,全部遷往濟南。</br> 濟南城里有房子有農(nóng)田, 又是在府城,百姓們還是挺愿意。</br> 接著又從濟南四州二十六縣中的其余二十三縣,在這次入關(guān)受到重大破壞的村縣里,把百姓再遷過來。</br> 前后用時一年,總計遷入濟南府近七萬多人,再加上一年多的引流移民,一年后濟南府就接近二十萬人口,慢慢又興旺起來。</br> 但丁毅這樣大規(guī)模遷走其他縣鄉(xiāng)的百姓,使得濟南很多地方數(shù)十里看不到一個人。</br> 很多農(nóng)田也被廢棄。</br> 于是他們?nèi)匀挥美下纷樱鳛?zāi)民,就地安置,把后繼引流來的災(zāi)民,安置在濟南各縣,替代原來的百姓。</br> 丁毅對劉元和張其棟也有指標(biāo)。</br> 濟南是大城,府城,現(xiàn)在剛被屠城,農(nóng)田稅和商業(yè)稅當(dāng)然暫時沒要求,但是一年后,至少要張其棟練出八千戰(zhàn)兵,五千囤兵。</br> 兩人當(dāng)然也是一口答應(yīng)。</br> 劉元在張其棟安安靜靜在濟南練兵,囤田,移民,訓(xùn)練吏員。</br> 一直干到十月份,京城才意外得知濟南三司的頭頭們還沒到濟南。</br> 朝臣嘩然,最遠的邵捷春你從四川爬過來么,也快到了吧。</br> 很快朝廷下旨徹查。</br> 結(jié)果查到夏尚絅出現(xiàn)在山東境內(nèi),而趙百河在天津境內(nèi)就不見了。</br> 邵捷春和趙光拚連山東也沒到,在進山東之前就不見。</br> 崇禎又驚又怒,這到底發(fā)生了什么?</br> 有人說兵荒馬亂,會不會困在什么地方,也有人說會不會被亂匪殺了。</br> 這到底被誰殺了,就不好說了,大伙面面相覷。</br> 你丁毅膽子也太大了,連濟南也要占?崇禎在后宮又要掀桌子。</br> 但這事也不能這么武斷,確實現(xiàn)在國內(nèi)到處兵亂,原本夏尚絅可以坐船從福建過來的,但他想了解山東民情,所以走陸路。</br> 走陸路就容易出事。</br> 沒有證據(jù)的話,你也不能冤枉一個統(tǒng)兵大將是吧。</br> 況且有人說了,這濟南現(xiàn)在也不是個好地方啊。</br> 人口沒多少,又被清兵掠奪過,朝廷現(xiàn)在也當(dāng)成雞肋,棄舍難定。</br> 朝中這時正在商議一件事,大臣們分成兩派。</br> 一派認為德王府沒人了,要新派個封王過去,好繼承那邊的王府家業(yè)。</br> 另一派認為,這是好機會,少個宗室了啊,每年朝廷要給四萬多石歲祿呢,這下正好省了。</br> 可前一派認為,王府好多田地的啊。</br> 后一派認為,可用于地方囤田,正好收稅。</br> 崇禎思來想去,決定讓地方自已囤田,朝廷收三成稅。</br> 這樣即可以從德王府的田里收稅,又少了歲祿,一舉兩得。</br> 但辦這事,當(dāng)然最好再派三司官員。</br> 朝臣聞言,紛紛避而言他,無人愿去濟南。</br> 十月時,劉元上奏,趙光拚,夏尚絅,邵捷春三人都來了啊,就趙百河沒到,不知去那了。</br> 崇禎:“。。”原來我錯怪丁毅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