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發(fā)討董檄文
呂布整理了衣服,板起臉對典韋說道:“惡來,難道你認為我是一個荒淫無道隨處胡來的主公?”
典韋笑道:“主公不是曾經說過,男人可以風流不可下流,主公又曾說過,英雄本色,主公處處風流,盡顯英雄本色,方可多播子嗣,繁衍后代,此乃光明正大之事,我們做臣子的一致?lián)碜o,主公不必避忌。
呂布驚呆了:“惡來,是誰讓你這么說得,是不是奉孝那小子?!”典韋笑而不語。
呂布不禁嘆息道:“唉,這樣荒唐的事情,說出來連我自己都不信,誰能相信那么厲害的情報頭子竟然是一個瘋瘋癲癲不拘小節(jié)的處子!惡來,你要謹記你的使命,就是保衛(wèi)好我,保衛(wèi)好那些文臣謀士,至于我們平日的生活細節(jié),你看在眼里,可以樂在心頭,卻不可向其他人傳言!”
典韋回道:“主公您且放寬心,我典韋絕對不是長舌婦!”
呂布走出營帳,望著步梵跳躍如飛的孤單背影,不禁暗生憐惜,這個女人可憐的很,無父無母,又沒愛人,形影相吊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服務那個根本不把她當人看的皇室,唉,真同情她
呂布轉念一想,普天之下比她可憐的人大有人在·至少她還活蹦亂跳活得好好的呢,這大漢治下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餓死、殺死、被人蹂躪死,這樣的亂世可不能再像三國那樣僵持近百年。
帶著這樣的憂思,呂布來到盧植帳中,現(xiàn)在黎陽的六位輔政大臣·連同都泰、陳琳、郭嘉、韓浩以及呂布麾下高級將領高順、黃忠、張遼等人,濟濟一堂,商議未來的軍政問題。
太傅盧植沉聲說道:“太后與天子已命我全權負責討伐董賊事宜,對如何討董,各位可有什么高見?”
尚書令黃琬說道:“董賊有十余萬西涼精騎,兵勢之雄,非我等能敵,為今之計,要向天下諸侯發(fā)布討董檄文,天下之力共討董賊!”
盧植點點頭:“對,是要發(fā)討董檄文,天下之力共討董賊,可天下這么多州牧刺史、郡守,難道全都要發(fā),能夠響應的有多少呢?”
黃琬想了一下:“首先十輔臣里面的左車騎將軍涼州牧皇甫嵩、右車騎將軍并州牧朱、太尉幽州牧劉虞這三位都對朝廷忠心耿耿,又素有威望,手里也有重兵,須得先行發(fā)送檄文,他們必會響應·此外還有豫州刺史劉表、兗州刺史劉岱,劉表、劉岱均是漢室宗親,對董卓禍亂漢室甚為不滿,檄文到時,他們也必會響應。至于郡太守這一級,則有
馬日打斷黃琬的話,急問道:“益州牧劉焉、青州刺史孔、荊州刺史韓馥、徐州刺史陶謙、揚州刺史劉繇,不知你為何不提?”
黃琬苦笑道:“太保有所不知,劉焉有幾個兒子都在洛陽朝堂為官·已被董卓扣為人質,劉焉不敢發(fā)兵至于青州刺史孔、荊州刺史韓馥均是袁氏門生,現(xiàn)在袁家家主袁隗與董卓狼狽為奸,想必袁氏故吏非但不會興兵討董,甚有可能會跟董卓勾結,聯(lián)合對抗我們至于徐州刺史陶謙,曾與董卓同在張溫帳下共事,兩人有舊,所以陶謙有可能非但不會響應我們,反而會跟董卓勾結反對我們至于揚州刺史劉繇,他尚未到任,現(xiàn)任的揚州刺史陳溫乃袁氏故吏,不會輕易讓位于他,到時候揚州兵何去何從亦是懸疑。”…。
呂布朗聲大笑道:“尚書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袁家家主名義上是袁隗,實際上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其侄袁紹袁本初,袁紹為了袁家清譽,不愿助紂為虐,已經反出洛陽,投奔河內太守韓霖,我已派人請他來鄴城相會,若得袁本初相助,有他振臂一呼,必定應者云集,那些袁氏故吏便不會為了垂垂老矣的袁隗而違背大義!只要袁紹來到鄴城,我們厚待于他,青州刺史孔、荊州刺史韓馥、揚州刺史陳溫必會響應我們的討董檄文。[
至于陶謙,確曾與董卓在張溫帳下同事,董卓對張溫素無敬意,陶謙對張溫亦是不服,輕其行事,怎奈張溫胸懷寬廣,屢次包容陶謙的無禮,后來兩人和好如初,陶謙自此便痛恨起對張溫無禮的董卓,有此故事,陶謙接到我們的檄文,必定會派兵響應。”
黃琬心胸寬廣,又素感呂布之恩,見呂布更為了解大勢,便拱手笑道:“既然奉先公較為了解這些諸侯的底細,便由奉先公來分配該邀請那些諸侯加入?”
呂布當仁不讓,高聲說道:“從潁川回洛陽路上,我被董卓使出一石二鳥之計暗殺,董卓想嫁禍給袁術袁公路,幸得我安然無恙,回到洛陽后就請實情告訴袁公路,袁公路勃然大怒,發(fā)誓與董卓不共戴天,現(xiàn)在袁公路已經回到了宛城就任南陽太守,他這一鎮(zhèn)是必定會反董的。
陳留太守張邈,與我是至交好友,對朝廷忠心不二,只要我檄文到達,他必定會起兵響應。
河內郡太守韓霖,乃袁氏故吏,有袁紹支持,韓霖必定會響應。
汝南郡太守王匡,也是袁氏門生故吏,只要袁紹響應,王匡必然起兵。平原相曹操,乃我保舉而成,又是袁紹好友,收我檄文,必會響應。[
山陽太守袁遺,此人唯兄弟袁紹馬首是瞻,只要袁紹響應,他也必定起兵。
東郡太守喬瑁,乃故太尉喬玄侄子,對朝廷忠義,必會起兵響應。
北海太守孔融,此人儒道傳家,素重禮教,必會起兵響應皇家正朔。
廣陵太守張超乃陳留太守張邈的兄長,只要張邈起兵,他必定響應。
此外上黨太守張楊乃我至交好友,素懷忠義,必會起兵響應。
北平太守公孫瓚乃盧植大人的愛徒,乃我的師兄,收到檄文,自會起兵響應。
另外長沙太守孫堅,現(xiàn)在正從長沙趕來河內接任河內太守,他受朝廷重用,亦心懷忠義,到了河內以后,必定會起兵響應。”
眾人盡皆大喜:“如此一來,我們便有二十一路諸侯響應。”
呂布微微一笑:“我們還有三支奇兵。
原西園下軍校尉鮑信乃司隸校尉鮑宣的后裔,在泰山郡素有名望,可委任他為濟北相,命他在家鄉(xiāng)募兵,泰山群盜橫行,民風彪悍,鮑信定能募得善戰(zhàn)的精兵,鮑信本就反對董卓才從洛陽逃回家鄉(xiāng),收到我們的檄文,他必定響應。
另外,董卓上表請封的鎮(zhèn)西將軍領金城太守韓遂因為董卓妄行廢立之事跟董卓鬧翻,其女婿閻行投降董卓,韓遂與董卓之仇不共戴天,我們依然表封韓遂為鎮(zhèn)西將軍領金城太守同時再封一個侯爵以此拉攏
至于一直反對董卓的馬騰,我們可以加封他為征西將軍領武威太守,他必定感念朝廷恩德,起兵攻擊董卓的后方。”
眾人聞聽此言,撫掌大笑:“董卓必定死無寧日!”
于是,由盧植起草,陳琳潤筆,討董檄文揮筆立就。文中大意跟歷史上那一篇大致相通,均是“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侵入京師,擅立偽君,逼走天子,穢亂宮禁,禍亂京師,殘害生靈,狂暴不仁,罪惡累累,天理不容!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上方署名為盧植、蔡邕、馬日、皇甫嵩、朱、劉弘、劉虞、黃琬、楊彪、呂布,除了呂布之外,其他都是海內人望的漢室股肱之臣,比歷史上曹操鼓搗出來的檄文更顯威力。
其實正史所載,是東郡太守喬瑁冒充陷在京城里的三公書信,傳驛州郡,說董卓罪惡,天子危逼,企望義兵,以釋國難,演義上羅灌水說曹操首倡義兵,給曹操臉上貼金了。
檄文先呈遞給太后和天子過目,蓋上天子信璽,檄文上面便添加一句“奉詔討賊!”威力更大
盧植派出數(shù)十名精干文吏,前去各個諸侯處送檄文和天子詔書。
陸續(xù)有諸侯起兵響應,計有:第一鎮(zhèn),左車騎將軍涼州牧皇甫嵩第二鎮(zhèn),右車騎將軍并州牧朱第三鎮(zhèn),太尉幽州牧劉虞第四鎮(zhèn),豫州刺史劉表第五鎮(zhèn),兗州刺史劉岱第六鎮(zhèn),青州刺史孔第七鎮(zhèn),荊州刺史韓馥第八鎮(zhèn),徐州刺史陶謙第九鎮(zhèn),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十鎮(zhèn),平原相曹操第十一鎮(zhèn),陳留太守張邈第十二鎮(zhèn),河內郡太守孫堅第十三鎮(zhèn),汝南郡太守王匡第十四鎮(zhèn),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五鎮(zhèn),廣陵太守張超第十六鎮(zhèn),上黨太守張楊第十七鎮(zhèn),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八鎮(zhèn),濟北相鮑信第十九鎮(zhèn)東郡太守喬瑁第二十鎮(zhèn)鎮(zhèn)西將軍領金城太守韓遂第二十一鎮(zhèn)征西將軍領武威太守馬騰。等起兵聚合時,便又有呂布和袁紹兩支諸侯加入。不過此乃后話,到時再敘。。
www.ysxiao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