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 82 章
轉(zhuǎn)過年又是一春,啟明元年就這樣風(fēng)雨飄搖地?fù)芜^去了,西北那邊也沒再聽見動靜,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軌,然而長青知道,送往東廠的密折一封接著一封,昭示著上折那人快要用盡的耐心,正在這時候,大將軍醒了過來。
重傷昏迷了許多日子,又被姬威帶著出逃身中兩箭,就連長青也沒想到大將軍竟然好得那么快,江承聽說了這件事卻十分高興,比起姬威那個瘋子,他自然更信任姬鎮(zhèn),何況這會兒西北已經(jīng)太平,讓姬鎮(zhèn)去收回兵權(quán),再想從他手里拿回來就簡單得多。
姬鎮(zhèn)重傷那會兒皇后還沒有去世,周圍的人一時也不敢告訴他,還是他進宮的時候小太監(jiān)多嘴說了句節(jié)哀,他才知道,出乎意料的,姬鎮(zhèn)竟然也沒有太過傷心,接了復(fù)職的旨意之后,就趕回西北了。
開春沒多久果然要擴軍,原本這事應(yīng)該交由京畿大營主將一手操辦,然而江承并不信任這位主將,他心里清楚京畿兵力的重要,又曾經(jīng)實打?qū)嵔?jīng)歷過京畿大營叛亂,雖然后來法不責(zé)眾并沒有處置太多人,但總是在心里烙下了一個印子,說起來他最信任的人除了曾經(jīng)陪著他共患難的長青,也只有幾個在先帝大清洗中幸免于難的前太|子|黨官員。
若非這些官員大部分是文臣,他也不會那樣為難,疫病的事情過后,他也總算有了理由,開春過后,朱筆一揮,將京畿大營監(jiān)察事宜全權(quán)交與東廠,兼主管擴軍之事,不知是不是愧疚,內(nèi)閣竟然沒有一個人反對,長青順理成章地接過了京畿大營的事務(wù)。
京畿大營最高滿員三萬人,但實際人數(shù)一直在一萬人左右徘徊,張家的事情之后,江承就一直盤算著擴軍,但他登基以來,天災(zāi)人禍不斷,好不容易消停下來,才有精力去籌辦。
按照長青的意思,收編難民青壯遠(yuǎn)遠(yuǎn)不夠,尋常的老百姓想要訓(xùn)練成精兵良將也需要時間,孫首輔對此也很贊同,他認(rèn)為應(yīng)該從各地廂軍中調(diào)遣一部分精兵,再加編一支禁軍規(guī)格的百人隊列,軍職要高,把這些精兵分出三六九等來,由這支百人軍分別統(tǒng)率,這樣才能做到細(xì)致劃分,令行禁止,實在想要安頓這些難民,可以讓各地廂軍收編。
至此長青也稍稍改變了一下思路,和京畿大營幾位將軍商議了一下,孫首輔的提議得到了將軍們的一致贊同,朝廷這些年不是沒有在軍費上支出,只是大部分都耗費在了地方廂軍上,放眼看去,全國各地州府加起來的廂軍人數(shù)至少得有三十萬之多,這還不算過了年紀(jì)退伍回鄉(xiāng)的,按照軍令,一旦有戰(zhàn)事興起,退伍將士五旬以下者必須重新入軍,這樣算來,能參戰(zhàn)的人數(shù)就更多了。
廂軍龐大,從中挑選出的精兵必然更加優(yōu)秀,京畿大營的將軍們都很高興,長青其實很明白,這是孫首輔在防著他,活下來的難民中除去一部分親人死在疫區(qū)的,大部分都十分感激他,京畿大營地理位置重要,收編掉這近萬對一個宦臣心存感激的青壯,實在微妙了一些。
不過這也不算什么大事,京畿大營的監(jiān)察之權(quán)是江承給他的意外驚喜,監(jiān)察包括督察,檢舉,考察,甚至在內(nèi)閣不能過問軍務(wù)的前提下,他還有任免之權(quán),只要不是個傻子,想要全盤掌控下京畿大營,只是時間問題。
只是原本東廠的事務(wù)就夠忙了,再加一個京畿大營,真的是要把人往死里折騰,長青這會兒的腦回路詭異地和剛剛登基時的江承重合了,要是可以把事情都推給底下人去做,那該有多輕松?然而長青是長青,江承是江承,再忙他也總還有一種責(zé)任感在,同時為了心底那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還不想把手里的權(quán)力分薄給其他人。
一直到入夏,東廠京畿兩邊跑的情況才算是好轉(zhuǎn)了一些,副將李恒遠(yuǎn)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許多雜事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長青打量著等入秋述職,給李副將提個正職,也算是正式把他劃入自己人的行列。
京城的夏季總是炎熱的,城外也好不到哪里去,寶兒貪涼,連著幾天四五個冰盆放在床底下,也是這幾天長青去了京畿大營沒顧得上她,一回來就聽說夫人鬧了肚子,上吐下瀉了幾天,人都瘦了一大圈,又是氣又是笑,讓人取了他的牌子,去宮里請個太醫(yī)。
寶兒躺在床上,圓潤的下巴見了尖,蒼白的小臉透出幾分懨懨,見長青繃著臉不說話,她討好地去拉他的袖子,被長青虎著臉拉開。
“我知道錯了,”寶兒小聲地說道,“可是就是熱嘛,你又不讓我回家,現(xiàn)在才五月過半,我們那邊還涼快著呢……”
長青不理她,還離她遠(yuǎn)遠(yuǎn)的坐著看公文,寶兒揪揪身下的涼席,她其實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過長青這么生氣的樣子了,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她竟然還有些高興,這是不是說明他心里還是在乎她的,因為心疼她,所以才生氣?
長青把視線從公文上挪到寶兒的臉上,他頓了頓,說道:“把自己折騰病了,很高興?”
寶兒聽出他話里的隱怒,幾乎有些不敢說話了,她低頭揪著身下的涼席,指尖因為用力發(fā)白。
“過些日子主子要下江南避暑,這幾天把身子養(yǎng)好,再熱也別碰冰,你也有些年頭沒回家了,我?guī)慊厝ァ!遍L青無奈妥協(xié),也不知道寶兒從哪里學(xué)來這些耍可憐的手段,她把頭一低,他的心也就跟著軟了。
江南……寶兒愣了愣,反應(yīng)了很久才回過神,就見長青起身,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抿了一口,繼續(xù)說道:“回去也得把咱們的事情給定了,到底無媒無聘的,不像個樣子,你爹娘……”
他說了一半,似乎想起了什么,頓了一下,低笑一聲,說道:“你爹娘不答應(yīng),我就強搶了你回京,也是過了明路。”
寶兒抬起頭看著長青,這會兒天色還早,外間淡淡的昏黃的夕陽照進屋子,打在他的身上,他微微回身看著她,黑眸里帶著幾分溫柔的情愫,對她彎了彎唇角,他一身不見裝飾的深青淺白,卻因為那渾然天成的氣勢,仿佛一副前朝貴公子畫卷。
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寶兒抿了抿嘴角,努力地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新帝下江南不是小事,小的不說,就說往年給先帝準(zhǔn)備的行宮,這就不能用了,先帝好下?lián)P州,揚州行宮精致繁復(fù),極盡奢華。但江承聽聞蘇州水鄉(xiāng)氣候宜人,美景美色,敲定下江南的時日定在蘇州居住,蘇州園林倒是多,但沒有能稱得上行宮的,只好從五月初就開始改建,五六個園林合在一起,亭臺樓閣盡力修葺一新,內(nèi)起大殿,外蓋宮墻,無數(shù)勞工日夜不休,就這一個蘇州行宮,花去四百多萬兩白銀,戶部報賬的時候,孫首輔差點沒跟周孝先打起來。
長青也覺得過分了些,但考慮到主子第一次下江南,行宮已經(jīng)建成,日后的花費就不必要了,才算安心些,勸住了孫首輔,只是內(nèi)閣里還是一片吵嚷,先帝朝抄沒了不少貪官家產(chǎn),這點銀子朝廷不是花不起,但這根本沒必要花!
周孝先其實開始也被這支出嚇了一跳,只是想想也是,建造行宮工程巨大,一個月內(nèi)建成,就算有園林打底,也實在太趕了一些,花費自然要多一點,只是他有心勸,其他人沒心思聽他講,尤其是孫首輔,看他的眼神跟看毒瘤沒兩樣。
事實上周孝先心里也憋氣,陛下雖然立了太子,但宮里傳言太子并不得陛下喜愛,他的女兒剛剛為陛下生下一子,即便燕嬪寵冠六宮,到底出身下賤,他的女兒牢牢把住了后宮大權(quán),日后說不得就是這大寧未來的女主人,他自然想著好好為陛下做事,討陛下歡心,不給自家女兒拖后腿,這些同僚只知道指責(zé)他,卻沒人替他想一想。
長青沒注意周孝先的神情,自從和孫首輔并幾位閣臣交好之后,周孝先能教給他的東西就很有限了,何況周孝先是個太聰明的人,聰明人不僅僅意味著好打交道,更代表著心思靈活多變,他并不喜歡多變的人。
孫首輔是真的氣著了,往日里一直和他作對的烏選也第一次沒有和他爭辯,反反復(fù)復(fù)看了好幾遍戶部報上的賬目,連連倒吸涼氣,長青看了一眼,烏選看的那一頁正是女眷住所建造清單,只是一席掛簾,竟然就用上了東海珍珠三百顆,西域瑪瑙三百顆,羊脂白玉兩百段,雪山墨玉八對。
確實過分了些,長青暗暗嘆了一口氣,按住就要發(fā)作的烏選,“建都建成了,主子明日就要啟程,大人還是放寬些吧。”
作者有話要說:江承:朕總覺得背心發(fā)涼……
江家十八代祖宗:草擬粑粑!
先帝: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