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軍方的難題
,我能升級避難所 !
在陳新準備著掘進計劃的同時,軍方也放緩了自己的攻勢,他們放棄了一些原本已經(jīng)打下來的洞窟和坑道,轉而固守起來已經(jīng)穩(wěn)固下來的區(qū)域,并且有計劃的炸塌了不少通道,將外星生物向上突破的道路全部封死,只留下了部分洞口用于自己使用。
這樣一番調整之后,軍方只需要少量的部隊扼守住幾個留出來的主要通道,就能夠封死外星生物向上進攻的通路。
而也因為這樣轉攻為守的調整,大部分原本準備用來攻入地下的軍隊便暫時空閑了下來。
軍方并沒有真的讓這些部隊閑著,除了讓他們繼續(xù)監(jiān)視整個洞庭湖地區(qū),防止外星生物可能再次挖掘新的通道沖出地面之外,便是讓這些部隊為接下來的清剿作戰(zhàn)做準備了。
之前軍方的攻勢一直都不是很順暢,一方面是武器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還不適應地下坑道環(huán)境的作戰(zhàn)。
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軍方打算在掘進工作展開的這三個月時間里,對現(xiàn)有的部隊進行一次整訓,調整一下部隊的狀態(tài)和戰(zhàn)術,以便能夠在之后的清剿作戰(zhàn)中發(fā)揮出更強的戰(zhàn)斗力,同時也更加適應地下洞窟與坑道中的作戰(zhàn)。
為此軍方特意預留了一小段距離地表較近的坑道沒有徹底封死,并且將其和地面打通,將空閑的部隊輪換投入到坑道之中,和坑道中的作戰(zhàn)子體交戰(zhàn),以研究在坑道和洞窟中作戰(zhàn)的戰(zhàn)術。
因為是特意預留出來的坑道,坑道中的外星生物數(shù)量并沒有其他坑道當中那么夸張,軍方也有更大的試錯空間和研究戰(zhàn)術的余地。
通過不斷的將各支部隊放入坑道之中進行戰(zhàn)斗,讓他們摸索出更適用的戰(zhàn)術,直接進行實戰(zhàn)檢驗的方式,軍方很快便摸索出了一套適用的戰(zhàn)術來,并且很快推廣到了所有的部隊。
不過軍方對此并不滿足,他們一方面繼續(xù)讓部隊進行戰(zhàn)術摸索,一邊則找上陳新,希望他能夠提供一些更實用的裝備用于地下作戰(zhàn)。
對于軍方提出的要求陳新早有預料,畢竟之前幾次討論進攻方案的時候軍方就提出了相關的要求。
只是對于軍方提出的要求,陳新卻并沒有什么好的思路。
受限于地下坑道中的環(huán)境,各種重型載具根本下不去,最多能夠通行一些諸如山貓突擊車之類的小型載具。
而且受限于地下坑道中狹窄復雜的地形,各種火炮之類的重火力也根本無法使用,畢竟開一炮只能打出去一百多米就會炸到石壁,威力大了甚至會導致坑道坍塌,軍方再怎么頭鐵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還使用重型武器。
就連泰坦的手提炮也被放棄,轉而只使用轉管機槍。
然而即便是轉管重機槍,也仍舊存在子彈打到巖壁上會產(chǎn)生跳彈的問題。
這對部隊的推進和作戰(zhàn)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使得軍方在之前的作戰(zhàn)當中著實很難取得比較亮眼的戰(zhàn)果。
而這也使得陳新在對新武器的構思上存在著很大的限制。
按照軍方提出來的要求,陳新能夠想到的也就只有在軍方現(xiàn)有的山貓突擊車這種小型平臺上折騰,或者為泰坦設計新武器了。
山貓突擊車作為軍方現(xiàn)在主要裝備陸軍的一款小型多功能載具平臺,擁有重量輕、體積小、功能多、適應性強等諸多有點,陸軍在災難前就圍繞山貓突擊車開發(fā)出了一系列的改型,形成了一個車族。
在這些改型里,不乏40mm突擊炮、120mm迫榴炮這樣堪稱喪心病狂的改型。
要知道,山貓突擊車的體型非常小巧,6*6的車身整車長度大約只有三米左右,自重連一噸都沒有。
不過就算山貓突擊車能夠抗120mm口徑的大炮,也無法在地下坑道環(huán)境下做到有效射擊,軍方也沒有瘋到把這種口徑的火炮拿來打地道戰(zhàn),所以大部分時候投入戰(zhàn)斗的還是搭載了重機槍的型號或者小口徑火炮的型號。
即便如此,也仍舊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
也因此導致了軍方迫切的希望能夠解決無法在地下坑道中使用大威力武器的問題,能夠將各種重型武器投入作戰(zhàn),以取得勝勢。
然而大威力的武器都是大炸炸,為了追求殺傷效果85毫米榴彈能產(chǎn)生約900塊有效破片,可殺傷280平方米范圍內的敵人,在狹窄的坑道當中,往往是一炮打過去,敵我皆傷。
這也就導致了即便陳新有著系統(tǒng),也著實沒有想到什么好點子。
畢竟軍方要的大威力的武器都是這副德行,威力越大殺傷面積越大,實在是不好在坑道中使用。
之前軍方也主要是靠重型機甲和泰坦開路,才取得了一定的戰(zhàn)果的。
但這同樣也對泰坦和重型機甲造成了可怕的損耗,后勤方面統(tǒng)計得出的結論是在軍方展開返工這段時間損失的泰坦和重型機甲的數(shù)量,比之前防御階段損失的加起來還多!
而且更關鍵的是駕駛員的損失。
坑道之中重型機甲還好,至少體型沒有那么大,多少還有騰挪閃避的空間,但對于泰坦來說,一臺就幾乎能將一條坑道堵死,只有在一些寬敞一點的洞窟里才有閃避的余地,這無疑讓泰坦承受了很多攻擊,也造成了駕駛員的傷亡直線上升。
面對這樣的局面,陳新自己也迫切的希望能夠拿出能夠在地下坑道這種環(huán)境中使用的重火力,從而讓軍方在接下來的戰(zhàn)斗中能夠發(fā)揮出更強大的戰(zhàn)斗力。
畢竟就算是采用掘進的方式來展開之后的作戰(zhàn),軍方也還是要深入到地下坑道中進行作戰(zhàn)的,如果沒有新武器的投入,單只靠戰(zhàn)術上的改變,恐怕很難降低傷亡和裝備的損耗。
但這并非輕易可以做到的事情,就算陳新可以省去大量的研發(fā)時間,但他此時卻沒有什么頭緒和靈感,想不出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苦惱的抓著頭,將眼前涂滿了各種想法的草稿紙揉成了一團扔向墻角,陳新整個人都陷入了困頓之中:“實彈武器這條路是走不通了,難道說要考慮非實彈武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