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孫石頭自殺了
冷清歡與慕容麒從相府里出來,已經(jīng)是萬家燈火,繁星滿天。
兩人牽著馬,沿著街道慢慢走。路過商鋪門口,伙計正要打烊,冷清歡心里一動,進了鋪子。
她要聯(lián)絡飛鷹衛(wèi),調(diào)查一下清瑤身邊婆子的背景。
按照清驕所言,自始至終,也就只有這個婆子最為可疑。而且,她又是剛進皓王府,不知道原先是什么身份。誰知道會不會居心叵測,也或者被人利用呢?
這話直白地去問皓王妃有點不太好,就像自己對皓王府有什么懷疑似的,會壞了兩個府上的和氣。
掌柜的知道她的身份,見她進來,就自覺地帶她進入了內(nèi)室,嚴嚴實實地閉上房門。
冷清歡將來意告訴掌柜,然后又想起另一件事情來。
“你是飛鷹衛(wèi)的元老,我問你,咱們飛鷹衛(wèi)掌握的資料里,為什么沒有關于刑部的?”
掌柜的沒有想到她會突然問起這個:“關于刑部的,有啊,刑部油水那么多,官員最是黑心。上到尚書侍郎,下到天牢司獄,全乎著呢。我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消息都是我這里一點點匯總起來的?!?br/>
“可我接手的那些資料里,六部幾乎都有,就唯獨缺了刑部?!?br/>
掌柜的搖搖頭:“那小人就不清楚了。估計是遺失了?也有可能,原教主當初用幾箱子書冒充這些資料上繳朝廷,里面肯定也真真假假地摻了一些吧?”
的確是有這么一回事兒,冷清歡并沒有放在心上,原本也就是隨口問起。交代清楚之后,便與慕容麒回府了。
飛鷹衛(wèi)辦事效率還是杠杠的,前一天晚上吩咐下去,第二日一早,就收到了飛鷹衛(wèi)傳過來的消息。
打聽一個土生土長的婦人背景,對于飛鷹衛(wèi)而言是輕而易舉的。這一點,慕容麒覺得自己的諦聽衛(wèi)都自愧弗如。
這個婆子身家清白,土生土長,不過與皓王妃多少沾親帶故。
皓王妃往冷清瑤身邊安排自己的眼線,無可厚非。只要來歷清白,沒有什么牽扯,那應當?shù)拇_就是自己多慮了。
那么,真的就是這只蟲子出了錯?將蠱蟲帶入大牢的,另有其人吧?
冷清歡一籌莫展,不知道究竟從哪里下手,現(xiàn)在又不好插手審問天牢里的獄卒,怎么洗清清驕的嫌疑呢?
兩人毫無頭緒,決定先去天牢,看看能不能見到冷清驕,從他口中得到什么有價值的線索。
剛剛趕到天牢,才知道,天牢里,出事了。
獄卒孫石頭與冷清驕兩人因為都有嫌疑,所以暫時全都被限制了自由,關押在天牢之中。
不過為了防止兩人串通口供,或者其他不可預知的原因,兩人的牢房并不在一塊,分別在兩個對角。
刑部尚書也剛剛趕到,準備分別提審二人,抽絲剝繭,查找線索。
他手里拿了天牢里幾人的口供,交到慕容麒的手里。
慕容麒大致翻看了一眼,不出預料,其他人眾口一詞,全都將矛頭對準了冷清驕。
刑部尚書一臉的為難:“皇上限期破案,時間不富?!,F(xiàn)在這勢頭對二公子不利啊。下官請王爺示下,您說怎么跟皇上回稟呢?”
慕容麒是心知肚明,這老油條深諳官場之道,老奸巨猾,處處都是套。自己一表態(tài),出事就是背鍋俠。
“大人若是覺得已經(jīng)查實,證據(jù)確鑿,那就可以呈報皇上了。此事本王避嫌,不好插手?!?br/>
可問題是,冷清驕有嫌疑,但是沒證據(jù)啊。您說不能插手,那現(xiàn)在是在做什么?
“下官就是想問問麒王妃,這驅(qū)蟲認主之術是否可以作為證據(jù)?”
冷清歡眨眨眼睛,手里漫不經(jīng)心地翻看著那些口供:“蟲子就在我這里,要不,你再試驗一遍?否則,我挺擔心的,萬一皇上不信,讓當眾演示一番,它再跑到大人您的身上可就不妙了?!?br/>
刑部尚書在心里暗罵了一句,兩人全都說得好聽,大公無私,這明擺著,就是護短啊。
還沒張口呢,突然有獄卒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差點被丟在地上的一截繩子絆個跟頭:“大,大人,不好了!”
刑部尚書不悅呵斥:“大膽,王爺還在這里呢,休得無禮!”
獄卒使勁兒喘氣,拍著心口,顧不得行禮:“孫石頭,他,他死了!”
“什么?”刑部尚書大吃一驚:“昨兒不是還好好的嗎?”
“就剛剛,剛剛您不是讓小的去將孫石頭傳喚過來么,小的過去,就見孫石頭用褲腰帶將自己吊死在窗戶上了!”
“自殺?”
獄卒點頭,一邊說一邊比劃:“瞪著眼,舌頭伸了老長,屎尿的拉了一褲子,甭提多埋汰了?!?br/>
慕容麒與冷清歡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心里也“咯噔”了一聲:“為什么自殺?”
獄卒略一猶豫:“好像是畏罪自殺?!?br/>
“何以見得?”
“牢房的墻上,孫石頭留了血書?!?br/>
“去看看?!?br/>
慕容麒一聲吩咐,三人立即在獄卒的帶領下,七拐八繞地到了關押孫石頭的牢房。
牢門大開,幾個獄卒正在牢房門口指指點點,誰也沒有進去。
現(xiàn)場還沒有破壞,依舊保持原樣。
孫石頭死狀的確十分凄慘恐怖。尤其是這個時候,陽光正好透過一人多高的小窗口照射進來,隔著柵欄,斑駁在死者跟前,他凸起的眼球,眼白那么多,就顯得分外猙獰。
慕容麒與冷清歡誰也沒客氣,直接就進了牢房。
與孫石頭的死同樣醒目的,就是墻上鮮血淋淋的幾個大字。
字跡很潦草,還帶著顫抖:賣國求榮,以死贖罪。
顯而易見,其中之意,應當就是指,他不應當勾結(jié)漠北,賣國求榮,做下錯事,只有以死謝罪了。
獄卒們在牢房外面指指點點:“這孫石頭平日里貪點小便宜也就罷了,怎么這么糊涂,連這種不要命的銀子都賺?”
“早起我還來這里巡邏了一圈,跟他打招呼,他也沒有應聲,黑咕隆咚的,我也沒有往里瞅,以為他是心里不舒坦。誰知道怎么就想不開了?!?br/>
“這是行跡敗露,害怕大人審問,所以就直接自盡了。也免得連累咱們兄弟們都跟著受審吃瓜烙。”
“你說他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要這么多銀子做什么?”
“誰還嫌銀子咬手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