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紙上談兵
    “有何不妥?”
    宣帝蹙眉問了一句。
    而今無論是宣帝還是燕北溪等人,對于傅小官否定陛下的看法已經(jīng)見怪不怪——這小子經(jīng)常否定陛下之看法,到而今,他所否定的似乎都極有道理。
    只是陛下的這番安排似乎并無不妥之處,于是宣帝也站在了這張地圖前。
    傅小官又看了片刻,,他轉頭說道:“臣以為,虞春秋從東往西至蜀州,必須繞行陜州穿越秦嶺而入劍州……這蜀道之難,與入西荒無異,恐怕兩個月還不能趕到蜀州。
    所以臣以為陛下得給蜀州知州一道旨意,不對,是給劍南東西兩道的道臺各下一份旨意,蜀城,乃至于這兩道之重鎮(zhèn)……城防都得加固,守備軍士得披甲訓練。
    另外臣這些日子送往東部邊軍的紅衣大炮,得送百門過去,若是戰(zhàn)事提前……”
    傅小官回頭又看了看地圖,手指落在了七盤關——這是出蜀州而至陜州的西秦第一關!
    “臣倒是覺得,讓虞春秋所部,入七盤關鎮(zhèn)守,更為妥當?!?br/>
    燕師道也來到了地圖前,仔仔細細的看著,問道:“若敵軍取陵州亦或渝州走長江水路而下入江南兩道,如何應對?”
    傅小官搖了搖頭,“以而今之船運能力,三十萬大軍加上扈從至少四十萬,單單四十萬人,這需要至少一百艘大型樓船。薛定山所部若是想要籌集一百艘大型樓船,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至少耽擱他月余的時間。
    而薛定山若是反,那就必須迅速的反,所以下官以為薛定山一定會從秦嶺出關至陜州,再南下,理由有三:
    其一,這冬季乃至于春季,是長江的枯水期,不利于大型樓船通行。
    其二,薛定山所部不是水軍,就算不在水面打仗,長江水在瞿塘峽、巫峽,以及西陵峽一段……就是這里,”
    傅小官指了指地圖上的這三個地方,又道:“這三處長峽水流湍急,水下暗礁復雜,這陸地上的兵到了這水上,許多人都會暈船……暈船你們知道吧?
    一旦暈船,到他們登陸之后,至少五日之內,戰(zhàn)斗力會銳減,若是我軍此時突襲,敵軍定然損失慘重,這絕非薛定山愿意看見的,而他既然能夠成為一方主帥,想來也知道其中道理?!?br/>
    傅小官轉過身子,徐徐又道:“至于其三,臣擔心的是薛定山不會遵從陛下旨意入西荒。他若是真要反,就一定會在接到陛下旨意之后,直接起兵,走劍南東道入劍州而至……”
    他又轉身看向了地圖,手指落在了金牛古道上,“他必須走金牛古道翻越這西秦第一關,入陜州褒城,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而至八百里春川?!?br/>
    他走回了茶臺前,端起茶水喝了一大口,又侃侃而道:“所以臣以為這薛定山所部,根本不會去劍南西道的蜀州府,那么虞春秋所部,駐守七盤關就徹底的扼住了薛定山西出秦嶺的咽喉要道。
    只要七盤關不失,中原便無恙,更沒可能威脅到金陵。但劍南東西兩道的守備軍卻得具備一定的戰(zhàn)斗力,一旦薛定山所部被制約在七盤關,東西兩道之守備軍就得整合成一軍,從背后發(fā)起對薛定山之征伐,否則……”
    傅小官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揚了揚眉頭,“否則,臣擔心薛定山轉身奪取劍州,這樣一來,我軍要入劍南兩道可就不容易了。
    一旦劍南兩道落入了薛定山的手里,他就有了天下糧倉之一的成、都大平原,西戎也就成了他的大后方,到了那時,這仗可就真不好打了!”
    宣帝皺著眉頭看著地圖,思忖良久回到了茶臺前坐下。
    “你之所言有理,只是城防守備軍之戰(zhàn)斗力堪憂,誰有這等才能將各處守備軍整合為一呢?”
    傅小官嘴角一翹,說道:“臣以為,費安可以?!?br/>
    “陛下只需要給費安一道密旨,著他有統(tǒng)御劍南兩道守備軍之權,他就一定能夠辦成此事。但是最終這幫人能不能打得過西部邊軍,臣不敢保證,所以臣也請陛下以及燕樞密明白一件事——
    此戰(zhàn)若敗,非費安不力,而是守備軍與邊軍戰(zhàn)力之巨大懸殊,所以臣請陛下到時候莫要怪罪于費安?!?br/>
    “若是費安敗了,此役豈不是功虧一簣?”
    “不,只要費安能夠將薛定山所部拖延半個月的時間,將薛定山的部隊拉長,虞春秋才有機會追擊而蠶食之?!?br/>
    燕師道想了想,問道:“若是薛定山據(jù)劍門而守,怎么辦?”
    “薛定山打不下七盤關肯定會退回劍門,但單單一個劍門對他毫無意義,他一定會發(fā)兵率先去取成都府,所以他留守劍門的兵不會太多。
    到了那時候,紅衣大炮哪怕是抬也抬到了劍門之下。有紅衣大炮之威,轟破劍門不是什么難事,下官怕的是薛定山真拿下了成都府,一來造成大量的百姓傷亡,二來成、都府里秋糧足以讓他過渡到下一次秋收?!?br/>
    燕師道微微頷首,“所以你這策略之目的就是以虞春秋堵住薛定山出川之咽喉,以費安匯集城防軍來拖延薛定山取成都府之步伐,給虞春秋追擊薛定山充足的時間?”
    “正是如此,以臣之見,費安若是聰明,當游擊之,令薛定山所部惶惶不可終日。而虞春秋所部當不疾不徐的緩慢推進,務必保證后方有城鎮(zhèn)可補給,可駐守。否則一旦薛定山反撲,我擔心虞春秋會吃大虧,畢竟虞春秋僅僅十五萬余的兵力?!?br/>
    宣帝聽后又思量了片刻,下了定論:“那就按照小官所言,朕這就給費安一道密旨,即刻讓他前往劍南兩道?!?br/>
    這事兒就這么定了下來,傅小官終于覺得輕松了一些,陛下去了龍案寫密旨,傅小官看著燕北溪,問了一句:“證據(jù)確鑿?”
    這指的當然是薛定山可能謀反之事。
    燕北溪點了點頭,“種種跡象表明,謹親王恐怕等不及了?!?br/>
    “若是謹親王和拜月教勾結起來,這兵力只怕還得最少加上十萬!”
    燕北溪一震,抬眼看向了傅小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