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漢卿 十二首
關(guān)漢卿 十二首
關(guān)漢卿,生卒年不詳,或認為生于金宣宗興定年間(1217—1222),卒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年。大都(今北京)人,一說祁州(今河北安國)人。曾為太醫(yī)院尹。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為一時之冠,是玉京書會的領(lǐng)袖人物。晚年居于杭州。元代雜劇代表作家,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名作有《感天動地竇娥冤》《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閨怨佳人拜月亭》等。《太和正音譜》稱其詞“如瓊筵醉客”。王國維稱其“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南呂〕四塊玉 閑適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
○投:同“酘”(dòu),酒再釀。
○醅(pēi):未過濾的酒。
○潑:同“酦”(pō),釀酒發(fā)酵。
〔南呂〕四塊玉 閑適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么。
○南畝:泛指農(nóng)田。因南坡向陽,利于生長,古人多選擇南坡開墾田地,故稱。
○東山臥:晉代名臣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
〔南呂〕四塊玉 閑適
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利名場,鉆入安樂窩,閑快活。
○意馬心猿:心思如猿猴跳躍,馬匹奔跑,難以平靜。
○槐陰午夢:唐代淳于棼在槐樹下醉倒,夢入大槐安國,為南柯郡太守,榮耀一時,歷經(jīng)悲歡離合,醒來發(fā)現(xiàn)不過一夢。
〔雙調(diào)〕沉醉東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zhí)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沉醉東風》,此曲牌第一、二句須對仗,三、四句亦須對仗。
○閣:通“擱”。此處指噙著。
○者:語助詞。“好去者”為送別之詞,好走,一路平安。
元 / 趙孟頫 / 水村圖卷(局部)
〔雙調(diào)〕沉醉東風
伴夜月銀箏鳳閑,暖東風繡被常慳。信沉了魚,書絕了雁。盼雕鞍萬水千山。本利對相思若不還,則告與那能索債愁眉淚眼。
○鳳:指鳳簫。
○慳(qiān):少。此處指繡被少用,無心睡眠。
○“信沉”二句:指情人一去無消息。魚、雁,代指書信。
〔雙調(diào)〕碧玉簫
盼斷歸期,劃損短金篦。一搦腰圍,寬褪素羅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沒理會。揀口兒食,陡恁的無滋味。醫(yī),越恁的難調(diào)理。
○篦(bì):齒比梳子更密的梳頭用具。此句指用篦子在墻上劃痕,計算離人的歸期,但離人遲遲不歸,金篦都磨損了。
○搦(nuò):握。
○恁(nèn)的:這樣,如此。
〔雙調(diào)〕大德歌
吹一個,彈一個,唱新行大德歌。快活休張羅,想人生能幾何。十分淡薄隨緣過,得磨陀處且磨陀。
〔雙調(diào)〕大德歌 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陳摶(tuán):五代宋初道士。據(jù)說睡覺時可百日不起。
○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
〔雙調(diào)〕大德歌 冬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
〔雙調(diào)〕大德歌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艖(chā):小船。
〔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lǐng)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nèi)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三煞 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jīng)籠罩受索網(wǎng)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jīng)了些窩弓冷箭鐵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黃鐘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
尾聲 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此套《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為關(guān)漢卿代表作,可見書會才人之性格形象。《一枝花》,南呂宮套數(shù)中作第一支曲。《梁州》,即《梁州第七》,南呂宮套數(shù)中作第二支曲。
○出墻花、臨路柳:代指妓女。
○郎君:指風流子弟、狎客。
○班頭:首領(lǐng)。
○分茶:宋元時的一種烹茶方法。
○攧(diān)竹:博戲。搖動竹筒,視跌出竹簽上的標記分勝負。
○打馬:彈棋游戲。
○藏鬮(jiū):酒令游戲。飲宴時設(shè)鬮,拈得者飲酒。一說藏鬮即藏鉤,一方藏鬮在手,另一方猜,以猜中與否定輸贏。
○五音:中國傳統(tǒng)音樂術(shù)語,指宮、商、角、徵(zhǐ)、羽五聲音階,相當于現(xiàn)在的do、re、mi、sol、la。
○六律:古代樂音標準名。古代有十二律,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半音。六律是其中排在奇數(shù)位置的六個音,名為黃鐘﹑太簇﹑姑洗﹑蕤(ruí)賓﹑夷則﹑無射(yì)。
○都帥頭:統(tǒng)帥。
○子弟每:子弟們。
○蹅(chǎ)踏:踩踏。此句指如破陣之馬一樣熟悉形勢。
○窩弓:捕獸弓弩。
○匾:同“扁”。
○銅豌豆:元代時,對飽經(jīng)風月者的稱呼。
○恁:那。
○斫(zhuó):砍。
○梁園:漢代梁孝王所筑的游賞之地。
○章臺柳:代指窈窕美麗的女子。據(jù)《柳氏傳》,唐代韓翃有姬柳氏,安史之亂時出家為尼,后使人寄詩給韓翃,詩云:“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
○蹴踘(cù jū):古代的足球運動。
○打圍:玩骨牌。
○插科:插科打諢,這里指說笑話逗趣。
○咽作:唱曲。
○雙陸:古代的棋盤游戲。
○兀(wù)自:仍然。
元 / 佚名 / 招涼仕女圖
〔越調(diào)〕斗鵪鶉 女校尉
換步那蹤,趨前退后。側(cè)腳傍行,垂肩亸袖。若說過論搽頭,臁答扳摟。入來的掩,出去的兜。子要論道兒著人,不要無拽樣順紐。
紫花兒 打的個桶子臁特順,暗足窩妝腰,不揪拐回頭。不要那看的每側(cè)面,子弟每凝眸。非是我胡謅,上下泛前后左右瞅,過從的圓就。三鮑敲失落,五花氣從頭。
天凈沙 平生肥馬輕裘,何須錦帶吳鉤。百歲光陰轉(zhuǎn)首,休閑生受,嘆功名似水上浮漚。
寨兒令 得自由,莫剛求。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惟蹴踘最風流。演習得踢打溫柔,施逞得解數(shù)滑熟。引腳躡龍斬眼,擔槍拐鳳搖頭。一左一右,折疊拐鶻膝游。
尾 錦纏腕葉底桃鴛鴦扣,入腳面帶黃河逆流。白打賽官場,三場兒盡皆有。
此套數(shù)寫女子蹴鞠。校尉本為武官名,宋元時將蹴鞠球員稱為校尉。宋代就有了女子蹴鞠的記載。斗鵪鶉,越調(diào)套數(shù)中第一支曲。紫花兒,越調(diào)套數(shù)中第二支曲。
○那:通“挪”。
○傍行:側(cè)身而行。
○亸(duǒ)袖:垂袖。
○過論搽頭:過論,或為傳球之意。搽頭,即茶頭,球員名。
○臁(lián)答扳摟:均為蹴鞠花樣踢法。
○掩:隱蔽。
○兜:突然。
○子要:只要。
○拽:蹴鞠踢法之一。
○桶子臁、暗足窩、不揪拐:均為蹴鞠花式踢法的名稱。
○妝腰:故作姿態(tài)。
○那看的每:那看的們。
○過從的圓就:指傳球技巧純熟。
○三鮑敲、五花氣:或指“三棒巧”“五花騎”,蹴鞠的成套踢法。
○吳鉤:兵器,似劍而曲。
○浮漚(ōu):泡沫。易生易滅,常喻指人生無常。
○謝館秦樓:妓院歌樓。
○施逞:施展,顯示。
○解(xiè)數(shù):招數(shù)、本領(lǐng)。
○引腳躡:與“擔槍拐”“折疊拐”“鶻膝”均為蹴鞠踢法。
○錦纏腕、葉底桃、鴛鴦扣:均是毬的名稱。宋元時蹴鞠用的球,用皮縫合,內(nèi)充羽毛。
○白打:雙人對踢。
○官場:三人踢球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