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小狐貍二斗老狐貍
太子代表李治和武后放了話李績當然無法推辭當下只得答應了下來但瞟向李賢的目光就很有些古怪。【無彈窗小說網】知道大事成功的李賢哪里還會在李績面前礙眼連忙借機提議大家一起去騎馬誰知還沒走兩步就聽到背后傳來一個聲音。
“沛王殿下既然要學兵法那你便算是我真正的弟子。你且和我到書房來我有話要交待。吳升帶太子殿下和賀蘭去馬場!”
眼見旁邊上來一個高大壯實的漢子不由分說地請走了李弘和賀蘭煙李賢不禁心中叫苦轉過身后卻是滿臉笑容:“師傅有教導我自然洗耳恭聽。”
“跟我來!”
李績一句廢話也不說抬腳就進了書房李賢只得跟了上去有心開著門留點地步但一看李績的臉色他還是把門關上了。
這間書房很大除了靠門的這一邊三面都是書架子上面有的摞著紙書有的則摞著竹簡大多數的書看上去都有些年頭了。李賢只瞥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然后在李績的對面坐了下來。
“沛王殿下我還是想問一個問題如今西北都已經平定我大唐的外敵已經七零八落撐不上威脅為何你就偏偏一定要學兵法?”
見李績又是砸過來這樣一個問題李賢便知道這是一道一定要跨過去的門檻。問題是正面回答一定會引來更多難以回答的難題因此他便拋出了心中早已預備好的反問。
“敢問師傅如今你已經年過七旬還能在戰(zhàn)場打多久的仗?”窺見李績表情有所松動他便立刻趁熱打鐵道“如今我大唐確實聲威赫赫諸國來朝但是師傅是否看到那些昔日橫刀立馬的將軍都已經老了?師傅你這一輩的名將已經基本上死的死告老的告老了而蘇定方薛仁貴這些人也都要老的剩下的人都是青黃不接!你現在說大唐沒有外患但是誰能說得準將來?”
見李績雙目光芒大盛他立刻不服輸地回瞪了過去。就這么大眼瞪小眼僵持了一陣子他終于看到對面那一位嘆了一口氣。
“沛王殿下說出這么一番話平時那些小孩子把戲大概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吧?”
聞聽這一句李賢頓時明白剛剛賣弄過頭了。而李績出了名的小心謹慎他不會真的弄巧成拙了吧?忐忑不安地在那里等候了許久他卻等到了一句題外話。
“沛王殿下和太子殿下的感情一向很好?”
“那當然他可是我五哥!”
好嘛折騰了這么久原來李績還是在擔心他會威脅到李弘的太子之位!上次已經恐嚇了一次還不夠這次又是拐彎抹角的探詢。橫豎話已經點透了他干脆不再啰嗦筆直地站在那里等待李績最后的決定。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績霍地站了起來深深吸了一口氣道:“好吧殿下志氣可嘉我便收下你這么一個入室弟子!若是我將來上戰(zhàn)場也會對陛下稟明讓殿下隨行觀戰(zhàn)!”
就這么一會兒功夫李績的態(tài)度忽然生這樣三百六十度大轉彎李賢頓時有些反應不過來。等到弄清楚這些話的含義他幾乎想高興地仰天大笑但還是硬生生忍了下來然后畢恭畢敬朝李績施了一禮:“多謝師傅成全!”
李績也不說二話隨手從架子上抽出幾本薄薄的冊子遞給了李賢沉聲囑咐道:“民間傳聞中學了一本兵書就能夠當軍師就能夠能掐會算縱橫不敗其實那都是荒唐話。我當年出身富戶剛剛入了綠林的時候只知道拼殺所謂的兵法也是在打仗的時候一點點自己積累的這幾本是前人留下的用兵心得我當年也都看過你回去先看看。”
師傅賜下兵書秘籍李賢當然小心翼翼地收了正想開口要一塊包袱皮把這些書包裹起來耳畔卻又飄來一句話。
“聽說昨天你在皇后娘娘的宴席上說某位宰相貪好美色私放了犯婦?”
李績居然連這事也知道了!李賢眼珠子骨碌一轉便嘿嘿笑道:“那是因為從敬業(yè)大哥那里知道了當初的那件案子借了酒意就說出來了誰知道被母后訓了一頓。師傅如果我沒記錯昨兒個母后宴請各位朝臣夫人的時候似乎師娘并不在吧?”
這句話一出他就看到李績的臉色刷地一變心中暗自一喜。好容易扳回來一城他那里肯就此罷休又笑嘻嘻地加了一句:“昨天敬業(yè)大哥說的事情大約也是師傅你告訴他的?我當時就挺奇怪的安康樓那胡公再有錢也不過是一個商人敬業(yè)大哥怎么知道這件事還能牽扯上李義府。”
啊咳——
看到李績在那里連連咳嗽他便知機地不再說下去只是站在那里等著李績的下文。這一等就是足足一盞茶功夫他幾乎不耐煩了李績才終于又說話了。
“你說要拿宮女練兵也并非不可行這樣也可以避免外人說三道四。只是當年孫武的手段別說是你就是我亦絕對不及。只不過旁人只知道令行禁止乃是將帥之道卻不知道令行禁止只是最最簡單的。以上壓下很容易但是心服口服卻不是僅僅用威權和軍法強壓就能做得好的。還是兩個字分寸這些心得都是前人治軍的時候留下的就看你能體會多少了。什么事都講一個天賦你若是沒有這個天賦我多教也是無益。”
還真是一個老狐貍幾句話就把干系撇得一干二凈這是哪門子的師傅!人家拜師全都是碰到那種恨不得傾囊相授的名師怎么自己偏偏碰上李績這么一個不哼不哈的!
李賢豎著耳朵一一記下心中一邊腹謗不止一邊還惦記著李義府那邊的事。李貓這兩個字他早就聽別人提過很多次既然綽號為貓可想而知李義府不是一丁點會鉆營。昨天他已經當著李義府夫人的面重提了這個案子估摸著李義府不會一點反應都沒有。
李義府是招他老爸老媽喜歡沒錯但是老爸念著的不過是李義府幫忙廢后另外還除掉了長孫無忌感激之情遠遠不如他老媽武后。眼下老媽那里的主意既然打不得那么他就應當在老爸那里動動腦筋了畢竟老爸李治才是那真正名正言順的皇帝哪!
先父母之憂而憂后父母之樂而樂這是他眼下行事的最大準則厚此薄彼可是要不得的。</dd></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