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清河崔氏登門
老李有了解決蝗災(zāi)的辦法,心理很爽。
在加上秦長青在趙家莊弄的一出,給老李賺足了當(dāng)神祇的威望。
在集上老叟、名宿們的回去之后一渲染,老李在民間的聲望,又足足拉升了好幾個段位。
老李是爽了,可苦了老神棍李淳風(fēng)。
華清宮建成了,真武佑民天君殿、老君臺全都建成了。
揭紅儀式也要開始了,可老李一句話,讓李淳風(fēng)懵逼了。
老李問的也十分簡單,算一下什么時候下雨。
李淳風(fēng)一直守著一只干龜殼,上面一點潮濕的痕跡都沒有,根本就沒雨。
況且現(xiàn)在都快八月末了,下雨還有個屁用?
但老李逼得急,李淳風(fēng)也沒辦法。
就去找了秦長青,秦長青現(xiàn)在正在陪媳婦呢,再過幾個月就是預(yù)產(chǎn)期了,那有功夫搭理李淳風(fēng)?
就連華清宮的揭紅儀式,秦長青都沒去。
后來給秦長青搞煩了,就給李淳風(fēng)一個字:等!
五姓七望五連敗之后,又經(jīng)歷了蝗災(zāi),明顯忍氣吞聲了許多。
但是,針對干旱,又做起來文章,說是蝗神殺的太多,引來旱神報復(fù)。
總之是把旱災(zāi)又歸加在老李的身上,理論上思路是正確的,你老李不是封神了嗎?
既然你現(xiàn)在是神了,那你下雨啊,不下雨怎么證明你是神?
一時間,輿論滿天飛,把老李給推到了風(fēng)口浪尖。
老李很不爽,大喜之后必有大悲,老李現(xiàn)在信了。
但是封神的事情,是秦長青搞出來的,那必須要秦長青解決。
老李原本是想去秦家莊看看的,可臨時有事給耽誤了,吐蕃使節(jié)鬧事了。
早在五月份,吐蕃使節(jié)團就到了,四千多人的使團,就擺在長安城外,左右武衛(wèi)駐軍的地方。
但凡有個風(fēng)吹草動,左右武衛(wèi)就能把他們給全部殲滅。
路東衍也怕,真是怕的要死,來就是求親的,你弄幾萬人在我旁邊,是幾個意思?
在說鴻臚寺,只派出一個油鹽不進的馮德遐,弄得路東衍是有苦說不出。
這不,吐蕃的使節(jié)團,和右武衛(wèi)的軍卒起了沖突,老李知道后,憤怒無比。
然而,讓老李最生氣的是,關(guān)外傳來奏報,侯君集駐扎松洲之后,吐蕃五萬精兵壓境。
老李立馬召集朝臣,開始商量對策,這不是來求親的,這他娘的是來搶親的。
秦長青迎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這位客人是一名貴婦,平日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交好的人也不多,但絕對都夠分量。
比如:長孫皇后、長孫四娘、紅拂女等等。
不是別人,正是老程的媳婦。
老程有三個媳婦,原配是孫氏,是誰隋朝的一個縣令陸兒第三之女,被封宿國夫人,在貞觀二年去世了,程處默就是孫氏生育的兒子。
第二個媳婦是裴仁基的女兒,裴元慶的姐姐,她貌美如花,卻因一雙大腳嫁不出去,性格豪爽,愛憎分明,膽識過人,一諾千金,沒有大小姐脾氣,后嫁于程咬金。但在隋末戰(zhàn)亂的時候,為了救老程去世了,兩個人沒有子嗣。
至于程處亮就是崔氏生下的孩子了,崔氏的身份也不簡單,齊郡公崔遜之孫,隋任齊州別駕崔信之長女,崔柏嵐。
崔柏嵐原本不參與任何崔家的事情,可自打生下了小兒子程處弼之后,發(fā)現(xiàn)關(guān)隴門閥的勢頭有點不對勁,再加上經(jīng)常和崔穎有書信往來,頓時也覺得事情不妙。
尤其是,崔靜浩把崔懷義接到了盧國公府之后,崔柏嵐更是覺得心里不踏實。
老程家全都是武將,崔柏嵐想讓程處弼和崔懷義學(xué)文,家里有程處默、程處亮兩個人從武就夠了。
原本刷一刷老程的臉面,完全可以讓孔穎達(dá)收崔懷義為徒的,可思前想后,崔柏嵐覺得,不能找孔穎達(dá),這個老師的人選還得是秦長青。
如果關(guān)隴門閥,就此衰落,秦長青就是最好的靠山,尤其是老程已經(jīng)把程家不要世襲罔替的爵位的奏疏,呈給了李世民,以后的一切功名,都得靠兒子自己賺了。
程家的后代肯定是要文武全才,于是崔柏嵐親自登門。
老程家的禮數(shù),不管是男還是女,都沒變過,都是拎著斧子上門。
可這一次,崔柏嵐備了重禮,雖然說很多禮物,都是秦家莊生產(chǎn)的,但禮多人不怪。
“嬸子,您有事讓人知會一聲,小侄自己就去了,您老怎么親自來了?”
秦長青急忙相迎到了內(nèi)堂,讓鳳兒奉茶。
程咬金的媳婦登門,李煥兒也不在床上躺著了,也出來接待。
嘮了一會兒家常,秦長青緩緩開口,“嬸子,都是自家人,程伯伯雖然不在京城,但處默大哥、處亮還有我在,有事兒您一句話就我們就辦了。”
“長青,那嬸子就直說了。”
崔柏嵐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關(guān)隴門閥,未來的出路在哪?別人家嬸子不管,將來我妹妹崔穎接了擔(dān)子,我得讓她挑起來!”
“這……”
秦長青琢磨了一下,問道,“嬸子,當(dāng)年我家被滅門,主謀是誰?”
“沒有主謀!”
崔柏嵐回答的很肯定,“你們家礙眼了,在天下的未定的時候,只捐助了李家,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但嬸子可以向你保證的是,清河崔家、隴西李家沒插手。
真的算起來,應(yīng)該和那些反王也有關(guān)系,畢竟事情過去這么多年了,根源很難查的。王德表把當(dāng)年參與的人也都?xì)⒘恕?br/>
“嬸子,您說崔家沒參與,小侄信。那小侄就直說吧,儒學(xué)講究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無論是商賈還是朝堂,都需要有庇護的工具,這樣才能名留青史。
但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只要不和朝廷作對,只要不和百姓對抗,安安心心的做一個不參與朝政的狗大戶,沒人會管的。”
李煥兒在一旁聽著,沒多說話。
但看上去,崔家這是要對皇帝服軟了,是好事情,肯定替親爹高興的。
皇室子女基本上對皇權(quán)這一套門清,李治今天沒去崇文館,也走進了正堂,對著崔氏拱手,“崔嬸,好!”
崔氏也不慌的應(yīng)下這個禮數(shù)。
對于這里的事情,程知節(jié)父子都說過,秦長青家里養(yǎng)著兩個公主一個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