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神醫(yī)28
萱草堂是如何得來如今的名望,旁人不知,唯有吳萱草最清楚。她穿越過來時,萱草堂已經(jīng)營破敗,難以為繼,她空有一身醫(yī)術(shù),卻無法在這個落后的年代施展,只能根據(jù)原主父母留下的一些醫(yī)書,照本宣科,勉力支持。</br> 后來她救了薛繼明,獲贈數(shù)百兩銀子,這才沒被東家收回鋪面,又僥幸救了那名被牛角頂穿腹部的農(nóng)人,以縫合之術(shù)震驚世人,這才得到神醫(yī)的稱號。若是沒有鄭哲的慕名而來,她早就露餡了,又哪里會逍遙到現(xiàn)在?</br> 在她那個時代,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箴言是這樣說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而她頭戴“神醫(yī)”之冠,卻沒有與之相符的實力,竟似走在冰面上,每一步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br> 醫(yī)者是一個十分神圣的職業(yè),做好了就是救死扶傷,做不好就是謀害人命。她如何不知道其中厲害?也因此,她努力向鄭哲學習中醫(yī)之術(shù),滿以為一直這樣下去,憑自己的聰慧,早晚有一天能擁有活在此世的底氣。</br> 但現(xiàn)在,她才剛學了一點皮毛,鄭哲竟然決定出門游歷,這對于她來說不啻于晴天霹靂。鄭哲走了,她上哪兒再去找一個足夠高明的醫(yī)者撐起萱草堂?她的那些手術(shù)方案,又由誰來幫她實現(xiàn)?</br> 如今萱草堂盛名在外,上門求醫(yī)的人必然絡繹不絕,而這些原本算做榮耀的東西,現(xiàn)在卻成了負累,壓得吳萱草喘不過氣來。她害怕自己的真實面貌會被人看穿,更害怕身敗名裂。</br> 她每日都活在焦慮當中,只是捧著鄭哲留給她的醫(yī)書,廢寢忘食地翻看,又一刻不停地修煉內(nèi)力,竟果真有所收獲。但她還來不及喜悅,一名患者卻找上門來求她救命,把她難住了。</br> 這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位腸癰患者。在鄭哲和吳萱草的極力游說之下,他已簽了生死契,并且預付了診金,原定于今天做手術(shù)。他的家屬聞聽鄭哲誤診的消息,原打算取消療程,但在出發(fā)之前,他卻忽然發(fā)作起來,眼看著就要不行了。</br> 錢也付了,人快沒了,他的親屬不敢耽誤,立刻套了馬車,火急火燎地趕到萱草堂,扯著嗓子喊救命。腸癰之癥十有九死,極其難治,若是再換一個大夫,時間上來不及,也不會有萬全的把握,倒不如相信吳萱草一回。</br> 看著奄奄一息的病人,吳萱草臉都白了,一時間竟騎虎難下。勸人家簽生死契的是她,如今說不能治的也是她,倘若這人病死了,她恐怕也會被打死。</br> 上次那場割除腫瘤的手術(shù)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鄭哲替病人開了麻沸散,解決了手術(shù)中的疼痛問題,又用針灸之法封閉了血管,解決了失血問題,病人的術(shù)后治療也全都由他負責,開具的藥物既能促進傷口愈合,又能抑制炎癥,這才救活了一條人命。</br> 而吳萱草僅負責打開腹腔,割掉腫瘤,縫合傷口。沒有高科技和特效藥的輔助,她能做的只有這么多,能不能把人救活,三分看技術(shù),七分靠運氣。鄭哲是舊時代的醫(yī)者,信奉敝帚自珍、技不外傳的原則。他能在臨走之時把自己獨創(chuàng)的針灸之法授予吳萱草,已是十分難得,又哪里會留下麻沸散等藥物的藥方?</br> 不懂麻醉、不懂止血、不懂消炎化瘀促進傷口愈合,吳萱草根本無法做手術(shù)。更何況一臺手術(shù),需要解決的問題還不止這三個。</br> 她看著命懸一線的病人,久久沒有動作,幾名學徒卻等不及了,催促道:“師父,我們立刻把他抬進手術(shù)室去,您快些準備器械吧。”</br> “不!”吳萱草大聲喝止,目露掙扎。她簡直難以想象,若是這個人死在了自己的手術(shù)臺上,會造成怎樣的后果。這是一個蠻荒的時代,法度的缺失造成了社會的混亂,私刑凌駕于國法,醫(yī)者害了人命,定然會被打死,連官府也不會管。</br> 上次林淡替鄭哲解了圍,助他保命,他后來賠了一百兩銀子,徹底了結(jié)了麻煩。但這一回,沒有人能為吳萱草解圍,一旦把病人送入手術(shù)室,生死成敗都由她一人承擔。</br> 她不禁會想:我承擔得起嗎?</br>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br> 她咬了咬牙,艱難地吐出一句話:“鄭大夫走了,這個病我不能治,你們另請高明吧。”</br> “說能治的是你,說不能治的也是你,如今我弟弟病得都快死了,你才讓我們?nèi)フ覄e家,你是故意的吧?”病人家屬瞬間暴怒,揪著她的衣領(lǐng)說道:“你快些把我弟弟治好,若是他今天有個什么三長兩短,我要你償命!”</br> “這個病我真不能治。”吳萱草閉上眼睛,語帶無奈。若是給她一個無菌手術(shù)室和一個加護病房,她二十分鐘就能治好這位病人,哪里需要如此為難?</br> “前些天,你不是口口聲聲說這種病只有你能治嗎?你若是早些告訴我們你不能治,我們何至于耽誤這么多時日?你看看,我弟弟已經(jīng)病成這樣了,他若是死了,你就是殺人兇手!你這個沽名釣譽之徒,你這個庸醫(yī)!”男人憤怒地大吼,躺在床上的病人則氣息微弱,瀕臨死亡。</br> 萱草堂的學徒用猜疑的目光看著吳萱草,隱隱發(fā)現(xiàn)了什么,卻又不敢訴諸于口。師父的醫(yī)術(shù),好像沒有傳言中那般高明?</br> 男人來回在內(nèi)堂走動,狠狠踢踹自己看見的所有物品,已是慌亂不堪。他的妻子試圖安撫他,自己卻先痛哭失聲。</br> 一行人吵吵鬧鬧,打砸內(nèi)堂,引來好事者圍觀。不知誰扯著嗓子喊道:“這里不能治,你們?yōu)楹尾蝗バ恿执涸囈辉嚕啃×执蠓虻尼t(yī)術(shù)不比鄭大夫差,她或許有辦法。”</br> 門外立刻有人附和:“是呀是呀,小林大夫也很厲害!”</br> 男人眼睛一亮,立刻高喊:“快快快,快把小弟抬到對面去!我真是被萱草堂的名望遮了眼,把小林大夫給忘了!”一行人七手八腳地抬起病人,朝杏林春疾奔過去。</br> 吳萱草看著他們焦急的背影,心情十分難堪,卻又暗松了一口氣。治療闌尾炎最快捷的辦法莫過于切割,在這醫(yī)術(shù)落后的年代,她很好奇林淡會如何面對這種足以稱之為絕癥的病。</br> 杏林春的生意好起來了,林淡又招了幾名坐堂大夫和學徒,這才勉強應付下來。看見被抬進門的年輕男子,她眉頭不由一皺,張口便道:“腸癰?患病多少時日了?”</br> “七天了,起初三天有排便,后來連便都排不出了,小.便也極其刺痛,十分難忍。小林大夫,您看這病您能治嗎?”男人一邊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殷殷切切地看著林淡。</br> 病人的衣衫早已被撩開,露出腫脹發(fā)紅的腹部,口里不停嘔吐穢物,間或夾雜著一些惡臭的糞便,雙腿彎曲不敢伸直,應是腸癰無疑。林淡仔細把脈,又翻了翻病人的眼皮和舌頭,頷首道:“腸癰導致的腸梗,還有救。來人,準備五斤白蘿卜,再備二十四錢元明粉,置鍋內(nèi)同煎,分三次入蘿卜,煮熟一批撈出,再換一批,把兩斤水燒至一斤,盛出備用。”</br> 話落飛快開了一張藥方,吩咐道:“此乃攻毒承氣湯,加水過藥二寸,加白酒五寸,浸泡三刻鐘,加速藥物分解,然后以武火急煎一刻鐘,取蘿卜汁混勻,每隔一個時辰,喂病人服用一碗,連續(xù)服用,直至他腸道暢通為止。”</br> 學徒不敢耽誤,連忙捧著藥方去了,幾名坐堂大夫立刻圍攏過來,目光灼灼地看著林淡。</br> 腸癰乃絕癥之一,患病者十有九亡,連宮里的太醫(yī)遇見這種病都束手無策,更何況還是腸癰合并腸梗的重癥。但小林大夫卻面色如常,指揮若定,用藥更是別具一格,出奇無窮,叫人難以捉摸。但幾位坐堂大夫縱有滿肚子的疑惑,卻也不敢隨意開口詢問,唯恐擾亂了小林大夫的思路。能在杏林春行醫(yī),他們能學到的東西,可比自己開醫(yī)館多得多!</br> 開完藥,林淡拿出金針,刺破病人的金津、玉液、尺澤、委中等穴,泄出黑血,又把針尖扎入闌尾、足三里、內(nèi)關(guān)等穴,指尖捏著針尾,提插捻轉(zhuǎn),強刺留針。做完這一切,攻毒承氣湯也熬好了,她立刻喂病人服下,不出兩刻鐘,病人嘔吐已止,絞痛減輕,竟露出一些安詳之色。</br> 又過了一個時辰,病人的癥狀進一步減輕,林淡這才命他喝下一碗用藥水調(diào)和的蘿卜水。等待片刻后,病人再次腹痛如絞,來回翻滾,腹中接連響起擂鼓之聲,還頻頻打出嗝來。</br> 他的大哥嚇壞了,急促道:“方才分明已經(jīng)大好了,怎么喝了藥,反而發(fā)作得更厲害?”</br> 堵在門口圍觀的眾人也都露出緊張的表情。</br> “無事,此乃正常反應。繼續(xù)給他灌藥,這次多灌半碗。”林淡擺擺手,學徒立刻端來兩碗蘿卜水,給病人灌下去。</br> 到了這會兒,病人才捂著肚子呻吟起來:“大哥,我,我想出恭!我肚子好漲!”</br> 男人連忙去看林淡,林淡則上前一步,替病人拔針,命他去屏風后解決。一刻鐘后,屏風后傳來稀里嘩啦的響聲,隨即傳出一陣惡臭。圍觀者紛紛掩鼻退走,連病人的家屬都有些受不了,急忙封閉了呼吸,轉(zhuǎn)過臉去。</br> 唯獨林淡視若尋常,表情平靜。</br> 又過了一刻鐘,病人終于解決完,林淡這才繞到屏風后,查看他的排泄物,回來又摸了摸他已經(jīng)消腫的腹部,言道:“我再給他開一服清腸飲以清余邪,若修養(yǎng)得當,三劑能愈。”</br> 男人盯著弟弟平坦下去的腹部,又捏了捏他漸漸回暖的指尖,竟激動地流下淚來。</br> 堵在門口圍觀的路人紛紛咂舌,完全不敢相信小林大夫竟就這樣輕描淡寫地把腸癰治好了!要知道,那可是必死之癥啊!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