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zhàn)幕拉開
經(jīng)過兩天的行軍,多爾袞率領(lǐng)兩白旗三十個滿編牛錄,以及近五千名朝鮮銃手,共計一萬三千余人馬抵達鎮(zhèn)遠堡以東的清軍大營,與兩紅旗、兩藍旗、漢軍旗匯合,南線的清軍總計達到了五萬人左右。
阿濟格則是帶著兩白旗剩余的十五個牛錄共四千余人留在原地,在監(jiān)視附近堡城明軍的同時,保障清軍的后路不會被切斷。
為了保險起見,多爾袞在率軍南下時給在松錦附近扎營的濟爾哈朗送去了消息,要求后隊清軍拔營向南移動,以便在萬一中路清軍遭到明軍攻擊時隨時上前接應。
而就在兩白旗南下增援岳托的同時,與孫傳庭、秦良玉達成共識的陳奇瑜,帶著護衛(wèi)標營以及李祿的五百人馬,在對地形熟悉無比的夜不收引領(lǐng)下,進入西側(cè)的茫茫林海之中,踏上了北向的路程。
陳奇瑜的任務就是整合中路得勝堡、西平堡、鎮(zhèn)山堡等數(shù)座堡城中的明軍,伺機擊敗中路負責策應的清軍,斷絕南面清軍主力的后路。
當然了,清軍后路的斷絕起不起作用,要看正面的明軍打出了什么樣的效果了。
孫傳庭、陳奇瑜、秦良玉一致認定,中路留守的清軍人數(shù)當在五千上下,只要明軍戰(zhàn)術(shù)得當,雖不致將其徹底殲滅,但應該有取勝的機會。
就看陳奇瑜如何布置和指揮了。
“成親王,接下來咱們怎么打?是分兵還是聚兵攻滅明人援軍?”
岳托的大帳中,多爾袞沉聲向并排而坐的岳托開口問道,阿巴泰、孔友德、格日楞以及八旗的梅勒章京們分列帳下左右。
多爾袞素來瞧不上子侄輩的岳托,當初要不是自己這個侄子說動他父親代善,隨后兩紅旗徹底倒向皇太極一邊,使得皇太極勢力大漲,從而順利的獲得了八旗的絕對話語權(quán),皇帝到底是誰的還兩說著呢。
從那之后,兩白旗從上到下便極其仇視岳托。
多爾袞雖說心中對岳托有著難以化解的憎恨,但現(xiàn)在大敵當前,所有的矛盾都要先放到一邊,如何擊敗對面的明軍才是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
“我覺著聚兵為好!對面的明軍火器著實厲害,須得我們八旗全力應對才行!這一仗我是這么打算:兩紅旗居中,朝鮮銃手上前與明軍銃手對射后,兩紅旗尋機突進廝殺,兩白旗居左,兩藍旗居右,蒙八旗分列兩翼,漢軍旗留守大營。不管哪一部明軍陣型松動,馬隊即刻沖擊!睿親王覺著如何?”
多爾袞所說的分兵,其實就是盡遣主力與明軍會戰(zhàn),然后派偏師趁機奪下明人輜重營地,以此來打擊明軍的士氣。
但率軍來此已有十余日的岳托心里清楚,自己盡遣主力打了幾天,最后在傷亡極大的情況下,才將兩處守軍打的退進輜重營內(nèi),要是派少量兵馬就想奪下明軍輜重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明軍守軍雖然遁入輜重營地內(nèi),但損失與清軍大體相等,現(xiàn)在里面至少還有三千人以上。
這幾天的功夫,明人在里面不知道又挖了多少防御工事了,自己這邊想要奪下輜重營地怕是還要大費周折才行。
一旁的孔友德見多爾袞似有懷疑之色,于是趕緊把攻打明軍守衛(wèi)營寨的經(jīng)過簡單講了一遍。著重強調(diào)了明軍這種立體防御的威脅性。
緊接著,尚可喜等人也紛紛坦承,在那種矮墻和炮臺的工事面前,除了用人命去填,根本沒有好的法子能打破明軍陣地。
多爾袞聽著眾人的話語后沉思片刻,一時之間也是無法想到破這種工事的好法子,最后他終于同意了岳托的策略:先集重兵擊敗明軍援兵,然后由三個方向破除營柵,一舉打破輜重營地。
在經(jīng)過一天的修整安排之后,在兩白旗抵達的第三日辰時,此起彼伏的號角聲響徹天地,漫天的各色旗幟迎風招展,數(shù)萬清軍從各自的大營中魚貫而出,以牛錄為單位開始集結(jié)。
就在八旗兵們在各自的認旗下整隊,準備向南壓過來的時候,距清軍大營五里之外的明軍輜重營地內(nèi),孫應元站在高高的炮臺上,從單筒望遠鏡中看著數(shù)千清軍馬隊率先向馳去。
按照孫傳庭派人送來的策略布置來看,清軍的主要目標放在了明軍的援軍身上,肯定是想聚重兵一口吃掉兩萬援軍。
等到雙方拉開架勢大打出手,清軍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西南方向時,車營便趁機出營,從東面往西擠壓過去,爭取將清軍左翼擊潰,然后孫傳庭和秦良玉會趁勢大軍壓上,匯合車營重創(chuàng)清軍。
不管是岳托還是后來的多爾袞,都以為輜重營內(nèi)只有被擊敗的幾千殘余明軍,他們肯定是以守住營地為目標,絕不可能會主動出營求戰(zhàn),那種舉動無疑就是送死。
所以,清軍肯定不會把東面作為需要防范的區(qū)域,這就給了車營一個出奇制勝的大好時機。
而火力強悍無比的車營將會作為奇兵,成為決定整個戰(zhàn)役走勢的決定性力量。
兵者,詭道耳。
知己而不知彼,一勝一負、
不知己不知彼,有敗無勝。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在清軍上下對明軍的兵力部署和戰(zhàn)斗力所知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勝算實在是太小了。
盡管車營的移動速度并不快,但別忘了這是在什么樣的地方。
在這種雙方總共投入了五、六萬人以上的巨大戰(zhàn)場上,除了游弋在外圍的騎兵,排開陣型相互廝殺的士卒都是很難迅速移動的。
等到自己側(cè)翼突然出現(xiàn)明軍的消息傳遞到清軍主帥岳托和多爾袞的手中時,先不說兩人能否做出及時而準確的應對,就算急切之間有了應對之策,再派人將命令傳達給左翼的清軍主將那里,中間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這段時間足夠車營大顯威風了。
而且偏廂車雖然是萬歷年間戚繼光首創(chuàng),曾經(jīng)憑借著強悍的火力輸出數(shù)次擊敗塞外的蒙古韃子,但數(shù)十年后的現(xiàn)在,別說清軍,就連蒙八旗中也不會有人知道這是什么怪物,更別提如何防范和還擊了。
當這種近似于坦克堡壘般的怪物出現(xiàn)時,任何試圖對它發(fā)起攻擊的清軍都會撞的頭破血流。
經(jīng)過半個時辰的準備,近五千人的朝鮮銃手作為前鋒率先列隊向南行去,在他們走出兩里地左右之后,還剩八千余人的兩紅旗八旗士卒也跟著出發(fā),最后是兩白旗和兩藍旗分居左右行進。
刀槍林立、衣甲鮮明的清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明軍壓了過去。
一場明清兩軍大戰(zhàn)的帷幕徐徐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