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想辦法保人!
此時此刻,剛剛睡了個午覺起來的景和帝,見到了一直等候在外面的繡衣衛(wèi)大都督高敬,以及已經(jīng)被撤資的前副相南宮忌。
景和帝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天沒有這么舒服的睡過午覺了。
前幾天的錦州城大捷,讓自己晚上睡覺能踏實。
今天凌晨抵達的寧遠城大捷的報告,更讓自己中午也能安穩(wěn)的睡個午覺了。
想想這么多天地獄般的緊張生活,景和帝頗覺得往事不堪回首。
不過現(xiàn)在一切都開始好起來了!
倭寇對江南的窺伺被狠狠的打了回去。
最危險的遼西走廊也解除了危險,只要能熬過這個冬天,那么大康必然再也不是今年的這個模樣兒!
就連西北的回鶻和西羌,他們的進攻也陷入了困頓,最近一段日子都漸漸的變?nèi)趿恕?br/>
顯然在冬天來臨之前,他們就會不得不后退。
否則各種后勤全部喪失的情況下,天氣冷得連拿起兵器都困難的狀況下,他們再呆在大康,就純粹是找死了!
至于說北方的乞顏。
那更是跳梁小丑,根本不足為懼。
哪怕是之前驍騎衛(wèi)大將軍祝星駿冒險將軍隊全部帶到了山海關(guān),連景和帝在內(nèi)的所有朝廷大員都深信,以金沉白這樣的自私自利、老奸巨猾,一定不可能再次攻打長城防線的。
果不其然。
如今東北的戰(zhàn)事已經(jīng)差不多接近尾聲,可乞顏族還是沒有動彈。
而且看樣子他們還在開始準備收縮了。
畢竟在乞顏高原上的冬天,可不比室韋北部的冬天更加暖和啊。
如若不是那么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乞顏族說不定日子還要好過一些,沒有今天這么的狼狽。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但這并不代表景和帝沒有煩心事兒。
他的煩心事兒并不是兩位皇妃的肚子越來越大,誕下皇子也就是最近一兩個月的事情。
這事兒還早,現(xiàn)在不用多關(guān)注。
讓景和帝煩心的,是兩個膽大包天的侄兒。
準確的說,是自己親弟弟的兒子。
柳銘淇。
景和帝倒不是想要狠狠的懲罰柳銘淇,不僅僅因為他抗命去了江南殺敵,更因為他冒死進了錦州城,還冒充了太子。
這些事情,說實話皇帝并不在意。
不是因為他先后受到了廖石聰、張鐵、熊大寶和張勤的奏章,上面都說明了那個時候千鈞一發(fā)的形勢,逼得柳銘淇不得不那么做。
景和帝壓根就不相信柳銘淇想要當(dāng)太子。
哪怕柳銘淇是被公認的圣人。
因為他太了解這個侄兒的心態(tài)了。
要不是適逢其會,要不是國家處在危難之中,你想要讓他放棄舒適的生活,到處去奔波忙碌,那都根本不是可能的事兒!
柳銘淇最喜歡的應(yīng)該是做發(fā)明,然后做生意,是典型的富貴王爺心態(tài)。
這樣的侄兒,他就很喜歡。
但現(xiàn)在有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那就是柳銘淇最近玩得脫了。
抗命去江南殺倭寇,這個比較簡單,肅王肯定會處罰他們,但內(nèi)心卻是很贊賞兩個侄兒的。
冒死進入錦州城去和守軍同生共死,肅王肯定還是會懲罰他們,但內(nèi)心卻更加的贊賞兩個侄兒,覺得他們很有種。
這個觀念,在上次兩兄弟吃飯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給皇帝說過了。
“祖宗保佑!我大康皇室柳家,熱血未冷,未來自然可期!”
所以這前面的兩個事兒都好辦。
關(guān)鍵是后面兩個。
兩個都是馬蜂窩。
超級大的馬蜂窩。
第一個就是柳銘淇狗膽包天,竟然敢冒充太子,自己偽造太子儀仗、天子節(jié)、假黃鉞,以此來迫使本來要去攻擊寧遠城的室韋聯(lián)軍改變主意,對錦州城展開前所未有的瘋狂攻擊。
景和帝知道柳銘淇是什么意思,大臣們也全部知道,但問題在于知道并不代表能理解啊!
比如御史臺的御史中丞王智耿,在知道的第一時間就反應(yīng)激烈的上書,懇請皇上“斬殺此不忠不義之獠,以正國之根本,清天下臣民之心。”
景和帝當(dāng)場就懵了。
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直接把奏章扔到王智耿臉上的沖動,沉著臉一言不發(fā)。
王智耿并不是一個人。
在此之后,起碼有十幾個朝臣,紛紛上表要求懲處德王柳銘淇。
大家都不是傻子,雖然其實第一時間皇帝就已經(jīng)下旨說明,這是自己讓德王做的,可沒有人相信。
誰都不相信皇帝會把太子這個事兒當(dāng)成一個殺敵制勝的的籌碼。
所以肯定是柳銘淇自己擅作主張的。
當(dāng)然了,里面有很多人是屬于投機之輩,想要以此來獲得好名聲。
可不管怎么說,這事兒景和帝又不可能不管,總得給出一個說法來。
好嘛。
第一個大簍子景和帝還沒想好怎么解決,柳銘淇第二個簍子又捅破天了。
這是隨著之前他的整體作戰(zhàn)計劃,一起送到京城的。
實際上到了京城的時候,錦州城的反攻已經(jīng)開始,整個計劃已經(jīng)開始實施了。
雖然主意是柳銘淇出的,但文書奏折上面是以廖石聰?shù)暮灻麨橹鞯摹?br/>
大康有這個好處,不像是北宋皇帝那樣,畫下各種陣圖,遙控指揮前線將軍你必須怎么怎么做才行。
從太祖開始,他們就喜歡放權(quán)。
放權(quán)給邊疆的大將軍、總督們來做出決定。
這樣就能夠根據(jù)瞬息萬變的戰(zhàn)局,做出最有利于大康的決策。
至于說尾大不掉什么的,大康的皇帝和朝廷們并不擔(dān)心。
因為大康最精銳的禁軍九衛(wèi),一直牢牢的掌控在京畿地區(qū)周圍。
哪怕是某一衛(wèi)的大將軍率軍出去了,這禁軍九衛(wèi)的家屬還在京畿地區(qū)生活著呢。
一旦有人說要造反,那這些禁軍能豁出全家人的性命跟著干?
你開什么玩笑!
只要禁軍不造反,那么一切都好說。
更別提大康這些年的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做得都挺好,老百姓們沒有什么不滿意的,于是更沒有什么造反的土壤。
話題說回來。
廖石聰沒有撒謊,奏章上說明了整個作戰(zhàn)計劃都是柳銘淇提出來的。
其實一切都非常好,連葛松道、周之孝等精通軍務(wù)的大佬們都拍案叫絕,一看就斷定,這個連環(huán)計劃一定能能成功。
至少斬殺兩個城下的十五萬室韋聯(lián)軍都沒有什么問題!
但關(guān)鍵在于這計劃之中有一個很犯忌諱的事情。
那便是柳銘淇建議直接放棄掉已經(jīng)不堪大用的錦州城,緊縮回山海關(guān)以內(nèi)去,等待時機成熟再重新奪回錦州城。
這下子可是捅了大婁子!
因為這就算是大康建國八十多年來,第一次喪失掉大片的領(lǐng)土,以及放棄一個有象征意義的雄城。
錦州對于東北的防務(wù)重要性,是白癡都知道的。
那就是大康面對世上第一強悍的室韋的第一道屏障。
現(xiàn)在你說放棄就放棄了?
出賣國土!
喪權(quán)辱國!!
一時間,朝廷里面到處都是各種爭議,且以反對和憤怒的居多。
實際上上面的那些大佬們,比如幾位丞相,都沒有反對。
甚至于葛松道還說了一句“在戰(zhàn)略上,德王殿下做得非常好”。
不過沒有用。
葛松道說話的當(dāng)天就被五個御史給彈劾,兩個御史當(dāng)著他的面兒痛罵他。
當(dāng)然了,皇帝還是守住了的。
他根本沒有理會那群在下面磕頭如同死了爹娘一樣的家伙們。
要斬我家銘淇?
瘋了吧你們?
且不說他是我侄兒,只憑著他在東北的力挽狂瀾,舍生忘死,我就不能殺他。
不然到了以后,誰敢盡心盡力的為國效力,為大康的江山社稷賣命?
所以他一直就是拖,說等到整個結(jié)果出來再談。
現(xiàn)在。
今天。
早上捷報就來了。
東北戰(zhàn)場上,第二戰(zhàn)的寧遠城之戰(zhàn)已經(jīng)結(jié)束。
如同德王柳銘淇設(shè)想的那樣,我軍大獲全勝,斬殺了超過七萬敵軍,俘獲兩萬多人,剩下的全部瘋狂逃竄,猶如喪家之犬一樣。
如此,東北大局已定,室韋絕對沒有實力在這寒冬臘月即將來臨的時候,來繼續(xù)進攻寧遠城。
寧遠城就這么保住了!
但與此同時,錦州城就這么被放棄了。
十萬民眾陸陸續(xù)續(xù)會被船只接回到山海關(guān)以內(nèi)的遼西安置。
錦州城守軍將在廖石聰?shù)膸ьI(lǐng)下,入駐到寧遠城里面,以備室韋軍有可能的最后瘋狂反撲。
禁軍九衛(wèi)的三位大將軍也沒有離開,也是協(xié)同防守。
京畿總督熊文慶回到山海關(guān)坐鎮(zhèn),而驍騎衛(wèi)大將軍祝星駿率領(lǐng)一萬軍隊重新進駐豐寧,提防沽源長城防線又有什么意外。
德王柳銘淇和怡王世子柳銘璟,將乘坐船只,一路順著大運河南下,回抵京城。
好吧。
后面的一切,在一些人眼里都不重要。
他們只關(guān)心仗打贏了,錦州城真的被放棄了。
前面一個打贏了就代表著大康安全了。
后面的事情就代表著德王柳銘淇喪心病狂,丟棄祖宗和英烈們打下來的土地,罪大惡極!
今天幸好不是大朝會的時候。
景和帝不用去面對那些咄咄逼人的御史和大臣們。
但丑媳婦總要見公婆,他不可能一直這么躲著。
所以他就必須要想辦法。
高敬就不用說了,繡衣衛(wèi)監(jiān)聽天下,這是他的私人心腹。
南宮忌之前不好講,但如今他是鐵定的戴罪之身,想要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必須要皇帝對他力保,這才能安穩(wěn)的退下去。
皇帝讓他想辦法,他不能不想。
從這一點來說,南宮忌比別的人都值得信賴。
“說說吧!”
喝了一口奶茶的景和帝,振作起了精神,看向了高敬。
高敬趕緊拱手道:“回稟陛下,這風(fēng)聲已經(jīng)傳出去了!民眾們對于德王殿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他們都很感激德王殿下!”
“廢話!我都感激銘淇,他們能不感激嗎?”景和帝皺了皺眉,“說正事兒!”
“是!”
高敬低下頭道:“我們的探子也開始在為德王殿下說好話,并且探聽民眾們對于德王殿下忤逆大不敬的事實的看法。結(jié)果還是很讓人欣喜的,有許多的老百姓都認為,德王殿下這是為了保住實力,保住老百姓們,不得已而為之的。”
“這個很多的老百姓,到底有多少?”景和帝追問道。
高敬遲疑了一下,道:“大約是有一半左右。”
“不夠不夠!”景和帝連連搖頭,“這樣怎么能形成輿論優(yōu)勢?怎么能給那些家伙壓力?……南宮相,你來說說!”
南宮忌點點頭,“陛下所言甚是!高大都督的人,還要進一步的進行各種引導(dǎo)才對!這里面要飽含著幾個方面。
第一個,如果室韋人放棄打錦州城,去打?qū)庍h城,那么很有能能兩個城池都保不住,德王殿下也是迫不得已,為了救二三十萬軍民,才拿出了皇上給他的秘密許可,冒充太子的!這樣對他有很大的危險。
第二個,如果大勝之后不放棄錦州城,尾隨而來的室韋援軍一定會攻破錦州城,那么里面十萬老百姓一定會慘遭屠戮,就像是被倭寇屠戮的那些老百姓一樣!
甚至因為沒有去救援寧遠城,室韋軍隊在攻破錦州城之后,還能飛撲到寧遠城,順便也殺關(guān)寧遠城的所有人。
要讓老百姓們把注意力放在數(shù)十萬軍民的傷亡上!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老百姓,所以對這種兵災(zāi)最為害怕,那么就一定能贊同德王殿下的辦法!”
說到這兒,南宮忌頓了一下,才道:“另外……老臣還有一個比較不那么恰當(dāng)?shù)姆ㄗ樱恢喇?dāng)講不當(dāng)講……”
景和帝一揮手:“說!”
“那些御史和大臣也有點太過分了!處罰德王殿下是肯定的事兒,但那是皇上和宗人府的事情,關(guān)他們什么事兒?”
“對!”
景和帝一拍巴掌,打斷了南宮忌的話:“說得好!繼續(xù)!!”
南宮忌道:“那么我們就可以透露一些消息給老百姓們,說這些人是見不得德王殿下立下大功!他們這些軟骨頭還想著和室韋和談呢,結(jié)果被德王殿下破壞掉了,所以他們恨德王殿下,才想把他置之死地!”
“呃……”
景和帝嚇了一跳,“怎么會?不至于!不至于!!”
“老臣也知道,但話卻必須要這么說嘛!”南宮忌低頭道:“這才能形成一股民意,讓老百姓們來保德王殿下,這樣陛下您就有了借口!畢竟天下老百姓的意見,不比這群家伙的話更加重要?”
“咦!?”
景和帝眼睛一亮,他馬上起身,在房間里走來走去,臉上不斷的閃爍著興奮的色彩。
高敬悄悄的看了南宮忌一眼。
心想這個南宮相不愧是老狐貍啊,這么陰損的招數(shù)都想得出來。
經(jīng)過這么一次的謠言,那些御史和大臣的臉,可就丟光了呀!
皇帝同樣也是這么想的。
不過相比起那群人,他更在乎自己的侄兒,不可能讓立下大功的侄兒寒心。
所以琢磨了一陣,他就下了決心:“子宣!”
高敬抱拳道:“微臣在!”
皇帝道:“你聽到南宮相的辦法了吧?能不能做到?”
“能!”
這個時候高敬還有什么好說的?
“那好!”
皇帝滿意的點點頭,“去吧!把事情做得漂亮一點!”
“是!”
高敬心頭不覺苦了起來。
這事兒,可真是難辦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