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剪刀下輪回碎片
“金翅大鵬鳥即迦樓羅,迦樓羅即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即點化世間一切有緣人的救苦救難者,西天取經(jīng)的圣僧玄奘以及所有趕來皈依的弟子,都是觀世音菩薩點化之功。那少女自幼年起,就有‘除魔衛(wèi)道’之志,所以才被觀世音菩薩點化,內(nèi)修功法,外修仁德,最終孤身西來,深入藏地除魔……那就是我呵!”
顧傾城的聲音將關(guān)文由幻象中拉回來,四手緊握,熱淚長流。
“傾城,你到底是誰?你到底是誰……”關(guān)文用盡全身力氣,將顧傾城抱在懷中。他的心仿佛被放在油鍋中煎炸,又仿佛是在火炭上翻烤,痛得失去力氣,只能這樣死死地抱著顧傾城。
她是他唯一的愛,從遠古到未來,不會改變,不會褪色。
“我就是我,我也只能是我,我無法改變命運,也就無法改變自己的生命軌跡——”她尋找著他的唇,兩人的唇同樣火熱,如兩尾焦渴的魚,相濡以沫,不肯暫分。
“不要再分開了,不要再分開了,不要再分開了呵……”他含糊不清地低語,唇與唇緊貼著,舌與舌糾結(jié)著,他渴望自己進入她的身體,抑或是打開胸腔,將她包容進來,直至兩個人完完全全地融化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以單獨的個體存在。
那樣,世間就不會有一個關(guān)文,也不會有一個顧傾城,而只存在一個“他們倆”。
不知糾纏了多久,他們甚至忘卻了赤焰尊者的存在,直到他們都累了,相擁相偎相依著,坐在那小小的光斑里。
“不清楚已經(jīng)愛你多久了,一萬年?一億年?還是一億個世紀,還是……當一切從無到有的時候,直到一切從有到無的盡頭,我一直愛你,從未減少過,就像我體內(nèi)流淌的血液,永遠都是鮮紅的顏色。”她說。
“我也是。”他說。他曾無數(shù)遍讀過《道德經(jīng)》里的文字,但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把那些閃著智慧之光的字句全部融化于自己的思想中。
就在他們身前兩步的空氣之中,赤焰尊者遞過來的剪刀孤零零地靜止在半空中,保持著張口欲剪的狀態(tài)。
在關(guān)文經(jīng)歷的幻象中,正是它,剪斷那少女的發(fā)辮,將她推向了輪回深處。
“看那把剪刀。”他心有余悸地說。畢竟,如果幻象中一別而今日他們沒有相遇,造成今世擦肩而過的遺恨,也定是拜這把剪刀所賜。反過來說,他們今日的相遇,正是因為昔日的別離所致。
“我認識它,昔日在大唐的長安,正是它讓我決絕向前,不遺余力地推動漢藏聯(lián)姻、聯(lián)合除魔的大業(yè)。今日,也是它,剪斷我的三千煩惱絲,神游前世,領(lǐng)悟著辯機大師在那龜甲上刻下的秘密。所以,我要謝謝它。”顧傾城面帶著微笑回答。
“好啊,好啊……”赤焰尊者鼓掌長嘆。
那剪刀倏地下落,從光斑中掠過,驀地幻化為無數(shù)把一模一樣的剪刀,縱橫交錯,排滿了靜室的每一尺空間。接著,光斑也仿佛被剪刀切碎了,散為無數(shù)碎片,每一片跟隨著一把剪刀。
“那就是過去的輪回碎片,每一片,代表的都是一個生來死去的你。這是一個時間凝固的世界,所有輪回都可以并列存在。我必須要你們知道,所有努力都不會白白浪費,正因為有這些碎片的存在,才有了今時今日的你們。所以,任何人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戰(zhàn),而是為了一千個你、一萬個你、一億個你而戰(zhàn)。誠如你們所頓悟的,只要回到最初的‘一’,改變最初的錯,這世界就不再充滿哀怨遺憾的故事。所有善男信女,都會在對的時刻,遇到對的人,懂了嗎?”赤焰尊者低聲敘述著,伸出手,隨意撥弄著光影碎片。
那些碎片竟然如同液晶屏幕一般,映出動態(tài)的人物影像,就像是在播放著情節(jié)曲折的電視連續(xù)劇。
其中一片,就懸在關(guān)文與顧傾城中間,里面有一個衣著華麗的古代女子正將滿箱的珠寶拋撒入江,然后從船頭縱身躍下。那是現(xiàn)代人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桥訍凵狭瞬辉搻鄣哪腥耍罱K怒沉百寶箱,蹈水而亡。
“我們一起完成所有的事,讓一切重新開始。”關(guān)文握著顧傾城的手,堅定地起誓。
唯有這樣,他才不再為每個輪回中的她心痛,而且每個輪回中,她都有最美好的結(jié)局,無需牽掛。
顧傾城輕輕打開那藏銀罐子,一條歷千年而未失去顏色的發(fā)辮,就那樣靜靜地蜷曲于罐中。
“尊者,我已經(jīng)頓悟了。”顧傾城微笑著撫摸那發(fā)辮。
“今日之煩惱絲已經(jīng)焚化為灰燼,那要不要我連它也一起焚化?”赤焰尊者問。
顧傾城反問:“頓悟之前,留一條剪下的發(fā)辮有何用?輪回中的風雨千變?nèi)f化,波折頓挫幾何哉?徒增煩惱耳。頓悟之后,留一條前世剪下的發(fā)辮有何用?焚不焚有什么區(qū)別?人生有煩惱,則煩惱絲猶如青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生沒有煩惱,就算滿頭青絲長在,也心如止水,波平如鏡。”
赤焰尊者微笑起來:“好,好,好,既然你有這樣的境界,我就真的放心了。”
顧傾城又問:“尊者,我時常想,藏傳佛教中的‘伏藏’現(xiàn)象名列**十大未解之謎之內(nèi),極盡神秘莫測之能事,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人能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那么,風鶴腦中帶著的‘識藏’、寶鈴與生俱來的‘噩夢’、我和關(guān)文剛剛經(jīng)歷過的穿越時空的幻象……還有許多異術(shù)大師所說的前世、夢魘、逐魂、奪魄、驅(qū)邪、搜靈等等,都是同一種事、同一種原理嗎?”
赤焰尊者的面容漸漸嚴肅起來:“我只能告訴你我知道的,不敢妄論藏傳佛教以外的范疇。”
顧傾城點頭:“晚輩洗耳恭聽。”
赤焰尊者說:“伏藏只是伏藏,就像一顆佛珠、一顆舍利子、一顆瑪尼石那樣。無論是在傳承人的腦中的‘識藏’,還是深埋地下‘書藏’,抑或是藏于廟宇及藏人家中的‘圣物藏’,都完完整整地在那里,等待傳承人的開啟。能夠傳承并取得伏藏的人被稱為‘得登巴’,相傳都是蓮師及其弟子的化身,每個人都能圓滿地重整伏藏經(jīng)文,并準確地解讀伏藏經(jīng)文的理論和方法,最著名當屬《**度亡經(jīng)》。伏藏的藏語名稱為‘爹瑪‘——爹,寶貴、值得保全之意,本意是指一件很珍貴的東西被埋藏并最終被發(fā)掘出來。相傳蓮花生大士到**傳揚佛法,發(fā)現(xiàn)有些佛法的授予因緣尚未成熟,就將很多教法、佛像、法藥埋在不同的地點,等待合適的時機和承受者出現(xiàn)。那些東西有的埋在瀑流,有的埋在山巖,有的是在虛空之處,甚至有的就在圣者的最深禪定之中。”
顧傾城再次點頭,皺著眉沉思。
赤焰尊者伸出手指,凌空劃了一個火焰騰飛的圖形。
“那是什么?”他問。
“是火。”顧傾城立刻回答。
“為什么是火?”赤焰尊者追問。
顧傾城若有所思,幾秒鐘后才輕輕回答:“火就是火,伏藏就是伏藏,我等所見的就是所見的,我等未見的就是未見的。吃能吃的飯,走能走的路,做能做的事,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照著古代先民們的生活模式去做,不逾越,不張揚,不出格,循規(guī)蹈矩,腳踏實地,如此而已。”
“我知道,你已經(jīng)領(lǐng)悟了最深層的禪理,不必求教于別人,只要如行云流水般涉足時光之河,足矣。”赤焰尊者說。
聽著顧傾城與赤焰尊者的禪宗對答,關(guān)文也有所收獲,想到《道德經(jīng)》上的這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赤焰尊者教導顧傾城如行云流水一般去做,正是“利萬物而不爭”的道理。
連他這樣登峰造極的絕頂智者都無法解釋“伏藏”之玄奧,可見,這一藏傳佛教中的秘中之秘已經(jīng)如飛碟、外星人、宇宙生命等等永恒謎題一樣,同列于“人類不解之謎”當中。
關(guān)文與顧傾城并肩退出靜室,他的腕表秒針立刻重新開始跳動,時間再次得以延續(xù),而且沒有留下絲毫間斷。
藏傳佛教中代代傳承著大量的秘術(shù),外人不但難以登堂入室,連窺見皮毛都難于登天。所以說,天下各大教派中,別的教門或多或少已經(jīng)掀起了面紗一角,展示在公眾面前,而藏傳佛教卻始終謹守本分、篤定深藏,不與功利名權(quán)掛鉤,日夜保持初心,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能夠“控制時間”的赤焰尊者,讓關(guān)文聯(lián)想到神話傳說中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的“燃燈古佛”。經(jīng)此一會,他知道自己今生都不敢自夸對藏傳佛教的認知程度,猶如一枚芥子,不敢與須彌之山比高一樣。
歸程中,他們談到了“辯機”,因為顧傾城已經(jīng)認定,那龜甲就是唐代僧人“辯機”留下的。
辯機,生年不詳,卒于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其十五歲出家,師從大總持寺著名的薩婆多部學者道岳,并駐長安西北的金城坊會昌寺。十余年中潛心鉆研佛學理論,至大唐貞觀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法師取經(jīng)回國,在長安弘福寺首開譯場之時,辯機便以諳解大小乘經(jīng)論、為時輩所推的資格,入選玄奘譯場,成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
與辯機同時入選為綴文大德的另外八人是西京普光寺沙門棲玄、弘福寺沙門明濬、終南山豐德寺沙門道宣、簡州福聚寺沙門靖邁、蒲州普救寺沙門行友、棲巖寺沙門道卓、豳州昭仁寺沙門慧立、洛州天宮寺沙門玄則。以上九人中,唯有辯機牽涉與高陽公主私通而遭腰斬,最終成為歷史疑案。
所以說,辯機是歷史上褒貶不一的人物,既聰明絕頂,又身世沉浮,與奉命西天取經(jīng)的陳玄奘**師有相似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