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蹊蹺
黃龍鄉(xiāng),黃家村。
地理位置偏僻,資源十分匱乏。
整個(gè)村子,在鼎盛時(shí)期,至少有兩百戶人家。
但是現(xiàn)在,人口流失嚴(yán)重。許多青壯,出門打工之后,賺到了錢,就直接在縣城安裝,把老家人口接出去,不再回來了。
唯有清明、重陽,掃墓、祭祀的時(shí)候,大伙才回鄉(xiāng)探親。
不過在今天,清寂的小山村中,忽然駛來了幾輛汽車。
這引發(fā)了,一些老人與小孩子的好奇。有警惕性的老人,紛紛揪住了好奇心嚴(yán)重的小孩,不讓他們亂跑,免得有什么意外。
但是當(dāng)車門打開,一群人涌下來的時(shí)候。
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一幫老人也隨之安心啦。
黃小龍……
這是黃家村的驕傲之一。
幾乎每年,逢年過節(jié),黃小龍都回鄉(xiāng)探親。
哪怕自己不回來,也要托人帶上大包小袋的禮物,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孩,人人有份。
特別是,村里的小學(xué),也是他捐贈(zèng)的。
這種富貴還鄉(xiāng),扶危濟(jì)貧的行為,自然很得民心。
所以看到他,一幫村民紛紛走來。
果然,在車后尾箱,又是一堆堆禮物。
“還不趕緊謝謝你叔。”
“叫哥……”
山村之中,無論老幼,頓時(shí)笑開了顏。
沾了黃小龍的光,隨行的王豐等人,自然被當(dāng)成了村中的貴客。
在一幫村民的簇?fù)硐拢娙诉M(jìn)入山村。
客人較多,直接去了祠堂。
那是一棟,雖然比較老舊,但是打掃干凈,模樣比較氣派的建筑。
兩百多平方的面積,一半是大堂,供的是各種牌位。另外一半,就是天井、回廊,以及長桌長椅。那是村里老少爺們,抽煙打牌下棋的娛樂場所。
現(xiàn)在騰空了,用來招待貴賓。
大壺茶,粗瓷碗。
滋味不咋地,就是能解個(gè)渴。
“小龍啊。”
豁牙的老村長,親自出來招待。他寒暄了幾句,也十分的好奇:“半月前你才回來一趟,怎么又回來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呀?”
所以才說,人老成精,一猜就中。
自家人,黃小龍不好撒謊,忙笑道:“太爺,你說對了,確實(shí)有事……”
“啥事直說。”
老村長立刻表態(tài)道:“不管啥事,大家?guī)湍恪!?br/>
“這事……”
黃小龍下意識(shí)地回頭,看了眼王豐。
不過既然來了,也說明他心里,有了決斷。
所以他毫不猶豫,直接道:“太爺,之前十三叔,挖到了塊石頭,賣我了……這事,你應(yīng)該知道吧。”
“知道呀。”
老村長把臉一沉,怒聲道:“怎么,他坑你?”
“砰!”
他拍桌而起,憤然道:“快,把十三叫來,我要罵他。”
“不不不……”
黃小龍連忙搖頭道:“那石頭很好,主要是我想知道,那塊石頭,到底是從哪里來的?這事比較重要,所以就回來,想向十三叔請教……”
“確定沒問題嗎?”
老村長氣消了一半,卻覺得不保險(xiǎn),再三問道:“是不是石頭,有什么蹊蹺呀?你別礙于情面,不好直說……大膽說,大家給你撐腰……”
“真的沒事。”
對話中,一個(gè)中年人,匆匆而來。
“老叔,你找我?”
中年人進(jìn)入大堂,也感覺到氣氛不對。
特別是,看到黃小龍,坐于其中。他更是莫名的心虛,小心翼翼道:“小龍也回來了,最近好吧……”
“不好。”
老村長砰的一聲,又拍桌子吼道:“你老實(shí)交待,你之前賣給小龍的石頭,到底有什么問題,從哪里來的?”
“啊……”
中年人瞠目結(jié)舌,驚慌道:“老叔,石頭沒問題吧……怎么會(huì)有問題呢?”
“說!”
老村長一臉威嚴(yán)之色。
旁邊一幫人,更是以不善的眼神,怒目而視。
對大家來說,黃小龍不僅是村里的大恩人,更是倚仗他改變命運(yùn)的大財(cái)主。
誰對他不尊敬,就是要砸大家的鍋啊。
不能饒恕。
中年人也明白這個(gè)道理,一看這陣仗,頓時(shí)急聲道:“真的,真的……那塊石頭,我是從山里挖到的……”
“山里?”
老村長目光如炬,感覺中年人的表情,太慌亂了。
這不對,必有貓膩。
他沉聲,喝道:“哪里的山?”
“……貓耳山!”
中年人口不擇言,才出聲就改口道:“不不不,是龜嶺山,龜嶺。”
“咣!”
老村長怒了,抄起茶碗,直接一砸。
瓷片成渣,四分五裂。
旁邊眾人呆了,不明白老村長,為啥突然脾氣炸了。
只有黃小龍,還有一幫村民,很理解老村長的舉動(dòng)。因?yàn)樗麄冞@時(shí)候,也紛紛起身,把中年人堵在角落。
“貓耳山……”
老村長憤怒到了極點(diǎn),身體在顫動(dòng),怒不可遏道:“那可是我們老黃家的祖墳啊,族規(guī)早說了,山上的一草一木,誰也不許妄動(dòng)……”
“你你你……”
老村長氣得聲音卻沙啞了:“不肖子孫,連祖墳都挖,還是人嗎?”
“混賬!”
“不是東西。”
一幫人跟著罵,各種指責(zé)。
中年人被噴得狗血淋頭,一臉的唾沫星子。
他不敢擦,慌張辯解道:“大伙聽我說,聽我解釋……我真沒挖貓耳山……我挖的是貓耳山邊上……那個(gè)懸崖啊。”
“我是藥農(nóng),在那個(gè)懸崖上采藥,挖出了一個(gè)山洞。”
“那石頭,就是在山洞中發(fā)現(xiàn)的……”
中年人舉起手,聲嘶力竭道:“我發(fā)誓,這是真話。要是有半點(diǎn)假,叫我……死后入不了祠堂,當(dāng)個(gè)孤魂野鬼。”
成了……
王豐等人,對看了一眼。
目標(biāo),貓耳山。
這山,也有幾分奇特。
山體高大,兩邊山峰突立,形若一對貓耳,因此得名。
也不知道,哪一代的黃家祖先。
聽信了風(fēng)水先生之言,把先人的骸骨,葬在山中。
從此以后,這山就成了黃家村禁地。只要是黃家村人,不管是砍柴,還是采藥,都要遠(yuǎn)離貓耳山。
所以幾百年間,這里的山形地勢,草木植被,保存完好。
郁郁蔥蔥,一片繁茂之象。
張楚看了,也不禁感嘆:“前有照,后有靠,又有秀峰屹立,呈刀筆之狀。”
“這確實(shí)是一塊,鐘靈毓秀之地。”
“好風(fēng)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