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飲料企業(yè)?
夜已經(jīng)深了,重生后的馮一鳴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無節(jié)制的日夜顛倒、不規(guī)則的飲食習慣導致的后果他是實實在在切身體會過的,所以除了特殊情況,一直堅持固定的生活作息時間,每天早上固定的晨練更從來沒有斷過。
轉頭看看桌上造型古典的小時鐘,已經(jīng)快十一點半了,馮一鳴放下手上的文件夾,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文件夾里林林總總不少項目,其中也有他前世曾經(jīng)聽說過,甚至接觸過的,但是并不適合自己的計劃。
就在這時候,突然傳來一陣不輕不重的敲門聲,馮一鳴一愣,暗罵向銳鋒是怎么管手下人的,這么高檔的酒店居然還會出現(xiàn)這種事?馮一鳴熟練的打開電視機下面的抽屜,不出意外的在最里面發(fā)現(xiàn)了幾個可愛的小家伙。
重生后一直禁欲的馮一鳴內(nèi)心不禁有些騷動,畢竟這是在羊城,春風一度天不知地不知,在青萍可沒這種機會!前世雖然算不上什么風流浪子,但是常常去江浙一帶出差,馮一鳴也算不上什么潔身自好的君子。
一系列讓人血脈賁張的畫面在馮一鳴腦海中一閃而過,最后卻定格在張晶晶那張摘下黑框眼鏡的臉上,亮若晨星的眼眸讓他內(nèi)心一陣頹廢,這種事情扯不上什么道德觀念,但總歸會讓他在張晶晶面前弱勢幾分,心里有鬼能不心虛嗎?
“咳咳。”暫時算是正人君子的馮一鳴走近房門大聲咳嗽兩聲,沒想到敲門聲更重了幾分。
馮一鳴有些惱火了,這種買賣你還想強買強賣?他猛地拉開門,大聲說:“我不需要……”
“呃,張淼,葉子,你們倆怎么過來了?都幾點了,還不睡覺?”
葉子姿畢竟不是經(jīng)常外出旅游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張淼小學還沒畢業(yè)就離開燕京,跟著張長河輾轉好幾個地方,也經(jīng)常外出旅游,倒是從這句話里聽出了點什么。
“不需要?”張淼似笑非笑的看著臉上紅通通的馮一鳴,說:“那你需要什么?要不你進房里找找,看看有沒有什么名片啊、電話號碼之類的……”
馮一鳴強自鎮(zhèn)定,笑著說:“先進來吧,剛才怎么只顧著敲門,都不說話,不然我早來開門了。”
張淼拿起桌上那個文件夾,隨手翻了翻,說:“這不是有事找你嘛。不好大聲叫你,怕別人聽見,你也知道時候不早了啊?”
葉子姿把手中一份文件遞過來,笑著說:“剛才我和張淼房間里的淋浴噴頭壞了,打電話叫人上來修,沒想到前天晚上那個特別能喝酒的沈秘書送了一份東西過來,讓我轉交給你。”
“放桌上吧。”馮一鳴自顧自點著根煙,苦笑著說:“今天一天實在是看夠了,腦門兒都疼。”
葉子姿猶豫了會兒,走到馮一鳴背后,伸手捏了捏他的太陽穴,手法不太熟練,但是看得出來不是第一次給人按摩了。
“今年我爸爸工作特別忙,后來我媽教我的,沒事給爸爸按按腦門。”葉子姿笑著解釋道。
馮一鳴熄了煙,閉上眼睛靠在椅子上不再說話。
好一會兒之后,葉子姿才停下來,低聲問:“好點沒有?”
馮一鳴伸出大拇指,贊道:“葉子,你這手藝還真不錯,以后常給我按按。”
“對了,這份資料和葉子也有關系呢!”張淼看看這氣氛不太對頭,趕緊換了個話題。
葉子姿瞄了張淼一眼,沒好氣的拿起桌上的資料看了看,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到底是什么項目啊?”馮一鳴詫異的問:“向哥也沒給我打電話說過啊。”
張淼小聲笑著說:“八成向大哥都不知道這件事。”
馮一鳴喝了口茶,接過資料說:“這倒說得通,應該是這位沈秘書自己的路子。”剛翻開第一頁,馮一鳴就差點把嘴里的茶噴出來。
“葉子姿?是‘椰子汁’!”
張淼拉著葉子姿倒在床上,笑的前仰后合,清脆的笑聲在房里回蕩。
椰子汁倒是這幾年算得上不錯的飲品,即使在十多年后,也能占據(jù)一定的市場份額,做得好的話,利潤率也不算低,而且還能橫向發(fā)展,研制不同品種的其他飲品。
但是這個項目和馮一鳴的目標相差的有點遠,其他的不說,接手這個項目,首先需要規(guī)模不小的實體工廠,大量管理人員,就算能接收工廠留下來的中層管理人員,但是至少需要一個有能力、有魄力的老總,李語能承擔這個重任嗎?
其次需要挖掘、招聘技術人員,這點上不僅僅會大量消耗資金,最關鍵的是會大量浪費馮一鳴最為寶貴的“時間”,馮一鳴并不清楚在飲品開發(fā)過程中關鍵因素是什么,但是他卻很清楚,無數(shù)國內(nèi)飲料公司開發(fā)了數(shù)以萬計的飲品,但是大浪淘沙,真正被消費者認可的寥寥無幾。
其三就是銷售網(wǎng)絡,大營銷時代的黃金期已經(jīng)過去,在無數(shù)廣告的輪番轟炸下,觀眾們已經(jīng)漸漸培養(yǎng)起對廣告的抵抗力,后面的幾年銷售網(wǎng)絡的建立將會耗費太多的精力。但是這還不是關鍵問題,馮一鳴看著桌子上下午李語買的那瓶“旭日升”冰紅茶,心想自己能從如今畸形的銷售網(wǎng)絡中獲取足夠的利潤嗎?
如今還紅紅火火的旭日升冰紅茶,沒有人想得到這家看起來貌似強大的飲料公司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驟然崩塌,甚至比健力寶更慘,大概三四年后,連旭日升這個牌子都被拍賣抵賬了。
幾年前,旭日升為了將產(chǎn)品最大限度的推廣,采取了“借雞生蛋”的運作模式,租憑大量生產(chǎn)線,在全國開設幾十家分公司,大量派遣業(yè)務員,現(xiàn)在旭日升的高層都不知道合作的經(jīng)銷商到底有多少家。
龐大而管理混亂的銷售網(wǎng)絡給旭日升帶來了短暫的黃金期,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無窮無盡的深淵,前世的馮一鳴曾經(jīng)聽一位在旭日升工作過的同行說起,即使在旭日升銷售量最高的時候,公司利潤其實也并不高,大量的資金都消耗在廣告、業(yè)務員身上了,那個讓旭日升一度騰飛的銷售網(wǎng)絡吞噬了大部分的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必定會導致資金鏈的斷裂,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旭日升騰飛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最后分崩離析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