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1 章 魯王之計謀
隨著諸侯王一行逐漸深入大梁,越來越多的人聽說了他們的消息,這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無數(shù)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就想親眼見一見魯王,他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乘車攜友,浩浩蕩蕩、綿綿不絕的涌過去。
姜旦發(fā)現(xiàn)趕來求見他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來了也不走,總是拉著他開文會,等他召見。
不過幸好有蟠相在,還有許多跟隨他到這里來的士子可以替他分擔(dān)一二。
但他還是變得只能裝病每天躲在車里,不敢出去。
“這可怎么辦?”他問姜智,“王后那里還好嗎?”
姜智笑著說:“不必擔(dān)憂,王后與公主那里的人都很客氣。”
姜旦感嘆:“我不如姐姐,連王后也比不上……”
姜智:“阿旦不必自謙,王后敬愛你,從來不覺得你不好呀。”
姜旦只是有一點小小的自卑。他以前在魯國當(dāng)大王時可以庇護鄭后,現(xiàn)在不當(dāng)大王了,他就好像失去了保護妻兒和家人的“力量”。
第一次,他有點后悔。
明明在離開魯國前,他一點都不害怕的。他只覺得要去找姐姐了!再也不用擔(dān)心當(dāng)不好大王了!
可現(xiàn)在他不當(dāng)大王了,還是覺得不痛快。
“姐姐不會不要我吧……我不是大王了……”姜旦抱著姜智說。
姜智安慰他:“阿旦,你怎么會擔(dān)心這個呢?放心吧,公主絕不會不要你。”
他看了一眼外面,小聲對他說:“我覺得,公主很快就會派人來了!我們很快就可以離開這些人了!”
姜旦大喜:“真的嗎?”
結(jié)果當(dāng)然是真的。
一個月以后,姜陶帶著安樂公主之旨意趕來了。
原魯王旦聽到安樂公主的名字就不顧“病軀”從車中奔出,欣喜的接下了公主之旨。
但安樂公主送過來的旨意可不算什么好消息。
她在旨意中說,聽說弟弟來了,姐姐非常高興,非常開心,果然弟弟是一片忠心呢。只是現(xiàn)在皇帝有事,暫時不能接見諸侯王,而城中也有各種議論,都以為你心懷不軌。
但姐姐知道弟弟是不會有壞心的哦。
不過天下人不知道。
所以為了讓他們相信,弟弟,你不能帶著你身邊這么多魯人了,你必須孤身上路!
這個……雖然安樂公主確實大義無私,但對弟弟好像有點太鐵面無情了?
眾人都看姜旦立刻答應(yīng)了下來!
結(jié)果那個傳旨的又取出一道旨意來說,公主交待了,如果姜旦答應(yīng)了第一道,那再給他看第二道。
第二道就更“不講道理”了。
安樂公主說,因為她聽到一些流言說姜旦前來是來當(dāng)皇帝的,所以她覺得姜旦在證明自己的清白之前,最好不要進鳳凰臺。
正好有一處地方可以安置他。
就是河谷。
如果說第一道旨還算是普通,第二道就顯得對魯王太殘酷了。
那河谷剛被云賊禍害過,現(xiàn)在那里就是個廢墟。河谷世家零落敗散,讓魯王孤身過去,恐怕連個像樣的屋子都沒有。
姜旦還是痛快的答應(yīng)了。
等他答完這兩道旨之后,那個傳旨的年輕使者把他扶起來,自己整衣整冠下跪,口稱:“孩兒拜見父親!”
這竟然是魯王之子!!
眾人上下打量這對父子,議論紛紛。
“這兒子倒是青出于藍了。”
“只怕是肖母……”
“虧得是像母親!”
鄭后此時也奔上來抱住兒子痛哭。旁人再看這一家三口的長相,更添了幾分議論的興致。
不管外人如何,姜旦和鄭后帶著姜陶回到車里,立刻問他在鳳凰臺的事,聽說姜陶一到,公主姐姐就十分喜歡他,替他改了名字,叫他與三寶公主一同起居,一同讀書。
姜陶羞愧道:“兒剛來時不懂事,曾好幾次冒犯三寶,也不見公主姑母責(zé)我。”
姜旦和鄭后都點頭。
姜旦:“姐姐對小孩子一向都好。”
鄭后:“姐姐愛護阿陶呢。”
姜陶又把河谷的事說了一通,安慰姜旦:“爹不必擔(dān)心,河谷之前被那云賊奪走,姑母已經(jīng)把地都給搶回來了。姑母說,日后就把那里給遷過來的魯人了。”
姜旦喜道:“這可真是太好了!不過,放得下嗎?十日前蟠相才告訴我,人又變多了,差不多快到十萬人了。”
姜陶嚇了一跳:“這么多!!”
姜旦點點頭,“魯國現(xiàn)在有流言說姐姐召我去鳳凰臺當(dāng)皇帝,不會回去了,魯人就都跑出來了。”
姜陶忙道:“這都是爹爹治國有功,魯人才如此依戀爹爹呢!”
這可真是揚眉吐氣了!他在魯國時就常聽身邊的士子議論太子叔叔如何勝過父王。現(xiàn)在太子叔叔為王,父王禪位,魯人竟然都愿跟著爹爹辭別故土,這是何等的威望啊!
姜旦也是萬萬沒想到。
他走的時候也只是蓮花臺附近的百姓和商人聽說了才跟上來的,他一路出魯,人就越來越多。等現(xiàn)在流言盛行開來,連魯國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跟過來了。
姜陶:“爹爹放心,那河谷大著呢!有好幾百里呢,姑母說全是肥地!能種好莊稼!另有十九座城,也是十室九空。魯人過去了不會愁放不下的。”
姜旦這才放了心,他讓姜陶去見蟠相:“見了你蟠叔叔,先好好問聲好。你這一走,他可是很擔(dān)心你的呢!”
姜陶激動的臉都紅了,他從小就是蟠相帶大的,幼時還以為蟠相是他爹,從三歲到五歲都會把爹爹與蟠相搞錯。后來漸漸大了,能認清人了,又以為蟠相是他叔叔,還想讓蟠相做太子,悄悄跟爹爹說把太子給蟠叔叔做,把太子叔叔趕出去,被爹爹笑話。
他都顧不上再跟姜旦和鄭后多說兩句,匆匆辭別后就跳下車跑去找蟠叔叔了。
“大公子長大了。”蟠相含笑看著這個孩子,“生得健壯了。在鳳凰臺還習(xí)慣嗎?平時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嗎?”姜陶倚在他懷里,像小時候那樣,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
“……三寶一開始欺負我呢!她那么小,又是女孩子,還有好多人幫她欺負我!”
“后來我悄悄報復(fù)回去了,還以為會被姑母送回來呢!”
蟠相聽得發(fā)笑,摟著他的肩說:“后來呢?”姜陶:“姑母沒有管。后來我欺負了三寶幾回,她就不欺負我了。我現(xiàn)在也不討厭她了,她很聰明,比我更聰明……”
他比三寶大好幾歲都比不過她,這讓他有點不舒服。
蟠相拍拍他的肩說,“不必放在心上。三寶公主與你不同,她乃公主之女,日后……”姜陶一骨碌爬起來,趴在他耳邊小聲說:“叔叔,姑母想讓三寶當(dāng)儲君!”WwW.ΧLwEй.coΜ
這是他最想不通的地方。
“明明還有一個七寶,為何要選三寶呢?”姜陶不解道。
蟠相:“三寶為長。這一點上,你上課的時候應(yīng)該學(xué)過啊。”
姜陶以前有什么疑惑都是找蟠叔叔解答,他此時也毫不諱言地說:“三寶是公主,七寶是公子。若選儲君,當(dāng)以公子為先。”
這是天下的道理。
蟠相笑著說:“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為什么?”姜陶當(dāng)然想過,“因為姑母要選三寶。”
哪怕他不明白原因,也能看得出來三寶是為什么能越過七寶成為儲君。
因為姑母要選她。
姑母以三寶為儲,她就成了儲君。
而他同樣看得很清楚,鳳凰臺上的人都聽姑母的,姑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照辦。
蟠相摸著他的頭說:“你現(xiàn)在能看懂,只是還想不通。那就先把這個問題記在心底吧。若十年后你還不得解答,我就告訴你。”
姜陶點了點頭,默默記下了他的話。
安樂公主的兩道旨還未傳遍,已經(jīng)有不少人求見姜旦與蟠相,要請他們回自己家住。
他們都是殷勤而好客的,帶著百般的誠意。
他們也不厭其煩的向姜旦和蟠相解釋河谷是如何凋落,肯定是不能讓人住得舒服的!
哪怕姜旦不當(dāng)魯王了,他也是一個禪讓王位的謙謙君子!
這樣的偉君子,當(dāng)居華堂,飲清泉,食佳肴。最好身邊再有幾個美人服侍。
他們“引-誘”姜旦時就說難道你要住破屋子嗎?會有蟲子和老鼠來咬你的腳的!
你難道不想住在有香味的屋子里嗎?
如果行走坐臥間沒有清麗優(yōu)雅的美女服侍,該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如果要飲用骯臟的溪水,就會引來可惡的疾病。
現(xiàn)在冬天就要來了,你會在四面透風(fēng)的屋子里凍得瑟瑟發(fā)抖,只能抱著美人取暖,固然風(fēng)雅,卻也令人難過。
姜旦這里有一百個人來勸,蟠相這里就有五百人來勸。
像蟠相這樣風(fēng)華的人更不應(yīng)該去住破屋子了!
不管他們怎么引-誘,某天早上一起來就聽說姜旦已經(jīng)帶著蟠相等人跑了。
一根毛都沒給他們剩下。
連趙太子與魏使都不知所蹤。
趙人與魏人倒是留下了,如沒頭蒼蠅一樣四處亂轉(zhuǎn),哭得可憐。
聽他們說是昨晚姜旦設(shè)宴,把趙太子與魏使都請了過去,半夜傳話來說都喝醉了,就留他們住下了。
結(jié)果今天早上去看才發(fā)現(xiàn)車早就空了。
嗚嗚嗚,他們的太子與大夫啊,都到哪里去了?
巴適上了車,對從人說:“走吧,魯王應(yīng)該是昨天就跑了。”
從人往外看了一眼,見所有人都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嘆了口氣,讓車夫趕車。他對巴適說:“魯王一走,這些魯人倒是成了麻煩。”
巴適看向外面無邊無際的魯人,陷入了沉思。
他們在這里阻著魯王,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不讓這些魯人進來。
只要到了冬天,這些魯人沒了吃的,天氣又冷,只能退回魯國去。
可沒料到魯王竟然能拋下百姓一走了之。
那這些魯人就成了麻煩了。
沒有魯王帶領(lǐng),誰還能讓他們回魯國呢?
如果一直留在這里,無人約束,早晚會成為周邊各城的心腹大敵。如果這么多魯人全都成了流民,想想就讓人頭皮發(fā)麻。
這估計就是魯王的主意吧……
巴適深深的嘆了口氣,對從人道:“我們要趕快回家報信。告訴爹爹和叔叔,這魯王不似愚笨,只怕其計謀深遠。”
他這么一跑,就把難題扔給了他們。最后他們可能還要去把魯王請回來,好讓他約束、安置這些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