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海滄船
丁毅一聽肯定不行,眼下他兵馬越來越多,燧發(fā)槍造這么慢,是來不及替換的。</br> 魯密銃現在一個月能造三千,燧發(fā)槍居然只有十分之一,太慢了。</br> 他仔細問了有沒有提升速度的辦法。</br> 按周大虎他們言,一是要找到快速做彈簧的辦法,剛剛丁毅帶他們去看了,下一步他們可以試著來做,而且彈簧這東西,是易耗品,一旦大面積裝備,必須大量的囤結,一旦彈簧壞了,可以隨時替換。</br> 丁毅點頭稱是,這點他還沒想到,所以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像木匠一樣,制作規(guī)范統一的彈簧,但丁毅和大伙都覺的這個沒問題,這是小問題,最多一兩個月能解決。</br> 二是丁毅所說的車床,如果能制造車床,就能大量制造燧發(fā)槍的槍管。</br> 否則的話,只能用魯密銃的銃管,但不完全是精鋼練制,打發(fā)數量少,雖然月產量能上去,但長遠來看,還是不好,周大虎的建議是一步到位,用最好的槍管。</br> 這點丁毅也很認同,即要換裝,當然一步到位好。</br> 燧發(fā)槍的槍管質量必須要好,因為他打發(fā)比魯密銃快,這意味著,你在一場十分鐘的戰(zhàn)斗中,原本用魯密銃只需要打十銃可能結束戰(zhàn)斗,但用燧發(fā)槍,可能會打出十五槍或二十槍。</br> 如果不能提升槍管的質量,那更換槍管會很密集,后勤和工匠都會來不及供應,產生更多的損耗。</br> 三是要加大煉鋼的爐子和工人數量,因為燧發(fā)槍所用精鋼更多,需要大量多次的煉鋼,產能和產量還有工人都要增加。</br> 這三點能解決,丁毅大面積裝備燧發(fā)槍的時間就會到來。</br> 其中第一點不難,個把月估計能解決,第二點也不難丁毅有信心在半年內解決,第三點就不容易,這等于要提升整個工業(yè)體系,涉及到挖礦,鍛造,熔煉等多方面,還需要大量的人手和熟練工,而丁毅現在就是人手太少,特別是熟練工少,全面提升的話,估計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br> 丁毅叫隨行諸匠頭等都記好這些問題,同時讓匠作局每月產五十把燧發(fā)槍,其余還是先做魯密銃。</br> 因為丁毅還在賣火炮和火銃,眼下他正常自己用的魯密銃產量,已經降到每月一千桿。</br> 其余的人手都在造燧發(fā)槍和賣到日本的劣質炮銃。</br> 12月中旬,氣溫驟降,并下起大雪,遼南的溫度比歷史上冷了好多,旅順很多剛種的小麥被冬傷,后勤司有人反應,明年夏糧可能會減產,預計最低要減四分之一。</br> 丁毅越加感覺到儲糧的必要性。</br> 這段時間除了跑日本的宋飛,要運礦和賣火炮,阮思青也就在登州和皮島旅順三地跑跑,不出遠海。</br> 旅順和皮島都在練兵,建設。</br> 12月底的時候,旅順船廠出廠第一艘中型戰(zhàn)船,四百料海滄船。</br> 這艘船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造好,而且因為造船用的木頭處理時間不夠,李織說,這船只能短時間用用,最多三年就要淘汰。</br> 丁毅現在沒時間等待木頭處理好,所以出廠的船都是快速成型的船(用不了幾年。)</br> 但三年時間也夠了。</br> 三年之后又有新船出來,再用三年再換。</br> 十幾二十年后,他前期囤的木頭就可以用,到時可以造更大而耐用的船。</br> 徐大堡最開始的三艘船里,有一艘就是海滄船,海滄船在風小時機動性好,而福船機動性差,所以一般是用來配合福船的。</br> 但丁毅這新造的海滄船與徐大堡那艘又不一樣。</br> 徐大堡的船是明朝造的,基本是考慮到近海作戰(zhàn),上面配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武器和裝備,很占地方。</br> 按明軍的標配,這種海滄船會有:“噴筒50,煙罐80,火磚50,火箭200,千斤佛朗機4門,碗口銃3個,魯密銃6,藥弩6張,弩箭100,核載105人,最大滿員130人。”</br> 內部有各種放置物資的夾層。</br> 丁毅的要求是上面只有炮和銃,長槍和盾由士兵隨身帶,所以內部構造完全不一樣。</br> 新出廠的海滄船被命名為:東江1號,上面各有一門佛朗機在船首和船尾,左右兩翼各是12磅青銅炮4門,共8門,24磅炮3門,共6門。</br> 一共是16門炮,全部裝備好后,會有50名炮手,30個銃兵,20名槍盾兵。10個水手,核載110人,最大滿員150人。</br> 這是丁毅船廠第一艘中型戰(zhàn)船,他成功的造成,代表了丁毅的工匠和工人水平已經成熟,可以批量建造這樣的戰(zhàn)船。</br> 這第一艘是造的慢,按李織所說,以后熟練了,按現在的人手,三個月可造一艘,一年能產四艘,當然,前提是不造其他的船。</br> 這產量對丁毅來說當然太少。</br> 他問李織,如果想擴大產量,需要什么條件。</br> 李織愣了下,先說,工匠還算可以,工人太少,需要更多的工人。</br> 又說,還要擴大船廠,船塢不夠大。</br> 丁毅很快帶著人選址,最后決定在長生島再建一個船廠。</br> 長生島在后世就有船廠,非常適合造船。</br> 丁毅的地盤里,前兩年工匠工人連搶帶騙搞來很多,眼下工匠加工人接近五千人。</br> 都是阮思青一路跑商,一路拐來的。</br> 但隨著阮思青跑的多,這工匠是越來越少了。</br> 今年還沒弄到一千工匠工人,可見以后會更少。</br> 丁毅當下決定,從各種工匠中,選擇經驗豐富,年紀較大的人,開始上課,專門培養(yǎng)工人學徒。</br> 他們的工資,不再按做多少零件和工作來計算,而是培養(yǎng)多少合格的學徒來計算。</br> 這些人將被送進學校,成為老師。</br> 消息傳出去,很多匠頭有點意外,怎么咱們工匠也能成先生?</br> 當聽到待遇很高,又不用天天干活,每七天上六天課,有好多人心動。</br> 連周大虎的婆娘,趙氏也來報名。</br> 趙氏會識字寫字,理論水平挺高,丁毅當然高興,讓她專門教授打造火銃。</br> 趙氏一下子變成趙老師,她自己也開心的要命。</br> 但大部份工匠都把自己的技藝看的很重,想集合各家所長也不是容易的事。</br> 需要丁毅不斷的推進,用物質和思想來改變眾人的想法。()明末之席卷天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