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甘薯和土豆
這時的大員,除了明朝商人外,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商人會要購買白糖,這些人大部份賣向波斯,波斯的利潤更高,大概在十倍到十五倍之間。</br> 丁毅同樣要求以貨易貨,要各地新異的東西來交換,我不要銀子,就是這么豪橫。</br> 有外國商人問大員,你到底要啥?</br> 大員這邊說,我要工匠,新式的大炮,沒有見過的技術和人才,人口,各種奇怪的蔬菜種子,水果苗。</br> 外國商人都覺的丁毅腦子不正常,居然不要銀子和金子,但還是很多人開始想辦法,必竟人口種子什么的,有時候比銀子偏宜多了。</br> 而賣給這蠢笨的大明人,可以賣個高價,為什么不干呢?</br> 在趙大山第二次去泉州后,有天丁毅習慣性吃早餐,府中的侍婦們端上來幾盆菜,讓丁毅看的目瞪口呆。</br> 一份是蒸的紅署,一份是土豆泥。</br> 丁毅趕緊把段高林叫來,這才知道,甘署在萬歷年間就已經傳到大明的福建和廣州。</br> 1593年福建華僑陳振龍在呂宋(菲律賓)經商,發(fā)現甘薯好種又好吃,擬將甘薯帶回國內種植,卻受當時統(tǒng)治呂宋的西班牙人所禁止,他很快想辦法將甘薯藤苗置于汲水繩中,歷經海路7晝夜,至農歷5月下旬到達福州。</br> 后來,福建旱饑,陳振龍的兒子陳經倫向巡撫遞稟甘薯的好處,巡撫金學曾下令種植,果然產量高而且又好吃,養(yǎng)活了很多百姓。</br> 而土豆這時剛剛傳到大明朝,徐光啟在1628年的《農政全書》中,記載了土豆。</br> 目前還沒有大面積推廣,大員這邊還是荷蘭人帶過來的,暫時小面積種植了一部份,主要是荷蘭人喜歡吃。在大員的原居民和明人百姓,都沒的吃。</br> 但很奇怪,這么多年過去了,大明朝很多地方都沒有推廣,連福建這邊,在金學曾巡撫走后,甘薯慢慢也變少了。</br> 丁毅大喜,馬上下令推廣種植甘薯和土豆,更讓阮思青和自己回去時,把種子和苗送到旅順和皮島還有濟州,登州暫時不種。</br> 丁毅又問,有沒有玉米?段高林一臉茫然。</br> 歷史上玉米應該進入中國了,但不知現在哪邊有。</br> 不過丁毅和外國商人說了以貨易貨,估計用不了多久,可能會見到玉米。</br> ------------</br> 11月28日,趙大山在泉州呆了兩天,又有點想回大員了。</br> 主要泉州這里有施永這王八蛋。</br> 丁毅再三提醒趙大山,千萬要小心施永,這人是變太的,神經病一樣。</br> 他要知道丁毅的親信在泉州,鄭芝龍又不在,很可能做出點出格的事。</br> 趙大山也不敢呆太久,怕被人發(fā)現。</br> 正準備回去時,親兵回來報告,鄭芝龍回來了。</br> 趙大山大喜,趕緊帶著禮品上門。</br> 鄭府門衛(wèi)進門后沒多久出來,說,鄭總兵不在家,你改天再來吧。</br> 趙大山一聽就知道假的,他不在家,你還要進去問?</br> 但鄭芝龍明顯不想見他。</br> 換成別人這態(tài)度,趙大山直接扭頭就走了。</br> 但他記著丁毅的話,鄭芝龍這人,還是能講道理的,如果可以,千萬不能和他開仗。</br> 不是丁毅怕他的水師,而是實在是尊重這個大哥,更不想中國人打中國人。</br> 俺忍了,趙大山為了丁大人的事業(yè),也不多說,就拿著禮物站門口。</br> 當天鄭府沒人理他,也沒人來趕他走。</br> 到了晚上,天寒地凍,趙大山的親兵們在街上買了好多棉被什么,三人就包裹成一團,睡在鄭府門口。</br> 福建這邊,11月天氣很好,白天比較熱,但日夜溫差大,晚上會比較冷,當然,還好是在福建,這要是在旅順那邊,11月晚上睡外面,估計要直接凍死。</br> 當晚也沒什么事發(fā)生,必竟是在鄭芝龍家門口。</br>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亮沒多久,有人坐著轎子,在一隊衛(wèi)兵帶領下到了鄭府。</br> 趙大山三人還站在門口,不料轎子一打開,里面走出施永。</br> 兩人在旅順見過,這下是大小瞪小眼,趙大山很快發(fā)現施永眼中的殺氣。</br> 尼娘的,趙大山就知道大事不妙。</br> 施永這變太,什么事都做的出的,這是丁大人說的話。</br> “來人,這是后金細作。”施永眼珠一轉,立馬大叫起來。</br> 這混蛋果然不是東西,看到趙大山,知道這是丁毅的心腹,殺了丁毅的心腹,肯定大爽啊,還替鄭芝虎報仇了。</br> 趙大山大驚,二話不說,走,轉身就往鄭府里沖。</br> 兩親兵跟著他往鄭府沖。</br> 鄭府門口有守衛(wèi),一個個目瞪口呆,也不知道該攔好,還是放好。</br> 他們得到命令,不能向趙大山三人動手,但三人往里沖,他們也不知道怎么辦好。</br> 就這么一猶豫,趙大山推開鄭府大門沖了進去。</br> “他們剌殺鄭大人了,還不殺了他們。”施永在后面氣的哇哇大叫。</br> 指揮手下沖進去。</br> 鄭府守衛(wèi)趕緊攔住:“總兵大人說不能亂來,這是丁毅的人。”</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