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決定
    ,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顧長光的話一說出口,屋子的人都有些愣住了。
    顯然大家都是沒有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讓顧云浩念書的事。
    真不愧是親爹!
    顧云浩心里也先是一跳,隨后就只剩下感動。
    他爹是個老實性子,平時也不愛說話,但只要關(guān)于他的事情,顧長光就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據(jù)理力爭。
    顧明良說讓一個兒子去頂差,其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顧長光是個老實性子,為人也不如顧長榮圓滑世故,根本不是個當(dāng)差的料。
    縣上的老爺多,衙門里更是勾心斗角,隨便一個什么人,都不是他們家開罪的起的。
    按著顧長光這樣敦厚的人,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被人下了套,那樣反而更是不好。
    顧長光心里也清楚自己不是那塊混衙門的料。
    索性他自己先直接提出了讓顧長榮去頂差,還順勢提出讓兒子念書的事。
    衛(wèi)氏眼珠兒一轉(zhuǎn),立即就明白了顧長光的考量,雖然對于不能去當(dāng)差這事有些失望,但能讓顧云浩念書,也是值得高興的。
    在她看來,本來在頂差這事兒上,大房跟二房就是平等的,顧長榮有資格去,她男人顧長光也該有資格。
    誰不知道去當(dāng)差除了每個月的俸錢外,還多少有些額外的孝敬,這樣一來,就算想存點私房,那也比織布、打絡(luò)子、編草鞋容易些。
    但衛(wèi)氏心里也清楚,她丈夫能去頂差確實有些不太可能,所以還不如趁機(jī)得些實在的東西。
    顧云浩念書一事,一直是二房兩口子心上的大事,衛(wèi)氏更是每天都在為這事憂心。
    現(xiàn)在趁著商議頂差的時候提出來,基本就是沒有問題的了。
    不論是補(bǔ)償二房也罷,還是原本就打算送顧云浩去念書也罷,這事十有八九能在今晚定下來。
    想到這里,衛(wèi)氏心里一軟。
    先前她私下可是沒少抱怨顧長光,說他不為女人孩子著想,直到剛剛,衛(wèi)氏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粗糙又不愛吭聲的男人,其實一直把她跟孩子的事兒放在心里。
    她是個沒有娘家撐腰的女人,說到底,丈夫顧長光才是她的依靠。
    “幺娃子也是我們顧家的孩子,去念書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我看這孩子是個聰明的,說不定到時候咱們家能出兩個讀書人呢?!?br/>
    聽聞了顧長光的話,顧長榮也是站出來說道:“衙門的差事,其實若是二弟去的話,還能多干幾年,也能多掙幾年錢?!?br/>
    他本來就覺得孩子們念書的事情上,家里有些虧待二房,畢竟顧云浩念書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現(xiàn)在見顧長光提起,哪里有不同意的。
    方氏張了張嘴,還是低聲嘀咕了一句:“兩個娃子都去念書,只怕家里……”
    “族里念書又不給束脩,平時不過買些紙筆之類,哪里就把家里窮死了?而且云濤就是五歲去念書的,幺娃子去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br/>
    方氏話還沒說完,顧長榮就直接駁了幾句。
    見著兩個兒子沒有因為頂差的事相爭,顧明良也是心里一寬,覺得甚是安慰。
    他在城里聽多了那些為了爭利,家里兄弟反目成仇的事,對兩個兒子自然是很滿意的。
    大事上不糊涂,還彼此有著互助之心,這才是一個家應(yīng)該有的樣子。
    至于兩個兒媳婦的那點小心思,顧明良并不看在眼里。
    畢竟哪個當(dāng)父母不指望自己孩子好呢。
    “老大這話說的不錯,雖然家里艱難,但也不至于多了個幺娃子念書就要窮的餓死,就這么定了,等幺娃子滿五歲,就送了去族學(xué)里。”
    經(jīng)過養(yǎng)傷這段時間,顧明良也是發(fā)現(xiàn)了顧云浩是個聰明孩子。心里也慢慢升出,若是不讓這孩子去念書,只怕會后悔這樣的念頭。
    因而顧長榮、顧長光一提讀書的事,他略略一想,就點頭答應(yīng)了。
    顧明良的一句話,等于是給這件事做了個最后的決斷,隨后又說衙門的差事,道:“至于衙門的差事,我看還是老大去,老二性子太敦實,不適合去里面當(dāng)差?!?br/>
    他想了想,還是覺得大兒子去要合適一些。
    畢竟顧長榮是長子,又會為人處世,是個混衙門的料子。在這方面老二顧長光確實是不如顧長榮。
    “你們看這樣如何?若是覺得可行,我明兒就給周師爺寫信,說道這件事?!鳖櫭髁颊f道。
    “爹,我沒意見,就讓大哥去吧。只是幺娃子的事要爹多費(fèi)心,他是兒子的獨子,以后念書考試都跟云濤一樣才好?!毕肓讼?,顧長光說道。
    “成,家里的孫子就這么倆孩子,自然要一碗水端平。”顧明良說道。
    這等于是給了二房一個承諾,今后大房顧云濤怎么念書、享受什么樣的待遇,顧云浩也能得到。
    有了這個承諾,對于心里只有兒子的顧長光夫婦來說,自然還是比較滿意的。
    “那這事情就這么定了?!弊詈笠姶蠹叶紱]有什么別的話,顧明良就拍板道。
    見著顧云浩讀書的事已經(jīng)有了定論,衛(wèi)氏方才笑著開口說起第二件事。
    “爹,家里的田有二十畝呢,我怕農(nóng)忙的時候,幺娃子他爹忙不過,要是誤了好天氣可就不好了?!?br/>
    她這話說的是實話,他們家的都是比較好的水田,那可是專門用來種糧食的,一般一年種兩茬莊稼,春天種稻子,秋天種麥子,每年播種和收成的時候都要趕農(nóng)時。
    特別是耕田,那可是體力活,先前顧長榮跟顧長光兩兄弟輪流,都累得受不了,現(xiàn)在少了一個壯勞力,顧長光一個人的話肯定得累壞。
    衛(wèi)氏心疼男人,肯定是不忍心的。
    “到時候我腿上的傷好了,也去田里幫忙?!鳖櫭髁家惨庾R到了這個問題。
    “爹,你多少年沒干活了,我慢慢干就是了?!鳖欓L光擺頭否定了這個提議。
    他說的是實話,顧明良在衙門當(dāng)差多年,身子也不如一般年輕人壯實,耕田是最苦最累的活,顯然是不成的。
    若是累出個好歹來,要請大夫看病,又要花費(fèi)銀子,對于他們家來說,那才是得不償失。
    “要不到時候時候,我請幾天假,回來跟二弟一起把田耕了?!鳖欓L榮建議道。
    “胡說什么,你以為衙門是什么地方,能隨便請假的。”
    哪曉得話才說出口,就被顧明良喝了一句。
    “難得要請兩天短工?”
    李氏這話一出,大家都是搖頭。
    現(xiàn)在短工的價錢可不便宜,特別是農(nóng)忙的時候,還是干最重的體力活,不僅得管茶飯,每天至少得二十文的工錢,二十畝地耕下來,怎么也要個把月,那可就是六百文錢。
    這對于顧家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爺爺,村頭吳爺爺家不是有牛么?”
    想了想,顧云浩忍不住提議道:“牛耕地是要快一些吧?!?br/>
    聞言,眾人都是眼前一亮。
    顧明良當(dāng)場就拍板道:“到時候給吳家說好了時間,用牛來耕地,每天給他們家二三十文錢,想來也就是十天左右就能耕完,比請短工強(qiáng)?!?br/>
    聽了這話,大家哪有不愿意的。
    衛(wèi)氏更是一臉的笑意。
    這樣一來,不僅不用顧長光一人耕地,甚至直接所有的田都用牛來耕,比先前還輕松了不少。
    一家子又閑話幾句,就各自回房睡覺。
    西側(cè)屋子里,衛(wèi)氏抱著顧云浩,在他的小臉上親了好幾口。
    “好兒子,果然聰明!”
    顧云浩嘿嘿一笑,心里也有些無語。
    當(dāng)個小孩就是這樣,不管干什么,大人看著喜歡了,不由分說就對著臉上來一口。還有那些喜歡逗孩子的,時不時就愛摸摸頭、捏捏臉什么的。
    不過好在經(jīng)過這么幾年,也算慢慢習(xí)慣了。
    “好了,你別總是逗兒子,等會他玩起來,身上又要發(fā)汗,這大熱天的……”
    顧長光一面脫鞋,一面說道。
    “今兒也算是難得了,爹居然這么容易就答應(yīng)讓幺娃子去念書,我可是沒想到?!?br/>
    衛(wèi)氏意猶未盡地說著剛剛的事情。
    “爹心里有一桿秤?!?br/>
    “要我說,爹還是有些偏心大房。你說說到衙門當(dāng)差多好啊,不用干體力活不說,還能有些收入,一輩子也算是有個盼頭了?!毕肫鹧瞄T的差事,衛(wèi)氏還是忍不住羨慕。
    “行了,你男人不是那塊料,萬一在里面得罪個什么人,說不定還惹來禍?zhǔn)锣?。?br/>
    “也是,現(xiàn)在能讓兒子念書,才是最大的事兒?!?br/>
    衛(wèi)氏也點了點頭,又摸摸顧云浩的腦袋,滿臉的慈愛。
    二房這里說著私房話,東側(cè)大房也沒閑著。
    “你也真是,爹都還沒發(fā)話,你冒個什么頭?!狈绞媳г怪欓L榮道:“家里本來日子就過得緊,這以后更得勒緊了褲腰帶才行?!?br/>
    “這話以后別再說了!”顧長榮生氣道:“本來去頂差就是撿了便宜,而且幺娃子去念書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這事算起來還是二房吃了虧,你別多話,弄得家里不安生?!?br/>
    “我這不是怕兩個娃子念書,后面咱們云濤沒錢去考試么?要是家里有錢,我哪里是至于計較這些?!狈绞相止镜?。
    聽了這話,顧長榮也是一嘆。
    說到底,還是家里太窮了……
    “到時候真要花錢,再想辦法就成,只是你別想岔了,顧家我們這輩兒,就我跟老二兩個,孫子也只有幺娃子跟咱們云濤,原本好生的一家子,和和睦睦的才好?!?br/>
    “不說別的,就是孩子們以后長大了,互相扶持著,也比沒個兄弟幫襯要強(qiáng)些?!?br/>
    方氏想了想,也覺得顧長榮的話有理,也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