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180章:風向變了
,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此為防盜章 同時, 也決定等顧云浩十歲的時候,也送去城里念書,家里公中負責兩個孩子平時的花銷, 而每年的束脩,則由兩房人自己想辦法。
為著這事, 顧長榮特地在衙門告了一天假, 跟著岳父方守華一起,陪著顧云濤到何秀才的學館去。
雖然不知道其中過程, 但最后顧云濤還是如愿以償?shù)陌菰诤涡悴琶? 到城里念書去了。
也因著這個事情, 顧家大房跟二房的關系變得比先前融洽許多,就是當初最不好說話的方氏,也是溫和了不少。
顧云濤到城里念書后, 每個月只有兩天的休沐日能回家, 平時都得在學里住著。
家里孩子少了一個, 眾人的心思也開始有些轉(zhuǎn)變。
對這個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顧云浩。
先前顧云濤在家時, 那絕對是奶奶李氏的頭號心肝寶貝,而同為孫子的顧云浩,也要稍微靠后點。
就連爺爺顧明良, 也是更為重視顧云濤這個長房長孫。
更不用說方氏了,那心里眼里就只有兒子顧云濤,恨不能把全部的好東西, 都攬到大房給顧云濤。
但是自從顧云濤去念書之后, 顧云浩明顯感覺家里人對他更為關注和重視了。
加上他本就嘴甜會說話, 又長得眉清目秀,因為讀書的關系,整個人也看著很干凈文雅,很是招人喜歡。
一來二去的,顧云浩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線上升,在他爺爺奶奶心中也到了跟顧云濤一樣的位置。
就連方氏,對他也還過得去。
不得不說,顧長榮去衙門當差之后,方氏的確變化很大,想來是顧長榮私下與她說了不少話。
在和睦的氛圍之中,顧家又過了一年。
****
三月的柳枝開始發(fā)芽,顧云浩也剛在一個月前過了滿八歲的生日。
他已經(jīng)背完了《幼學瓊林》,只是文章的意思還沒有全部通透,現(xiàn)在只要見著顧明琮有空,就會去前去請教。
這日,從顧明琮家里出來的時候,顧云浩拿了好些書。
一回到家,李氏看著他滿頭大汗的樣子,就忍不住心疼道:“哎喲,我的乖孫啊,怎么拿了這么多書回來,累著了沒?”
“沒事,也不很重,就是路遠了,這樣一直拿著手有點酸。”
把書小心地放下,顧云浩不由甩了甩已經(jīng)酸麻的手臂。
“噯,快擦把臉。”
李氏見他滿頭的汗,早早的就洗了個帕子來給他擦臉。
“奶,我自己來就成。”
“這是哪里來的這么多書?”李氏問道。
“先生家里的,我借來用一下。”
聞言,李氏不由搖了搖頭,道:“讀書人真是辛苦,這么多書得讀到什么時候去喲……”
顧云浩輕輕一笑,他自然不會告訴他奶,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著這些年來,每次要用書了,都是跑去顧明琮家里借,原先倒是沒什么,只是去年的時候,顧明琮家里的小重孫也開蒙了。
顧云浩就想著以后這樣總是到別人家借書不是個辦法,索性就想要不自己也弄一套,看的時候也方便些。
他現(xiàn)在的字算不上好,但勤奮練字,也寫得出一手工整的小楷。
加上就算抄了書,那也是自己看,又不拿出去賣,字跡紙張差一點也沒什么問題。
思忖了一番,顧云浩覺得這事還是可行的。
因而新年一過,顧云浩就跟顧長光和衛(wèi)氏說了這事。
只要關于他的事,顧長光跟衛(wèi)兩人從來都沒有不肯的,忙點頭答應。
想著抄書這事是額外的花銷,顧長光就跟衛(wèi)氏商量,說干脆二房自己出錢去給顧云浩買紙墨,因著要抄書,所以干脆買好一點的紙。
哪曉得顧明良知道這事以后,也是說書可傳家,認為這事值得花錢。
因此二話不說,就讓李氏拿了二兩銀子給顧長光,讓他去買紙墨回來給顧云浩抄書用。
李氏現(xiàn)在對顧云浩寶貝的很,一聽說是小孫子要寫書了,自然也不吝嗇,當下就拿了錢讓顧長光趕緊去城里買東西。
就連方氏,見著公婆給二房拿錢買紙,也沒有說什么。
這倒是二房人完全沒有想到的。
見著不必動用私房,衛(wèi)氏跟顧長光自然也不會推說不要,便接了錢去給顧云浩買了好些紙墨回來。
說是好一些的紙,實際也就是一百文一刀的竹紙,只是這紙稍微厚一點,寫了字不會浸墨漏墨,可以兩面都寫罷了。
自這以后,顧云浩每天的事情就多了一項,那就是抄書。
最先抄的自然是還正在學的《幼學瓊林》。
抄好之后,顧長光又專門去城里幫著買來一大張黃皮紙。
衛(wèi)氏按著書頁的大小把黃皮紙裁剪了當書的封面,二妞則先開始小心翼翼地用粗麻線裝訂里面的書頁。
先是將書頁裝訂好了之后,再裝書面。
裝訂的樣式自然也是比著旁的書本來的,裝訂完之后,二妞還細心的將書頁慢慢裁剪整齊,最后看著成品,顧云浩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比外面書店賣的差遠了,但還是比族學里八十文一本的書好上不少。
《幼學瓊林》雖然不過兩萬多字,但他原本就只有晚上那么點時間,加上為了字跡工整,抄書的時候還是刻意放慢了速度,最后,顧云浩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抄完。
之后,他又抄了《千字文》、《千家詩》跟《聲律啟蒙》。
看著還有些紙,顧云浩想了想,就開始抄四書。
雖然現(xiàn)在還沒開始學,也還是可以抄了,留著有空先看看。
于是按著四書的治學先后,顧云浩將剩余的紙抄了一本《大學》。
至于其余的書,他也不著急,反正有這個自己抄書裝書的法子,等后面沒錢買書的時候,自己抄一本用就是了。
顧長光見兒子這些日抄了這么多書,怕書本積了灰,也忙找了一塊木頭,做了個簡易的小書架。
這書架做的很精細,大小也適中,剛好可以放在顧云浩屋里的書桌上。
這樣一來,顧云浩也算是個有藏書有書架了。
珍惜地摸了摸這些日子抄好的書,又一本一本的放好。
要是在前世,各種書籍隨處可見,買本書跟吃頓飯一樣隨意,若不是在這個時代親身經(jīng)歷,哪里能切實體會到紙張書籍的得來不易。
想到這里,顧云浩不由生出一種要好生讀書的情緒來。
顧家沒有牛,耕地耙田全得人力,二十畝田主要還是得靠顧長光跟顧長榮兩兄弟,雖然兩人是輪流拉犁掌犁,但一天下來還是很辛苦,一回到家就懶懶的癱在凳子上。
“看你們一腿泥像什么樣子。”
李氏是個愛干凈的,催著兩個兒子去清洗身上的泥土。
“爹,大伯,你們洗把臉。”
二妞是個懂事又機靈的小姑娘,連忙就去舀了一盆水端到顧長光二人跟前,笑著道。
“就是,洗臉。”顧云浩也早就邁著小短腿去拿了擦臉的帕子,遞到顧長光手里。
見著兒女這樣貼心,顧長光覺得疲懶的身子一下變得渾身舒暢,忍不住抱著顧云浩,在他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奶奶的乖孫就是懂事。”李氏洗干凈了手腳和臉,回來就看到這一幕,也忍不住夸贊顧云浩。
至于二妞,自然是無意識的被略過。
許是聽見院里的熱鬧,顧云濤不知什么時候跑了出來。
“奶,今天爺是不是該回來了?”
聽到顧云濤問的這話,就連一旁還有幾分懵懂的三妞也有些期待起來。
顧明良每月十五休假和發(fā)俸錢,一般這個時候他都會回家一趟,還經(jīng)常買些吃的回來改善下家里人的伙食。
因而每月十五是一家人最期待的日子,這不僅代表著可以全家團聚,一般還能吃頓好的。
“看你這貪嘴的樣子哪里像個讀書人!先生留的課業(yè)做好了?”顧長榮開始教子。
顧云濤在族學已經(jīng)念了兩年書,家里對他寄予厚望,顧長榮雖然心疼兒子,但一旦涉及學業(yè)卻是毫不馬虎,平時也以讀書人來要求他,雖然顧長榮自己也不知道讀書人該是個什么樣,但好在他見識多些,還勉強能唬住顧長濤。
對顧云濤這個正在念書的長孫,李氏則更是偏愛,甚至連顧云浩都得稍微靠后點,見到他被自己老子訓了,忙出來打圓場。
“算了算了,他爺今天回來,我乖孫歡喜,課業(yè)大不了晚上點油燈做就是。”
一般而言,清貧人家點油燈是很節(jié)省的,除了必要的起居時候用一下燈,晚上是很少長時間點油燈的,主要是燈油實在費錢,不是他們能承受起的。
家里也就是顧明良和念書的顧云濤兩人有這個資格隨意用燈油,若是旁人燈點久了,李氏就會開始念叨。
聽到李氏的回護,顧云濤并不覺得有什么意外,只是嘿嘿一笑,開始嚷著叫餓。
“大妞,你飯做得咋樣了?”
聽到喊聲,大妞連忙一面擦著手上的水,一面從灶房跑出來。
“奶,差不多了,只等爺回來炒菜就得了。”
“先給云濤弄點吃的墊墊肚子。”
隨著李氏的一聲令下,顧云濤滿臉得意地跟大妞進了灶房,不過片刻就拿了一個蒸熟的紅薯出來啃著。
三妞看著顧云濤吃的香,眼睛都直了,但也不敢說話。
好似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二妞湊在三妞耳根上悄悄說了兩句話,就見三妞眼珠兒一轉(zhuǎn),笑了起來。
站在三妞旁邊的顧云浩將她們的私房話聽了個明白,心里不由暗暗感嘆。
二妞實在是有著與她年紀不匹配的機靈,居然告訴三妞說就讓顧云濤多吃些,到時候顧明良回來帶了好吃的他就沒肚子吃那么多。
說到底還是家里太窮了,吃個飽飯都難,不然孩子們哪里有這么多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