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三伏天(4)
(召喚月票,有月票的兄弟們繼續(xù)給我?guī)讖垼屛胰A麗的爆一個月吧!)</br></br>醫(yī)圣張仲景,神醫(yī)孫思邈,都曾對天山雪蓮有過一定的研究,無論是《傷寒雜病論》,還是《千金方》,里面都有關于天山雪蓮的記載,但是由于數量稀少,他們沒有機會深入研究天山雪蓮的具體功效,只能籠統(tǒng)的認為,它對人體,尤其是女人的身體有一定的滋補功效,對于坐月子的女人來說,它是最好的滋補品,于是給民間傳說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br></br>在有唐一代,天山雪蓮都是貢品,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由于它的稀少,由于它的神秘,由于它來歷獨特,有關天山雪蓮的功效,也被有心人故意夸大。當初武則天在位期間,她堅持對安西四鎮(zhèn)動兵,為的是國家的安全和領土完整,但是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后議論,認為她是舍不得天山雪蓮的緣故,勞民傷財,只是為了自己。</br></br>事實上,武則天她能夠活到八十一歲,的的確確是個奇跡。在歷朝歷代的幾百位皇帝里面,只有梁武帝蕭衍活得比她長(八十六歲),這和天山雪蓮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有人故意歪曲,將她和天山雪蓮聯(lián)系到一起,認為是天山雪蓮才讓武則天有了這么長的壽命。雖然宮廷御醫(yī)對此并不贊同,可是民間卻對天山雪蓮極是推崇,最終天山雪蓮的功效被無限制的放大,追求者眾,以致不少達官貴人都鬧過笑話。</br></br>昔日當朝宰相王鐸身邊妻妾眾多,女人最是關心自己的身體,于是她們就在王鐸的枕邊吹風,提起天山雪蓮,于是王鐸就私底下高價求購(天山雪蓮是貢品。必須交給皇家),結果有人半夜上門兜售,作價三千銀兩一株。王鐸求藥心切,沒有仔細辨別,就買下來了。最后得知,這天山雪蓮完全是假的。不過是曬干的蘿卜葉而已。等到他派人追尋,騙子早就消失無蹤了。</br></br>當然,在現在看來,天山雪蓮已經不是什么神秘地東西,但是在唐末,這的確是人人夢寐以求的良藥,尤其是對于女人來說。尤其是對于即將生養(yǎng)的女人來說,絕對是不可替代的補品。歷代宮廷,皇后娘娘生養(yǎng),都少不了天山雪蓮的,一些有地位地貴妃也能享受。這也間接的成為嬪妃之間地位的高低比較。</br></br>玄宗時期,大唐國力強盛,西域供應的天山雪蓮最多,可惜楊貴妃始終沒有生育,因此唐玄宗引為憾事,他曾詩云:紅盔素鎧屹天山,綠甲玄靴美若仙。暴雪狂風何所懼,嚴寒酷暑氣如嫻。閑云野鶴蹤難覓。起死回生效不凡。妙品有緣才得見,驅災祛病又延年。楊貴妃則詩云:天涯海角與君度,山南地北任逍遙,雪冷霜寒今時盡,蓮花吐蕊倍妖嬈。</br></br>林詩楠猶豫片刻。低聲的說道:“這個。燦然,我不能要。你還是留著給怡婷用吧!”</br></br>殷紅林笑著說道:“這個啊,不是送給你的。是送給你們的。”</br></br>眾女微微一怔,不解其意。==他麾下的神策軍絕對不贊成和鷹揚軍硬拼,到了金州和房州交界的地方,就堅決拒絕繼續(xù)前進了,韋昭度也只能在這里無限期地停留。</br></br>至于孫揆的一百三十八道罪狀。初看之下,的確是非常駭然,但是和別人一比較,其實還是滿沮喪的,甚至讓劉鼎覺得自己距離別人的水平還是挺遠的。當初孫揆彈劾李克用。總共有三百八十一道罪狀。他彈劾朱全忠,也有兩百四十七道罪狀。朱玫的罪狀是三百八十道,比李克用少了一道,因為他是漢人不是胡人。李昌符地罪狀也有三百三十三道,少掉的五十道是因為沒有最后擁立李。</br></br>要將這些數據拿出來,劉鼎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事實上,孫揆的彈劾,除了激鷹揚軍對朝廷的憤恨之外。沒有任何的用處。當然,對于孫揆本人,鷹揚軍還是比較佩服地,無論如何,這個家伙膽敢上表控訴李克用、朱溫、李昌符、朱玫。現在還有劉鼎。是需要一點膽量的。要知道,這五個人。哪一個都不是善類,隨時可以叫孫揆家破人亡。甚至是抄家滅族的。李克用一瞪眼,連田令孜都被迫下臺了,手無抓雞之力的皇帝,是根本保不住孫揆的。</br></br>有天早上,劉鼎和艾飛雨他們一邊吃西瓜一邊海侃,結果得出的結論大家都后悔不已,早知道就不應該往興元府送紙張的。元府據說已經困頓到大臣用來寫奏章的紙都沒有了。沒有奏章,孫揆難道用竹簡來寫嗎?一百三十八道罪狀,起碼要用一千片竹簡才能寫完,就算不累死丫地孫揆,也能累死李儼。</br></br>真是一失足,千古恨啊!</br></br>其實,真正讓劉鼎等人閉門研究的,只有薄薄的一張紙,總共還不到四百字,準確來講,是三百七十三個字。</br></br>這是一份建言書。</br></br>建言書的作者名叫覃睿,現任房州刺史。</br></br>這份建言書除了抬頭、結尾,就只有三百四十三個字,它的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就是指出劉鼎地戰(zhàn)略錯誤。</br></br>劉鼎現在將鷹揚軍主力都集中在襄州,地確有從襄州進攻長安或者興元府的意思,麾下大部分將領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作為山地部隊使用地鬼臉都,都部署到了房州境內。但是覃睿一陣見血的指出,鷹揚軍地這個戰(zhàn)略,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他認為,從襄州進攻興元府和長安,事倍功半,只會白白耗費鷹揚軍的兵力,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br></br>覃睿明確指出,劉鼎想要一統(tǒng)天下,應該從襄州、壽州、揚州等三個方向同時攻略中原,率先攻取山東、河南等地,然后再攻取洛陽、潼關,最后進入關中,然后再從關中進攻四川,而不是從襄州直接進攻四川。他舉例說,秦、漢、以及本朝,都是從關中進入西川的,沒有人倒過來可以成功。</br></br>說真的,劉鼎當時并沒有意識到有什么不妥,雖然襄州到興元府都是些山地,但是他認為這些山地是可以克服的,山地部隊的建立,就是準備克服這個困難的。在他的印象中,當初劉鄧大軍,也是從東面進入的。但是,覃睿久在山南東道、山南西道任職,對這里的山區(qū)道路非常的熟悉,他列舉的例子也很有說服力,讓艾飛雨陷入了沉思。</br></br>幾個人初步分析了一下,覺得覃睿的建言書是有道理的,鷹揚軍從東向西進攻,的確事倍功半,最后可能白白付出了代價,卻什么成果都撈不到。事實上,誰都知道,從襄州出進攻長安。的確沒有從潼關直接進入長安來的方便快捷。但是,要從潼關進入長安,前提是打敗秦宗權和朱溫,這個任務太重了。</br></br>覃睿這個建議本來也沒有什么,他對鷹揚軍的戰(zhàn)略是一次修正,對他本人來說。也是一次脫穎而出地機會,然而,覃睿的最后一句話,才是最要命的,也是引劉鼎等人閉關的基本原因。</br></br>“則九五之尊遠矣。”</br></br>這是建言書的最后一句話。</br></br>這句話,等于是完全剝奪了之前的偽裝,裸地表明了劉鼎的目的。覃睿也明確的表示。他是從一統(tǒng)天下的角度來建言的,而不是從“奉天子”的方向來闡述地。如果劉鼎要做大唐的“忠臣”,根本不要考慮他的建議,如果劉鼎想要重新開創(chuàng)一個皇朝,就應該聽從他的建議。不得不說。如此裸的語句,實在是太直接,太大膽了。</br></br>一直以來,鷹揚軍地高層都心照不宣,從來沒有提及到一統(tǒng)天下這樣的目標,“奉天子”的策略實行的是很好的,至少在表面上,鷹揚軍是遵從朝廷的詔令的。例如這次朝廷的詔令,激起了鷹揚軍全軍上下無比地怒火,但是他們還是比較委婉的拒絕的,而且針對的都是楊復恭,而不是皇帝李儼。</br></br>但是覃睿的這份建言。撕破了最后地一層窗戶紙。直接命中了要害。他完全將李儼拋棄了,直言不諱地將劉鼎推到了九五之尊的地位。如果說之前鷹揚軍是從“奉天子。修耕植,貯軍資”地角度考慮問題。可能還有些顧忌的話,覃睿則純粹是從一統(tǒng)天下地角度考慮問題,裸的再也沒有絲毫的掩飾了。</br></br>這兩個戰(zhàn)略當然存在分歧,尤其是在是否進攻長安的問題上,分歧是很大的。“奉天子”,就要進攻長安,起碼要做作樣子,讓在興元府的李儼看到鷹揚軍是聽話的。但是覃睿認為,進攻長安純粹是自找麻煩,長安乃是四戰(zhàn)之地,李昌符、朱玫、李克用、王重榮,都直接可以攻擊長安,他們的地理位置要比鷹揚軍好得多,鷹揚軍從襄州出,進攻長安,很容易陷入混戰(zhàn)的泥潭,到時候是否能夠安全抽身都是問題。</br></br>要是這條道路行得通,長安就不用修建潼關天險了。古往今來的戰(zhàn)例都表明,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獨立特行的機會的,劉鼎也要遵從地理上的規(guī)律,集中所有的力量,先將淮南拿下來,然后全力以赴和朱溫爭奪中原地區(qū)。只要控制了河南、山東等地,進入長安的困難就小多了。</br></br>由于影響實在太大,這份建言書暫時被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只有極少數的鷹揚軍高層參謀知道,原件一直都在劉鼎那里親自保管。為了進一步了解覃睿的想法,覃睿本人,也被請到了襄陽城。在這之前,劉鼎等人都著重了解覃睿的背景。</br></br>三眼都的情報對覃睿的了解不多,全部加起來的資料,還不到覃睿的這份建言書字數多。事實上,按照郭禹的描述,覃睿此人一直默默無聞,在山南東道并不顯眼。他管轄的房州,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動亂災荒,但是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功績,民眾對他的評價也是一般般,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br></br>鷹揚軍這次大規(guī)模調整地方官員,他屬于無功無過的一類,繼續(xù)擔任房州刺史的職務。因為房州刺史緊靠著金商都防,隨時可能生戰(zhàn)事,鷹揚軍其實在這里投入的資金還是比較少的,換句話來說,房州暫時是被忽略的區(qū)域,覃睿在這里主政,鷹揚軍也不指望他能夠做出多大的功績來。</br></br>然而,就是這份建言書,將他從平凡中一下子突兀出來,吸引了鷹揚軍高層的注意力。有關覃睿的情報也源源不斷的送來。不久之后,劉鼎等人現,在覃睿默默無名的背后,其實有著一股相當大的實力,只是這股實力平時比較低調,不顯山不露水的,才會被之前的人們忽視。</br></br>覃睿有個朋友叫做荊頌,是均州武當山上的隱士,據說已經辟谷三年有余。均州素來有修道的傳統(tǒng),武當山更是修道的天堂,均州刺史馮行襲也為均州的修道提供了方便,使得修道之人在此聚集。荊頌在這里有相當的名氣,門下弟子據說有百人之多,其中出色者不下十人。</br></br>在荊頌的門下弟子中,有個叫做葉慕風的,很得荊頌的真?zhèn)鳎巳嗽诮瓭h一帶是大大有名的俠義道人物,傳說有當年李靖的風范,打家劫舍,鋤強扶弱,甚至連以前的趙德湮都吃過他的虧。只是民間傳說往往言過其實,又從未和葉慕風會面,劉鼎等人都不太相信。</br></br>光啟三年三月初,覃睿到達襄陽,隨即被劉鼎請來,在節(jié)度使衙門后面的涼亭商議。因為事關緊密,參與商議的只有劉鼎、艾飛雨、李怡禾、崔綰、張鐸、高郁、史光璧等少數人。涼亭的周圍,都是鬼雨都戰(zhàn)士在把守,令狐翼擔任警戒隊長,無關人員都被攆得遠遠的。</br></br>覃睿沒有隨從,只帶了一個小道童。這個道童叫做陳摶,只有十二三歲,眉清目秀的,機靈好動,很得人喜歡。覃睿進去涼亭以后,陳摶閑得無聊,就坐在石頭上默念經書。艾飛雨身邊的順治小和尚這些天正納悶,因為艾飛雨沒有時間和他下棋。他將艾飛雨送入涼亭以后,也閑得無聊。剛好陳摶來了,一問之下,陳摶居然也懂得下雙6,兩人立刻捉對廝殺起來。</br></br>(召喚月票,有月票的兄弟們繼續(xù)給我?guī)讖垼屛胰A麗的爆一個月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