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宿敵
當(dāng)然,從現(xiàn)存事物的秩序中受益的那些人(有許多這樣的人)不喜歡這種教義被公開宣布。他們斷言這位新的先知是所有公認(rèn)法律和秩序的危險敵人。不久,這些耶穌的敵人開始聯(lián)合起來詆毀耶穌。
耶穌第二次來到耶路撒冷,在他還沒有到達(dá)圣殿就與統(tǒng)治該地區(qū)的當(dāng)權(quán)者發(fā)生了公開的沖突。當(dāng)耶穌走到羊門外的畢士大池旁邊時,碰巧聽見一個男人向他大聲呼喊求助。這個可憐的男人已經(jīng)瘸腿三十多年了。和其他人一樣,他聽說了耶穌在加利利為人治病的奇跡,所以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耶穌的醫(yī)治。
耶穌看了他一眼,然后告訴他他的腿沒有什么毛病,并叫他撿起地上的墊子回家。
病人很高興地按耶穌所說的話去做了,但是他忘記了那一天是安息日,就是在衣服上多別一根針都是違反法利賽人的法律的。
他很高興自己能夠走了,于是急心趕往圣殿,以便他能夠為自己的康復(fù)向耶和華表示感謝。
很自然地,有幾個法利賽人被告知了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因為他們不能容許有人違反了圣令而不受懲罰,于是他們攔住了這個現(xiàn)在已擁有兩條完美的好腿的瘸子。他們告訴他被人看見在安息日背著墊子行走是違反法律和慣例的,并且他應(yīng)該為此而受到懲罰。
但是,很自然,這個興奮的男人的注意力在其他的事情上。
“治好我病的人叫我拿著墊子回家,我在按他的吩咐做。”他回答說。
隨即,不再害怕,他轉(zhuǎn)身走了,只留下帶著憤怒的法利賽人。他們很清楚地明白一件事情:如果這種事情不在當(dāng)時當(dāng)?shù)乇恢浦梗瑳]有人能夠預(yù)言接下來將會發(fā)生什么。
在他們的煽動下,猶太教公會的會員被召集在一起,決定下一步做什么。像所有不能確定他們立場的法官們一樣,猶太教公會的會員們決定進行一次調(diào)查。他們命令耶穌出庭為他的行為作出解釋。耶穌很情愿地來了并耐心地聽完了他的敵人們對他的諸多指控。然后他說明,不管是否合法,他都不能因為僅僅是一周中的某個特殊日子就停止做好事。
這個回答意味著對國教當(dāng)局的公開蔑視。但是大公會很清楚地知道這個來自拿撒勒的人受到許多人的敬重,因此最好這一次放過他,等待另外的機會,以便找到更確切的罪狀。
到現(xiàn)在他們開始明白摧毀耶穌并不像他們所預(yù)期的那么容易。顯而易見,激怒耶穌是不可能的。他從不對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從容地走出每個陷阱。當(dāng)他被逼到一個角落時,他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使所有聽故事的人轉(zhuǎn)到他這邊來。
大公會不知怎樣做才好。當(dāng)然他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提交給國王。但是他們的國王(頭銜不確定)如果不同他的檢察官商量就拒絕采取行動。而試圖向一個羅馬人解釋任何事情又有什么用處呢?
派利特已經(jīng)不止一次地顯示出他對那些帶著宗教不滿到他這里來的人非常缺乏同情心。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做他以前反復(fù)地做過的事情。他會答應(yīng)他將密切注意這件事情。然后,幾個月過后,他將得到的結(jié)論是:根據(jù)羅馬的法律,耶穌沒有犯罪。接著,他會把這個案子扔出法庭。除了耶穌的地位會因?qū)λ臒o罪宣判而大大加強之外,一切又都像以前一樣了。
所以,國王希律是惟一能給他們提供補救和報復(fù)的機會的人(如果能以適當(dāng)?shù)姆绞浇咏⒔兴麑Υ耸虏蛔髀晱垼4_實,幾年來,國王和大公會之間一直不和,但這不是計較個人恩怨的時候。
大公會把他們精心磨好,用來摧毀國王希律的短柄斧頭埋藏起來,并溫順地來到皇宮,向國王訴說了對一個叫耶穌的人的長長一系列的不滿,說耶穌自封先知,宣講煽動性的教義,而這些教義將會顛覆這個古老的神權(quán)國家或其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還說耶穌像被一些人稱為“施洗者”的約翰一樣,是一個國家安全的危險人物,幸好約翰現(xiàn)在已不能再惹麻煩了。
像他父親一樣多疑的希律用心地聽著。
但當(dāng)逮捕耶穌的時候,耶穌卻不見了。耶穌第二次離開了耶路撒冷,身后跟隨著數(shù)目日益增多的弟子,他緩慢地向加利利走去,因為耶穌覺得回到加利利比待在猶太讓他感覺更自在。
從世俗的觀點來看,耶穌的事業(yè)已經(jīng)到達(dá)了頂點。相信耶穌就是真的彌賽亞的信念抓住了大家。如果耶穌愿意帶領(lǐng)他們,他們可以向耶路撒冷進軍,或者同整個羅馬大軍對抗。
但是,替他們可惜的是,那遠(yuǎn)非耶穌的夢想。
耶穌沒有個人的野心。
他不追求財富、不渴望榮譽,也不以被人們歡呼為民族英雄為樂事。
他要人們超出塵世的各種欲望,并尋找那個用愛、寬容和同情把人們團結(jié)起來的圣靈的友誼。
他不能容忍人們僅僅把他作為(如果是更好的)另一個舊的王權(quán)制度的代表,而現(xiàn)在這個制度已經(jīng)和希律這個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了。
耶穌不承認(rèn)自己是歐洲賽亞,并盡可能公開地表明自己的生命、幸福和安逸對他來說都算不了什么,但他的關(guān)于人類互愛之理想和對于仁慈的上帝的愛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
在明媚的加利利山坡上,耶穌沒有談及在西奈山的雷聲中只向幾個人顯示的神的戒律,而是向聽他講道的人群說:他所說的上帝是一個愛的神靈,這種愛既沒有種族的差別,也沒有宗教信仰的差別。對于他的朋友們,耶穌沒有為他們提供如何省錢和獲取財富的建議,反而告誡他們小心那些堆積在守財奴閣樓上的無用的財寶(這些財寶很容易成為狡猾竊賊的獵物)。耶穌要求他們把自己的靈魂變成儲存善行和高尚思想的不朽的倉庫。
最后,耶穌在他的一次演講中總結(jié)了他全部的人生哲學(xué),這就是著名的“登山圣訓(xùn)”,我在此將其中備受推崇的段落復(fù)述如下: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悲傷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得到安慰;溫順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繼承這個世界;為追求正義而忍受饑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得到滿足;仁慈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得到仁慈;內(nèi)心純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被稱為上帝之子;為了正義而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屬于天國。當(dāng)有人為了我的緣故辱罵你、迫害你,對你說各種惡毒的言語,你是有福的。高興起來,應(yīng)該非常高興,因為你們將在天堂得到巨大的獎賞,因為在你們面前的先知也是這樣受到迫害的。你們是土中的鹽,但如果鹽失去了它的味道,用什么使東西變咸呢?鹽因此會毫無用處,只能被扔掉,被人踩在腳下。
為了向在生活的道路上跋涉的人提供一個日常的和實際的指導(dǎo),耶穌還編了一小段祈禱詞,這段祈禱詞至今仍在為億萬人民所誦讀:
我們在天國的圣父啊,你的名字多么神圣,你的天國多么神圣。愿你像在天國一樣施惠于人間。供我們以衣食吧。原諒我們的冒犯吧,我們也會原諒冒犯我們的人。別讓我們陷入誘惑。解脫我們的罪惡吧。天國、力量和榮耀永遠(yuǎn)屬于你。阿門!
耶穌為一種新的生死觀勾勒出了基本的輪廓,這種新的生死觀與法利賽人舊的狹隘信念迥然不同。耶穌要求他的十二個堅定而忠誠的伙伴跟隨著他,向全世界表明他們已與舊的猶太人偏見徹底決裂。舊的猶太人偏見已使猶太民族淪為所有其他人的敵人。
耶穌離開了加利利,訪問了那個自古以來就以腓尼基而聞名的地方。
接著,他再次穿過他的故鄉(xiāng),越過約旦河,有意進入了當(dāng)?shù)氐南ED居民稱之為德卡波利斯的“士城邦”地區(qū)。
他在那里治好了幾個精神病患者的病,從而讓異教徒像他家鄉(xiāng)的人一樣為之嘆服。
緊接著,耶穌開始用通俗易懂的故事闡述他的學(xué)說。他的故事極大地激發(fā)了聽眾的想像力,已成為所有歐洲國家語言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我試圖以我自己的方式復(fù)述這些故事,那未免太愚蠢了。我已多次說過,我不是在改寫《圣經(jīng)》。
我只是在概要介紹一本書的內(nèi)容。對于我們整天忙碌的現(xiàn)代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nèi)容,特別是其早期部分,常常顯得過于繁雜了。
然而《福音書》卻是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再忙的人也抽得出時間來閱讀。
所幸的是,許多學(xué)者已經(jīng)把它譯成了英文,他們是一些語言大師。從十七世紀(jì)開始,人們就曾多次嘗試用現(xiàn)代語言詮釋古希臘思想。但所有成果都太令人遺憾。其中沒有一本能代替奉詹姆斯國王之命完成的譯本。它在今天仍像在三百年前一樣,是最棒的。
如果我的小書能令你們渴望閱讀原著,學(xué)習(xí)那些聰明的寓言,理解這位最偉大的教師的遠(yuǎn)見卓識,我就算沒白忙一場。
這些正是我試圖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