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
,最快更新萬歷1592 !
c?t?VM????]t1MZ?j?x???z?D?Uz?????y~Mn=`??0b??o6??一個神奇的省份,從明代初年一直到清代中晚期,山西這個北方省份一直都是中國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從未衰落過。\r
即使在清代晚期到改革開放前的衰落期,那也是在大環(huán)境之下的無可奈何的衰落。\r
中華整體衰敗,山西無法獨善其身,然而等改革分開放以后,山西很快再次綻放自己的神奇光芒,造就了舉世聞名的煤老板這一說。\r
但是和煤老板給人帶來的財大氣粗卻沒文化的影響比較起來,這些煤老板們的先祖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中前期,那可是國家財富文化的象征,山西商人在這幾百年內(nèi),可謂是享盡了榮華富貴,過盡了奢華的日子。\r
晉商的代表性人物亢氏曾經(jīng)在山西大旱之際說過一句話——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r
何等狂妄,又是何等的底氣十足,三年不下雨的情況之下,百姓早就逃難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可是他們就算坐吃山空,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吃完。\r
山西大商人的影響力輻射整個華北關中地區(qū),他們在山西遍地開花,在山谷間隱秘之處開鑿山洞,將存糧、存鹽和其他利于儲存的東西藏起來,密封好,一般能儲存數(shù)十年之久。\r
他們?nèi)绱朔e累著財富,很快便富可敵國了。\r
這不是開玩笑的富可敵國,是真的富可敵國,晉商最富裕的幾大家族的家族資產(chǎn)聯(lián)合起來,的確比名朝廷的國庫還有朱翊鈞的內(nèi)庫還要充沛,朱翊鈞真的沒有他們有錢。\r
和煤老板們不同,他們的祖先深諳統(tǒng)治者們的手段和套路,一千多年被套路下來,人人都修煉成精。\r
在科舉大行其道的情況之下,早就摸索出了『商而優(yōu)則仕』的新的反套路來套路朝廷,明廷就這樣被成功的套路了。\r
明朝著名的首輔張四維,名臣王崇古,此二人就是出身自晉商巨富之家,從小受精英教育,長大以后參加科舉成功進入體制內(nèi),并且一步一步攫取了大明朝的最高政治權力。\r
連張居正這樣的猛人都不敢對晉商直接下手,反而將張四維引為臂助,可見晉商實力之雄厚。\r
明廷和土默特部落的聯(lián)合,三娘子這樣一位和平女神的誕生,自然也就少不了曾經(jīng)當過宣大總督的王崇古的功勞。\r
王崇古這樣做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出自為國家考慮,希望可以止兵戈,不要再打仗,其次就是為自己的晉商家族謀福利。\r
一旦在山西大同等地和蒙古開商貿(mào)互市,誰最得利?\r
當然是近水樓臺的山西晉商,山西晉商賣鐵賣鹽賣糧食從土默特部落那里的確是得到了大量好處。\r
然而對于他們來說是好事,可是對于明廷而言就未必是好事了,一者得到了鹽鐵之利的蒙古人戰(zhàn)斗力增強了,二者明廷無法從其中收取到一點點賦稅。\r
開玩笑,首輔就是晉商家族的,你想從首輔手里收稅?\r
文官集體啞口無言,這個時候,他們的雙標面孔就暴露無遺了。\r
也正是因為這樣,明廷被晉商坑的非常慘,如果說和蒙古人的貿(mào)易或多或少換來了和平,那么和女真人的貿(mào)易就是在大明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加劇了大明的敗亡,加劇了中華的淪陷速度。\r
梅國楨作為一個非晉商系的官員,心懷天下的有良知的官員,自然很清楚晉商和朝廷里那些人的勾當。\r
也知道從張四維和王崇古開始,晉商的勢力一發(fā)不可收拾,他一個大同巡撫人微言輕,趙志皋都辦不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辦不到。\r
他所希望的,無非是這些富的流油的山西商人多多少少可以拿出一點點糧食來,就算是借的,也好過讓邊境重燃戰(zhàn)火,畢竟這個政策,是他們曾經(jīng)的發(fā)言人王崇古和張四維推動的,現(xiàn)在,這種事情也要他們來承擔后果才是。\r
土默特富裕的時候他們跑去和土默特做生意,現(xiàn)在土默特陷入困難了,他們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連關口都不出,個中原因,梅國楨再清楚不過了。\r
“這些晉中大商富賈,每一個都有萬貫家財,真真正正的富可敵國,而且皆不上稅,所得甚厚,朝廷拿他們絲毫沒有辦法。\r
末將在鎮(zhèn)守邊關時常聽人說,他們的存糧足夠九邊所有士卒吃上十年都不打緊,末將就在想,那到底是多少糧食啊?”\r
和梅國楨一起走在大同城街上,麻貴是忍不住的有些感慨,和這些商人比起來,他最多就算個小土豪,還是很不入流的那種。\r
就這樣他還經(jīng)常拿出糧食接濟軍士,可那些手握大量糧食的富賈,寧可把糧食封存也不拿來售賣,當真是居心不良。\r
“富賈之害,春秋戰(zhàn)國之時,咱們就看得很清楚了,囤積居奇,富可敵國,操縱王位,謀奪王權,其心可誅,遂有重農(nóng)抑商之舉措。\r
可時至今日,卻成了商而優(yōu)則仕,商人子弟皆可入仕,前首輔張四維,宣大總督,你的頂頭上司王崇古,都是這山西富商的子弟啊!”\r
梅國楨感嘆不已:“商人重利,無國家大義,給蒙古人走私火器鐵器,使之戰(zhàn)力猛增,他們拿錢積累萬貫家財,而我邊關將士卻被大明生產(chǎn)的火器鐵器打死打傷,何其諷刺?”\r
麻貴對此早有所知,當然也知道朝廷為何不整治。\r
首輔都是商人子弟,你還說什么呢?\r
“難道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r
麻貴對此還是心懷一點希望。\r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驅(qū),有利之事,才能打動他們,若要與之謀皮,則拿出更加誘人的利,眼下的利,就是避免邊關重燃戰(zhàn)火,好讓他們繼續(xù)賺錢,他們會明白的,一旦打仗,沒了大明的保護,他們自己的萬貫家財也保不住。”\r
梅國楨只能這樣說。\r
一路來到大同城內(nèi)的亢家宅子門口,梅國楨便看到一群衣著不凡的白胡子老頭已經(jīng)站在門口恭候自己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