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衙門
,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此為防盜章 “就是這家?!?br/>
隨著一個聲音響起, 就見本村村長胡德全一臉笑意地走進了院子, 身后還引著三兩個人。
“老胡啊,這是什么回事?”顧明良有些詫異,站起身來問道。
胡德全一面把人往院里引,一面說道:“這是府城的季老爺, 前兒你們家幺娃子救了季家人, 人特地尋了來致謝的?!?br/>
說到這里,胡德全又在院子里瞅了瞅,問道:“幺娃子呢?”
“在學里念書呢?!鳖櫭髁嫉馈?br/>
“哦,倒是我記錯了?!焙氯仁且慌哪X門, 而后又跟來人解釋, “那孩子已經(jīng)進學了, 在我們村里的顧氏族學念書,是個頂聰明又刻苦的?!?br/>
只見那季老爺雖然一身簡單布衣, 但絲毫不顯寒酸,反而另有一種高貴之氣。
聽聞顧云浩在學里念書,季老爺眼里明顯劃過一絲欣賞,而后說道:“農(nóng)戶人家要出個讀書郎實在不易,那孩子知曉刻苦,想必是明白家里艱難,是個有心志毅力的?!?br/>
胡德全也是連連點頭, 又把顧云浩夸贊了一番。
“這位想必就是顧家少年郎的祖父吧?”
見季老爺相問, 胡德全忙點頭:“正是。”
“老兄弟, 可多謝你家孫子見義勇為, 不然我也就要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了。”季老爺上前,對著顧明良行了一禮。
因見著這位季老爺跟自己年歲差不多,顧明良也不好受他的禮,只往旁邊一側(cè),避了一下。
顧明良將季老爺跟胡德全引到院里坐下,又讓三妞去端水。
“季老爺客氣了,我那孫子也沒多大本事救人,想來也是舉手之勞罷。”
在縣衙當差多年,顧明良自有一套觀人之法,見這季老爺雖然衣著簡單,但渾身的氣勢并不尋常,心里也知道此人來路不簡單,遂說話也極為謹慎客氣。
“過謙了?!?br/>
季老爺笑道:“我此番來的匆忙,也未曾備下什么,只有些黃白俗物,也表謝意,請勿嫌棄粗鄙。”
言畢,就見這位季老爺身后的仆人捧出了一個小匣子。
因為是扣著蓋子,也看不到里面到底裝了什么。
“這不敢當,季老爺不必這樣客氣。”
顧明良猜到了是謝禮,故而推辭道。
“應(yīng)當?shù)?。若是不收,我們到底心里難安?!奔纠蠣斦f道。
見他堅持,顧明良也知道人家是不想欠他們家人情,所以也就不再推辭。
“方才聽聞?wù)f你家孫兒在念書,不知學業(yè)如何?聽說已有八歲,可還是治四書?”季老爺又問。
這話倒是把顧明良問著了。
他只一心想讓孫子好生念書,但實際對學問很是不通,只聽顧明琮說過小孫子天資非凡,是個讀書的料子,學業(yè)在族學也是拔尖,但到底是讀沒讀四書,這個他現(xiàn)在還真是不清楚。
“說來慚愧,我對讀書的事所知不多,只曉得學里先生說這孩子還算坐的定,其余倒是不懂了?!?br/>
顧明良不由抓了抓腦袋,臉色微微發(fā)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我知道,我知道。”二妞卻是笑著插嘴,道:“弟弟已經(jīng)學完了幼學瓊林,正在跟先生學大學,只是弟弟說先生也對這書不太懂,所以沒怎么教他?!?br/>
她平時跟顧云浩關(guān)系最好,也最關(guān)心這個弟弟,自然曉得的要多一些。
“年紀上倒是差不多是該治四書了?!奔纠蠣斆嗣殻c了點頭,又道:“不過先生又怎會不太教呢?難道這先生還未進學?”
其實季老爺說的進學是官話,與尋常鄉(xiāng)里村名所說的“進學”不同。
因著不懂,在村里人看來,只要到學堂念書了,那就是“進學”,意思跟進入學堂有些類似。
但季老爺所說的進學明顯不是這個意思,一般真正的所言的進學,是進入官學學習。
這都是要考上了秀才才行,所以嚴格的來說,就算是考過了府試的童生,只要沒考過院試,那一律都稱還未進學。
當然,顧家人包括胡德全都是不懂這些。
但是顧明良懂得察言觀色,見季老爺疑惑顧明琮是否進學,就猜到了人家說的跟平時他們以為的不一樣。
也不好亂語,顧明良索性就不糾結(jié)進學的事情,直接道:“先生是個老童生。”
“原是還未進學,這也難怪?!奔纠蠣攪@息道:“老兄弟,恕我直言,既然孩子年歲大了,又開了蒙,也該好生跟著個先生學學經(jīng)義才是,否則科考上怕是要比旁人遲了不少?!?br/>
一聽說科考上的事情,顧明良就肅然起敬,神色更是認真了不少。
“季老爺?shù)囊馑际??難道在這族學里很難考上秀才?”
季老爺也沒有掩藏,直接說了出來道:“一般學童四歲開始啟蒙,待八歲就開始治四書,十歲到十一歲開始治五經(jīng),若是天資不錯,十三四歲即可下場?!?br/>
這些是顧家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當下全家人包括胡德全都聽住了。
顧明良更是激動不已,就連說話也有些顫抖:“意思是十三四歲就能到秀才了?”
這他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因著往常見到過的秀才公,大多都是二三十多歲,甚至還有像五六十歲都還沒考上老童生。
他原本以為孫子聰明,能盡量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考個秀才,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也有可能在十多歲就考上,他又怎么能不心動呢。
“若是天資不錯,又自身用功些,應(yīng)該是可以的?!奔纠蠣敽φf道。
他說的并不是假話,雖然對于這些農(nóng)家來說,十多歲出頭考秀才是從未聽說過,但對于有家底的詩書人家而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只是,也得須得有先生指點才是?!?br/>
見著顧明良一臉的興奮,季老爺有些不忍地道。
他自然知曉,對于一個農(nóng)戶人家而言,找個好先生跟著念書的花費是非常大的一筆開銷。
因知道這段時間農(nóng)忙,季老爺略坐了一會,就再次道了謝,起身告辭。
送走了季老爺跟胡德全,顧家人也是一臉歡喜。
畢竟人家那位季老爺一看就是個不簡單的人,還說話行事那樣客氣,絲毫沒有臭架子,大家跟著聽了一番他說話,不僅覺得獲益頗多,心情也還不錯。
“爺爺,看看那匣子里是什么?”
待人一走,三妞就眼珠兒一轉(zhuǎn),一臉興奮地瞅著季老爺送來的那個匣子。
“沒聽人家說是黃白之物嘛,多半就是些銀子咯,這都不懂,幺娃子教你的字都忘了吧?”二妞笑著點了點三妞的額頭。
顧明良不管兩個孫女打口頭官司,在眾人目光中打開了那個匣子。
眾人看清了之后,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隨即一臉的歡喜。
果然是銀子!
李氏接過匣子數(shù)了數(shù),居然有整整一百兩……
這可是不一筆小錢,顧家人興奮之后,就有些不安起來。
“爹,你說收人家這么重的謝禮,該不會不好吧?”衛(wèi)氏有些猶疑地問道。
顧明良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多,想了想,嘆口氣說道:“對于那些有講究的人家,銀錢不算什么,就怕跟不相干的人沾染上,人家這是不想欠咱們家人情呢?!?br/>
聞言,眾人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他們本來也沒想過要巴結(jié)誰,現(xiàn)在見顧明良這樣說,自然也是不覺得有什么。
私塾的學生都是不敢小瞧這個小書房。
若是誰不好生讀書,就會被請到這里來私下說教。
許多學生讀書遇到不解或疑惑之處,也大多是到這里找梁成業(yè)解惑。
私塾的時間安排跟青坪族學差不多。
每天早上辰初一刻便要吃了早飯,到講堂開始早學,到辰正時分,也就是前世的八點左右,梁成業(yè)會先到外舍講學,過一個時辰后,再到內(nèi)舍講學。
午間學生們能休息一個時辰,下午梁成業(yè)分別再給兩舍講學半個時辰,酉正時分也就算散學了,其余時間,學子們都能自由安排。
晚上講堂會掌燈,大多學生晚上都會去溫書或是練字。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老百姓對讀書科考有著一種近乎著魔的推崇,耳濡目染之下,學童們對讀書一事,也是極為認真。
不過也難怪,士農(nóng)工商,對于尋常百姓和寒門子弟而言,只有讀書是進入更高階層,改變命運的機會。
顧云浩不由暗暗感嘆。
人也只有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會激發(fā)最大的潛力。
就拿他自己來說,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后,就想盡辦法的找機會念書,開蒙之后這么些年,也是絲毫不敢放松。
若是在前世有這樣用功,高考時又何愁考不上首府的名校?
“云浩,走啊,飯?zhí)贸燥埲ァ!?br/>
肩膀被人一拍,轉(zhuǎn)眼看去,就是楚毅的一張笑臉。
在塾里讀書的這一段時間,幾個同窗慢慢也熟絡(luò)了不少。
內(nèi)舍之中,學問最好的當屬楚毅,其次就是李文旭,而顧云浩進學最晚,四書也可算是從頭開始學,自然是比不上他們的。
不過好在他記憶力不錯,又肯刻苦,經(jīng)過這段時間,也跟上了大家的進度。
一起到飯?zhí)贸赃^了晚飯,顧云浩想著自己紙張不多,就出了私塾,準備去文房鋪子買上一些。
出了街,往左側(cè)一拐,再前行數(shù)步,就是臨川縣城的主街了。
因著附近住的讀書人多,街上很是有些文房鋪子。
顧云浩抬步走到尋常去的那家文房鋪子,一進店門,就見伙計熱情的招呼道:“顧公子來了,今天又是買紙么?”
雖然他這“顧公子”的稱呼聽得有些讓人不自在,顧云浩先前也提過,但那伙計仍是堅持,說店里掌柜的吩咐,不可不敬讀書人。
想了想也算正常,畢竟這類文房鋪子,做得就是讀書人的生意。
因而顧云浩也就不刻意去糾結(jié)這個稱呼的問題。
見著伙計相問,顧云浩微微頷首,隨即就在伙計的指引下進了店內(nèi)。
“顧公子,還是竹紙兩刀么?”掌柜客氣地問道。
“正是,有勞了?!?br/>
“顧公子客氣?!闭乒裥χ鴳?yīng)承下來,就吩咐伙計前去取紙,又整理好了之后,才雙手遞了過來。
接過后見沒有什么問題,付了錢,顧云浩便拿著新買的紙往一面往回走,一面感嘆。
還是用紙?zhí)M了……
他用得是最便宜的紙,每刀也要一百文,因著經(jīng)常來,好容易磨著掌柜給便宜了點,算他兩刀一百九十文,但這個花銷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
誰讓他用紙費呢?
因為習的是歐體字,后面又知曉了歐體字易形似,難得□□,顧云浩更是每日苦練不敢懈怠。
盡管每次練字時候都是正面寫了又寫背面,絲毫不浪費,但一個月也要用掉一刀紙。
看來還是得想個什么法子才行。
思忖一番,也沒什么頭緒,顧云浩無奈地搖搖頭。
這條街上還有兩家書肆,每次出來,顧云浩都會到書肆看看有什么新書,雖然沒錢買下來,但好在他記憶不錯,看幾遍也能記著許多。
顧云浩走進書肆,見掌柜此時并不忙,也沒什么客人需要招呼,便問抄書的事。
那掌柜到也客氣,看過了顧云浩的字后,便說道:“顧公子若是有空,且可以抄一些《三字經(jīng)》或是《千字文》,這類書我們店里倒是一直需要的。”
顧云浩點了點頭。
這都是學童開蒙時候要學的書,自然買的人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