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祈愿九州同(4)
為能打通物資通道,何未接連數(shù)日宴請早已隱退的京城貴胄。宿醉之后,她頭疼欲裂,喝了扣青熬煮的補氣湯藥,在八步床上處理半日船務(wù)公司的要事,昏沉沉再睡去。
暑熱催人醒,她再睜眼,天已全黑。
扣青意外沒來打擾,何未口齒干澀,手臂軟綿地撐在床邊沿,光腳下了床。因有八步床的雕花圍欄遮擋,直到她離開圍廊,見到西次間透過來的微弱燈光。
他回來了。
這念頭無法阻擋,如暑熱之氣,撲面而來。
過往年歲,謝騖清往來平津,都以不期而遇的方式出現(xiàn)。唯獨今夜,她竟沒一絲懷疑,隔著一扇推拉門的是他。
她穿著夏日的輕綃衫褲,淡青色。
腳光著,往前兩步,心跳得厲害,旋即扭頭去了衣柜前,像被他偷聽到似的,輕緩拉開木門,手胡亂撥動,欲挑一件合適的連身裙。
輕綃衫褲丟到太師椅上,絲緞裙擺從腰身上落下。她借月光看鏡中人,想到方才睡醒,擔(dān)心面上不干凈,幾步走到紅木臉盆架子旁,撩了一把清水,撲到臉上,等擦干凈,回到鏡子前,打開胭脂盒,以白棉花沾了稍許,壓到唇上。
略定了心,她趿拉著拖鞋,到門邊,輕推開。
安坐于燈影里的謝騖清,獨自一個人坐在那兒,披著喬裝成商客的西裝,一只手臂撐在椅子扶手上,像等了幾個時辰,微闔眸。
從戰(zhàn)場下來的男人,沒機會精細。白襯衫一看便是匆匆穿上,未熨燙過的。
他察覺臥房開門,睜了眼。
何未和他對視,笑著笑著,眼睛紅了。他的眼睛里盡是紅血絲,疲憊不堪,但露出的笑容卻是溫柔的。
“回家了,為何不進來?”她輕聲問。
他道:“你睡覺不安穩(wěn),怕躺上去吵醒你。”
“寧可被你吵醒。”難得見面,相處的時間自然要多一秒是一秒。
他一笑,坐正身子。
何未留意到他的右腿似不舒服,挪動時稍稍慢了。她佯作未見,到他身旁:“平津兩地報紙,都在講同盟軍的豐功偉績,”她挨著他,到并排的太師椅上坐了,“你們戰(zhàn)前動員時的詩,斯年全都會背。”
她言罷,又道:“各界在全力支持你們。我不知道你在察哈爾有沒有聽到何先生的一段詩,就是廖先生的遺孀,她寫得罵得都十分痛快。”
國共合作破裂時,廖先生被暗殺,其遺孀何先生辭去一切職務(wù),多年致力于營救□□,呼吁抗日,奔走在籌款籌醫(yī)藥物資的第一線。她組織女人們一同抗戰(zhàn)救國,支援戰(zhàn)場,而罵昔日同僚的話,也足夠直白——
枉自稱男兒,自受倭奴氣,不戰(zhàn)送山河,萬世同羞恥。
吾儕婦女們,愿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謝騖清輕頷首,答:“聽到過。”
“還有天津的報紙,贊頌?zāi)銈儯跃乓话艘詠恚挥衼G失國土的戰(zhàn)報,而你們在察哈爾的多倫一戰(zhàn),終于為我們爭得了國格。”
謝騖清笑著看她。
多年相知,他讀得出何未面上的急切,想告訴他,仍有千萬人在身后,支持抗日的軍隊。
“今日回來,為槍支,還是醫(yī)藥品?或是食物?”何未仿佛有說不盡的話,“我們想辦法在打通運輸?shù)穆贰!?br/>
“今夜不談戰(zhàn)事。”謝騖清道。
他握住她搭在太師椅扶手上的左手,像沉浸在心事中,緩慢地用指腹感受她的體溫。
何未從未見過謝騖清如此。
于那冊家書中,她于只言片語中窺到過他的失意、失望和望不到家國前途的悵惘。謝騖清的失落,總被壓在列強欲瓜分華夏的憂慮下。
“那說……貴州。”謝騖清的故鄉(xiāng)。
“貴州。”謝騖清輕聲重復(fù)。
他已久別故土,乍一提到,眼前像有了駐地不遠處的星點苗寨燈火。
“想聽什么?”他問。
“什么都好,你是京城女婿,我是貴州媳婦,”她柔聲道,“沒機緣隨你嫁入謝府,總是有遺憾的。”
“貴州……”謝騖清傷腿微微挪動,以便讓血脈更暢通,“那里是第六個脫離清廷獨立的地方。盛產(chǎn)竹木、桐油、烤煙、菜籽,后來,因為軍閥養(yǎng)兵,開放了煙土生意。”
士兵每月軍餉六、七元錢,軍官則須更多。龐大的地方軍隊,每年軍費上百萬,從何處來?土特產(chǎn)產(chǎn)業(yè)供不起,最不費力的就是鴉片種植販賣。
謝騖清的眼睛蒙著一層淺光,來自案上燈火。
“你們喜歡吃什么,家里招待客人?或是逢年過節(jié)的宴席,”她截斷他的回憶,笑著問,“或是……婚宴?”
謝騖清也笑了,看她。
“若是你娶我,在貴州謝府,”她問,“會有如何的宴席?”
“我父親勤儉慣了,不像別家府上養(yǎng)一屋子家廚,”謝騖清道,“但若娶何二小姐,必會從故友家借家廚,紅案、白案分工而作。”
他見何未聽的認真,松開她的手,換了另一只手肘撐著椅子,神色輕松起來:“我們那里處在山區(qū),沿海物產(chǎn)運送過來不方便,過去宴客都用水發(fā)海味做重頭菜。魚翅、鮑魚、海參這些東西貴,在山里難吃到一次,借你我成婚,須讓軍中有功勛軍官都嘗一嘗。”
何未笑,像真籌備起來了,在已消失的謝府。
“他們許多人,一生沒出過省,”謝騖清給她講,“卻愿意相信父親和我,追隨我們反省內(nèi)的軍閥,支持我們禁煙。”
謝騖清和她隔著兩張?zhí)珟熞萎?dāng)中的小案幾,燈在當(dāng)中。
他于燈火后,望著她:“自從十八歲掌兵,從未有一日怠慢,唯恐辜負的就是他們。”
謝騖清的大哥曾說,你不能因眼界有幸被打開,而去苛求那些為了幾兩碎銀賣身從軍,為賺口飯吃,追隨軍閥的人。他們當(dāng)中的人,許多沒機會見到一張中國全圖,認出自己在哪一個大省,故鄉(xiāng)故土,對他們來說,就是這一生能走過的版圖了。
當(dāng)時的二哥說,救國這一途,有幸看得遠的人,須身先士卒,以血鋪路。
兩人久久對視。
何未拉住他的手,摸到上面的傷口,細小的傷,還有舊傷疤。她翻過他的手掌,看掌心里的一塊新傷。聽說多倫一戰(zhàn),以肉身對重機槍和飛機炮彈,最后,不少將領(lǐng)抽出大刀沖鋒,其慘烈和英勇,她窺見一角,已不忍設(shè)想。
何未離開,從臥房里找出一把小剪刀,金色銅制,工藝復(fù)雜,把手是只展翅的金蝴蝶。謝騖清遲疑了一霎,認出那年,天津法租界的酒店房間見過極相似的式樣。
何未握住他的手指,墊了一個手帕在小案幾上,聚精會神為他剪手指甲。
蝶翅藏在她手心里,隨著光影,明暗變換。
“這剪刀,”謝騖清沉浸在她的溫柔里,輕聲問,“倒是眼熟。”
何未一愣,抬眼,從謝騖清眼里瞧到了打趣的意圖。她抿起唇角,不吭聲,明明都有了兒子了,面對他時總有初相逢的心悸。
謝騖清被她的害羞引得笑起來。
“飯店房間里用過,見到一樣的便買回來了。”她答。
謝騖清笑而不語,忽地傾身,離近。
“等我剪完,”她臉熱地嘟囔,“再告訴你。”
何未裝聾作啞,把他一只手的指甲修剪完,見他仍帶著趣意,等她說。
“你那天受傷醒過來,”她小聲說,“盯著我看,我感覺到了。”
那天,她微微低著頭,靠在床邊沿,握著小剪子,總覺被什么籠住。她自幼隨二叔學(xué)習(xí)應(yīng)酬,對人的目光極敏感。在微妙的氛圍里,抬頭也不是,停下也不是,她在不安和若有似無的心悸心動里,對著窗簾縫投進來的一道亮光,佯作聚精會神地剪小指指甲。
彼時,謝家少將軍對她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救命恩人。
鬼使神差地,她在賣金件兒的鋪子里,見到了極相似的一把小金剪刀,便買下來,一用多年。
紅黃相融的火焰,在燈里跳動搖擺。
兩人在這個深夜,仿佛都被推回到軍閥混戰(zhàn)時。
時間在耳邊夾帶著風(fēng),呼呼地吹過,帶來臘月寒冬的雪和冷意。
南方的一個消失許久的男人,從廣州城的軍閥倒戈叛亂里僥幸逃過一劫,腹部傷重,剛能下地,便召集部下開軍部會議。一封急電送至公寓書房,他披著護國軍軍裝外衣,左手邊是革命軍缺軍餉的軍報,右手接了短短一行字的電文:謝四與其子被扣京中。
握著電文的謝卿淮,良久不語。
他對折抄寫電文的紙,插在了兩份軍報當(dāng)中,問身邊的副官:“到過北京嗎?”
年輕的林驍怔住,好端端的問北京做什么?電文機密,無人閱覽過,包括心腹副官。
“我在四九城有個宅子,過去叔叔住過,在一個……”他似在思索,面容上不見喜怒,平靜語氣中藏著幾不可見的謹(jǐn)慎,即將面對生死危機的謹(jǐn)慎,“叫百花深處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