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食》
周煜的公司在研發(fā)做食物的機器。
“我覺得,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僅要色、香、味、形、器俱全,還需要有愛,有靈魂。”一個說。
“人們都說用機器做飯沒有人情味,不好吃!但其實,我們也一直在使用鍋碗瓢盆這些工具來做飯。其實不在于工具,而是這些工具是否適合做飯。”另一個說。
設計制作食物機器的總設計師說:“火是為了加熱食物,用鍋、鏟在鍋中翻炒是為了使食物均勻受熱,我們現在使用的方法也是使食物均勻受熱,而且還比用鍋、鏟翻炒所達到的效果好,投入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的機器還需要在實踐中完善和改進。”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吃素,到底是吃素還是吃葷呢?我們該如何抉擇!”一個說。
“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我們,但我們現在還未找到答案。
《內經》曰:’損有余,補不足,平為期。’
說的便是減損有余的,補充不足的,以達到健康為標準。
我們是否能應用到吃飯上呢?畢竟我們食用食物也是為了維持健康。
而不是說一定要吃素,或者一定要吃葷,而是根據是否適合來進行調整。”研究食譜的營養(yǎng)師說。
“我們通過對客戶的身高、體重等進行掃描,來安排適合他們食用的食物,如食物的種類、量、搭配等。”總設計師說。
“我們還得考慮到客人的喜好,如果因為客人挑食等,我們可以制作讓客人滿意的食物,適合客人口味的食物,在其中加入有益的食物,讓他們在喜歡吃的同時,能夠保持健康。”營養(yǎng)師說。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這就是客人的自主搭配和我們的產品研發(fā)了。”總設計師說。
“我們可以設計出適合家庭使用的做飯的機器,也會做出適合餐廳使用的做飯的機器。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進行設計。”一個說。
“那么,關于廚師失業(yè)這一塊,我們有什么考慮和想法呢?”總負責人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使用機器并不是為了干掉廚師行業(yè),只是給他們更好的工具來做事。他們兼具優(yōu)秀的業(yè)務能力,能隨機應變,這是機器還達不到的。
我們并不是為了讓他們失業(yè)而這樣去做,我們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生活而這樣去做。
世界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一切的本質便是讓世界在繁雜的事物中恢復到本來的樣子。
我們并不是需要哪一個行業(yè),而是更好的生活,如果能更好的生活,我想,我們不會介意失去某個已經不再需要的行業(yè)。”一個說。
“事情顯而易見,我們的廚師行業(yè)需要更專業(yè)的人士,對他們的要求進行了提高,我們讓人人都可以做出適合食用的菜品,我們的行業(yè)需要會制造機器、改進機器、完善機器的人,我們在用工具來使世界變得更簡單。”總設計師說。
“那我們先投入一小部分,到不同的有需求的地方,經過用戶的反饋,我們再進一步改善我們的機器,讓我們的機器能做到改善人們的生活。”總負責人說。
大家表示一致贊同。
很快,做飯的機器被投入使用到家庭當中、小餐館、餐廳、酒店等不同場所。
起初,廚師們有些抗拒,一來是自己的技術無用武之地,二來是擔心若機器取代了他們,那么他們將面臨失業(yè),無法工作養(yǎng)家。三來是機器的使用將人人可做廚師,成本大大的降低,他們的工資將會下降。
但是,他們發(fā)現機器的使用大大的降低了他們的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們的工作由繁重變得輕松了許多,不用在油煙的環(huán)境下工作。而且,他們可以創(chuàng)造菜譜,適合人們吃的菜譜會被選中,他們會有可觀的收入。他們可以提出專業(yè)的改善機器的意見,也會得到被采納后的收入。
廚師們在提高自己的技能,主動的學習,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庭里,不會做飯的人們,也化身廚師,完全不用擔心,便可以做出適合家人食用的食物,大大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家人一起吃著可口的飯菜,讓家庭氛圍充滿溫馨。
夏耕耘和林澤也買了幾臺快遞回老家,給老家的父母、爺爺奶奶,收到貨后,家里人說他們浪費錢。
但家里人在使用后,逢人便說自己家的女兒、女婿、孫女給買的機器做出來的飯好吃,很是開心。
其實,家人要的關心,只要在能力范圍之內,互相關愛著彼此,便好。
林木泉子
2021.12.9
辛丑年庚子月辛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