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節(jié) 軍事秘約(1)
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jīng)崩潰了,現(xiàn)在德國正處于魏瑪共和國時期,當然這個魏瑪共和國不是正式名稱,德國的國名并沒有改,仍然稱呼德意志帝國,但因為戰(zhàn)后的政府在魏瑪這個小城通過了一部憲法,廢除了帝制,后來的史學家為了跟德皇時代的德意志帝國區(qū)分開來,才稱呼從戰(zhàn)后到黑特勒建立第三帝國之間的這段德國政權為魏瑪共和國,這就是俗話說的史稱。
此時的總統(tǒng)是一戰(zhàn)英雄保羅·馮·興登堡。趙書禮沒想到,盡管德國帝制和貴族制度已經(jīng)消失了,可是高星橋“馮”這個便宜貴族頭銜竟然那么有用,上次他來這里的時候就因為一個‘馮’姓而受到各方的禮遇。這次他不過代表了中國一個地方政府訪問,沒想到竟然獲準覲見了德國總統(tǒng)保羅·馮·興登堡將軍,并且他還說服興登堡在趙書禮到德國后,接見趙書禮。
趙書禮已經(jīng)見過了蘇聯(lián)的史太林,按說見興登堡這個跟史太林地位對等的人物不該意外,可是要注意的是,蘇聯(lián)跟趙書禮勢力之間可是有著外蒙問題的,而德國跟趙書禮之間則沒有任何瓜葛,因此興登堡愿意見趙書禮,讓趙書禮以為全是靠著高星橋的關系,心里對這個人的評價頓時又上升了一大截。
興登堡有著德意志式的傲慢,雖然答應接見趙書禮,但是卻讓趙書禮在客廳等了足足有一個小時,這讓陪同的高星橋萬分抱歉,反倒是趙書禮非常自然,沒有任何不悅,因為他心里知道他來自一個三流的國家,不受禮遇也很正常。有生氣的空兒,還不如多做點有利于國家的實事呢。
終于有秘書來通知趙書禮可以去書房見總統(tǒng)了,在書房見面這說明了對方對這次會面的態(tài)度極度不重視,仍然在表現(xiàn)著他的傲慢和對趙書禮的輕視。
“你好啊,偉大的德意志總統(tǒng),一戰(zhàn)中的英雄興登堡將軍!”
一見面趙書禮熱情的問候道,仿佛絲毫沒有受到對方輕視態(tài)度的影響。
高星橋擔任翻譯,他還沒有把這句話翻譯完,興登堡已經(jīng)伸出了手要跟趙書禮握手。
主動握手這不是熱情,恰恰相反是因為他把自己擺在一個更高一級的位置,因為在西方禮儀中,上級是應該主動跟下級握手的,而下級是不能在上級之前伸出手的。
趙書禮同樣沒有在意,伸出了手緊緊的握了一把,然后他語出驚人的說了一句能讓興登堡嚇一跳的話
“閣下,我聽聞德國跟蘇聯(lián)有軍事秘約,雙方合作研究軍事科技,成果共享,我國【整府】也希望能跟貴國合作!”
興登堡雖然也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但是畢竟是軍官出身,搞【整治】跟史太林那種人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他臉色頓時就不對了,接著生硬的否認:“你聽誰說的,這是污蔑,我們偉大的德意志絕對不會跟蘇聯(lián)那種國家合作的。所謂軍事秘約根本就是對我國的侮辱,你不應該相信這些東西。”
趙書禮笑道:“或許吧,我也只是聽說,您知道在一戰(zhàn)中雖然貴國失敗了,但是這完全不是軍事上的失利,因為直至停戰(zhàn)勇敢的德意志軍人仍然在別國的領土上,而德意志領土上沒有一個敵人士兵。加上我國一向都推崇德意志的軍事力量,所以就有各種消息亂傳了,并且在我國像高先生這樣的德意志忠誠的朋友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在過去都是能夠跟德皇通信的,所以我也就相信了他們那里來的消息。”
趙書禮的話既有恭維,又有忽悠,既讓興登堡這個軍人心中不承認失敗的情節(jié)得到滿足,又暗示中國人對德國是抱有好感,對他們的失敗持有同情和不平的。
果然這句話效果不錯,興登堡的臉色舒展開來,笑道:“趙良悟我的朋友,您說了句真話。不錯,德意志是鐵打的,他永遠不會失敗,總有一天德意志還會崛起的。”,
“我始終相信有這么一天!”
“對了你剛才說什么軍事合作?”
“是的,我相信中國和德國之間有廣泛的合作前景,其實并不僅僅局限于軍事領域!”
興登堡點點頭,但是卻推脫過去了,說以后再說。兩人又隨意的說了些個人對國際形勢的理解問題,交流了些意見之類的公式化的形式后,就結(jié)束了這次會晤。
雖然會晤沒有達成什么實質(zhì)性的結(jié)果,但是趙書禮看明白了兩點,第一點是興登堡跟史太林那樣的專業(yè)整治家不一樣,這個人更加情緒化,或許一高興什么都做得出來,第二點是這個人不像史太林那么專權,有些事他不能或者不愿意一家言。
會晤結(jié)束后,當晚趙書禮受到邀請跟高星橋一起參加了興登堡在家中舉辦的晚宴,接下來一些天里,接二連三的都有德國人宴請趙書禮,當然每次都少不了高星橋,讓趙書禮分不清哪些人主要是為了請誰。但是趙書禮耐得住性子,此后雖然有機會但是他一次都沒有跟興登堡在提起軍事合作的事情。
反而開始不斷的回請德國各界政要,也接二連三的舉辦宴會邀請工業(yè)界人物,像他們推介綏遠的優(yōu)勢,煤炭資源豐富,各種礦產(chǎn)品類多樣,面積廣大加上外蒙一起是三個德國還多。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中國有巨大的人口,這意味著龐大的市場,但是卻極度缺乏技術,如果德國人去那里投資一定可以獲得巨額的回報。而且政府提供極大的優(yōu)惠政策。
“那我們?yōu)槭裁匆x擇在綏···遠,那么一個內(nèi)陸地方投資呢,我想貴國沿海相比閣下主政的省份更有優(yōu)勢,也更適合我們?nèi)ネ顿Y。”
趙書禮正在推介優(yōu)勢,忽悠德國人的時候,突然一個留著小胡子的德國工廠主挑刺道。
趙書禮笑道:“沒錯沿海交通更加便利,但是請記住,一戰(zhàn)過后德國的船運力量受到了致命削弱,而我國歷來都是一個海運弱國。可是如果通過蘇聯(lián)的西伯利亞鐵路,那么從德國到中國最近的路途恰好是外蒙,而外蒙跟綏遠一體,目前都是由在下主持【整府事務】。所以說綏蒙地區(qū)跟德國在交通上不但不是劣勢,恰恰相反是絕對的優(yōu)勢。另外,綏遠外蒙資源豐富,卻又沒開發(fā),正適合德意志先進的技術去嫁接。還有一點我要強調(diào)的是,在整個中國,甚至在整個世界上,你們都找不到一個地方可以提供那么優(yōu)惠的政策給各位企業(yè)主的。”
小胡子沉默了,想了想又問道:“先生可以在說說你們的政策優(yōu)惠嗎?”
“我們的政策是,對于特定的行業(yè),比如機器制造,飛機制造,汽車制造等行業(yè),給予三年免稅期,三年到五年稅收減免一半,并且優(yōu)先解決道路電力和用水問題。”
“我的工廠是搞管道焊接的,請問可以獲得免稅政策嗎?”一個偏瘦的德國工廠主受到吸引,問道。
趙書禮回答:“具體的行業(yè)目錄,各位會后可以找我的秘書領取,謝謝。不過我想說的是,這些政策能否實行并不在我們綏蒙政府,而在于貴國政府的態(tài)度。我剛才說過,只要我國跟貴國簽署了互惠的經(jīng)濟協(xié)議,那么各位絕對是可以享受到最優(yōu)惠的待遇的,對有些企業(yè)甚至可以說是超國民的。”
這樣的推介會趙書禮幾乎每隔幾天就搞一次,雖然花費不菲,但是他對此是不惜工本的,此次帶來了兩百萬銀元,其中一百萬就是搞招商的經(jīng)費,并且還可以視情況無限增加,趙書禮的一個信條就是花大錢辦大事。如此不惜代價,收獲自然是有的,很快就有心動的大企業(yè)主開始主動的聯(lián)系趙書禮,并且自發(fā)的去游說興登堡政府去了,這就是趙書禮要的結(jié)果。對付不同的政府他有不同的策略,對于蘇聯(lián)那種,必須跟金字塔頂層的人物直接對話,而對于德國這樣的西方國家,民間的聲音還是很大的,哪怕是軍國主義氣氛濃厚的德意志也不例外。,
除了搞經(jīng)貿(mào)推介會,趙書禮還招待了很多留德的學生,他希望能把這批高級知識分子都招攬到自己的地盤上去。趙書禮沒想到的是,自己在這批學生中還挺有名氣,原因嗎自然是收復外蒙的功績了。他的這些功績,平時自己都沒有時間去關心的,因為他要時時刻刻的盯著那里會不會發(fā)生變局,但是在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熱血的學生中間,他的名聲卻是非常響亮的。因此招攬留學生的計劃也很順利,不少學生表示立即就愿意跟趙書禮回去,可是趙書禮拒絕了,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完成學業(yè),并且對學生們說,要是在德國遇到什么困難,可以找綏遠政府解決,綏遠政府決定在德國設立一個商業(yè)事務處,以后可以兼做留學生在德國的活動中心。
趙書禮還參觀了德國很多的企業(yè),他發(fā)現(xiàn)跟過去相比,德國的企業(yè)已經(jīng)完全變樣了,各種設備幾乎都是新的,舊設備據(jù)說戰(zhàn)爭結(jié)束的幾年里不是生銹就是當賣廢鐵了,真是可惜了。但是新設備有新設備的優(yōu)勢,這些采用最新技術生產(chǎn)設計的機器設備,采用的也是最新的工藝,生產(chǎn)效率非常之高幾乎是蘇聯(lián)同類工廠的一倍以上,在國際上競爭力也非常強。
1926年3月,趙書禮到德國已經(jīng)一個月了,終于他又得到了興登堡政府的約見,這次非常正式,他們想跟趙書禮進行商業(yè)上的合作談判。但是一談論具體事宜,趙書禮卻拒絕了,他要求單獨面見興登堡。
這次跟興登堡的見面,趙書禮再次提出了軍事合作的要求,并且表示合作中產(chǎn)生的經(jīng)費由中國一方全力承擔,而技術則雙方共享。同時他再次提出了德國跟蘇聯(lián)的軍事合作,要求按照跟蘇聯(lián)合作的模式建立中德合作。
興登堡這次沒有否認德國跟蘇聯(lián)的秘密合作,同時表示他會考慮趙書禮的要求。然而不久趙書禮就又跟興登堡會晤了一次,這一次他說服了興登堡,只用了幾句話而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