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塵埃初定,風(fēng)雨將至
入夜。</br> 莊冥已回到了潛龍山莊。</br> 這一日,莊氏商行上下,確實有所動蕩。</br> 宣城宋家在宋天元的布置下,積蓄半年,明暗兼?zhèn)洌灰拱l(fā)難。</br> 縱然早有準(zhǔn)備,也有些疲于應(yīng)付的意味。</br> 然而到了此刻,勝負(fù)已分,局勢已定。</br> 宋天元謀算的攻勢,均已被莊冥料定,逐一接下。</br> 盡管莊氏商行也有折損,而且從今日之后,還會持續(xù)造成一些損害,但是,終究還是他勝了。</br> 宣城宋家垮了,宋天元也已經(jīng)死了,他則回到潛龍山莊,親自平定后續(xù)風(fēng)波。</br> 經(jīng)過這一次,暗地里對于莊氏商行不利的一些潛在威脅,隱于暗處的隱患,也在宋天元的挑動之下,浮上水面。</br> 而今多數(shù)變故已經(jīng)消除,余下的各家,也被他記在心里,不足為慮。</br> 經(jīng)此之后,隱患消去大半,莊氏商行與各城各家之間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會變得愈發(fā)緊密。</br>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根基也進一步穩(wěn)固下來。</br> 此次興師動眾,也算取得了不小的勝果。</br> 只不過,對他來說,最大的勝果,不是擊潰宣城宋家,也不是穩(wěn)固在淮安十六府的根基,而是輕而易舉用銀兩買回來的百神壺!</br> ——</br> 淮安府,豐城。</br> 中望山,潛龍山莊。</br> “這蠱道器皿,已將近成熟。”</br> 莊冥看著房中的百神,眼底深處,帶著些許熱切。</br> 這一尊百神壺,只要運用得好,論起效用,可抵他十年日夜溫養(yǎng)的苦功。</br> 不過照此時看來,距離豢養(yǎng)大成,恐怕還有三兩月的光景。</br> 但莊冥熟讀各類典籍,不乏古籍殘卷之流,多有旁門之術(shù)。</br> 他去年初得過一張藥方,是民間失傳的農(nóng)家偏方,能催得家禽成長,在去年確認(rèn)有效之后,已耗費八萬兩,在淮安各城,建造雞舍,豢養(yǎng)雞禽,得利豐厚。</br> 而這藥方,對獸類效用不大,但對蟲豸之流,也同樣有效。</br> 其實推演這樣的藥方,對蠱道中人來說,自然不是難事。</br> 但如此一來,不免有拔苗助長之說。</br> 對驅(qū)使蠱蟲的修行人來說,蠱蟲就是手中的利器,而拔苗助長而成的蠱蟲,火候不足,兇性稍缺,不夠強橫,就如刀鋒不夠鋒利,乃是大忌。</br> 可莊冥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他只是想要養(yǎng)出一只蠱蟲,用來養(yǎng)龍,充當(dāng)藥材,而不是要駕馭蠱蟲,驅(qū)使為用。</br> “公子,你吩咐的藥,已經(jīng)在路上,傍晚便到。”白老上前來,這樣說道。</br> “好。”莊冥點了點頭,他大量建造雞舍,豢養(yǎng)雞禽,獲利甚多,便是因為這藥方的催生,讓雞禽成長加快,得以提早養(yǎng)成,所以對此,他也頗為保密,從藥材的采集,到制成此藥,期間又經(jīng)過三處地方分別制成,才送到雞舍,混入雞食內(nèi),用以喂養(yǎng)。</br> “另外,宋天元及其屬下的尸首,均已處理完畢。”白老奉上一些東西,放在桌上,說道:“這是宋天元的東西。”</br> “這張就是他在暗莊的底單?”莊冥取過最底下的那張紙,輕笑了聲。</br> “正是。”白老說道:“之前老奴還想著,他應(yīng)該不至于隨身攜帶數(shù)萬兩,暗莊如何會放他出來,現(xiàn)在總算明白了。”</br> “這廝自認(rèn)為用玉神花,便吃定了我,定能詐出我大筆錢財。”莊冥笑了一聲,說道:“他若直接賣給暗莊,最多掙個五百兩,此后無論我出價多高,都屬暗莊所有……但他自認(rèn)為吃定了我,能詐出我許多銀兩,便不可能將這筆錢都送給暗莊,而是與暗莊作另一種交易,便是成功賣出之后,自取八成到手,給暗莊二成所得。今次他被暗莊扣下,只須拿出底單,給暗莊二成銀兩便罷,在這一點,我早有所料。”</br> “對了,公子。”白老又指向一物,說道:“這又是什么物事?”</br> “這個……”</br> 莊冥伸手取過,神色異樣。</br> 這是一塊玉令,上端穿了孔,系著一條五彩繩。</br> 而玉令的中間,則有雕刻著一個八卦,內(nèi)中呈陰陽劃分。</br> 他頓了片刻,吐出口氣,雖然看見這令牌,著實有些意外,但以宋天元的城府,在海外游歷,能得賞識,得獲此令,倒也不算意外。</br> “海外一個神秘門派的入門令。”</br> “神秘門派?入門令?”白老怔了一下。</br> “不必?fù)?dān)憂,這個門派,每年頒布這樣的令牌,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得此令牌的也只算記名弟子而已,根本不重要。”</br> “還有這樣的門派?”白老錯愕道:“如此古怪?”</br> “這個門派,善于推衍,所以注重悟性,他們自小在山門中教導(dǎo)的弟子,定是根骨不凡,自幼聰慧,但外界賢能智慧之士,也同樣不少,因此在百年前,也有了廣招外界智慧之士,收為外門弟子的說法。”</br> 莊冥放下令牌,說道:“記名弟子,若能根據(jù)令牌上的痕跡,尋到山門,就能算外門弟子。彼時,會授予秘訣,擇優(yōu)而入內(nèi)門,而每年又取悟性最高三人,為真?zhèn)鞯茏印!?l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