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設(shè)備
蘇城再次乘坐石油總公司的包機(jī),前往阿拉木圖,留下小胖,流著口水盯著什剎海的地塊。
他如今也是小有身價的人了,跟著蘇城投資的幾個項目,讓他的資金規(guī)模翻了幾個滾兒,現(xiàn)下算來,也是億萬富翁一只。
盡管如此,像是北*京什剎海這樣的地塊,也不是想買就能買的。所謂的有價無市正是如此,除非碰上了,或者人家上趕著給你送禮,否則拿著錢也只能干瞪眼。
小胖端起一杯速溶咖啡,憂郁的嘆一口氣,將滿滿的咖啡一飲而盡,然后站在遮陽傘下,吆喝道:“動作輕點,別摔地上了。”
在旁人看來,這樣的監(jiān)工自然是如老虎一般兇狠,鷹一般敏銳。
實際上,小胖只是瞎吼一句罷了。就蘇城建的這房子,十樣材料里有八樣是研究室送來的,不用他管,那些研究員的研究就盯的緊緊的。這些東西,差不多全是要小心輕放的,怎么喊都合適。
就算是鋼筋,動作輕點也是應(yīng)該的吧。
小胖很自豪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理所當(dāng)然的縮在遮陽傘下歇著。好在蘇城也沒指望他能做一個合格的包工頭,建筑方面自然有石油總公司下屬的監(jiān)理公司幫忙陳立正同志是一個好同志,送禮向來是送到手軟,妥妥的飽和公關(guān)系人才,別說蘇城現(xiàn)在還在阿拉木圖幫他忙呢,就是相隔千里,他也要想盡辦法把京城的瑣事給蘇城安排好。
有了副手幫忙。小胖的工作就只剩下核定新技術(shù)一項了。
對此,小胖做的倒是挺上心的,不管大華實驗室的研究員拿來的是多奇怪的技術(shù)產(chǎn)品。他都要設(shè)身處地的想一想,再決定用不用。
這也是他唯一的動力了,什剎海的土地是難找了,蘇城這樣的宅子,其實還是能復(fù)制的。別人也許弄不到大華實驗室的各項新科技,小胖自認(rèn)是師父唯一的弟子,再復(fù)制一套房子。總歸不是太難。
因此,名以上是給蘇城建房子,小胖也就當(dāng)是給自己建房了。
大華實業(yè)的各項技術(shù)至少是國內(nèi)領(lǐng)先的水平。一個不小心就有國際專利的存在,這里面的許多技術(shù),估計多年都不會量產(chǎn),但若是做一套宅子或者兩套宅子。那還是沒有問題的。
小胖最欣賞的就是智能玻璃。聽說里面放了什么化合物,受到陽光的刺激以后,能自動調(diào)節(jié)光暗,從而調(diào)節(jié)房間里光線的強(qiáng)弱。這樣的玻璃要是放在海邊的大宅里,氣派就不用說了,實用性也顯了出來。
不過,智能玻璃的說道也很不少,小胖至今都沒弄明白。這樣的問題最不經(jīng)思考。一思考就讓人糾結(jié)。
落在工人們的眼里,這監(jiān)工的表情就像是農(nóng)忙時間心疼錢的老地主
這時候。兩個工程隊的小包工頭,推推搡搡的來到了小胖面前,被推在前面的,硬著頭皮道:“那個材料不夠了。”
包工頭簽的合約,絕對是他這輩子見過最苛刻的,但給錢也是最多的。為了能把這個工程順順當(dāng)當(dāng)?shù)淖鱿聛恚趫龅木蜎]有一個輕松的。
小胖手里握著最后的審核權(quán),要是得罪了他,包工頭們就要面臨返工、扣錢的窘境。前幾天時間,就有被監(jiān)理們審核出錯的包工頭,在返工的情況下還被扣了錢。
雖然賺的仍舊比在外面多的多,但大家面對黃平先生的時候,不自覺的會低點頭。
小胖早就進(jìn)入了工地狀態(tài),立刻警醒的問:“什么不夠了?”
“那特殊的板材,電線、管道都不太夠了,研究所的人從中午,就沒送東西過來了。”包工頭竭力說明:“我們催過好幾次了,他們推說有事,也說不清什么時候能來,再不送來的話,進(jìn)度落后,不能算我們的。”
進(jìn)度落后就會扣錢,只要在這里做幾天時間,大家就熟悉了嚴(yán)苛的程序。當(dāng)然,做的快有獎勵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是如此,他們也不會著急材料不足的事。
小胖眉頭一皺,資料也不看了,自言自語道:“不可能啊,那群家伙恨不得把壓箱底的東西都掏出來,今個怎么轉(zhuǎn)性了。你們倆個,真沒送過來?”
“沒有。”兩個兩個穿工裝,剪小平頭的壯碩包工頭一起搖頭,絕對是賣萌失敗的典范。
小胖拍拍腦門,別過頭去,說:“我去問問吧,你們繼續(xù)做別的。”
這個時節(jié),就算是大北*京城也沒有堵車的,想找一個長時間遲到的理由也不容易。
小胖用自己的大哥大打了一通電話, 那門房也說不清楚,只道大家都忙著呢。
他本想再找人詢問,轉(zhuǎn)念一想,干脆電話到大華實業(yè)總部,請總部辦公室的人派員去查看。
總部值班的辦公室副主任方通對小胖黃平也挺熟悉,收到消息,猶豫片刻就決定自己去看。
辦公室的副主任,向來就是大干事,若是不能事必躬親,總歸是做不長的。
他稍拾掇了一下,穿上大衣就下了樓,然后坐電瓶車往大華實驗室的方向開,沒到地方,就見一群白大褂圍著。
“莫非出事了!”方通頓時心中一緊。他不像是楊明那么老的資格,相反,他是辦公室里是少數(shù)派,乃是90年在深圳被人事部挖角而來。這份資歷不說蘇城的老班底,就是新招聘的大學(xué)生都不如。越是如此,方通做事就越謹(jǐn)慎。
他沒有報名,先是隔著老遠(yuǎn)下車,然后混進(jìn)白大褂中間,問一個面向和藹的女性,道:“這是怎么了?”
“碳纖維實驗所的高溫裂解爐到了,真是好東西啊。”
“高溫裂解爐?”
“新嶄嶄的合金爐,從外國進(jìn)口的,直接補(bǔ)給了碳纖維研究所”女人一臉的羨慕,就好像別人買到了便宜貨似的。
小胖才不管這些,搖頭問:“你們就看了一天這個?”
“不是這一個,那些全是。”
小胖順著他的指點,才赫然發(fā)現(xiàn),背陰的空地上,竟然有不少木箱子的儀器放在那里。
從木箱外的外國字來看,價格怕是沒有便宜的。
王赟和他的助手們, 洋溢著收獲的喜悅,不讓人幫,自己就將東西搬上了樓。
小胖親眼看著一個瘦瘦小小的學(xué)生,一把扛起半個人大小的木箱子,目瞪口呆的想:“這是要拼命啊。”
他卻沒有估量到研究員們的火熱之心。對碳纖維研究所的研究員們來說,有了全套的儀器,不拼命才是非正常的。
(未完待續(xù)。手機(jī)用戶請到閱讀。)
ps: 1點了,就更2000字吧,熬夜太傷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