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舊情(六)
23、舊情(六)
再后來,阿客便搬回了他房里的北套間。
蘇秉正一直不敢問起她和秦明橋的親事怎么樣了。他不想讓阿客嫁出去,可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昏迷的那些天里,阿客已嫁給他。固然他當(dāng)時還小,并不真的明白婚姻是怎么回事。但他也知道,那樣是不好的。
旁人談起秦王府里那一場婚禮,含糊其辭的態(tài)度只證明了這一點。王府上下對阿客也很微妙,稱呼她為世子妃的語氣十分猶豫。
所有這些,阿客都淡然以對。她待他一如既往,只是她再笑起來的時候,便沒了當(dāng)初的快活與不拘。
蘇秉正從那個時候才真正的決心成長起來。是他讓阿客落到這種地步,他只想將欠她的再還回去。終有一天別人提起她的時候,只會羨慕她嫉妒她,而不會背過身去閑言碎語拿她說笑。
他一向都才智出眾。加倍奮發(fā)起來,很快便將平輩人甩在身后。等他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長安多少俊才,可提到他時眼光再高的人也得評一句“驚才絕艷”。他初學(xué)騎射時,軍中將領(lǐng)調(diào)侃他稱他“蘇郎”。可當(dāng)駿馬散蹄,他在馬背上張弦射裂箭靶后,“蘇郎”二字也成了貨真價實的美稱。
旁人還在掙名聲的時候,他已開始幫著父親籌設(shè)文史館,與宇內(nèi)時士論及政務(wù)。彼時秦王府與太子?xùn)|宮的齟齬人盡皆知,蘇秉正也無需掩藏自己的材質(zhì),他能從任何一項上全面碾壓良哥兒。
他自認(rèn)能令任何嫁給他的女子引以為傲。可也非要做到這一步,才會明白,阿客也許真的只是不想要他。
年齡漸長,便也慢慢明白了男女之事,夫妻之倫。他與阿客有名有份,便從不做他想,只一意將阿客當(dāng)自己的妻子看待。可真見了阿客,也還是會緊張。多少次想將“阿姊”改成“阿客”,到了嘴邊,只是說不出來。
他一輩子在阿客面前都沒有秘密,所有的糗事都讓她瞧見了。連十六歲時初遺都被她撞上,那次他足足躲了她三天才敢再跟她說話。他從來都不落人后,便比他年長許多的也未必有他的見識與心計。唯獨在阿客面前,他常覺得底氣不足。
但也不是沒有自作主張過。
他也曾努力將自己在阿客面前展現(xiàn)出來,令她拿他當(dāng)男人看。想讓她在見到他的時候,也面紅耳赤起來。
可是你怎么讓一個從來不肯將你放在眼里的人,在看到你的時候感到羞澀?阿客便看到了他的優(yōu)秀,也只是與有榮焉,而不會為此心動。
反而是旁人,便從來都無知愚駑得頑童一般,也依舊能將她打動了。
阿客看中的和看中她的每一個男人,蘇秉正都嫉恨。他求而不得的人,憑什么他們謀求起來就名正言順?明明沒有一個人比他更喜歡,更努力的去追求。
蘇秉正原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放下了這些情緒。
誰知不過提到秦明橋,就又想起了這么多。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對阿客的愛也要在這些求而不得的輾轉(zhuǎn)反側(cè)中轉(zhuǎn)而成恨。
華陽說得對,留盧佳音在身邊,只會不斷的揭開他心口上的傷疤,令他沉在泥潭里,無法從對阿客的感情中走出來。
本來他對阿客的追逐就只有徹底的絕望或是完整的得到才會停止。令他絕望了,卻又給他送來這么個似是而非的影子,就像是一種折磨。
沐浴**完畢,蘇秉正回到寢殿。
他沐浴時華陽來過,在他書案上留了小山似的一堆東西――這個當(dāng)姑姑的,仿佛連三郎十歲的玩具都給預(yù)備好了。
采白來跟蘇秉正稟報,道是:“公主說要隨駙馬去西州,這些天忙著準(zhǔn)備行裝,王家那邊還有大堆的人事要處置,就不特地來跟陛下辭行了。三皇子的百日賀禮她預(yù)備好了,先送來一些,剩下的百日那天再帶來。”
也真是華陽的風(fēng)格。
蘇秉正隨手翻了翻,問道:“你看著她心情怎么樣?”
采白就有些想笑,道:“我瞧著挺好……”她說挺好,但蘇秉正已經(jīng)能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得意的傲嬌著的華陽的模樣了。
――本來她和王宗芝之間,就與他和阿客不同。
“沒抱怨西州艱苦?”
采白笑道:“公主怎么可能向婢子抱怨?”停了停又道,“前幾日聽盧婕妤說到西州,說那邊瓜果甘甜如蜜,有天山雪水滋養(yǎng),十分的豐饒……想來太艱苦的地方,陛下也舍不得公主去。”
蘇秉正還隨手翻看著華陽送來的東西,聞言手上便停了,道:“天山……你說折羅漫山?”
“婕妤似乎提到過別名,我卻記不太清了。”
“……想不到,她竟知道這些。”
采白笑道,“婢子聽她西邊的事,如親見一般。那些山名、地名、河流名,乃至歷史古國,都是隨口道來。人說讀書人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見是真的。”
蘇秉正淡淡的道:“那也要看她都讀些什么書。”
便不再和采白閑聊,只道:“將東西都給三郎送去吧。”也不找盧佳音試探,直接出門上輦,便往瑤光殿去了。
――當(dāng)年阿客對西域好奇時,他也想說些東西給她聽。但書志中提到那邊的少,便提起來的也多是輾轉(zhuǎn)抄襲,他竟翻查不出所以然。終究還是讓西方諸國來朝的使者去和阿客講說。
西邊的地理往事,不好好的做一番功課,朝中只怕也沒多少人能說清楚。盧佳音卻能隨口道來。可見他對她還是知之甚少。
蘇秉正去瑤光殿次數(shù)寥寥。侍從去通稟時,一殿人都還懵懂著。她們單是聽到風(fēng)聲說蘇秉正往這邊來了,但繞太液池有多少亭臺?誰都沒想到是要到她們這里來。幾個才人寶林慌忙準(zhǔn)備,還不及出迎,就又傳來消息,蘇秉正已進(jìn)了盧佳音房中。
葛覃和]苡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在一旁伺候著。
蘇秉正進(jìn)屋就命她們將殿里的書悉數(shù)取來,卻不說為什么,難免令人猜疑。
但天子也并沒眾口傳說的那么反復(fù)無常和深不可測,坐在書案前翻看書卷的模樣,真是靜好如畫。
他看書速度極快,一目十行都說慢了。片刻間,堆了滿案的書卷便全閱覽完畢。他就抬頭問道,“沒旁的了嗎?”
葛覃和]苡對面相望,還是葛覃出來答話:“回陛下,沒旁的了。”
“從旁處借來的呢?”
葛覃便小心道:“婕妤素來不愛借東西的。”這是實話,盧佳音出身貧寒,在宮里沒多少交情。不但不愛借東西,甚至旁人送她什么,她都推辭再三。推不過時也必尋些旁的事還報。她是不愛欠人人情的。
蘇秉正便沉默了片刻。又指著]苡,問道:“你是跟著她一道入宮的?”
]苡忙道:“是。”
“她居家時都有什么愛好?”
“……女紅。婕妤的手工活極精巧。”
“書呢?”
]苡屏氣道:“少時啟蒙,讀的是千字文。后來學(xué)了女則和五經(jīng)。婕妤最愛的是詩經(jīng)周南篇,時常記誦……旁的,奴婢便不記得了。”
她收著的書里,確實詩歌居多,并無阿客那樣廣博的涉獵。
蘇秉正點了點頭,目光在屋里掃過,望見博古架子上有一只木匣子,擦得紫亮,上配著一把銅鎖,便道:“拿下來瞧瞧。”
]苡忙取了梯子上去取。葛覃翻出鑰匙來打開,道是:“是婕妤去年夏天做的芙蓉花箋。”
翻開匣子來,里面放的確實是一疊花箋。卻比尋常用的更厚密平滑,亞麻色的紙面上還能看出細(xì)碎的花瓣來,隱隱透著清淺的芳香。蘇秉正抬手撫摸過那紙面,他記得自己的寶匣里也存了這么一張花箋,是去歲七夕乞巧節(jié),阿客邀他去鳳儀宮小酌時送來的信箋。
便輕聲道:“原來是她做的。”
葛覃說她手巧,也并不只是夸耀。
會做紙自然就有用紙之處,她書案上也筆墨俱全。只是蘇秉正翻看了她藏的書卷,卻無一個字的眉批。便隨口問道:“她平日寫的東西呢?”
]苡和葛覃面面相覷,顯然兩人都有些不解,卻還是道:“上回娘娘病中,已將手稿盡數(shù)都燒掉了。之后便不怎么寫字了。”
蘇秉正便一怔,問道:“這些書卷不是她親筆抄錄的?”
]苡小心道:“這些都是奴婢抄寫的。婕妤素日里忙,便不怎么抄書。”
瑤光殿里木槿花也到了零落的時候,一地殘紅。
蘇秉正從殿里出來,只覺得心中疑問不但未得解答,甚至更深了。但究竟有哪里不對,他卻說不上來。
回到乾德殿時,盧佳音正抱著三皇子在屋里玩耍。從外面只望見一個窈窕的影子,比阿客略顯消瘦了些。
蘇秉正也不往屋里去,只隨手拾起她放在外面的針線。
那是一件小衣裳,看得出是給孩子做的,然而卻是用各色碎布拼湊而成。那針腳納得極細(xì)密,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可畢竟接縫多了,必然不比整片的衣服穿著舒適。蘇秉正有些不解,便問甘棠道:“這是什么?”
甘棠道:“是百歲衣。民間風(fēng)俗,孩子百日的時候要討取百家布頭,縫成衣服。寓意有百家祝福,穿著可祛邪避災(zāi),一生安順。”
蘇秉正就皺了眉頭,“百歲衣我倒是聽說過……可不知竟真是縫成衣服。”
行露為他奉茶上來,聽他這么說,不由就笑道:“是呢。旁家都是縫成襁褓外的罩面,就甘棠姑姑這里與眾不同。前次皇后問起來,甘棠也這么說,娘娘信以為真。我和采蘋在一旁忍著沒笑出來……”
說到這里便倏然閉嘴。有些忐忑的望著蘇秉正。蘇秉正卻仿佛沒注意到,“許是不同地界的風(fēng)俗,她不也縫成衣服了嗎?”
甘棠便道:“當(dāng)初小公主百日,盧婕妤去討布,皇后問起來。說是講頭雖好,只是旁人用過的怕不干凈。恰逢要給宮里作夏衣,便令我選了百種布,每樣給她截了一尺送去。盧婕妤當(dāng)日可不是問的我該怎么做――這總不是我杜撰的吧?”
行露頂嘴道:“……到底還是我們那邊的做法靠譜些。”
她們兩個你來我往,在鳳儀宮里早習(xí)以為常了。若無這些說笑,阿客還不知得有多悶。蘇秉正也全盤接納,并不放在心上。
只又翻了翻那件小衣裳――光把這百樣布拼配起來,便不知該花多少心思。他想,她縫這么件衣裳,倒也是有心了——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奉上t__t
有種被抽干了的感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