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軍區(qū)軍隊(湊字數(shù))
1980年代莫斯科軍區(qū)編制:</br>
近衛(wèi)第13集團軍(第60坦克師,第206摩托化步兵師)</br>
軍區(qū)直屬:近衛(wèi)第2摩托化步兵師,近衛(wèi)第4坎杰米洛夫坦克師,近衛(wèi)第26坦克訓練師,近衛(wèi)第32摩托化步兵師,近衛(wèi)第106空降師</br>
基輔軍區(qū)</br>
烏克蘭共和國伏羅希洛夫格勒、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頓涅茨克、基輔、基洛夫格勒、波爾塔瓦、蘇梅、哈爾科夫、切爾卡瑟和切爾尼戈夫州</br>
駐扎在該軍區(qū)的部隊有近衛(wèi)第1集團軍和近衛(wèi)第6坦克集團軍、第17空軍集團軍(1959年從蒙古移駐)、防空軍第8集團軍第60軍。</br>
白俄羅斯軍區(qū)</br>
白俄羅斯領土和立陶宛</br>
0世紀50年代下轄:第28集團軍,近衛(wèi)第5坦克集團軍和第7坦克集團軍,有9個坦克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師,以及其他部隊。蘇聯(lián)解體時,28集團軍司令部設在格羅德諾,下轄近衛(wèi)第6坦克師(格羅德諾),第28坦克師(斯洛尼姆),近衛(wèi)第50摩托化步兵師(布雷斯特),第76坦克師(布列斯特)。近衛(wèi)第120rogachev摩托化步兵師歸軍區(qū)直接控制,是該軍區(qū)最負盛名的師。另有空軍第26集團軍,防空軍第2集團軍(包括第11和第28防空軍)。</br>
敖德薩軍區(qū)</br>
摩爾多瓦共和國、烏克蘭共和國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赫爾松、扎波羅熱和克里木州。</br>
1980年代敖德薩軍區(qū)編制:</br>
近衛(wèi)第14集團軍(駐摩爾多瓦境內(nèi)的tiraspol,1995年4月改編為俄羅斯駐摩爾多瓦軍隊集群),下轄:</br>
近衛(wèi)第28摩托化步兵師(2001年改為烏克蘭陸軍第28機械化旅)</br>
近衛(wèi)第59摩托化步兵師(原近衛(wèi)第59步兵師,1997年6月1日改為俄羅斯陸軍近衛(wèi)第8摩托化步兵旅)</br>
近衛(wèi)第86摩托化步兵師</br>
第180摩托化步兵師</br>
第32軍,下轄:</br>
第126摩托化步兵師(辛菲羅波爾simferopol)</br>
第157摩托化步兵師(feodosiya)</br>
軍區(qū)直屬</br>
近衛(wèi)第92摩托化訓練師</br>
近衛(wèi)第98空降師(后由俄羅斯與烏克蘭瓜分,劃歸烏克蘭的一半被編為烏克蘭第1空降師。調(diào)回俄羅斯的近衛(wèi)第98空降師2008年8月參加了俄格南奧賽梯軍事沖突)</br>
空軍第5集團軍(后改為烏克蘭空軍第5航空軍)</br>
喀爾巴阡軍區(qū)</br>
烏克蘭共和國沃倫、羅夫諾、日托米爾、文尼察、赫梅利尼茨基、捷爾諾波爾、利沃夫、切爾諾夫策、伊萬諾一弗蘭克夫斯克和外喀爾巴阡州</br>
80年代編制:</br>
近衛(wèi)第8坦克集團軍(日托米爾zhitomir),下轄:</br>
近衛(wèi)第23坦克訓練師(ovruch)</br>
近衛(wèi)第30坦克師(novograd-volynsky)(現(xiàn)在為烏克蘭第30機械化旅)</br>
紅旗第13集團軍(rovno),下轄:</br>
近衛(wèi)第17摩托化步兵師(khmelnytskyi,ukraine)</br>
近衛(wèi)第51摩托化步兵師</br>
近衛(wèi)第97摩托化步兵師</br>
第161摩托化步兵師</br>
第38集團軍(ivano-frankovsk),下轄:</br>
近衛(wèi)第70摩托化步兵師(ivano-frankovsk)</br>
近衛(wèi)第128摩托化步兵師(mukachevo)</br>
第287摩托化訓練師(yarmolyntsi)</br>
第66炮兵軍,下轄:</br>
第26炮兵師(ternopol)</br>
包括榮獲bogdankhmelnitsky勛章的近衛(wèi)紅旗第897kyiv炮兵團,現(xiàn)為烏克蘭第11炮兵旅。</br>
第81炮兵師(vinogradov)</br>
軍區(qū)直屬:</br>
第24摩托化步兵師(lvov)</br>
第66摩托化訓練師</br>
近衛(wèi)第128坦克訓練團,近衛(wèi)第145、193、195摩托化訓練團</br>
第117坦克訓練師(berdichev)</br>
列寧格勒軍區(qū)</br>
轄區(qū)包括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阿爾漢格爾斯克、沃洛格達、列寧格勒、摩爾曼斯克州、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州,圣彼得堡和涅涅茨自治區(qū)</br>
空軍第76集團軍和防空軍第6集團軍</br>
近衛(wèi)第138摩托化步兵旅,卡緬卡</br>
第200摩托化步兵旅,pechenga</br>
第2特種部隊旅,promezhits(普斯科夫)</br>
第56訓練中心,sertolovo</br>
第23武器儲存及裝備基地(lakhdenpokhya-sortavala)(原111摩托化步兵師)</br>
第25武器儲存及裝備基地(vladimirskiy)(原波羅的海軍區(qū)近衛(wèi)第3摩托化步兵師)</br>
第30武器儲存及裝備基地(彼得羅扎沃茨克)(原摩托化步兵旅)</br>
第36武器儲存及裝備基地(原摩托化步兵師)</br>
第76空中突擊師也駐在轄區(qū)內(nèi)的普斯科夫。</br>
波羅的海沿岸軍區(qū)</br>
轄區(qū)包括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共和國以及加里寧格勒州西部地區(qū)。</br>
其下屬部隊最初主要有近衛(wèi)第10集團軍(1950年解散)、近衛(wèi)第11集團軍。50年代包括第1坦克師,近衛(wèi)第2步兵軍、近衛(wèi)紅旗第16柯尼斯堡步兵軍(近衛(wèi)第1、第26步兵師,第29機械化師)和近衛(wèi)紅旗第36nemanskiy步兵軍(近衛(wèi)第5、第16步兵師,第30機械化師)。</br>
20世紀80年代末編制:</br>
近衛(wèi)第3摩托化步兵師,克萊佩達(1989年移交給波羅的海艦隊作為海防師)</br>
近衛(wèi)第18摩托化步兵師</br>
第24坦克訓練師(后成為第54訓練中心)</br>
第107摩托化步兵師,維爾紐斯</br>
近衛(wèi)第144摩托化步兵師,塔林(原近衛(wèi)第29步兵師)</br>
近衛(wèi)第11集團軍,下轄:</br>
近衛(wèi)第1坦克師(加里寧格勒州)</br>
近衛(wèi)第1摩托化步兵師</br>
近衛(wèi)第40坦克師(sovietsk)</br>
轄區(qū)內(nèi)另駐有空軍第15集團軍和國土防空軍第2集團軍。</br>
外高加索軍區(qū)</br>
區(qū)包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br>
80年代外高加索軍區(qū)編制:</br>
近衛(wèi)第104空降師</br>
近衛(wèi)第173訓練中心,第比利斯</br>
近衛(wèi)第7集團軍,司令部駐埃里溫,亞美尼亞。下轄:</br>
第15摩托化步兵師,kirovakan</br>
127摩托化步兵師,列寧納坎(現(xiàn)在為俄羅斯第102軍事基地)</br>
164摩托化步兵師,埃里溫</br>
近衛(wèi)第4集團軍,司令部駐巴庫,阿塞拜疆。下轄:</br>
23摩托化步兵師,甘賈</br>
第60摩托化步兵師,連科蘭</br>
第216摩托化步兵師</br>
第295摩托化步兵師,巴庫</br>
第75摩托化步兵師,納希切萬</br>
第9集團軍,司令部駐庫塔伊西,格魯吉亞。下轄:</br>
近衛(wèi)第10摩托化步兵師,akhaltsikhe</br>
145摩托化步兵師,巴統(tǒng),阿扎爾</br>
第147摩托化步兵師,阿哈爾卡拉基</br>
第152摩托化步兵師,庫塔伊西</br>
北高加索軍區(qū)</br>
轄區(qū)包括阿迪格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卡拉恰伊-cherkess共和國,北奧塞梯-阿蘭尼亞,車臣共和國,克拉斯諾達爾邊區(qū),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qū)和阿斯特拉罕、伏爾加格勒、羅斯托夫州</br>
軍區(qū)編制:</br>
第42摩托化步兵師,漢卡拉,車臣格羅茲尼郊區(qū)。</br>
近衛(wèi)第20“prikarpatsko-berlinskaya”摩托化步兵師</br>
**第33摩托化步兵團(伏爾加格勒)</br>
第131摩托化步兵旅(maikop-原第9摩托化步兵師)</br>
第58集團軍(1995年4月26日由原42軍改編,司令部設在弗拉季高加索)。下轄:</br>
第19摩托化步兵師</br>
近衛(wèi)第136“umansko-berlinskaya”**摩托化步兵旅</br>
其他旅和團</br>
空軍第4集團軍</br>
里海區(qū)艦隊</br>
以及其他部隊,包括新組建的**第33和34摩托化(山地)步兵旅</br>
遠東軍區(qū)</br>
遠東邊疆區(qū)、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共和國和西伯利亞邊疆區(qū)、伊爾庫茨克州</br>
20世紀80年代末軍區(qū)下轄:</br>
第5集團軍(司令部烏蘇里斯克,7個師),第15集團軍(司令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qū),4個師),第35集團軍(司令部belogorsk,6個師),以及第51集團軍(司令部yuzho-林斯克,下轄第25軍第87和第99摩托化步兵師,和其他4個師)。</br>
編制:</br>
第5集團軍</br>
榮獲紅旗勛章和蘇沃洛夫勛章的近衛(wèi)第81克拉斯羅格勒摩托化步兵師(駐bikin,前身為1943年3月組建的422步兵師,1957or1965改為近衛(wèi)第81摩托化步兵師).</br>
榮獲紅旗勛章的第121摩托化步兵師(原第10機械化軍)</br>
第127機炮師(最初為第66步兵師,后改第277摩托化步兵師)</br>
第129機炮師</br>
第130機炮師(駐lesozavodsk)</br>
第35集團軍</br>
近衛(wèi)第31摩托化步兵師</br>
第128機炮師</br>
第270摩托化步兵師</br>
第68軍(據(jù)報道于2006年12月解散)</br>
第18機炮師</br>
第33摩托化步兵師</br>
其他小的單位,包括第83空降旅和第14特種部隊旅</br>
西伯利亞軍區(qū)</br>
現(xiàn)轄區(qū)包括4個共和國(阿爾泰,布里亞特,圖瓦,khakassia)、2個邊疆區(qū)(阿爾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6個州(伊爾庫茨克州,克麥羅沃州,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托木斯克,赤塔)、2個自治共和國(aginsky布里亞特,烏斯季奧爾達布里亞特)。</br>
軍區(qū)編制:</br>
直屬</br>
近衛(wèi)第5坦克師(原近衛(wèi)第5坦克軍)</br>
第11空中突擊旅</br>
第36集團軍,博爾賈</br>
第131摩托化步兵師,sretensk</br>
cossack摩托化步兵團,博爾賈(原近衛(wèi)第272摩托化步兵團)</br>
6052武器裝備存儲基地(博爾賈,原168摩托化步兵旅,再前為149步兵師,設在蒙古)</br>
第41集團軍,新西伯利亞</br>
第85摩托化步兵師</br>
第74摩托化步兵旅,yurga(前身為1943.4組建的近衛(wèi)第94步兵師,1957年改稱近衛(wèi)第94摩托化步兵師,1991-92年改編為近衛(wèi)第74摩托化步兵旅)</br>
貝加爾軍區(qū)</br>
司令部駐赤塔,轄區(qū)包括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雅庫特州。</br>
1988年該軍區(qū)轄3個集團軍:</br>
第29集團軍(司令部駐烏蘭烏德,轄近衛(wèi)第5坦克師,第52,第91和第245摩托化步兵師)</br>
第36集團軍(司令部駐博爾賈,轄近衛(wèi)第11、第38和第122摩托化步兵師)</br>
第39集團軍(1955年從中國旅順撤回,司令部駐蒙古烏蘭巴托,指揮駐蒙蘇軍,轄近衛(wèi)第2坦克師,第51坦克師和第12,第41,第149摩托化步兵師)。1989年至1992年從蒙古撤回后解散。</br>
土耳其斯坦軍區(qū)</br>
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br>
駐有第40集團軍(阿富汗,1989年2月撤離)、第36軍、近衛(wèi)第105空降師(費爾干納)和8個摩托化步兵師。以及空軍第49集團軍、防空軍第12集團軍。1989年6月1日,中亞軍區(qū)(1969年重建,司令部設在阿拉木圖)被解散并入土耳其斯坦軍區(qū)。</br>
蘇聯(lián)解體后,該軍區(qū)(司令部駐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于1992年6月30日解散,其部隊被5個新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所繼承。</br>
其中哈薩克斯坦繼承了土耳其斯坦軍區(qū)的大部分部隊:第40集團軍(原第32集團軍)和第17軍部分,包括6個陸軍師,存儲基地,第14和第35空降旅,2個火箭旅,2個炮兵團和大量的武器裝備。吉爾吉斯斯坦則接收了原蘇軍著名的近衛(wèi)第8潘菲諾夫步兵師。</br>
中亞軍區(qū)</br>
1969年6月24日針對中國重建。轄區(qū)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三國,司令部駐阿拉木圖。</br>
1980年該軍區(qū)擁有1個坦克師,5個摩步師。</br>
1989年6月1日,中亞軍區(qū)被解散并入土耳其斯坦軍區(qū)。</br>
烏拉爾軍區(qū)</br>
轄區(qū)包括科米和烏德穆爾特自治共和國,基洛夫、庫爾干、彼爾姆、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車里雅賓斯克州,司令部駐葉卡捷琳堡(原斯維爾德洛夫斯克)。</br>
1960年五一節(jié)時,烏拉爾軍區(qū)的部隊因擊落由加利.鮑威斯駕駛的美國u―2飛機(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黑鳥事件)而載入史冊。據(jù)一本論述烏拉爾軍區(qū)歷史的書中記哉,這―事件給當?shù)厍嗄暌匀绱松羁痰挠∠?;以致于?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有數(shù)千名共青團員申請參加**,許多人志愿到古巴去打“美帝國主義”。</br>
1989-1991年軍區(qū)擁有1個坦克師(第44坦克師)和6個摩步師(近衛(wèi)第34、43摩步師,第78、96、213摩步師)。</br>
伏爾加河沿岸軍區(q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