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海捕文書
泰安縣衙并不大,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柳隨風(fēng)和瑤光跟著薛一凡走進,并沒進縣衙正堂,而是被引著繞過儀門和一塊石制壁造,往右側(cè)小徑走去,沒幾步路,就到了一所側(cè)堂花廳。
進了花廳,薛一凡先是給二人上了茶,這才道聲抱歉,轉(zhuǎn)身快步離開。
柳隨風(fēng)二人倒也不急,一邊品茶,一邊百無聊賴的四處打量著。
這花廳倒還算敞亮,四壁上掛著不少字畫,多山水,少人物,柳隨風(fēng)抿了幾口茶水,好奇的起身觀摩,不時點頭。
“怎么,這畫很好嗎?”瑤光不懂字畫,見柳隨風(fēng)不時點頭的模樣,好奇的問道。
柳隨風(fēng)一邊瀏覽,一邊輕笑點頭:“雖非名畫,但卻自有一番韻味,且風(fēng)格近似,一脈相承,應(yīng)該是出于一人之手,若我猜得不錯,恐怕是這位薛大人的墨寶。”
瑤光對字畫無愛,只隨意打量兩眼,沒看出來哪好,扭頭走到一旁椅前坐下品茶,耐心等候。
柳隨風(fēng)欣賞了一陣,見一旁小幾上擺著文房四寶,似想到了什么,眼睛不由一亮,也不客氣,好似在自已家中一般,挽起袖子就開始研磨。
磨研好后,他又從一旁紙杳上取出一張宣紙擺好,用鎮(zhèn)紙壓住,隨手又從筆架上挑起一支細管毛筆,開始作畫。
瑤光看著他動作,心中好奇,起身走到一側(cè),抬眼看去,發(fā)現(xiàn)柳隨風(fēng)竟然在畫一副人像。
細看了一會兒,瑤光恍然大悟,原來柳隨風(fēng)正在畫的是之前逃走的那個小賊模樣。
“不對,不對……”在一旁看柳隨風(fēng)畫了一會兒后,瑤光突然皺眉搖頭。
柳隨風(fēng)頓筆,撇了她一眼:“哪兒不對?”
瑤光想了想,抬起青蔥似的手指,指著畫中人物的眼睛:“他眼睛應(yīng)該更大些,而且鼻梁也更挺一點兒,還有臉頰,應(yīng)該再瘦一點兒……”
瑤光在一旁指指點點,柳隨風(fēng)也不固執(zhí)己見,按著瑤光所述動筆,果然,沒一會兒工夫,一張惟妙惟肖人像成形,竟與太歲模樣有九成相像。
看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畫像,瑤光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又變得咬牙切齒,一副恨不得撲上去咬對方一口的模樣。
而柳隨風(fēng)放下筆后,打量幾眼紙上畫像,笑容卻變得古怪起來。
“還多虧瑤光你了,要不然我還真記不清那小子長什么樣了。”柳隨風(fēng)斜瞄了瑤光一眼,嘴角勾起一絲怪笑。
可瑤光現(xiàn)在心思卻全在畫中人物上,根本沒發(fā)現(xiàn)柳隨風(fēng)笑得古怪,隨意的點了點頭,咬牙道:“哼,他就算是化成了灰我也認得。”
柳隨風(fēng)呵呵一笑,剛要張嘴再說些什么,可就在這時,一個身著青色官服的中年人快步而入,見到柳隨風(fēng)遠遠的就彎身恭腰,一邊拱手,一邊滿臉歉意的道:“不知天使駕到,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柳隨風(fēng)回身看去,上下打量兩眼對方,見此人面容富態(tài),身圓體胖,眉宇中雖帶著淡淡愁苦之色,臉上笑得也稍嫌諂媚,但觀其行止卻有淡淡官威,心知這必然就是泰安府的知縣大人了。
見對方諂媚,柳隨風(fēng)卻并不倨傲鄙夷,同樣笑得如沐春風(fēng),笑呵呵的扶起薛涼:“薛大人客氣了,我等并非欽差,無需如此多禮。”
就著柳隨風(fēng)一托手,薛涼起身,笑容滿面的道:“北斗司直屬天子,只要出京,就是欽差啊,呵呵……”
跟柳隨風(fēng)客氣了兩句,通了姓名,薛涼瞟了眼一旁雖面無表情,卻明眸皓齒,芳容窈窕的瑤光,心里一跳,因不知瑤光身份,怕對方是柳隨風(fēng)的隨行女眷,于是也不多言,只是客氣的朝瑤光點了點頭,就轉(zhuǎn)頭不敢多看。
三人分主客坐下,薛涼微微放松身體,試探著開口問道:“不知柳大人此來所為何事?可是為了鄭御史一案?”
柳隨風(fēng)點頭:“不錯,此案已經(jīng)上達天聽,圣上震怒,派我等來查清案情,看是何人敢如此大膽……只是我等畢竟是初來乍到,兩眼一摸黑,所以……呵呵,還是要麻煩薛知縣協(xié)助一番啊!”
說罷,柳隨風(fēng)轉(zhuǎn)身走到案前,取過墨跡微干的畫像遞給薛涼:“薛大人請看,我等懷疑此人與鄭御史一案有關(guān),急需找到此人,還望薛大人鼎力相助。”
“一定一定!這都是下官份內(nèi)之事。”薛涼滿口答應(yīng),雙手接過畫像低頭查看,心里也明白過來,對方絕不是今天才到泰安,否則不會一來就查出了嫌疑人,甚至連樣貌都畫出來了。
算了算時間,他心里微驚,這北斗果然名不虛傳,這才多長時間,就給他們查出一絲眉目了?
薛涼為官多年,自有城府,雖然腦中念頭轉(zhuǎn)得飛快,可臉上卻一直掛著熱情的微笑,不該問的話一句也不提。
低頭認真看了看畫像,就見一個嘴角掛著憊懶,但眼神卻略顯冷冽的俊朗少年躍然紙上,薛涼眼露贊嘆:“好畫好畫,形神俱備,柳大人倒是此中大家!”
說到這里,他抬起頭問道:“柳大人可知此人姓名?若是知道名字的話應(yīng)該會容易找些。”
柳隨風(fēng)搖頭:“這個還真不知道,只知道這家伙之前曾在街頭賣過藝,會演一些戲法,特別是他曾表演過爬繩之術(shù)!”
“爬繩之術(shù)!”薛涼面色微變,眼中露出一絲驚恐之色,但他恢復(fù)得很快,眼中神色一轉(zhuǎn)而逝,緊接著滿臉正色的道:“放心吧,柳大人,下官這就派人畫影圖形,全縣通緝,一有消息,即刻稟報大人。”
見知縣答應(yīng)配合,柳隨風(fēng)滿意的點了點頭,又開口問道:“對了,薛大人可知鄭御史生前與何人有嫌隙?”
“嫌隙?”薛涼皺眉,冥思苦想了一陣,搖搖頭:“這個,實不相瞞,雖說下官與鄭御史認識,但御史有糾察百官之責(zé),在下身為本地官員,怎好不避嫌疑,所以……甚少過問鄭御史的事情。”
柳隨風(fēng)理解的點了點頭,又隨口問了幾句,見從對方身上實在問不出線索,于是與瑤光對視一眼,告辭而出。
送別二人,薛涼回到縣衙正堂,在案后坐下后,雙眼微瞇,看著手中太歲畫像,若有所思。
這時薛一凡走進來,手里托著茶具,見薛涼似在思考,不敢打擾,輕輕放下茶壺轉(zhuǎn)身就要退走。
這時薛涼忽然回過神,叫住薛一凡:“一凡啊,你跑一趟,去把何縣丞喚來,就說本官有事找他。”
“是,大人。”薛一凡連忙轉(zhuǎn)身,躬身應(yīng)是,快步而出。
很快,一個身形消瘦,二十七八歲的年青人走進來,拱手行禮后,恭聲問道:“不知大人召我前來,有何吩咐?”
薛涼起身,將太歲畫像遞給他:“照此多畫幾副,發(fā)海捕文書,全縣通緝。”
“是。”縣丞躬身應(yīng)是,接過畫像,就要退走,但看到薛涼面有憂色,忍不住問道:“大人,究竟發(fā)生何事,以至大人如此憂愁?”
薛涼看他一眼,嘆氣道:“唉,鄭御史的案子已經(jīng)上動天聽,又遲遲不結(jié),本官今年的考評……恐怕……”
縣丞想了想,寬慰道:“北斗司聲名赫赫,遠比六扇門的捕快厲害得多,如今既有他們出馬,一定能讓此案水落石出,大人不必擔(dān)心。”
“希望如此吧!”薛涼長嘆口氣,抬頭望著外面天空,眼中憂慮之色卻并未減少。
:求點贊!(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