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言出必行
柳飄絮聽著柳正元所說,只覺得肚子一陣陣抽痛,“你覺得我在羞辱柳家,別忘了,我也是柳家的人!不過大哥的話我聽明白了,往后,我不會再一廂情愿地為柳家打算,我會做好穆王妃。”
柳正元沒說話,看著柳飄絮離開,他目光中露出不忍,可克制著自己。柳家能為她做的,就是讓她走她選擇的路。
李詩葵聽說柳正元受傷,連忙過來。
管家對她已經(jīng)在熟悉不過,“李三小姐來了。”
“福伯好。”李詩葵脆生生地喊了一聲,便自顧熟門熟路地去柳正元的院子。
柳正元早聽見她聲音,想將人擋在院子外,但他行動不便,李詩葵音至人也至,邁步就朝他的房間過來。
柳正元連忙道:“你現(xiàn)在院子外等我,我收拾下馬上去見你。”
柳正元還特地躲在屏風外,實在是他剛才又脫了衣服準備上藥,現(xiàn)在不方便見李詩葵。
李詩葵知道他顧忌很多,嘟嘴無奈道:“行吧,那我在外面等你。他們說你受傷了,你不要緊吧?要不要我?guī)湍悖俊?br/>
李詩葵說要走,可人又站在屏風外說話。
柳正元艱難穿著衣服,背后的傷口拉動,他疼得神情一抽,咬著牙強忍道:“我沒事,只是小傷而已,你先去外面等我。”
“好吧,有事要喊我。”
柳正元輕聲嗯了一聲,李詩葵這才滿意地出去等著。
福伯連忙端了李詩葵喜歡的花果茶過來,笑著道:“這是少爺特地買回來給小姐的,平時都舍不得喝。”
“我知道。”李詩葵笑著喝了起來,擺手道,“福伯,你不用伺候我了,我自己喝就行,你去忙你的吧。”
福伯笑著下去,覺得這李三小姐看著嬌俏,卻是真好教養(yǎng)。
柳正元換衣服換了半天,慢吞吞才出來,把李詩葵等得都快不耐煩了,李詩葵站起來,正要進去看情況,柳正元就面無表情出來,關(guān)上了門。
柳正元道:“走吧。”
“去哪兒?”
“不是答應了,今天帶你去看冰燈嗎?”柳正元將一件披風披在李詩葵肩膀上,毛茸茸的白色披風將李詩葵襯托得更加嬌嫩俏麗。
李詩葵道:“你都受傷了,今天不去了,我陪你坐著。”
“小傷而已,難得我今天休假,我?guī)闳ァ!?br/>
李詩葵和柳正元在一起有段時間了,她算是發(fā)現(xiàn)了,柳正元看著年輕有為,出身名門,做事卻是一板一眼的,認定的事情必須要做。無論答應她什么,一定都會做到,還從沒有試驗過。
李詩葵性子天真爛漫,做事沒有規(guī)劃,反倒喜歡柳正元這種什么事都安排妥當?shù)摹?br/>
不過……
有時候好像呆了點。
李詩葵道:“柳正元,我今天不想去看冰燈了,太冷了,我這兩天跟著芷萱姐去田里上上下下的,好累的。”
柳正元聽李詩葵這么說,愣了下,點頭道:“那就不去看冰燈了,你想去哪里?”
“哪里也不去,就在這坐著喝茶。來,快坐,”李詩葵拉著柳正元坐下,“我跟你說,芷萱姐剛給我看了她寫的故事,特別感人……”
柳正元聽著李詩葵將段芷萱筆下的故事,故事很吸引人,可是卻完全比不上眼前的人吸引人。
柳正元面露溫柔笑容,天地雪色,目光所向往之處卻只有她。
太子府。
容惜音從張長生的私田里帶回了兩株稻苗,她已經(jīng)親自去田里看過基本能確定,但還是想找個人再確定。
祝芝源本來今天是在大農(nóng)司的,但聽說太子妃找他,便翹了班立刻小跑趕來太子府。
祝芝源到了太子府門口,覺得自己未免表現(xiàn)得太急切,于是又故意停在門口深呼吸了幾口氣,覺得差不多了,才有條不紊邁進太子府。
容惜音將兩株稻苗遞給祝芝源,“祝大人,你見多識廣,看看這種稻子以前可在京里種植過。”
祝芝源連忙細細看起來,又掏出隨身攜帶的百稻集仔細比對,才點頭道:“不錯,這種稻子以前確實在京里種過,這是我這幾日查閱典籍找到的一本記錄。據(jù)上頭記載,京北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種稻苗,可在堿水中存活,但因為口感遠不如南稻,可種植范圍窄,成本高等緣故,漸漸被舍棄。”
容惜音點頭,“京城一代多為鹽堿地,看來這確實是要找的海水稻。”
祝芝源道:“太子妃,你找這所謂的海水稻做什么?”
“我想在京里推廣。”
祝芝源當即緊皺眉頭道:“根據(jù)大農(nóng)司府庫的記載,之前也曾經(jīng)嘗試過推廣,但事實證明并不合適,所以這種稻谷才從京城剔除的。”
容惜音搖頭道:“我說的推廣并非是現(xiàn)在,這還需要改良。祝大人,我曾經(jīng)去過一個地方,那里的海水稻跟這個相似,但卻又有所不同。能做到一年三熟,顆粒飽滿,完全能與北稻想媲美。”
“那地方在哪里?”祝芝源急切問,“若是能找到的話,那別說京里,蒼云國的口糧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容惜音道:“那地方已經(jīng)找不到了。不過我知道他們是怎么找出來的,就是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
祝芝源不由得遺憾,又點頭道:“是,若是如此容易,太子妃也不用大費周章了。太子妃,你所說的找出來的方法是什么?”
“兩系雜交法。”
祝芝源直接懵了,太子妃的每個字他都聽懂了,但連在一起完全不懂。
容惜音道:“簡單來說,就是篩選出好的南稻和北稻,然后進行雜交,培養(yǎng)出新的適應鹽堿地和食用的海水稻。”
祝芝源怔怔問:“那需要多久?”
“快的話三年,慢的話五年,當然,也有可能更久。”
祝芝源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年紀,他如今四十,應該至少還有十年可活,“如果真能解決蒼云國用糧問題的話,別說三五年,十年三十年都不算久,太子妃,我愿意一試。我祝芝源倘若真完不成,也定會找到合適的人繼續(xù)下去,直至完成為止。”
容惜音聽到這么重的承諾,只覺得手上的稻苗似有萬斤,“祝大人,你只是聽我一說,何以就愿意相信?”
祝芝源鄭重道:“因為太子妃是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人,祝某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