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120章:豪賭
,最快更新宦海(科舉) !
此為防盜章 西側屋子里,待顧云浩入睡之后, 衛(wèi)氏還在為今天的事情不平。
“爹娘也太偏心了, 大娃子那么說話,都沒表個態(tài), 我看家里是不準備讓咱們兒子去念書了。”
顧長光也皺了皺眉,老老實實地道:“應該不至于吧,咱們家里雖然沒什么錢, 但在族學里念書, 也不交束脩, 當年我跟大哥還去混了兩年呢, 爹這么想家里出個讀書人, 不會不讓幺娃子上學的。”
聽了丈夫的話,衛(wèi)氏卻不以為然,說道:“你還別不信,我最近看下來, 爹那是一心想著供著大娃子讀書讀出個名堂, 哪里顧得上咱們云浩。”
許是想到了白天的事, 顧長光臉上也有些猶豫。
“他爹,咱們可要長點心,明年兒子就五歲了, 當初大娃子也是五歲開始念書的, 你看看到現在為止, 家里有人提過讓云浩上學的事沒?”
見到丈夫猶豫, 衛(wèi)氏知道他心里也開始在盤算, 忙趁熱打鐵地道:“今天大娃子的話你也聽到了,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多半是大哥兩個私下說話被聽了去,今天才說出來。”
“我知道你一向不想爭什么,但是現在也是沒辦法,難道真的讓咱們兒子一輩子種田種地?給大房當腳踏石?”
顧長光嘆了口氣,說道:“大哥終究還不是那樣的人。”
“我也知道大哥人不錯,但是大嫂呢?大娃子可說了那話是大嫂說的。”
“而且我打聽了,說是讀書人去考試,那考一次花的錢要比念書花的多,你想想,要是爹真的要大娃子去考秀才,那說不定真的就想著早早存錢,省了咱們兒子念書的花銷。”
說到這里,衛(wèi)氏頓了頓,繼續(xù)道:“他爹,你看看咱們兒子,平日里都是干干凈凈的,人又聰明懂事,他哪里像是個要在地里刨食吃的娃子?而且咱們可就這么一個獨苗了,若是干活累出個三長兩短,那以后咱們老了可怎么辦……”
聞言,顧長光也不由動容了,一臉不忍地看了看顧云浩熟睡的小臉。
“就算咱們倆老的死了就死了,但是你讓大妞她們三姐妹怎么辦?娘家沒個立得住兄弟,萬一遇到個不講理的婆家,被欺負了,只怕連個訴苦的地方都沒有……”
說到這里,衛(wèi)氏的淚珠子就落了下來。
“他爹,你也不想想,兒子這么聰明,你真的忍心讓他一輩子跟咱們一樣在地里當個老黃牛?就算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家里四個孩子想一想啊……”
這句話徹底把顧長光的心里防線打垮了。
他雖然平時不愛吭聲,吃了虧也不多說什么,但并不代表是個糊涂人。
只是因想著都是一家人,加上跟大房相處的也不錯,一般不愿去計較,即使有時候父母偶爾偏幫著大房,讓他們兩口子多點活,他也沒有什么怨言。
顧長光心知自己兒子是次孫,這么些年了,也知道家里老人更看重顧云濤。
一個原因是顧云濤是長孫,另一個原因就是看著大房兩口子,且不說顧長榮說話辦事想的周到,是顧長光趕不上的,就是方氏有個娘家撐腰,在家里地位就要比衛(wèi)氏強些。
方氏的父親是里長,雖然算不上什么多大的勢力,但攤派徭役這些雜事可是人家說了算,在這附近幾個管轄內的村子里,誰人見了不客客氣氣的稱呼一聲“方總甲”。
好在方氏還是比較滿意現在家里的狀況,加上二房一直不愛啃聲,衛(wèi)氏也是個能吃的虧的,所以到沒有在家里擺什么架子,反而一家人相處的還算和睦。
一直被衛(wèi)氏念叨,顧長光雖然面上不顯,也沒說什么話,但心里也慢慢地清晰起來。
他是不愿意家里鬧什么矛盾,有時候寧可自己吃點虧,多干點活,但一旦關系到兒子顧云浩,也是一點不含糊。
看著今天顧明良的樣子,很明顯是沒有那個想法讓顧云浩去念書的。
這一點顧長光也是看的清楚明白,聽了衛(wèi)氏的話,心里更是有了成算。
“你說的我都曉得,只是孩子還沒到歲數,咱們也先不著急。”想了想,顧長光安撫衛(wèi)氏道。
衛(wèi)氏卻不滿意這話,又直接問道:“那你說,假如明年爹不讓幺娃子念書,咱們怎么辦?”
“你也好生想一想,咱們怎么也得讓兒子去念書,就算考不成秀才,認識幾個字,到城里干活也不比種地強?況且咱兒子這么聰明,說不定出息大著呢,你別誤了孩子的前程……”
說到這里,衛(wèi)氏又逼問道:“假如明年爹打定主意不讓兒子進學,幾句好話又把你打發(fā)了?”
“那怎么能行!”
想都不想,顧長光就搖頭否定,隨即問道:“那你說怎么辦?”
“我看咱們還是要先做好準備,這以后我跟大妞多織些布,做些活計,你得空了拿到集市上去賣,好歹存些錢在手里,心里才能有底,要是爹不松口,咱們就先自己把幺娃子送到學里去。”
見衛(wèi)氏這樣說,顧長光也覺得有些道理,說道:“你的主意不錯,我也得空去做些短工,好歹有些錢拿。”
夫妻兩人又說了會話,方才睡下。
顧云浩在院子里轉了又轉,不禁有些無聊。
他已經四歲了,但還是無力改變什么,想到這里,再低頭看看自己又短又小的手,顧云浩就有些煩悶。
誰知道什么緣故,不過是摔了一跤就穿越到了這里?還是胎穿。
不錯,他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確切的說是他的思想不是這個時代的。
在前世,顧云浩在念初中的時候,父母就因為一場車禍雙雙亡故,唯一的親人也只剩下祖母,結果祖母不過幾年時光就去世了,顧云浩就這么一個人過了好些年。
拿著父母的賠償金念完了高中、大學,最后雖然找到合適的工作,但心里那份孤寂始終揮之不去。
剛巧他二十七歲生日那天,一個人在家喝多了,暈乎乎的摔了一跤,頭在門框上一磕,醒來后就到了這個世界,出生在顧家,還成為了一個小嬰兒。
這四年的時間,他也算接受了這個事實,也知道這個時代在現代的歷史課本上并沒有出現,經過了解分析,顧云浩確定這個時代是在元朝之后,或許因為歷史的分岔,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知道這些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未來的操心。
顧家是典型的農家,家里有祖上傳下來的二十畝良田,一家人主要就是靠著種田過日子。
家里年紀最長的是顧云浩他爺爺顧明良,奶奶李氏是個精明強干的婦人,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
爺爺是縣衙的雜役,每個月才能回一次家。
顧明良是在戶房當差,那可是管著一個縣的稅課收入,即使他一個尋常的雜役,一年下來,除了八兩奉銀外,怎么也能有幾兩銀子的灰色收入。
爺爺在縣城當差,家里種田的主要勞動力自然就是顧云浩的父親跟大伯。
大伯顧長榮是個長相粗糙的農村漢子,因為少年時候經常跟著爺爺到城里,見識要比旁人強些,為人也很熱心,村里有什么事,大家總會找他幫忙想辦法。
而顧云浩的父親顧長光則更是個老老實實的莊稼漢,估計除了顧云浩這個獨子外,心里想的念的就是那二十畝水田里的莊稼。
經過這么幾年的耳目濡染,顧云浩也算知道了這個時代的行情,也正因為如此,才越來越為未來擔憂。
種田確實不算什么好出路。
比如他們家二十畝水田,雖然這么多年父親跟大伯一擔一擔的挑糞去養(yǎng)田,但出產也不見得多了多少。
二十畝田一年下來的收成,除了種子、防蟲藥的花銷,就剩下個二十多兩,再交了稅,留下自家吃的糧,一年的結余也就能賣個七、八兩銀子。
這還得要老天爺心情的年頭,要是遇到旱澇之年,收的糧食能夠自己吃就不錯了。
好在顧家人口比較簡單,又大多身子還算健康,還有爺爺當差的收入,日子雖然有些緊巴巴的,但還過得去。
顧家就只有兩房人,大房就是大伯顧長榮,今年已經三十歲了,娶妻方氏,雖然成親十年有余,但方氏不易有孕,這么多年了大伯膝下就一個獨子顧云濤,顧云濤今年已經七歲,在顧家族學里念書。
生了顧云濤后,大娘方氏這些年都沒見有孕,家里也曾請大夫瞧過,說是體質不易受孕,大伯今后恐怕只有顧云濤這么一個兒子。
若是放在旁的人家,必然會因此嫌棄方氏,但耐不住方氏娘家根基不錯,在隔壁村有五十畝良田,方父又是里長,加上好歹給顧家生了長孫,顧家也沒在這事上挑揀過方氏。
顧云浩的母親則是顧家的童養(yǎng)媳,二十年前因干旱逃荒與家人失散,到了青坪村,因為年歲差不多,就充作顧長光的童養(yǎng)媳被顧家收養(yǎng)長大,過了這些年,也不記得娘家是個什么情況,只知道是姓衛(wèi)。衛(wèi)氏今年雖然不過二十五歲,但看著比大娘方氏還要老上兩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