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燃燈古佛
熱門推薦:、、、、、、、
“燃燈古佛”那名稱的由來如下:
《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卷一記載:“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fù)不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為普光。”
《大智度論》卷九記載:“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成佛后亦名燃燈。”
《四教集解》卷記載:“亦名然燈,亦名錠光。有足名錠,無足名燈。錠字或作定字,非也。”
從聲音所說的內(nèi)容分析,那聲音代表的就是“燃燈古佛”,但他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而且變成了女聲?
在佛經(jīng)與現(xiàn)實意義中,燃燈古佛代表的是永遠(yuǎn)不滅的希望,給所有靠近它的人帶來輝煌和溫暖,正如那佛的名字一樣,他就是一盞不滅的燈火。
林軒向著那燈火深鞠一躬,表示對燃燈古佛的崇敬之情。
“你信我?”那聲音問。
林軒點點頭。
他從來不是個輕信的人,但第六感告訴他,在這個巨大的黑暗空間里,對面的燈火以及燈火背后的聲音,是唯一值得他信任的。
“我相信你。”他又補(bǔ)充,隨即長嘆。
“既然信任,為何又長嘆?”那聲音問。
林軒不知道自己所嘆何來,也許是因為一路追索地球軸心的不易,也許是因為堂娜的過早離去,也許是因為目睹了各路人馬為爭奪地球軸心而紛紛飛蛾投火般的死亡。總之,這次接受組織的委派來處理地球軸心的事,是他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經(jīng)歷,冗長而曲折,兇險而繁復(fù),幾乎每個大人物的死都會引起他心靈的震動。
尤其是石窟大火的這一次,那么多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隨火而逝,讓他不勝唏噓,正如唐人杜牧《阿房宮賦》中說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一把火起,葬送一切,再輝煌偉大、再功成名就、再名滿天下、再詩酒風(fēng)流的大人物,也都不復(fù)存在了。
“我嘆的只是人類螻蟻般的一生罷了。”他回答。
“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不如我?guī)憧纯捶鸬囊簧绾危俊蹦锹曇魡枴?br/>
林軒先是愕然,隨即苦笑:“佛的一生?佛難道不是永生不滅的嗎?”
在人類看來,佛的壽命永遠(yuǎn)沒有終結(jié)的時候,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甚至更久遠(yuǎn),直到人類所發(fā)明的數(shù)字無法標(biāo)注其年份為止。那是人類所能想象的壽命之極限,即使是將“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對比,也無法跟任何一位神佛相提并論。
“既有生,就有滅,不是嗎?”那聲音反問。
林軒無法想象“佛的一生”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遂立即點頭:“多謝。”
那燈火漸漸縮小,最后縮到只有麥粒、針尖那么大,幾乎不可見,林軒必須凝聚心神,用心靈去感知它的存在,仿佛那是一個將死之人口唇鼻腔里最后一絲殘存的氣息,也許下一秒鐘就要徹底消失了。
林軒有了窒息的感覺,胸腔發(fā)悶,喘不過氣來。
他張開嘴呼吸,但根本呼吸不到氧氣,四周的空氣像是僵硬了一般。
自然而然的,他體內(nèi)的真氣啟動了“內(nèi)循環(huán)”與“逆循環(huán)”的過程,那種內(nèi)家正宗氣功類似于中國古代江湖上的“龜息功”或古代印度的“大瑜伽生死術(shù)”,完全是依靠自己體內(nèi)的能量儲備來供養(yǎng)人體生存所需氧氣。極端條件下,他能比普通人多存活一周以上,生存狀態(tài)處于不死不生之間。
半生半死、半榮半枯本來就是人類修行的極限狀態(tài),無論漢川佛教、藏傳佛教、道家丹派還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七十二自然門,都有類似的描述。
不知過了多久,林軒垂下眼簾,即將要沉睡過去,進(jìn)入“冥思苦想”的自閉狀態(tài)。
唯有那樣,他的體內(nèi)消耗才會降至最低,以抵御身外的缺氧環(huán)境。
轟的一聲,他的視野中突然爆出了一朵燦爛的煙花,直徑巨大,竟然在一爆開之后,將他的視野全都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沒有一絲空隙。接著,第二次、第三次爆炸又出現(xiàn),那第一個煙花飛濺出的每一個光點,全都二次爆開,爆開后的光點則進(jìn)行了第三次爆炸,如此一直循環(huán)下去,在林軒的視界里形成了繁復(fù)不休的璀璨過程。
林軒精神一振,因為在煙花的世界里,他突然又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
煙花持續(xù)了十幾分鐘才散,爆炸結(jié)束,黑暗之中只剩晴夜銀河一樣的閃爍繁星,美妙、冷冽、幽遠(yuǎn)、深邃,使林軒心中一片清凈,忘掉了塵世間的一切紛紛攘攘。
“有多少個星點,就有多少個修行者。”那聲音解釋。
“那其中,是否有一顆星代表你?”林軒問。
“不,這就是我。”那聲音回答。
林軒其實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但始終不能下定論。佛即是燈,燈即是佛,這就是佛家經(jīng)卷上表述過的玄妙理論。延伸來講,佛本來不是燈,但他以燈的形式存在,讓世人看見并且相信、膜拜、傳誦,將全宇宙最高等、最晦澀的智慧變成淺顯易懂的模式讓人理解。否則的話,夏蟲不可以語冰,佛的形象完全超出了人類的認(rèn)知范疇,兩種狀態(tài)的生命群連絲毫的溝通可能都不存在了。
佛,其梵文為buddha,音譯為“佛陀”,后簡稱為“佛”,意譯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即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據(jù)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后二項,菩薩缺最后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好極了。”林軒情不自禁地贊嘆。
“沒錯,好極了。”那聲音也說。
一人、一燈在一瞬間有了心靈最高境界的溝通,仿佛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般。
林軒贊的是燃燈古佛將自身形象縮減為渺小的火頭,但一切智慧皆在火頭之內(nèi)蘊(yùn)含,又用光照的形式宣之于外,使世人感知、喜愛、依賴。這一點,與普羅米修斯偷盜圣火帶給人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燃燈古佛與普羅米修斯都是神界、佛界中代表“善”的形象,他們不為己、只為人,不爭先、只謙讓,正因為不為己、不爭先,所以才永遠(yuǎn)鐫刻在人類的思想之中。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里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林軒此刻看來,燃燈古佛、普羅米修斯、老子都是“不爭、利他”的經(jīng)典形象,那豈不也是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ads-->
baidu_clb_slot_id=”933954”;--作者有話說editorbyjack2014-09-19-->
數(shù)字君有話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editorbyjack2014-09-19start2-->
賞作者貴賓票: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varhasauthorspeak=false;k17.=fun{varchapterid=18678207;varindex=0;varhtml=””;varurl=”/bookservice/get”;varparams={”chapterid”:chapterid};$.get(url,params,fun(data){if(!k17.isempty){html+=”作者有話說”html+=;$(”#authorspenk”).html(html).show;hasauthorspeak=true;}},'json;}k17.;--start爽章-->k17.=fun{vart=setinterval(fun{varrandomprice=parseint(*1000);$(”#vipinput”).val(randomprice);$(”#eedkb”).html(randomprice*10);},100);settimeout(fun{clearinterval(t)},2e3);};$(”.i_tz”).click(fun{ketinfo=fun{varchapterid=18678207;varurl=”/props/loadchaptervi”;varparams={”chapterid”:chapterid,”r”:};$.get(url,params,fun(data){varking=$.parsejson;varlastuser=$.parsejson;varbalance=?:bt=?:0;if(hasauthorspeak||gbt>=10000){$(”#minivotebox”).remove;$(”#authorsay”).show;varhtml=”爽帝就是你,速度來搶吧。”;if(lastuser)html=”
小壕剛剛給作者打賞”++”貴賓”;$(”.co_vote_dt”).html(html);varking_html=”本章豪爽帝寶座就等你來坐了”;if(king)king_html=”在本章打賞”++”貴賓票,占領(lǐng)本章豪爽帝寶座!”;$(”.cv_top_one”).html(king_html);}else{$(”#authorsay”).remove;}if(k17.islogined&&balance>=0){$(”.kb_info”).html(”需消費(fèi)”+$(”#vipinput”).val+”0k幣,當(dāng)前擁有”+balance+”k幣”);$(”#vipinput”).bind('keyup',fun{vart=$(this).val.replace(/\d/gi,””);$(this).val(t);if(!t)t=0;$(”#eedkb”).html(parseint(t,10)*10);});}},'json;}ketinfo;varissubmit=false;k17.ps=fun{if(!k17.islogined){k17.(”(true);”);return;}if(issubmit)return;issubmit=true;varchapterid=18678207;varbookid=6art=$(”#vipinput”).val;if(!t)t=0;varurl=”/props/chapter”;varparams={”chapterid”:chapterid,”bount”:t,”r”:};$.post(url,params,fun(data){if(==0){k17.(”提示”,”打賞成功”,”sure”,”ketinfo;k17.;”,300,”關(guān)閉”);}else{k17.(”提示”,”打賞失敗:”+,”e”,null,350);}issubmit=false;},'json;}$(”.btn_cp_vote”).click(k17.ps);--end爽章-->--editorbyjack2014-09-19end-->--0116增加踩頂按鈕-->--0116增加踩頂按鈕end-->--您最近閱讀過:_.(699844,”伏藏師”);_.(”history”,5);#includevirtual=”/inc/fragment/9/”
火熱連載閱讀分享世界,創(chuàng)作改變?nèi)松?(”#hotremenda,#historya”).live(”click”,fun{try{varhref=$(this).attr(”href”);varbookid=((”/”)+1,(”.”));if($(this).(”id”)==”hotremend”){_gaq.push(['_trackevent','chapterpagelinks',”retread”,bookid]);}else{_gaq.push(['_trackevent','chapterpagelinks',”hotremend”,bookid]);}}catch(e)});-->--baidu_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