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133章:圣心
,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此為防盜章
今年雨水豐沛, 田里的莊稼也長得好,早在七月間,稻穗就彎的垂了下來。
顧家人看著田里的稻子, 臉上也掛著喜色。
前些日子,顧明良用顧云濤的紙筆寫了個條子,讓顧長榮帶去給周師爺。
也不知那周師爺怎么運作了一番, 還真是把顧長榮安排到了縣衙當差役。
但已經(jīng)不在顧明良待過的戶房,而是進了兵房。
顧長榮心里疑惑, 回來問及顧明良此事。
“這是好事,戶房的主事是許師爺?shù)娜? 你去了反而不好處事,兵房的何書吏跟我也有些交情, 你過去他也能照看你一二?!?br/>
顧明良顯然對顧長榮的差事很滿意,又指點顧長榮準備些禮物,給周師爺跟何書吏送去。
這一來二去的, 顧長榮也開始慢慢地在兵房偶爾說得上兩句話,算是站穩(wěn)了腳。
自從顧長榮去了縣衙當差,大娘方氏每天都是笑盈盈的, 雖然神色中有幾分掩藏不住的得意, 但為人也溫和了許多。
九月的風(fēng)一到, 村里的人都忙了起來, 家家戶戶每天早出晚歸的趕著收稻子。
顧家人也是忙得緊, 他們家里能下田的, 現(xiàn)在不過只有五個人, 田在村里又算比較多的,自然更得要抓緊時間。
稻子熟了以后,在田里可是放不得的,萬一要是動作慢了,再趕個幾天的雨天,那損失可就大了。
大妞已經(jīng)滿十歲了,也被當成半個大人使,忙起來也得到田里幫忙割稻子。
做飯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二妞身上。
大人們白天在田里忙活割稻子,晚上就在家里搓稻谷。而孩子們也要幫忙做飯、曬稻谷,這就是農(nóng)忙時候,農(nóng)村家庭常見的情況。
這段時間,顧明良幾人中午都忙得沒空回家吃飯,每天晌午,都是二妞做好了飯,帶著三妞跟顧云浩,提著竹籃子送到田里去。
“爺、奶、爹、娘、大娘、大姐,這倆個竹筒里我灌了滿滿的涼開水,你們渴了就喝這個,可別喝河邊的涼水?!鳖櫾坪平o眾人說道,又指了指放在田邊上的兩個大竹筒。
這個時代河里的水雖然沒什么污染,但肯定更是涼些,家里人這些天都忙著干活,身體早就高負荷,可是得要好生保養(yǎng)身子,不然病了更是不得了。
顧云浩知道家里的情況,還真的是病不起……
五人見著他這樣懂事,也都是會心一笑,紛紛答應(yīng)了。
“乖孫啊,奶奶知道了,你還是快些回家去,這稻草割人著呢,別在這里混?!崩钍闲奶鄣氐?。
“奶,我再陪你們會?!?br/>
顧云浩搖搖頭,干脆理了理田邊的雜草,坐下來。
“好好好,都隨你,只是小心著些,別到田里來。”
李氏拿著竹筒喝口水,又再囑咐了顧云浩注意些,就又拿了鐮刀下田去。
這里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籃,又檢查了一番發(fā)現(xiàn)沒有漏什么東西,就道:“爺,奶,我跟三妞先回去了?!?br/>
“行,快回去吧,記得豬只喂一次,等會過倆時辰再喂第二次啊。”
李氏提高了嗓門吩咐道。
“哎,知道了?!?br/>
清脆的聲音應(yīng)了一聲,二妞帶著三妞一路往家去了。
一直到了天色變得灰麻,幾人才停了手里的活,開始背稻谷回家。
就這么前后忙活了將近半個月,方才趕著時間把稻子收完,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在家搓稻谷,曬谷子。
雖然是個精細活,但好歹也沒前些天那么累。
加上天氣連續(xù)放晴,谷子曬的也快,一家人倒很是歡喜。
稻子曬得只剩最后一批,眾人都是松了口氣。
今年又是個豐收年,這天中午,家里還難得的割了一條肉,做了頓白米飯,一家子歡歡喜喜地吃了飽飯。
飯后,大妞忙著收拾桌子洗碗,二妞就開始吵嚷著要打棗子。
其實棗子好些天前就已經(jīng)開始泛紅,只是家里在忙,也沒人顧得上打棗,只有孩子們嘴饞了拿著竹竿打些下來吃。
但顧云浩他們家的棗樹長的大,今年又結(jié)的密,就算是孩子們平時打些,也還是剩了許多。
眼看著樹上的棗子已經(jīng)紅透,又收完了稻谷,才稍微有那個閑心去打棗子。
“也好,咱們趕著把棗子打了,吃不了的就像幺娃子說的,先晾成干棗,入了冬看看城里有沒有人收?!鳖櫭髁颊f道。
“就是,早該打了,我看再過兩天,估計就得爛了?!崩钍弦颤c點頭,說道:“就算賣不成,給孩子們當零嘴吃也成。”
聞言,顧云浩嘿嘿一笑:“奶,我們哪里吃得了這么多。”
這倒是實話,顧家的這兩個棗樹本來就長得大,每年都得結(jié)好些棗子,就算曬干了,也能存好幾口袋。
因著這東西不飽肚子,除了給孩子們吃,平時大人們也就是偶爾用來泡泡水喝,而且還是在冬天的時候,因為夏天基本大家都是喝涼水,倒是連泡水都省了。
聽到家里大人也說了要打棗,二妞一下就興奮起來,連忙去外面找專門打果子用的長竹竿,以及撿棗子簸箕。
其實爬樹對于在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來說,那都是小菜一碟,但顧家的棗樹長得高,因而上樹打棗的自然就是顧長光。
顧長光上了樹,接過二妞遞上來的竹竿,對著棗子枝敲了一竿子,就見紅紅的棗兒不停地往下掉。
下面顧云浩幾個孩子居然一時都撿不過來,最后就連方氏跟李氏兩人也開始幫忙撿棗子。
“哎呀,棗子打到我背上了?!?br/>
隨著一個笑聲響起,二妞站起身來摸了摸背。
“幺娃子,你小心些,別忘樹下去。”
這里李氏生怕二孫子也被打到,連連吩咐道。
“奶,沒事,這棗子敲一下不疼?!倍ず俸僖恍?,說道。
“那也得注意些,你弟還小呢?!?br/>
見李氏堅持,顧云浩自然點頭答應(yīng)。
附近的孩子也不知從哪里聽來的消息,也都跑來顧家混棗子吃,顧家人自然不會在這事兒上小氣。
大人孩子樂樂呵呵地忙了一下午,直到天色灰麻,方才把棗子收完……
因著之前已經(jīng)在講堂上跟著默念過,原本就有些印象,背起來也并不是很艱難。
只是遇著不認識的字,就去找顧明琮解惑。
就這樣,顧云浩不僅能完整的將《千字文》背下來,還多認識了不少字,除了一些不常見的,其余基本都能認得。
見著他到了反復(fù)可誦的地步,顧明琮也就開始解釋文章的意思。
他講的并不細致,有很多地方還比較含糊。
但是顧明琮說,他自己本生也是學(xué)問不夠,因而理解的也有限,只能將他懂得講給顧云浩聽,其余的也只得顧云浩自己去揣摩和理解。
因為跟顧明琮熟悉了起來,顧云浩也知道一些科考上的事情。
比如他們現(xiàn)在還稱不上學(xué)子,最多能稱蒙童,也就是說剛剛開蒙而已。
要想正真進學(xué),就要按著步驟,學(xué)完三百千千,也就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之后再是《幼學(xué)瓊林》,這樣才算讀完了蒙學(xué)階段的書。
對于講究一點的讀書人家或是書院,學(xué)了《幼學(xué)瓊林》后,還要念《弟子規(guī)》,追求詩文才氣的還要讀《聲律啟蒙》。
而后正式進學(xué)了,還要先學(xué)《孝經(jīng)》,在懂得諸德之本后,才開始學(xué)尋常四書五經(jīng)。
治書很是講究順序,一般都是根據(jù)由淺入深的原則,先學(xué)四書,按著《大學(xué)》、《論語》、《孟子》、《中庸》的順序,一本學(xué)完之后再學(xué)第二本。
待四書學(xué)完之后,方能治五經(jīng)。
五經(jīng)分別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都是先全部拉通學(xué)過之后,再從中選取一經(jīng)主修,其余輔修。
一般而言,學(xué)完這些東西,至少都得十來年。
至于考秀才,那也都是四書五經(jīng)學(xué)有所成之后,方才有可能考上。
更不用說后面考舉人、考進士了。
知道了自己任重道遠,顧云浩更是珍惜時間,開始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練字和學(xué)習(xí)的長期計劃,每隔一段時間就按著來規(guī)劃自己要做的事情,以此保證學(xué)習(xí)進度。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眼就過去了兩年。
顧云浩也從先前的小豆丁長大了不少,因著上了兩年學(xué),談吐舉止間也帶著幾分儒雅俊逸之氣。
這兩年,他把心思都用在念書上,在顧明琮的教導(dǎo)下,已經(jīng)學(xué)完了《千字文》,現(xiàn)在正在主學(xué)《幼學(xué)瓊林》的第三卷。
另外因著能到顧明琮家里借書的便利,顧云浩還借著讀完了《聲律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