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外放端州(2)
待那太監(jiān)退下,皇帝對包拯微微一笑,“包拯,這次的案子你辦的很好。”
包拯聞言,拱手恭敬道,“草民謝皇上夸獎。”
皇帝被包拯這么坦誠的回話給哽住了,這人……還真是不客氣,一般人被皇帝這么稱贊,不都得謙虛幾句嗎?這包拯卻應(yīng)承了下來,是他狂妄自大?還是他耿直不懂得變通虛應(yīng)?
皇帝直直的盯著包拯,見包拯面容嚴(yán)肅,不茍言笑,目光透澈,并無半點浮夸神色,皇帝心頭滿意了,這包拯果然是個耿直的連官場如何應(yīng)對都那么死板不變通的人。
于是皇帝溫和一笑,說道,“本來朕的意思是讓你頂了開封府的缺,但你資歷尚無,且欠缺磨練,等旨意下達,你就去端州歷練一年吧。”
包拯心頭一個咯噔,頂開封府的缺?去端州?
原來他的前程早就已經(jīng)被定下了嗎?包拯心頭一沉,但面上卻是誠惶誠恐的應(yīng)下,“草民謝皇上恩典!”
皇帝滿意的看著包拯一副誠惶誠恐,感恩戴德的模樣,心頭想著,一年后無論如何也得將包拯拉到開封府!
于是,皇帝又很是溫和的和包拯聊聊了讀書的一些心得,說了說書法,待時日不早了,才讓包拯離開。
而包拯一走出那偏僻的小巷,便拉著白玉堂朝城門快步走去。
在小巷里等得很無聊,無聊的都開始打起盹來的白玉堂,一見包拯,還來不及詢問情況,就被包拯拉著走了。
白玉堂茫然的看著前頭快步而行的包拯,心頭不解,這包大哥是怎么了?
******
而此時的靈光寺門口,公孫策坐在臺階上,盯著前方,怎么包拯還沒到?殿試的時間早就過了……莫非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耽擱了?
公孫策正心生不安的時候,一旁的展昭突然跳了起來,急急說道,“公孫大哥!包大哥和小白回來了!”
公孫策忙站起,定睛一看,前方漸漸的出現(xiàn)兩條人影,走在最前的一個不就是包拯嗎?
公孫策不由嘴角彎起,心頭松了口氣,看來是路上有事耽擱了,平安無事就好……
而包拯匆匆快步趕來,心頭沉悶,也是怕讓公孫策久等了,可沒想,還沒有走到靈光寺門口,就見那溫雅而立的身影,正對著自己淺笑,包拯的腳步不由一頓,心頭漸漸的被一陣暖意所包圍,于是,腳步不由的再次加快,幾乎算是小跑了。
可匆匆的趕到那人跟前,包拯卻是突然的語塞了,盯著公孫策臉上的淺淡笑容,半晌,才低聲的開口說道,“怎么不多加件衣服?”
傍晚的山風(fēng)可是涼得很。
“沒事,我里頭有多穿一件,不冷。”公孫策笑著說道。
他習(xí)慣了包拯這時不時的對他的念叨,正如上輩子的最后,包拯包大人會突然的叫廚房給他送甜湯,給他送些補品,囑咐下頭的人不許在半夜三更打擾公孫先生,有急事一律向他匯報……這是包拯關(guān)心他的方式。
——他很喜歡這種不動聲色的悄悄的只藏于行動中的關(guān)心……
包拯微微皺眉,伸手拉過公孫策的手,這么一拉,心頭松了些,雖然有些涼,卻不會很冰。
于是,包拯轉(zhuǎn)頭對展昭和白玉堂囑咐了幾句,就拉著公孫策大步朝靈光寺的后院走去。
一路上,公孫策看著包拯的側(cè)臉,神情有些嚴(yán)峻,雙眉微微緊皺著,公孫策心頭暗暗猜測著,莫非是有什么棘手的案子讓包拯發(fā)愁了?
待用了素齋,進了廂房,公孫策才輕聲開口問道,“可是發(fā)生了什么事?”
包拯坐在椅子上,正欲端起茶碗的手一頓,抬頭看向公孫策,見公孫策神情里關(guān)切,心頭一動,外放端州,是皇上給他的恩典,這次殿試,包拯自己清楚,三甲肯定無望了,而他本來就對三甲不敢興趣,進士有名就好。
他進京的目標(biāo)就是外放地方為官,所以,只要進士有名,再加上八賢王的人脈,再加上這次的破案,他知道,謀劃地方父母官的目標(biāo)肯定能夠?qū)崿F(xiàn)了。
——但,公孫策……
公孫策可會跟著他前往端州?而如果公孫策不愿,他又該怎么做?
盯著公孫策,包拯緩緩站起,低沉的透著莫名意味的聲音慢慢說道,“公孫策,和我一起去端州。”
非常平靜的語氣,但卻透著不容拒絕。
公孫策一愣,咦?端州?!
上輩子,包拯并未去過端州,上輩子的案子可以說是以悲劇告終,失去了女婿的龐太師對包拯窮追猛打,無奈,包拯和自己只好回了廬州,后來是因為八賢王牽扯進了一樁謀殺案,才再度返還京都,但也沒有接受過任何官職,直至天芒案幾年后,在八賢王的協(xié)助下,包拯才回了京都,就任開封一職。
怎么……這輩子就冒出個端州來了?
包拯緊盯著公孫策,見公孫策只是怔愣著,以為他是在猶豫,包拯便大步向前,一把握住公孫策的手腕,沉聲道,“公孫策!和我一起去端州!”
“哦?好啊!”公孫策回過神,下意識了就應(yīng)了下來。
包拯先是一怔,似乎有些難以相信,但隨即就迅疾開口,語速略微加快的說道,“那等旨意下達,我們就馬上去端州!”
公孫策微微點頭,嗯,好。去地方赴任也不錯,對包拯來說,無根無基的,雖然有八賢王幫襯著,但到底不如那些權(quán)閥世家,上輩子,包拯在開封府這個地方經(jīng)營得極為辛苦。
包拯見公孫策點頭,心頭松了口氣,順勢拉著公孫策在椅子上坐下。
“包拯,外放端州到底是怎么回事?”公孫策坐下后,就疑惑問道。
包拯先是苦笑了一聲,后平靜的將自己在面圣的事情詳細(xì)說了一番。
公孫策怔了怔,有些了然的點頭,怕是皇帝想要自己的力量了吧,所以就來拉攏包拯了?
“如今,龐太師和八賢王成勢均力敵之勢,只怕將來也會如此,而皇上,雖是明君,卻不夠心狠,只怕朝中局勢不會有太大改變。但皇上現(xiàn)在年輕,想獨霸乾綱,便要拉攏清流,想來,我是被皇上看中了。”包拯平靜的說著。
公孫策聞言,不由側(cè)頭看向包拯。
外人都道包拯耿直不懂得拐彎,實則,看得最清楚的人卻是包拯。
皇上拉攏無黨派的清流,其目的無非就是要培植屬于自己的力量,而包拯便是最適宜的一個人,因為包拯耿直,因為包拯家世清白,和八賢王也不過是破案結(jié)的緣,且,包拯的脾氣執(zhí)拗,固執(zhí),因此這樣的包拯容易控制,上輩子,皇上就是借助了包拯這把刀,一面肅清朝廷里的迂腐之風(fēng),一面巧妙的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局,一面潛移默化的銷蝕著八賢王和龐太師的力量!
但這些……卻是后來隨著天芒現(xiàn),隨著包拯入住開封府,他慢慢的一點點的看出來的。
卻沒想,原來這個時候的包拯早就注意到了……
“那,你打算如何?”公孫策低聲問道。
是想跟上輩子一樣,借著皇上的勢,懲惡揚善,為百姓伸冤?
“該怎么樣就怎么樣。若來了調(diào)令,我就去端州做我的父母官。”包拯淡淡說著,看著公孫策,眼里卻是透出笑意,只要有這人在他身側(cè),他又有何所憂?
就這樣?公孫策盯著包拯,見這人眼里藏笑,眉眼間似乎胸有成竹的樣子,便也不再多問,只是認(rèn)真的計劃起外放端州的事宜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