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開支百萬
跟丁毅久了,東江諸將現(xiàn)在都能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在這個世界很好的活下去,沒有兵馬和大炮是不行的。</br> 阮文龍接著又說了下東江兵的開支。</br> 目前開支又省了許多,因為以前的鐵礦,銅礦,硝石等都要從外面買回來,這可是大頭,要知道東江現(xiàn)在一年所用的鐵料和銅礦不知要多少萬斤。</br> 現(xiàn)在占了石見銀山,這塊錢就完全省了,只要水師去拖拉就行。</br> 大頭還是軍費。</br> 現(xiàn)在東江兵馬是三萬四(王衛(wèi)忠登州兩千兵,和石見銀山三千兵都在內(nèi),征日損失一千,但補了一千降兵,兵馬總數(shù)未變。)另有守備兵6千,總計四萬。</br> 每月餉銀加上在座軍官文職的,就要接近五萬。</br> 所有工匠和工人已經(jīng)達到五千,每月工資也是兩萬多。</br> 糧米還沒算,三十萬人吃的口糧都沒算。</br> 口糧方面,一是朝廷有支援部份,二是朝鮮目前還能支持部份,三是丁毅自己囤田十幾萬畝,所以僅這上面,一年省了十幾萬兩銀,要不然,早就破產(chǎn)。</br> 另外丁毅的旅順和皮島都在大建設(shè),動不動征遼民干活,如果征到兵士家屬,還要付錢,這方向一年大概要支出兩萬左右。</br> 至于囤田時買的物具,牛,種子等物,和其他開支基本保持在三萬一年以上。</br> 所以眼下整個東江一年開支在100萬兩以上。</br> 這還沒有算其他軍用物資的開支,包括兵甲制作的棉布絲等物。(金屬礦現(xiàn)在有日本這條錢,算是不要錢了,又少了一大筆,不然開支更大。)</br> 所以阮文龍說,雜七雜八所有加起來,現(xiàn)在要養(yǎng)三十多萬軍民,一年開支當在110萬左右。</br> 眾將聽到一年開支110萬,瞬息就感覺丁大人的不容易了。</br> 再想想糧米和金屬礦物等都已經(jīng)不用花錢,還要110萬。</br> 那以前丁毅能帶著大伙熬到現(xiàn)在,真是不容易。</br> 趙大山張經(jīng)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咱們以前怎么活下來的?</br> 丁大人一年開支都要一百萬了?咱們以前怎么活下來的?</br> 阮文龍笑道,主要是軍費開支是大頭,還好兵馬擴張都是最近的事情。</br> 更虧的丁大人的回收軍餉之塊,能讓丁大人有錢支撐。</br> 眼下他們近四萬兵馬,每人每月只要消費一錢,就能回收四千,全年就能回收五萬兩。</br> 丁毅幾次增兵,都是海外賺了大錢,包括最后在登州之亂后大搶了一筆,才有銀子增兵。</br> 大伙這下是明白了,丁大人增兵不是看有多少人,是看有多少錢。</br> 丁毅這時又道:“這次若不去日本打本仗,咱們四萬多兵馬,一年之后,我發(fā)軍餉就要發(fā)到破產(chǎn)。”</br> “現(xiàn)在你們明白,我為什么一定要去打日本了。”</br> 眾將恍然大悟。</br> 丁毅正是因為暴兵暴多了,逼不得已才伐日的,這仗要不打贏了,以后不用后金來攻他,他就會因為養(yǎng)不起這么多人而破產(chǎn)。</br> 日本商路一打通,他全盤就活了,還省了鐵礦硝石等的開支,一舉多得。</br> 阮文龍最后又道,大伙帶頭消費,多鼓勵部下去消費,要把餉銀收回一些。</br> 東江軍現(xiàn)在加上皮島兵馬,每年要發(fā)六十萬工資,而且后面肯定會更多。</br> 旅順的那邊的回收餉銀的手段比較多,皮島剛建好沒多久,如果能達到旅順的規(guī)模。</br> 每年也可回收五萬左右。</br> 將來兩地加起來,爭取一年回收五分之一軍餉,就算成功,若能回收一半軍餉,丁毅在工資上的壓力會大大減少。</br> 事實上丁毅這要求不難,東江鎮(zhèn)最低的新兵一年能拿十二兩銀子,人在東江又沒處去,肯定只能消費,每年消費三兩銀子,絕對沒難度。</br> 丁毅剛建服務(wù)中心,澡堂,戲臺等各種建筑的時候,大伙都覺的奇怪,也不理解。</br> 眼下這兩年下來,所有人都五體投地。</br> 軍士和家屬們拿到工資,也無處消費,只能到服務(wù)中心,澡堂,戲院,酒店等消費,這為丁毅一年回收了近兩成以上發(fā)出的工資,也是早期緩減丁毅銀錢壓力的關(guān)鍵。</br> 現(xiàn)在的服務(wù)中心,好東西越來越多,日本等地進口的東西,本地高檔絲織品,養(yǎng)生保健的高檔品,也在賣,為丁毅源源不斷回收軍官們用不完的銀兩。</br> 最后丁毅開始說話,下面一是賺錢,二是拉人口,三是增兵,四是加大囤田。</br> 四項并進,才能提升東江的實力。</br> 但最重要的,永遠是賺錢,因為沒有錢,就無法增兵。</br> 大伙深以為然,個個點頭。</br> 鑒于原歷史上,1633年到1634年初,后金和明國都沒什么戰(zhàn)事,丁毅大概還有半年時間可以穩(wěn)定發(fā)展。</br> 他不怕后金來打自己,卻怕后金打打大明,一旦打大明,朝廷現(xiàn)在很可能要征召自己。</br> 所以,丁毅首先是擴軍,重組。</br> 因為他船多了,并且在伐日之戰(zhàn)中損失了水師兵馬,所以要水師擴充到五千人。</br> 東江全鎮(zhèn)現(xiàn)在有三萬五精壯,還有降兵,從中挑選三千多,補充到水師,水師分為三營。</br> 阮思青為水師一營主官,對外稱水師千總。</br> 他帶十五艘船,一千人(包含水師炮兵和水手),以商船為主,戰(zhàn)船為輔,主要跑皮島到江南福廣再到日本再到皮島,一年看季節(jié)風(fēng)向,大概可以跑兩到三次,以賺錢為主,順路在各地收尋工匠讀書人。(旅順現(xiàn)在有五千工匠工人,基本全靠這樣一點點拉回來的。)</br> 宋飛為水師二營主官,對外稱水師守備,葡萄牙人佛朗為副,帶船十五艘,以商船為主,戰(zhàn)船為輔一千人,主要跑皮島和石見銀山,負責(zé)賣火炮火銃給日本,帶回銀山的各種礦石。</br> 西勞經(jīng)為水師三營主官,對外稱水師守備,許爾顯為副(以前尚可喜副手。)帶船五十多艘,三千人,主要負責(zé)訓(xùn)練東江水師,這部份基本是戰(zhàn)船為主,少量商船改的戰(zhàn)船,用來海戰(zhàn)。</br> 另組建新的炮兵營。</br> 由葡萄牙人方斯谷任炮兵營主官,抽調(diào)一百名經(jīng)過兩年訓(xùn)練的老炮兵,帶一千新兵。</br> 炮兵營就要就是訓(xùn)練炮兵,練完一千新兵后,會補充到以后新成立的部隊,或補充戰(zhàn)場損耗。然后再接著訓(xùn)練新兵。</br> 眼下丁毅的炮越來越多,炮兵也有點不夠,特別是船上也需要大量的炮手。()明末之席卷天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wǎng)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