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鏡里乾坤 深山驚魂
康熙年間,吳三桂興兵造反,云南與外省連接的幾條道路,都因戰(zhàn)亂而被封鎖,許多外地人受困無法返鄉(xiāng),當(dāng)時有潮州客商張氏兄弟三人,為了逃出云南,決定穿過蒙樂山,奈何不識路徑,在深山里步行了十余天,一直沒找到路,饑寒交迫之際,只好采草根充饑,飲露水解渴。</br> 這天兄弟三人一大早動身探路,沿途披荊斬棘,中午累得走不動了,就坐下來歇腳,忽然有狂風(fēng)從西邊襲來,遠(yuǎn)處的風(fēng)聲猶如海潮江濤,轟轟作響。三人大驚,起身跑到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觀望,只見遠(yuǎn)處有一頭野牛,通體黝黑,頂著三顆牛頭,體形大得出奇,正朝這邊狂奔過來,所過之處的植物均被踏為平地。兄弟三人見狀不妙,急忙向后跑遠(yuǎn)。</br> 拼命逃竄了許久,眼看天色將黑,在那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越走越迷,弟兄三個正在沮喪之時,老大忽然指著前方樹下,對身旁兩位兄弟說:“前方大樹下好像有戶人家,咱們今晚不用露宿荒野了。”兄弟三個精神大振,忘記了疲勞飛奔而去。</br> 老大來到屋前輕輕叩門,從屋中出來一男子,說來也奇怪,這男子真是偉丈夫,身材比常人高出半截,而且脖子上居然長了三顆頭顱,面目黝黑,說話時三口齊開,鄉(xiāng)音濃重,能聽出來是中州人士。兄弟三人暗覺駭異,但既然敲開了屋門,也只有向?qū)Ψ秸f明來意,三頭人聽罷來者遭遇,甚為同情,就將他們請進屋來,那兄弟三個連連拜謝。</br> 三頭人進屋后,呼喚他的妹子為客人燒菜煮飯,其妹聞聲從里屋走了出來,居然也是三頭女子,她看了看張氏三兄弟,惋惜地對她兄長說道:“這三位客人只有大哥可以長壽,其余兩位兄弟不免會遇難啊。”三兄弟不解為何出此言語,但也沒敢作聲。吃過了晚飯,一夜無話轉(zhuǎn)天三頭人折了樹枝給了他們說:“用此樹枝應(yīng)對太陽的影子而行,可當(dāng)指南針辨別方位,你們往山外走,途中肯定會經(jīng)過一座荒廢的寺廟,那座廟可以宿人,但廟中有一口銅鐘,切記不可撞擊使它發(fā)出鳴響。”</br> 張氏兄弟三人千恩萬謝,告辭了那對兄妹繼續(xù)趕路,幾天后果然在途中遇到一座古廟,看牌匾是”波若寺”,三人進到廟中準(zhǔn)備過夜,腳步聲驚起寺內(nèi)的大群烏鴉,它們飛起來四處盤旋鼓噪。</br> 老二覺得鴉鳴不祥,就拿起石子向天上的烏鴉投去,烏鴉沒打到,石子落下來卻意外擊響了銅鐘,鐘聲”嗡嗡”回響,震徹了山野。這時不知從哪里竄出兩只夜叉,抓住老二、老三活生生地撕成點心吃了,隨后又要來捉老大,此時忽聽海潮江濤之聲洶涌而至,老大本來閉目等死了,聽到聲音不對睜眼一看,原來是先前所遇的那條碩大黑牛,從外沖進來與夜叉搏斗,夜叉不敵倉皇逃走,黑牛也跑進深山不知去向了,老大這才得以脫身,尋思那黑牛應(yīng)該是山神之類,他含淚收拾了兩個兄弟的尸體,獨自一人輾轉(zhuǎn)多日,終于返回了故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yuǎn),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yuǎn)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yuǎn)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