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鐵器時代
南宮修剛走沒多久,幾個少年推門而入,胥余認(rèn)得為首的是景如松的兒子景田。</br> 他一見胥余,便笑著說道:“大王,今天江邊來了一頭大熊,被我們殺了。它的兩只熊崽沒有殺,父親說,把這兩只熊崽獻給你。”</br> 他手里拎著一頭毛茸茸的小熊,模樣甚是可愛。身旁的少年拎著另一只。</br> 胥余很是驚喜,養(yǎng)熊當(dāng)寵物,想想就拉風(fēng)啊。他連忙把小熊接過來,抱在懷里,撫弄它的毛皮,笑著說道:“那就多謝了。”</br> “大王,給它們?nèi)€名字吧。”</br> 胥余點點頭,想了想,說道:“這只大的就叫大毛,這只小的就叫二毛吧。愿你們兩兄弟永遠相親相愛,不要打架。”</br> 正好昨天商民們給他送來一只鷹,拔了毛,還沒來得及吃,就取了扔給兩個熊崽。一邊看它們吃肉,一邊問道:“熊怎么會進村的?”</br> 按照常理,野獸是會遠離人類聚集區(qū)的,所以他有此一問。</br> “不止是熊,這兩天江邊還來了鷹,虎,狼各種野獸。我們也不知道為什么,總之來了就都獵殺了。”</br> 胥余忽然眼前一亮:“我明白了,傳令下去,每家每戶,加緊趕制漁網(wǎng),馬上行動,要快,手上其他的活全部停下。”</br> 每年九月,數(shù)十億條肥美的大馬哈魚就會從太平洋洄游到東北的江河中產(chǎn)卵,它們沿途要歷經(jīng)千辛萬苦,過淺灘,過激流,逃過老虎、熊、狼、鷹的捕食,才能產(chǎn)下后代。</br> 而現(xiàn)在,它們的天敵中又多了人類。</br> 一大早,薄霧還沒有消散,烏蘇里江上數(shù)百條木船已經(jīng)準(zhǔn)備就緒,只見遠遠的江頭上,忽然涌現(xiàn)出一條銀浪,緊接著嘩啦啦的水聲響起,仿佛低沉的悶雷。</br> 胥余傻眼了,這也……太多了吧。</br> 簡直是鋪天蓋地而來,密密麻麻,層層疊疊,踩著魚背都能過河了。</br> 由于魚群太過洶涌,很多漁網(wǎng)都被撕破,商民們也不管了,就死命地往船上撈魚。</br> ……</br> 等大馬哈魚過完境,商民們一個個都累得腰酸背痛。</br> 十多天下來,他們竟捕撈了上千萬斤大馬哈魚。</br> 胥余看著堆積成山的大馬哈魚發(fā)愁了,這么多,這他媽要吃到什么時候啊?</br> ……</br> 食物的問題,就這么簡單的解決了,胥余讓大家加緊腌制咸魚,自己則帶著魯啟的族人,去尋找一種暗紅色的石頭,也就是鐵礦石去了。m.</br> 東北的鐵礦主要分布在遼寧省鞍山市,那里是中國的鋼都。去鞍山挖鐵礦,距離太過遙遠,目前來說不太現(xiàn)實。幸運的是,吉林的鐵礦雖然不多,但延邊就有一座大型的鐵礦,足夠胥余使用了。</br> 沿著海岸線向西走三天,便看見一條大江滾滾入海,那就是圖們江的入海口。</br> 圖們江的對岸,就是后世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區(qū)。</br> 后世這地方有個著名的景點,叫做一眼望三國。意思就是你站在邊境,可以看到俄日朝三個國家。</br> 但這里也是國人心中的痛點,因為這個邊境距離海岸線只有兩公里,僅僅兩公里,吉林失去了入海口,失去了一座海港城市。</br> 渡過圖們江,繼續(xù)向西走了兩天,胥余停了下來,設(shè)下一個據(jù)點,命人員分散開來,四下尋找鐵礦石。</br> 魯啟頗有見識,根據(jù)胥余的描述,立刻便知他要尋找的是赭石,此時的商民還不知鐵為何物,赭石都是拿來當(dāng)顏料用。</br> 既然知道了要找的是何物,找起來也就十分方便,沒過幾天,便有了發(fā)現(xiàn)。</br> 胥余趕到發(fā)現(xiàn)鐵礦的地點,望著那深紅色的石頭,激動得眼淚都差點下來了,這是超越時代的第一步啊!</br> 這片鐵礦規(guī)模不小,到處都是風(fēng)化的碎石,因此開采起來十分方便,只要把那些碎石收集起來就可以了。</br> 胥余此時十分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到底是怎么想到把這些碎石利用起來,造出鐵器的呢?</br> 要知道鐵和銅是不一樣的,地球上是存在著天然銅的,比商朝更早的夏朝,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天然銅的存在,他們用石斧將其砍下來,捶打加工成物件,于是銅器便擠進了石器的行列。</br> 因為銅器比石器更好用,人們便開始尋找更多的銅,于是他們找到了銅礦,利用銅礦來煉銅,逐漸終結(jié)了石器時代,開啟了青銅時代。</br> 但是鐵不一樣,由于鐵的化學(xué)屬性十分活潑,所以自然界不存在天然鐵,除非有大型隕鐵從天而降。</br> 而且你就算找到鐵礦石也沒有用,因為銅的熔點只有一千度,人們使用木炭就可以把煅燒銅礦,而鐵的熔點高達一千五百度,木炭的溫度是遠遠不夠的。</br> 想要煉鋼,第一步就是要舍棄木炭,使用煤炭來當(dāng)燃料。</br> 東北的煤礦主要還是集中在遼寧省,撫順市號稱煤都。但幸運的是吉林省也有煤礦,而且地點就在胥余現(xiàn)在所在的延邊。</br> 不得不說胥余選了個寶地。其實他最開始只是認(rèn)為大連不安全,想要跑遠一點,后來腦子一熱跑到了遙遠的海參崴。</br> 沒想到的是,這地方居然要啥有啥。</br> 想要搞建筑有火山灰,想要造兵器有鐵礦,想要燃料有煤礦,以后要用到石油的話,往東一點的庫頁島,擁有整個東北亞最大的油田,比大慶還要大。</br> 收集了一堆鐵礦石之后,胥余又命人去尋找煤礦。他之前的封地箕國,就在今天的山西太原,那里啥都不多,就是煤多。所以魯啟的族人們都是認(rèn)識煤的,沒幾天就把煤給挖來了。</br> 原料齊備之后,魯啟便帶著族人在原地建造了一座高爐。</br> 這高爐并非后世用來煉鐵的高爐,而是商民們用來煉銅的高爐。</br> 此時的商民已經(jīng)熟練地掌握的煉銅和燒陶的技術(shù),他們可以將溫度提升到一千度以上,但這個溫度仍然無法得到鐵。</br> 胥余并不知道古代煉鐵高爐是什么樣的,但想來一定是在煉銅高爐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所以,就讓魯啟先建造一座,湊合著用。</br> 在魯啟建造高爐的時候,胥余順便造了一個風(fēng)箱。風(fēng)箱的構(gòu)造非常簡單,知道原理就能做。用木頭做一個盒子,一面留出進風(fēng)口,中間加個活塞,用的時候就使用人力推拉即可。</br> 至于為什么不做成畜力的,那是因為胥余不知道畜力的應(yīng)該怎么做。而且,反正也不用自己拉。</br> 萬事俱備,煉鋼開始,把鐵礦石敲碎,和木炭混合在一起,開始煅燒。</br> 鐵礦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放入木炭可以在燃燒時奪取氧化鐵中的氧,把鐵置換出來。</br> 隨著一爐紅彤彤的鐵水出現(xiàn)在胥余面前,他激動得眼淚都差點掉了下來,鐵器時代——來臨了!</br> 將鐵水澆筑到事先準(zhǔn)備好的模具中,魯啟的族人們就全部化身成了鐵匠。</br> 那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那么蚵曧懗梢黄阌嗦牭眯某迸炫龋杏X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都沒這么震撼。</br> 這才是真正改變?nèi)祟惷\的樂章啊!</br> 第一件兵器打造完成了,它長一米,寬二十厘米,雙面開刃,是一柄劍,通體雪亮,寒光耀眼。</br> 魯啟將這柄鐵劍拿在手中,拔出自己的佩劍,讓一個族人拿著。</br> 揮動鐵劍,全力砍了上去,青銅短劍頓時斷成了兩截。</br> “神器啊!”</br> 魯啟顫抖著,雙手將寶劍托舉于頭頂,跪在胥余面前,動情地說道:“傳說中黃帝采首陽山之銅鑄造了一柄軒轅劍,我不知道軒轅劍是什么樣的,但它一定比不上這柄劍,請大王為此劍賜名。”</br> “額……那就叫倚天劍吧。”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