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鄉(xiāng)村的早晨
,重生之傳奇人生 !
李楊回到小店,劉蓉已經(jīng)等著他了,見到李楊回來,直接便是拉著他一起去了車站,本來想要將李俊喊回去的,結(jié)果李俊表示這邊的生意走不開,并且王悅一個人肯定會忙不過來。
劉蓉沒有堅持,就只是帶著李楊回去了。
回到小鎮(zhèn)的時候天色差不多快黑了,小鎮(zhèn)的道路上灰塵飛揚,除了小鎮(zhèn)中心的幾條街是水泥路以外,周圍的小鎮(zhèn)全是黃泥路,就連后世的省道此時還沒有修呢,李楊記得貌似應該是在明年上半年動工。
客車一路開到大伯家門前停下,因為大伯家就建在未來省道的邊上,一陣風吹來,吹起不少塵土,讓李楊還有些不適應。
兩人下了省道,就看到大伯和大娘正等在下面。
“回來啦,一起進去吧”,大伯看到兩人,便是和大娘一起走了出來,顯然是刻意在等他們。
走在鄉(xiāng)間的大路上,天色已經(jīng)是暗了下來,兩邊的田野蓄滿了水,等待來年的播種,水面上泛起點點的燈光。
走了十來分鐘,才到了村子里,此時爺爺奶奶家里面非常熱鬧,爸爸,還有李楊在鎮(zhèn)上住的小姑一家都來了,人不少,此時正在廚房里面忙活著。
李楊家里面保存著村子里為數(shù)不多的土房,李楊家的廚房,牛房,還有曾經(jīng)養(yǎng)馬的馬房,都是用黃土加一些牛糞制成的,也就是說,除了正中間的兩件正房其余房子都是土房。
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數(shù)都是這幾年翻新的,只有李楊家沒有翻新,因為有了感情,大伯自己去省道邊上修了四層小樓,是村子里第一家最先修小樓的,李楊記得,就在這兩年,自己家也會在大伯家旁邊修一樣的小樓,老家的房子就沒必要翻新了。
這兩間房,是80年的時候一家人的辛苦勞動成果,自己做的磚,那個時候,工人干活都喜歡喝酒,而且需要不少的肉,這些東西在當時都是比較難弄到的,好在李楊的爺爺年輕時的身份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別人打不到酒,他都是幾壺幾壺的往家里拉,包括同樣珍貴的柴油,爺爺都能夠很輕松的弄到。
這些東西,使得他們家成為了全村第一家擁有磚石樓房的家庭,爺爺每次說起這些,也是很自豪,他喜歡說起自己年輕的時候,那些年下鄉(xiāng)視察的日子,和群眾一起生活的日子,說起這些,爺爺就好像是回到了那個年代一樣,真正的與民同樂。
那個時候,一個縣城,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沒有現(xiàn)在的所謂專車接送,下鄉(xiāng)視察基本靠走,古藺縣這邊又多是山路,也沒有什么水泥路,所以,那些年的日子都是辛苦的,但是經(jīng)歷過的人卻是不覺得是一種苦,一輩子都會受益。
李楊他們到了之后,氣氛到了最高點,整個廚房都是歡聲笑語,爺爺奶奶也是笑臉不斷,到處走走看看,而對于李楊的爺爺來說,最喜歡的便是喜歡拉著孫子說一些這些時間的變化。
吃過晚飯,李楊睡在了他曾經(jīng)睡了十幾年的床上,被子是洗過的,散發(fā)出一陣淡淡的香味,旁邊就是他父母的房間,小時候,一直就是這么過來的。
李楊老家的面積在整個村子里是最大的,或許是習慣使然,每天早上,李楊的爺爺都會很早的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將家里面的牛牽出去,打掃牛房,李楊記得小時候,天剛剛亮,就會被爺爺叫起來,幫他抬牛糞出去倒掉,也不會真的扔掉,倒在竹林里堆積起來,來年春天播種的時候就是很好的底肥。
做完這個,李楊就會出去放牛,李楊這么多年,家里面一共換了三頭牛,都很溫順,那個時候,李楊會騎在牛背上放牛,迎著早霞出去,回來的時候,正好是八點的太陽,吃過早飯,一家人又該下地干活了。
十幾年的農(nóng)村生活,養(yǎng)成了李楊早起的習慣,不管睡得多晚,他習慣早起,今天也不例外,天色剛剛能夠看見,他便是起床了。
此時的農(nóng)村,早晨已經(jīng)是有了淡淡的霧氣,院子外面的小路上,此時沒什么青色,這個月份,早就沒了青草,只能是靠著曬干的稻草給老牛吃,雖然營養(yǎng)跟不上,但是好歹餓不死,只有等到來年春天,到處青色的時候,才是老牛最幸福的時刻。
李楊看了看時間,七點半,廚房的燈光已經(jīng)亮起,牛房也傳來動靜,他知道,這是爺爺又在重復著每日的活計了。
李楊來到牛房,牛糞的氣味撲面而來,他皺了皺眉,卻是繼續(xù)走了進去。
“醒啦,怎么不多睡一會兒”,爺爺看到李楊醒來,笑著問道。
“睡不著,我來吧”,李楊接過爺爺手里的工具,打掃著牛糞。
爺爺說這頭老牛已經(jīng)不行了,干不動農(nóng)活了,過了這個春節(jié),就只能將他賣給牛販子了,雖然很舍不得,但是一頭健壯的水牛才是一個家庭的財富。
養(yǎng)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農(nóng)忙的時候,出租水牛一天,可以有二十元錢,這算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做完這個工作,爺爺開始打掃著自己的院子了,每個地方都會打掃得很干凈,爺爺說這樣看起來很舒服,李楊也覺得是。
來到廚房,奶奶已經(jīng)在忙活著了,黃土做的灶頭,兩口大灶和一個小灶,此時奶奶正在小灶上生火。
紅色的火光,伴隨著灶頭上升起的炊煙,早灶頭的上面,還掛著去年的幾塊臘肉,已經(jīng)被熏得看不出顏色了,這些肉掛在上面,象征意義大于它們本身的意義。
李楊幫奶奶燒了一會兒火,等到劉蓉過來后,才出了廚房,拿起只有在鄉(xiāng)下才能夠看到的竹掃把,很長很大,開始了地壩的清掃工作。
村子中間的大地壩,是當年全村人出錢修的,一家有一塊面積,李楊將自家的那塊清掃出來,此時天色已經(jīng)大亮了,他也覺得有點熱了。
這個時節(jié),農(nóng)活沒有太多,只是偶爾給地里的菜除除草,或是翻翻土之內(nèi)的,偶爾那么幾個村里的人走過村口,都會和李楊笑著說幾句。
李楊坐在自家洗衣服的橋板上,一個舊的,是那些年自家弄的,一個新的,是政府出錢修的,李楊坐在新的上面,因為這里能夠看見全村的容貌。
看著村子對面的風景,太陽高高的懸掛起來,一天的生活就要從這美好的早晨開始了。
在村子的那一邊,此時卻是緩緩的走過來一個人影,臉帶笑意的看著李楊。
“好久不見,怎么突然回來了?”來人右手一撐,便是坐在了李楊的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