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軍心是我的
張?zhí)熳袈暑I(lǐng)騎兵營將士返回登州城之后,李從燕重賞了有功將士,并且命令王祖河和李任各率第一野戰(zhàn)軍、第二野戰(zhàn)軍布防。第一野戰(zhàn)軍布防于棣州、齊州一線,第二野戰(zhàn)軍布防于淄州、鄆州一線,直屬軍駐守于登州城,其余各部駐守軍全部轉(zhuǎn)入戰(zhàn)時狀態(tài),以防備契丹人可能的反撲報復。</br> 可是十幾天過去了,契丹人的大軍始終沒見到蹤影,反倒是不斷有難民到來,從棣州、齊州等地進入登州鎮(zhèn)各處。為此民政部和鎮(zhèn)撫司上下異常忙碌,李從燕命令軍情司加強戒備之后,也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安頓難民上面。</br> 與此同時,石敬瑭在接收了朝廷大批錢糧、援兵之后,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態(tài),以堵住朝中上下的悠悠之口。</br> 于是石敬瑭命桑維翰留守太原城,自己與劉知遠率領(lǐng)數(shù)萬大軍北上忻州駐扎了下來,做出了威脅契丹人后方補給線的態(tài)勢。</br> 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忻州距離耶律德光坐鎮(zhèn)的應州還很遠,至少有幾百里的距離,此舉的象征意義絕對要大于實際意義。為此李從珂聞訊之后氣憤難忍,不止一次當著朝中大臣的面怒斥石敬瑭不知恩義為何物。</br> 韓昭胤和劉延朗見狀也不知如何是好,生怕李從珂的怒火被石敬瑭得知,此時契丹人已經(jīng)讓朝廷疲于奔命了,如果石敬瑭再怒而反叛,那天下就真的大亂了。</br> 于是韓昭胤、劉延朗聯(lián)袂上奏李從珂,建議朝廷對石敬瑭所部多加賞賜,以籠絡軍中將士之心。</br> 李從珂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下來,不但傳布詔書加以撫慰,而且還派出挾馬都將李暉等三十六人作為使者,前往忻州犒勞石敬瑭所部大軍。</br> 忻州城,校場。</br> 李暉等人帶來了豐厚的錢糧賞賜,這一日與劉知遠一同來到校場之內(nèi),當即開始發(fā)放錢糧賞賜,還給軍中將士賞賜了夏衣。</br> 石敬瑭因為大肆擴軍、籌備軍備,財政已經(jīng)非常吃緊,所以對軍中將士基本上沒有什么賞賜了,就連軍餉都時常拖欠。</br> 此時李從珂突然派人前來犒軍,不但發(fā)下了豐厚的錢糧和衣物,而且還由李暉當眾宣讀了嘉獎大軍的詔令,頓時讓全軍將士感恩戴德,校場內(nèi)的上萬士兵多次呼喊萬歲,軍中士氣大振。</br> 隨后趕來的石敬瑭正好趕上了這一幕,臉色頓時陰冷了下來,陪同在左右的劉知遠也看出了端倪,臉色也不是很好看。</br> 一旁,石敬瑭的幕僚段希堯附在其耳邊說道:“主上,李從珂這是在收買人心,主上不可不防,否則軍心就要盡歸李從珂了!”</br> 這些話說到了石敬瑭的心坎里,看著眼前歡呼不止的大軍,心中頓時泛起了濃濃的殺意。</br> 隨后,石敬瑭看向了劉知遠,低聲說道:“我看軍心非常不穩(wěn)!圣人發(fā)放賞賜,竟然無人感恩戴德,反而全都在大聲喧囂,哪里還有半分畏懼之心?”</br> 劉知遠會意,當即叉手領(lǐng)命。</br> 只見劉知遠帶著一隊牙兵沖進了校場之內(nèi),一邊大肆呵斥軍中士兵肅靜,不得喧嘩,一邊尋找?guī)ь^歡呼的士卒。很快,劉知遠便率部抓捕了三十多人,全都是帶頭高呼萬歲的士卒。</br> 此時李暉和三十六名部下還在檢閱臺上,正好目睹了都押衙劉知遠抓捕士兵的這一幕,幾乎是轉(zhuǎn)眼之間,上萬士卒便鴉雀無聲,剛才還歡呼雀躍的士卒,此時卻全都噤若寒蟬,可見石敬瑭在軍中的威壓之甚!</br> 隨后,劉知遠率部將三十多個帶頭士兵押解到了檢閱臺上,李暉連忙迎了上去,質(zhì)問道:“劉押衙這是何意?這些士卒犯了什么罪!”</br> 劉知遠冷笑一聲,說道:“聚眾喧嘩、不聽號令!怎么,李都將有意見?”</br> 李暉正要反駁,卻被自己的部下拽住。緊接著,李暉看到了臺下的石敬瑭,那雙冰冷的目光正好停在李暉的身上,讓李暉在炎炎烈日之下,竟然感到了絲絲寒意,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br> “全部殺了!”</br> 劉知遠一聲令下,三十多個士兵便在檢閱臺上被斬首示眾,當三十多顆血淋淋的人頭一字擺開之后,李暉氣得臉色發(fā)白,和三十六名部下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便準備直接離開此地。</br> 不成想,劉知遠直接帶兵將李暉等人攔住。</br> “你們想干什么!”</br> 李暉色厲內(nèi)荏的呵斥著,三十六名部下急忙將李暉護衛(wèi)起來,與劉知遠的部眾對峙起來。</br> 劉知遠冷聲說道:“李都將是圣人派來的使者,但是不思傳播圣人恩德,卻在這里妖言惑眾、蠱惑大軍軍心,以至于三十多名將士無辜冤死!對于此事,李都將不應該有個交代嗎?”</br> 李暉指著劉知遠大聲吼道:“你一派胡言!我代替圣人前來犒軍,你們卻在這里濫殺無辜,還要嫁禍于我,真當朝廷于無物嗎?”</br> “況且這里還有上萬兵卒眼睜睜的看著,劉押衙難道以為眾將士的眼睛都是瞎的嗎?”</br> 劉知遠聞言大笑起來,當即讓開正面,對著全軍將士,指著李暉大聲問道:“此人該不該殺!”</br> “殺!”</br> “殺!”</br> “殺!”</br> 上萬士兵沒有絲毫的猶豫,大聲回應著,讓李暉和三十六名部下的心頓時墜入了冰窖之中。</br> 劉知遠冷聲問道:“你可聽清楚了?這就是軍心所向!”</br> 說完,劉知遠大手一揮,一隊士兵便撲了上來,拳打腳踢之下,將李暉等三十七人全部拿下,然后就在檢閱臺上全部斬首。</br> 此時的檢閱臺上,已經(jīng)有了七十多顆血淋淋的首級,這些首級讓校場內(nèi)的上萬士兵噤若寒蟬,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br> 石敬瑭大步走上檢閱臺,看了看身前的人頭,然后大聲說道:“圣人給了你們賞賜,但是我給了你們一切,所以你們心中要有一桿秤,知道你們是誰的士兵。如果心中含糊不清,這些人頭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鑒!”</br> 回到忻州刺史府,石敬瑭和劉知遠商議當前的局勢。</br> “主上,李從珂那邊用不用交代一下?”</br> 石敬瑭思索了一下,說道:“上一道奏章吧,就說李暉等人擾亂軍營,被我以軍法斬殺了,請圣人治罪。”</br> “喏!”</br> “另外,近期嚴查一下軍中情況,今日只是上次了上萬兵卒,剩下士兵的賞賜也在陸續(xù)發(fā)放,要注意軍心的動向。要記住,河東鎮(zhèn)和周邊幾個藩鎮(zhèn)的所有軍心,都是我的!”</br> “喏!”</br> 隨后石敬瑭問道:“契丹人那邊有什么消息嗎?”</br> 劉知遠說道:“耶律德光那邊沒有什么消息,據(jù)說還在徹查之前被行刺的事情,只不過依舊沒有什么眉目。”</br> “哼!痛恨契丹之人比比皆是,幽云地區(qū)的種家、折家、楊家都是如此,這些世家樹大根深,即便朝廷也不敢輕易與之為難。要我說,前番的刺殺也許就是這些世家的手筆。”</br> “屬下也是這么認為的。”</br> “還有別的消息嗎?”</br> 劉知遠的臉上忽然掛上了一絲笑意,說道:“屬下得知:前陣子契丹人的一支數(shù)百人的騎兵在涓水河一帶被人全殲了!”</br> “涓水河?”</br> 石敬瑭頓時來了精神,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涓水河在景州一帶,那是橫海鎮(zhèn)的地盤!不對啊?橫海節(jié)度使劉延祚可沒有這么大的膽子,也沒有這個能力。數(shù)百契丹鐵騎,足以擊潰數(shù)千乃至上萬藩鎮(zhèn)步兵的!”</br> 劉知遠點了點頭,說道:“屬下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屬下派人想盡辦法打探了一下,得知了一些細節(jié)。”</br> “說說看。”</br> “據(jù)說那數(shù)百契丹騎兵是被一支數(shù)千人的鐵騎大軍圍殲的,而且那支鐵騎大軍還打著一面李字大纛!”</br> “什么!”</br> 石敬瑭非常詫異,自言自語道:“橫海鎮(zhèn)的方向,有天雄鎮(zhèn)、泰寧鎮(zhèn),再遠一點就是登州鎮(zhèn),沒聽說誰的麾下有數(shù)千精銳鐵騎啊?”</br> 突然,石敬瑭和劉知遠都異口同聲的說道:“李從燕!”</br> “難道那面李字大纛是李從燕的戰(zhàn)旗?”</br> 石敬瑭不敢相信,一向低調(diào),甚至時常讓人忽視的李從燕竟然會有如此強悍的實力!</br> 劉知遠眉頭緊鎖,說道:“主上,屬下認為很有可能就是李從燕的兵馬。主上難道忘了,之前朝廷還將平盧鎮(zhèn)、天平鎮(zhèn)并入了登州鎮(zhèn),主上想想這是為什么?”</br> “你是說,李從燕出病故滅掉了平盧鎮(zhèn)和天平鎮(zhèn),然后李從珂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事實?”</br> “正是。”</br>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br> 石敬瑭大聲說道:“李從燕是什么人?當年就是因為軟弱可欺才被李從珂趕出了洛陽城,當年先帝在位冊封藩王的時候,李從燕連一個王爵都沒有,到了現(xiàn)在還是以先帝皇子的身份出任節(jié)度使,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會暗中培養(yǎng)出如此強悍的實力,可以一戰(zhàn)聚殲數(shù)百契丹鐵騎?那可是數(shù)千鐵騎大軍啊!”</br> 劉知遠說道:“主上可以不相信,但是如何解釋這個事實?”</br> 石敬瑭眉頭緊鎖,思索了許久,才說道:“也許是我以偏概全了,也許李從燕就是一個隱藏著的梟雄!”</br> “所以主上要多家小心,像李從燕這樣懂得隱忍、知曉進退,而又善于抓住時機的梟雄,才是主上真正的敵手。如果將來主上與李從燕在戰(zhàn)場上相遇的話,一定要全力以赴,小心應對!”</br> 石敬瑭重重的點了點頭。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