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東窗案
第六十章東窗案</br> 是夜,沈府。</br> 窗外有一陣西風呼嘯而過,引得院中梅樹隨風搖曳,發(fā)出悉悉率率之聲,細細聽去,似是有人沉沉嘆氣。</br> 內(nèi)室里,一燈如豆,映得四壁清輝。</br> 沈夫人扶著孕肚緩緩坐于桌邊,望著身旁的沈階道,“夫君可還是在為那封匿名的信函而憂心?”</br> 沈階正望著手中的信件出神兒,聞言,伸手將妻子輕輕摟入懷中,重重嘆了口氣。</br> 那日,成安帝親自率領(lǐng)四千多名文武官員到天壇祭拜上蒼,并針對江南救災發(fā)布訓辭,再三起誓要“改弦更張,斥退惡人,推行仁政。”</br> 那日之后,據(jù)說成安帝在宮中長跪整整了三晝夜,每餐只吃輕餐素食,以求上蒼感念垂憐,祈禱來年風調(diào)雨順。</br> 然而,意外只會遲到,卻從不會缺席。</br> 十日之后,從盛京城中出發(fā)的載著救災皇糧的船只終于抵達了江南地界。</br> 江南百姓深受洪災之苦,聽聞救災皇糧終于抵達,紛紛夾道相迎,可謂是萬人空巷。</br> 幾位奉命賑災的京官不僅帶來了賑災的皇糧,更帶來了開糧倉放官糧賑災的圣旨。</br> 不料,第二天,江南一眾官員打開官糧倉庫準備放糧,令糧倉守備取了鑰匙打開倉庫一看,竟是驚得差點背過氣去——那官糧糧倉里空空如也,滿滿數(shù)倉的糧食竟是不翼而飛了!</br> 從盛京出發(fā)的皇糧歷經(jīng)千里終于到了江南,如今眼皮子底下重兵把守的官糧卻不翼而飛了。</br> 眾官吏望著這空蕩蕩的倉庫,想起當?shù)貧v朝歷代盛傳的“陰兵借糧”的民間傳說,紛紛嚇得兩股戰(zhàn)戰(zhàn)拔腿就跑,幾個糧倉守備更是當場嚇暈了過去。</br> 這一宗丟失官糧的奇案,不日就傳遍京城,震動朝野。</br> 先有江南瞞災不報,后有官糧不翼而飛。</br>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成安帝聽了這急報,當即跌坐在了九龍御座之上。</br> 一日之間,禁宮中連下九道詔令,江南督察御史和戶部侍郎停職查辦,派大理寺卿、三法司徹查江南欺上瞞下,盜取官糧一案……</br> 案發(fā)于江南,禍根乃是卻逃不出盛京這個權(quán)利旋渦。</br> 一時間,盛京城中各高門皆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br> ……</br> 這日傍晚,有人趁著夜色漆黑,拍開了沈府的大門。</br> 守門的小廝聽到敲門聲,睡眼惺忪地起身開了府門,見四下無人,不禁納悶,那小廝正欲轉(zhuǎn)身回去,卻不經(jīng)意看見腳下的門縫里塞著一封信函。</br> 那信函上只龍飛鳳舞的寫了四個大字“沈大人親啟”。</br> 小廝望著手中的信函,登時便清醒了,急忙叫醒了張管家,把這封信送到了沈階手上。</br> 寄信人似是刻意隱瞞身份,信中字跡皆是用“館閣體”書寫——館閣體秀潤華美,正雅圓融,其書法風格士子爭相仿效,乃是科舉考場的標準書體。</br> 密信中將江南災害欺上瞞下的官場現(xiàn)狀如實描繪,又將那官糧被盜一案的前后始末娓娓道來,最后羅列了江南道所有涉事的官員的名單,以及江南之案背后的王謝兩家的滔天罪狀。</br> 那官糧被盜一案的真相令人十分唏噓——原來,江南道的越州知州裴尚仁身為父母官,眼看著水患帶來的饑荒愈演愈烈,屢次遞折子上報江南災情,卻不料那些折子如泥牛入海,被有心人從中盡數(shù)攔下,竟是有去無回。</br> 江南數(shù)縣已是遍地餓殍,恍如人間煉獄。</br> 上層有意積壓災情不報,就算來日成安帝往下?lián)芊刨c災糧,也逃不過官員們層層克扣中飽私囊。</br> 裴尚仁不忍看百姓受苦,四處哭求無門,走投無路之際,竟是想起了倉庫中的官糧,心生“陰兵借糧”一計。</br> 如此愛民如子的好官,此驚世之駭舉雖是出于心憂百姓,可卻犯了欺上瞞下之法,更是難逃監(jiān)守自盜之名。</br> ……</br> 信中字字泣血,句句帶淚。</br> 沈階握著輕飄飄的幾張信紙,只覺得手上如重千鈞。</br> 這事兒管不管?</br> 一定要管。</br> 可該怎么管?</br> 沈階生平第一次猶豫了。</br> 王、謝兩家的勢力非比尋常。</br> 謝萬眺乃是當朝國丈爺,其嫡女謝皇后穩(wěn)居中宮多年,誕下的太子從出生起便穩(wěn)居東宮諸君之位。</br> 王敬孚官致參知政事,身下一眾黨羽遍布朝野,與“胡黨”抗衡多年都事態(tài)膠著,難分出勝負。</br> 他沈階縱然有一腔孤勇,滿身正氣,可也掩蓋不住孤立無援的事實。</br> ……</br> 自打昨晚拿到這封信,沈階已經(jīng)為了此事一整日茶飯不思,油鹽未進。</br> 沈夫人看在眼里,憂在心里。</br> 那廂,有丫鬟打簾子進來,奉上一盞川貝雪梨燉兔肉。</br> 那日芳林圍獵后不久,平陽侯府便差人送來了好些獵物并一支上了年頭的人參,還特意捎了平陽侯夫人的話來,說“望沈夫人保重孕體”。</br> 沈夫人望著那盞例湯,心中一動,淺笑著看向沈階,“夫君為人剛正不阿,那私結(jié)朋黨之人一向是對夫君敬而遠之的,可隔壁的平陽侯府卻不畏人言,和咱們來往如常。</br> 那平陽侯夫人聽說妾身有孕,更是多次叫人送來方便孕婦用的衣食住行之物,滿是貼心關(guān)懷。”</br> “妾身拙見,私以為平陽侯府有百世清明,平陽侯爺又素來英武正直,夫君若是想不明白信中之事,或許可以上門討教一番……”</br> 沈階聽聞此言,望著那燈盞里跳動的火芯,不禁陷入了沉沉的深思。</br> ……</br> 昨晚一夜無眠。</br> 次日清晨,沈階拍開了平陽侯府的大門。</br> 演武堂里,蕭讓負手而立,望向身后的沈階,薄唇動了動,“江南一案牽扯甚廣,非同尋常。</br> 再者,這事兒一管就要到底,是否做好了打持久之戰(zhàn)的準備,沈大人可想好了?”</br> 沈夫人聞言,坦蕩反問,“此案牽連多方利益,侯爺多年以來置身事外,從不參與朝堂紛爭,這一回,侯爺可是真的想好了?”</br> 蕭讓不禁輕笑出聲:“百代而下,如煙云過眼,本候本想順遂父侯的遺愿‘獨善其身’,奈何躲避得了一時,躲避不了一世。”</br> “本侯不惹紛爭,卻攔不住紛爭偏要來招惹本侯。”</br> 那日,顧熙言和蕭讓說了顧府未來有難之后,蕭讓立刻叫人暗中調(diào)查,果然發(fā)現(xiàn)王府的幾個心腹下人最近和顧府來往甚密。</br> 可當時蕭讓也只是懷疑,并沒有料到王謝兩家竟是在江南一案上下了這么一大盤黑心黑肺的棋局,如今想來,陷害顧家的事兒只不過是這盤大棋中的一個小小環(huán)節(jié)。</br> 歷朝歷代,多少世家大族“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br> 以往他蕭讓置身事外,笑看兩黨紛爭,不過是覺得世事不動如山岳,難測如陰陽,如今,既然這些牛鬼蛇神紛紛沖他身邊之人下手,就別怪他出手干票大的。</br> 只見沈階一身磊落,拱手道,“前路艱險萬分,妖魔鬼怪不計其數(shù),沈某人謝過侯爺,愿挺身而出,為這天下蒼生討個公道。”</br> ……</br> 午膳時分,凝園正房里。</br> 今日休沐,蕭讓不必去上朝,自打早起練了劍后,便去了演武堂議事,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過了兩個時辰。</br> 黃花梨木小方桌上已擺好了數(shù)例菜色,顧熙言從內(nèi)室里打簾子出來,望著依舊空空如也的紫檀木雕花紋椅,問道,“可曾差人去演武堂請侯爺用飯?”</br> 桂媽媽答道,“回主母的話,沈大人正和侯爺在演武堂議事,方才流火侍衛(wèi)傳了侯爺?shù)脑拋恚兄髂赶扔梦缟牛槐氐群顮斖谩!?lt;/br> 顧熙言想了想,“是哪位沈大人?”</br> 一旁的靛玉插嘴道,“是侯府隔壁的鄰居,沈階沈大人。”</br> 顧熙言聞言,不禁皺了眉頭。</br> 上一世,從嫁入侯府到慘死刀下,她可從沒見過這位沈大人的面兒,也從來沒聽說這位沈大人和平陽侯府有什么交集。</br> 這一世,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事情變得和記憶里不同了。</br> 顧熙言掩下心中狐疑,淡淡笑了笑,“眼看著快到午時了,若是沈大人和侯爺議完事太晚,便留沈大人在府上用飯罷。”</br> 桂媽媽笑著應了聲,便親自挑簾子出去傳話了。</br> ……</br> 翌日清晨,金鑾殿早朝,沈階手持象牙笏板出列,連參參知政事王敬孚、國丈謝萬眺兩本,平陽侯蕭讓并淮南王、定國公紛紛出列聲援,列出王、謝兩家數(shù)十道罪狀,直將王黨一眾黨羽罵的啞口無言。</br> 成安帝雖然信奉佛、道兩家,并非一味愚信之人。</br> 雖然百姓們對“陰兵借糧”的傳說深信不疑,然而成安帝心中清楚的很——那樁“陰兵借糧”奇案的背后,乃是人禍所致。</br> 于是,這位心機深沉的帝王一面表誠心向上蒼乞求贖罪,一面便派人暗中調(diào)查多日,手中也掌握了謝、王兩家的諸多罪證。</br> 經(jīng)過十來年的積累,王、胡兩黨黨爭激烈,黨羽頗豐,成安帝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是不想除之,只是礙于時機未到。</br> 如今,王謝兩家欺上瞞下,目無王法,桀貪驁詐,置黎民百姓于水火,干出來這等千古罵名的勾當,簡直是往成安帝的頭上扣屎盆子,真真是觸動了成安帝的逆鱗。</br> 糧倉系國脈,成安帝身為一國之君,定要給天下萬民一個交代。</br> 再加上那王敬孚乃是謝萬眺的二女婿,若是來日太子榮登大寶,王謝兩家定是權(quán)傾朝野。</br> 成安帝本就忌憚謝氏已久,又怎會把這等隱患留到身后百年?</br> 此時不除,更待何時。</br> 這回,成安帝可是下了狠心,連把江南道官員一窩端的心思都有了。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