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9 化解危機
馬哲講了下自己的想法,陳忠國狐疑地道:“這辦法能行嗎?”
馬哲道:“成不成總得一試。這兩天大地那邊借此機會煽風(fēng)點火,弄得韜光人心惶惶,這樣下去我怕有人……”
陳忠國忖度半響道:“那就試試吧。”
“好,我盡量把這事辦得漂漂亮亮的,正好也能提高我們的聲譽度。”
陳忠國苦惱一笑,道:“等待你的好消息。”
從辦公室出來,馬哲拿出手機找到陶珊的電話撥了過去:“喂,在哪呢?”
“正錄制節(jié)目呢,有事?”
“我有急事找你。”
“那,中午我聯(lián)系你吧。”
“好。”
中午下班后,陶珊來了電話,倆人約定在電視臺門口見面。
自從上次一別,馬哲一直沒和聯(lián)系,突然主動邀約,陶珊頗為驚奇。見面后,笑呵呵地道:“馬大律師,你咋有時間找我了?”
“上車再說。”
來到一家餐廳坐下后,馬哲上下打量一番,發(fā)現(xiàn)陶珊又有變化。脖子上戴著鉑金項鏈,耳朵上掛著樹葉形狀的吊墜,一身嫩粉束腰裙,腰間系了黑色腰帶,打扮越來越時尚洋氣,離曾經(jīng)的那份清純越來越遠。如果初次見面,絕對想象不到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
想想當(dāng)初的淺薄,馬哲自己都覺得可笑。
免不了一些俗套的開場白,馬哲道:“最近還好嗎?”
陶珊端起茶水抿了口道:“還行,就那樣。倒是有件高興的事,我的人事手續(xù)從市電視臺調(diào)到省臺了,不是合同工,而是正式編制。”
馬哲聽后,祝賀道:“那恭喜了,今天這頓飯你請了,哈哈。”
“可以啊,早該請你的,一直抽不出時間,上次說請你,誰知道你給跑了。”
提及此事,馬哲問道:“那你上次找我什么事?”
“也沒什么,都過去了,不提了。”陶珊淡然地道。
“哦。”馬哲若有所思地道,“上次吃飯遇到趙雅是你安排的還是純屬偶遇?”
“我安排的。”
馬哲頗為驚訝,道:“什么意思?”
陶珊眼神從容地道:“關(guān)于你和趙總的事情她都和我說了,從外人的角度我不想評價什么。但可以肯定告訴你,趙總她還是依然愛你的。不過她有些事不能說,或許將來一切會真相大白的。她上次聽到你又回到塢州,打心眼里替你高興,本想親自約你出來吃飯,怕你拒絕就讓我打電話。”
“哦。”
如果說以前對趙雅充滿了仇恨和怨言,但自從梁媛的一席話后,馬哲改變了看法。正如梁媛所說,一個人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而這個幸福自己偏偏給不了趙雅。事情都過去這么長時間了,早該放下了,更應(yīng)該真誠地祝福她。
馬哲依然忘不了趙雅,關(guān)切地道:“她是不是過得不好?”
陶珊側(cè)頭笑了笑道:“還是你自己問她吧,對了,你找我什么事?”
言歸正傳,馬哲道:“關(guān)于韜光最近的事你應(yīng)該知道吧。”
陶珊點點頭道:“知道啊,這事確實挺為難你們的,本來是很正常的事,結(jié)果讓你們背了黑鍋。現(xiàn)在的一些記者太缺乏職業(yè)道德,為了博取眼球,什么損招都能想出來。最主要的還是肇事者身份太敏感,要不然也不會炒的沸沸揚揚。”
馬哲無奈地道:“確實如此,可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再說也沒用了。我今天找你來就想挽救韜光的聲譽。”
“我?”陶珊驚愕道,“我能做什么?”
馬哲道:“我想讓你的欄目專門做一期韜光律師所專訪。”
陶珊明白了,思量許久道:“這個辦法倒是不錯,不過我做不了主啊,選稿是由我們總編定題材,而且排得滿滿的。即便能輪到,估計要等到今年下半年了。”
“這你不用管,先說能不能做?”
“可以。”
“那好。”馬哲從包里掏出一沓材料道,“關(guān)于宣傳報道方向,我擬定了一草稿,從你們的角度看看行不行?”
陶珊接過來瀏覽了一遍,蹙眉道:“這能行嗎?”
“有不妥之處嗎?”
陶珊蹙眉道:“我們的欄目是民生訪談欄目,主要圍繞百姓關(guān)心的焦點問題展開,多以群眾身邊的故事切入,而你這完全是個專題訪談,目的性太強,我怕適得其反。”
馬哲對新聞行業(yè)不是太熟,道:“那你覺得怎么合適?”
陶珊想了一會兒道:“就事論事,把這個案件作為線索,進行深入探訪,還原事實真相。這樣一來,群眾了解了事實真相,也能為韜光洗清脫白。”
這個辦法倒也不錯,不過此事牽扯到領(lǐng)導(dǎo),對方愿不愿意還另一碼事呢。道:“那這樣吧,我回去征求下意見,回頭告訴你。”
“好。”陶珊道,“我盡量給你爭取,你也想想辦法,我們總編那人聽古怪的,估計我人微言輕,要是上頭有人說句話,一切好說。”
“好。”
回到律師所,馬哲將陶珊的思路和陳忠國一說,他考慮半天道:“這樣吧,我和領(lǐng)導(dǎo)商量一下,完了再做決定。”
兩天后,陳忠國對馬哲道:“領(lǐng)導(dǎo)那邊同意了,而且和省臺那邊打了招呼,可以實施。”
一個多星期的緊張拍攝,再加上后期制作,半個月終于在省電視臺播出。整個節(jié)目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可看度極高,基本上真實地還原了案情實況,陶珊在節(jié)目結(jié)尾處特意增加了評論,呼吁人們以理性的目光看待事件,而不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更應(yīng)該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
節(jié)目結(jié)尾最后一個鏡頭留給了韜光律師所。
該欄目在本省有著較高的收視率,此番一宣傳,大大地提高了韜光的知名度,上門咨詢案件的人群明顯比從前翻了一倍,業(yè)績實現(xiàn)了翻番,正在向一流律師所看齊。
就在馬哲決心放手大干一場時,時代集團內(nèi)部的人事變動改變了他的命運。兩者看似風(fēng)馬牛不相及,卻讓他莫名其妙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