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津門分社終于來了!
網上。
德謙相聲社的官博,于上午十點放出了5月1日到5月9日的全部演出節(jié)目單。
不僅僅是津門分社一家的節(jié)目單。
而是九支隊伍,九家小劇場的所有節(jié)目單。
包括三里屯劇場、新街口劇場、廣德樓劇場、三慶園劇場、天橋劇場,以及吉霖、黑瀧江、南金和津門四地分社。
和津門分社不同的是,其他劇場都是三號開始營業(yè)。
如今的德謙相聲社,也算是遍地開花了。
而且官博還公布了一則好消息,少馬爺將親臨津門分社參加揭幕儀式。
這一消息直接震動了相聲曲藝圈。
特別是曲協(xié)。
這么多年,他們上門請了少馬爺不少次,希望他能出山,哪怕出席活動現場露個臉也行,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沒想到,如今德謙相聲社請動了,這也給津門相聲界,發(fā)出了信號:德謙相聲社在津門地界兒,不是沒人罩的,勸那些想打歪主意的,最好掂量掂量,別自己沒事兒找事兒。
……
家里。
秦默看完節(jié)目單和曲目安排后。
直接給劉哲打了電話過去。
“喂,師叔,看到了嗎?”
“看到了!安排的挺滿啊!”
劉哲淡淡笑道。
往年這種節(jié)日性的演出,他倆雖然也演出很多,但都是局限于五隊的小劇場。
當下不僅感慨一句:“托你的福啊!誰讓你火了呢?”
“瞧你說的,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秦默淡淡一笑,“那什么,既然定了,下午我去找你,咱就開始排練吧!有些本子估計得重新翻,畢竟連著這么多天,看好幾場的觀眾肯定不在少數,有些包袱其他演員前幾場使了,咱這一場要是再使,沒人家使的好的話,肯定會被說的!”
“我明白!”
劉哲笑了笑,“我全力配合你,有難關咱一起過,這么多年搭檔了,我反正是不會跟你客氣的!”
“我也一樣!”
秦默莞爾。
又閑扯了一些,電話就掛了。
反正下午就見面了,有什么事兒到時候再細說就行。
接下來的幾日。
秦默每天都是兩頭跑。
晚上回來后,還得再鞏固白天研究好的段子,如果發(fā)現什么問題,也能及時修改。
同時,跟余大爺搭檔的本子也沒拉下。
既然是師徒,那就以這個為主題展開敘述,搞一個翻新活兒。
余大爺那邊兒好說,以他國內捧哏第一人的水平,秦默說什么都能接得住,什么活兒也能給他翻。
轉眼間。
一周匆匆而過,時間來到了五一當天。
按照演出部的安排。
老郭、余大爺、高風和欒云坪早在幾天前就動身去了津門,那邊需要打點的很多,他們這半年已經跑了好幾趟,老郭最近這一周,更是住在津門了。
小岳岳、孫玥和大林子是自己坐車過去。
張九嶺和王九隆則是隨他們九隊,昨天前就過去駐扎了。
剩下的,則于當天上午在天橋集合,一起出發(fā)。
秦默抵達時,孟鶴塘、張鶴綸、秦霄閑等人,已經在大巴車上了。
“來了啊?”
張鶴綸看到他上來,吱聲問了一句,“前兩天的新聞看了嗎?”
“新聞?”
秦默想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哦……是曲協(xié)那個通告的事兒嗎?”
“對啊,還專門趁著咱津門分社開業(yè)的時候!”
張鶴綸越說,越憤憤不平,“這惡心誰呢?我就看不慣他們這樣的!”
“別說了!”
孟鶴塘很大氣道,“師父不都發(fā)博表明態(tài)度和立場了嗎?咱平平安安,穩(wěn)穩(wěn)當當的把這個開業(yè)弄好,特別是今天的揭幕,別因為一時的脾氣,壞了大局!”
“理解,我這不就是抱怨一下嘛?”
張鶴綸嘟囔道。
“你有這空抱怨,不如相聲上抖抖包袱,咱也不用怎么罵,就不痛不癢的開幾個玩笑,他們就膈應,還拿你沒辦法!”
秦默開口道。
“你瞧瞧,人家小默這覺悟!”
孟鶴塘嘖嘖道,“綸兒佬,幸虧你這些年的脾氣好多了,要不然還真有些擔心你!”
“我脾氣一直都挺好!”
張鶴綸以前脾氣是挺暴的,而且是地地道道東北人的性格。
但是自從當了隊長,也是一步步磨練成了現在的狀態(tài)。
要說會曲協(xié)發(fā)通告這件事兒,德謙相聲社上下其實都挺沉默的,私下小議論肯定是有,但拿到明面兒上說的,還真沒有出現。
哪怕是群里,也沒人聊這個。
因為大家都懂事兒,老郭既然已經定了基調,大家也知道是什么規(guī)矩。
等了半小時左右。
人終于到齊了。
大巴車啟動開往津門。
因為今天是五一,高速上特別的賭。
平時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大巴開了三個多小時才到,人都坐麻了。
像劉哲這樣的胖子,是坐著腚疼,躺著腰疼,一路起來走動了好幾遍,才勉強撐到津門。
下車在酒店待了沒一個小時,稍微吃了口熱乎飯,便直接趕往津門分社現場。
津門分社位置在津門的民主劇場。
這里始建于光緒中期,曾經叫過天仙茶園、東方大戲院、天寶戲院、東天仙舞臺等。
此次德謙相聲社入駐津門,也是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
當地大小戲院數百,還有四大名園,老郭也是找了很久,看了很多地方,才最終定在了這里。
開業(yè)前半年,戲院一直在修繕。
幾乎是從里到外都換了個遍。
所以今天到場后,大家對劇場外景和內部裝潢的第一觀感,就是很新!
很多地方都像是新建劇場一樣,完全看不出年代感。
但仔細觀察,還是會發(fā)現有歷史感的蛛絲馬跡,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內部依舊是茶館的風格,而非現代劇場的影院模式,一張張方桌和座椅,瞬間就讓人感受到了小劇場的氛圍。
“這地方好啊!”
孟鶴塘環(huán)視一圈后,率先感慨道,“在這樣的劇場說相聲,對演員來說是一種享受,不像大舞臺那么浮躁,也不想特別小的茶館那么憋悶,熟悉之后,可以放開了說。”
“對!”
秦默點點頭,“今晚就要在這里發(fā)揮了,我們要不要先上臺感受一下站位什么的?”
“好!”
張鶴綸嘿嘿一笑,直接沖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