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責任感啊
在海滄一地,新興集團的力量極強。作為軍辦企業(yè),它們有跨地區(qū)的特權,在批文、計劃內物資調撥等方面優(yōu)勢突出。它們在海滄經營兩年之久,不僅熟悉特區(qū)的地理條件,也熟悉特區(qū)的行政人員。大量的裝備、資金以及人員聚集,同樣有類似屬地的好處,像是搬了一個行營過來似的。
在90年代,地方和企業(yè)矛盾最突出的交通方面,新興集團更加出彩。公路且不用說,軍車通行不僅方便且安全,距離海滄特區(qū)十幾公里處的鐵路,本沒有當地政府什么事,軍辦企業(yè)卻能通過上層渠道,在這里設一個小型的客貨兩用站。在臺塑尚未入駐之前,客貨兩用站是新興集團獨享的,僅此一點,就非常有利于物資流通。
對于要在海滄建立特區(qū)的工廠來說,新興集團就像是機械中的潤滑油。沒有它的幫助,機器也許能夠短時間運轉,終究會因為硬碰硬的關系而磨損。有了它的幫助,不僅機械運行的更穩(wěn)定輕松,產率也會增加不少。有些時候,機械故障用一點點潤滑油就能解決。
蘇城取得了新興集團的支持,頓時安心不少,擴產的動作同時加快。大華石化集團內也掛出了橫幅,要加快投產的速度。12萬噸甲醇每天的產量就有300多噸,早投產一天就有數十萬元的營業(yè)額,近10萬元的盈利,比普通的油井還賺錢,這種時候。“大干60天”一類的詞匯就不是賣萌,而等同于賣淫了。
張建軍也友好的派了一些人車來幫手。像是吊車和大型平板車一類的大型機械,在運輸和安裝的過程中必不可少。借用新興集團的裝備,總比外地借來的便宜。
12月的第一個星期,大華化工公司院內,全是乒乒乓乓的裝卸聲。
拆解而來的石化裝備顯的老舊滄桑,體積龐大。將它放在卡薩利公司的裝置旁邊。就像是粗糙漢子和嬌柔美女站在了一起似的。
張建軍欣賞的正是傻大黑粗的老派機器,沒事就到大華化工公司的工地上來遛彎。他也沒別的地方可去,海滄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空地。只有大華化工的廠區(qū)人氣旺盛,偶爾和蘇城聊天,也不至于太過于無聊。
這日再來。張建軍走下座駕,突然覺得有些變化。
仔細審視了一圈,張建軍才意識到,半空中竟然全是管線。腳邊挖開的溝渠也鋪上了防滲混凝土,混凝土已經晾干的地方還鋪了防滲膜,這可是頗昂貴的東西,張建軍在做石化基地的基建的時候,專門考察過此類產品的價格,當時看的很是讓人揪心。
繞過一個大罐子,百米外又在打井。做事的工人還穿著軍裝,正是新興集團派遣來幫忙的員工。
張建軍挺著個將軍肚,累哼哼的走過去,好奇的問道:“這個是做什么的井?”
“張總!”認識他的人連忙打招呼,并道:“這是檢測井。聽說是用來對地下水進行實時取樣檢測的。”
“檢測地下水?”
“據說是一旦發(fā)生滲漏,馬上就能檢測出來,不會污染水源。”
張建軍“哦”的一聲,怪道:“這是新技術?怎么沒聽臺塑提過。”
工人一曬,說:“臺塑什么都用便宜的,哪肯打檢測井。這么小的地方就要9個井。還得配設備和工人,得好幾百萬。”
張建軍知道臺塑的要求和習慣,人家考察基建的時候,對項目經費就卡的死緊,他頗有興趣的問工人:“你怎么知道臺塑要用便宜的?”,
穿軍裝的工人不好意思的一笑,說:“大華這邊每天晚上放電影,還搞培訓,說技術也介紹公司,還有各國的風土人情,我去聽了幾次,正好聽到了。”
張建軍若有所思的點頭,問:“是蘇城主持的?”
“是一個黑臉的,副廠長什么的。”
這更在張建軍的意料之外。國內企業(yè)說起培訓,往往就是老總突發(fā)奇想而來的培訓,沒有高層或中層員工對一線員工的培訓,更沒有常態(tài)化的培訓。與其說1990年的國企擁有了現代企業(yè)管理制度,不如說擁有了現代企業(yè)的會計制度。能在財務上做到現代化的國內企業(yè)已經不容易了,培訓和客戶等等國外普通企業(yè)都難做的地方,才有10年經驗的中國企業(yè)根本難得涉及。
張建軍覺得抓住了些什么,下意識的問:“你覺得有用嗎?培訓。”
“有,有用。”軍裝工人連連點頭,道:“光是這個滑輪就有好幾種,具體舉例都有好些。我們以前就用個手拉葫蘆什么的,您看大華用的,好像有點復雜,明白了就好用了。”
“你覺得咱們是不是也該搞培訓?”
“應該!”軍裝工人斬釘截鐵的說。
張建軍驚訝的道:“為什么?”
新興集團其實也有搞過培訓,但那都是應付工作的。好多工人還借故不來,要求嚴了就睡一覺回家。張建軍也想不明白,搞培訓能搞出花來。
軍裝工人說了幾句,覺得說不清楚,含混的道:“他們培訓過的工人,年輕的很,打井比我們還快。”
軍人向來是爭一爭二的,主動退讓的少之又少。張建軍似有所覺的點點頭,繼續(xù)鼓勵了幾句,向前去了。
沒走多遠,就見蘇城在一間平方里忙忙碌碌。房間半身高的位置全是大玻璃,能清晰的看到工地的場景,同樣也能看到里面的陳設。
張建軍一眼就看到了好幾個電腦顯示器,眼皮一跳來了興趣,示意了一下,手下立刻去敲門。
蘇城不知在忙碌著什么,等門敲響了兩遍。才轉身看了一眼,然后笑著將門打開了:“張總來了,正好看看我們的可視化管道。”
一排桌子上的電腦屏幕,閃爍著幽幽的鸀光。走近去看,屏幕上盡皆是縱橫交錯的暗鸀色線條。
“這些線條就代表管道。”蘇城向張建軍介紹。可視化管道就是把管道的狀況顯示出來,是否滲透是否堵塞是否腐蝕等等狀態(tài),都能在屏幕上看到。從而方便進行處理。
“這個技術難度很高吧。”張建軍看著電腦屏幕,看著屏幕上的點點星光,覺得像是衛(wèi)星發(fā)射一樣的高科技。
蘇城確實一笑。道:“只是一些傳感器而已,我以前在勝利油田就做過溫度傳感器的聯網,用來防止偷油和漏油。石化廠的管道也差不多。就是要多一個壓力傳感器,免得腐蝕滲漏。”
實際情況比他說的要復雜一些,但也復雜不到哪里去。管道內運行的液體和氣體,往往都有一定的溫度。只要分別進行分析設定,就可以在溫度超過合理區(qū)間的時候報警,從而發(fā)現滲漏。這種聯網的系統(tǒng),不會比小游戲難多少。
張建軍卻不覺得簡單,一眼看出關鍵,說道:“拍成照片的話,誰敢說不是高科技。檢測井、混凝土防滲。還有防滲膜和這個可視化管道,報導在一起,大華石化公司就是全中國最環(huán)保的公司了。”,
蘇城呵的一拍手,道:“我要記下來,就讓記者這么說。”
張建軍也笑了。身子轉過來一些,卻道:“蘇董在環(huán)保上投資,能收回來嗎?”
“看怎么說了。拆解自巴西的裝備,由于年代久遠,環(huán)保指標落后,非得重新配置一些污染處理環(huán)節(jié)不可。若是添加到裝備購置的成本里面,就按月折舊好了。”蘇城說的也不盡其實。重做一套環(huán)保體系的成本確實不低,但不光能用在拆解的裝備上,還能用在以前和以后的裝備上,將環(huán)保標準拉的更高。
這一點,短期內看不出效果來,長期的利益不容忽視。做化工廠最難的不是資金和技術,而是環(huán)境保護。或者說,做化工廠最難花的錢是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保護肯定要投錢,但要投的有效果是一門藝術。空口白牙的說我花了多少錢沒有意義。在普通人想來,做石油石化的都是有錢人,花的錢多也是理所應當的。
越是如此,就越要把錢花出價值,花出花來。因為化工企業(yè)的環(huán)境保護不光是官方關心,民間同樣關心。臺塑的六輕項目卡殼許久,就是因為他們的環(huán)保標準符合政府規(guī)定,卻不符合民眾的預期。這一點,其實是臺塑高層都沒有考慮到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90年代是一個世界環(huán)保的分水嶺。
90年代以前,人們尚處于對環(huán)保的理解當中,同時也認可環(huán)保和經濟發(fā)展的相互關系。非洲某國的部長在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就飽含怨懟的說:“我們變成了世界的動物園,我們的人民卻處在饑荒當中。”然后要求降低本國的環(huán)保要求,開展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
90年代以后,氣氛則陡然一變,成了寧可不要經濟發(fā)展,也不愿污染一片土地。尤其是經過了西方民主改造的貧窮國家,一邊因為燃料不足凍死人,一邊把想搞化工廠的官員票選下去。當然,要是化工廠建在別家的城市里,他們是樂見其成的。然而,人人都是如此想法,工廠的選址自然難產。
這種變化是如此的急劇,以至于90年代前后建造的大型化工設備往往要進行二次改造。即使是建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化工廠也不得幸免,不僅因為第三世界的環(huán)境立法,還因為很多發(fā)達國家對進口產品的環(huán)保性都有了要求,所謂鸀色壁壘是也。
石化基地一旦投產,再停產改造的成本就太高了,蘇城因此召集人馬,不惜重金打造環(huán)保標準,給出的預算也是高于普通標準,低于二次改建的成本。
但在張建軍看來,蘇城原本不必投入如此巨大,君不見臺塑都舍不得打檢測井嗎?
他望著電腦屏幕上的點點鸀色,暗暗佩服:這就是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感啊。比起來,臺塑實在吝嗇,落了下乘。
(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br>